当前位置:壹学网>阅读理解>阅读答案>杨万里《插秧歌》契此和尚《插秧诗》阅读答案

杨万里《插秧歌》契此和尚《插秧诗》阅读答案

时间:2023-12-16 08:23:4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杨万里《插秧歌》契此和尚《插秧诗》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杨万里《插秧歌》契此和尚《插秧诗》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万里《插秧歌》契此和尚《插秧诗》阅读答案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鏊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①,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秧诗

  【后梁】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注:①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匝:满。未匝:指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两首诗歌都描写了农人插秧的景象,语言朴素。

  B.《插秧歌》开篇连用四个动词描写热火朝天的插秧场面,语言生动准确。

  C.“低头折腰只不答”,农夫一直保持弯腰插秧的姿势,懒得回答农妇的呼唤。

  D.《插秧歌》运用手法多样,形式更为活泼,《插秧诗》重在说理,更为朴实。

  (2)“摹景说理”是《插秧诗》不同于《插秧歌》的一个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插秧诗》所说之哲理。

  答案:

  (1)C.“懒得回答农妇的呼唤”错误,结合前面“唤渠朝餐歇半霎”可知,农夫起早出工,直到现在还水米未沾,说明农事已紧张到极点,“低头折腰只不答”,这是写农夫的反应,他仍然保持着插秧的姿势,手脚不停地忙着,仿佛连抬起头来望一眼的功夫也没有,这里,“只不答”,并不是说他对农妇的呼唤置若罔闻,一声不吭,而是说他没有答应农妇“歇半霎”的请求,事实上,农夫用别的话题将农妇支吾了开去,“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便是农夫的答话。

  故选C。

  (2)诗歌写插秧时“低头”能看见水中天空,说明人在谦卑时心胸会变得坦荡宽广;写插秧时的“退步”其实是向前行进,说明人主动退让反而是在走向成功。

  (2)“手把青秧插满田”中的“田”实际上是指人们的心田,而“插秧”动作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身口意的一切所作所为,如睹物闻声、行走坐卧、语默动静等。整句话的意思是,犹如青秧插满水田一样,人们平时的一切思想、行为和语言等都是在犹如虚空般的如来藏的光明中生起和消失,虽然如此,如来藏空性和光明的本性从来就没有动摇和迁变过;“低头便见水中天”,“低头”比喻息灭所有妄想和杂念,将所有注意力全部收回来观察自己的身心,也是为人处世中的谦卑,“便见水中天”意为“可以领悟到身心和外境世界的真正面目就像一望无际的虚空一样”,这里由插秧的“低头”动作来阐释为人处世的谦卑姿态。

  “退步原来是向前”中的“退步”比喻将平时关注外境的注意力扭转过来,觉照自己的身心,是生活中的退让。凡夫不能觉悟的原因就是不肯“退步”,只知道“向前”。任何一个人只要肯“低头”、肯“退步”,就一定能渐渐了悟诸法的真相,所以诗中说“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里由插秧的“退步”来阐释为人处世中的退让。

  《插秧歌》译文:

  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

  斗笠是头盔,蓑衣是战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从头上进入,直湿到肩胛。

  喊他停下来吃早餐好休息一会儿,那农夫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

  秧苗根部尚不牢固,栽种也还没完成,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赏析:

  该诗题为《插秧歌》,入手即表现了插秧的繁忙。插秧关系到收成的好坏,万不能失时。因而,值此时节,无论男女老少,一齐来到田头,各有所司,不敢稍有懈怠。三四两句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刻画,表现了插秧的艰苦。天公不甚作美,连连洒下雨水,正在插秧的农家夫妇只好戴上斗笠,披上蓑衣。这里,作者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是为了变化生新,而且也是暗示:插秧简直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在与天奋斗,与地拼搏。同时,两个形象化的譬喻的叠用,还化板滞为飞动,造成一种前人所盛赞的“活泼泼”的气势。

【杨万里《插秧歌》契此和尚《插秧诗》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木兰诗阅读答案10-27

陈与义《寻诗两绝句》阅读答案06-19

艾青《我爱这土地》初中现代诗阅读题及答案11-05

豁达阅读答案04-17

鼓掌的阅读答案11-15

《村庄》阅读答案11-10

门槛阅读答案02-25

《论语》阅读答案09-29

白鹭阅读答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