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阅读理解>阅读答案>宋史刘沆传阅读答案

宋史刘沆传阅读答案

时间:2021-03-31 16:46:00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宋史刘沆传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宋史刘沆传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宋史刘沆传阅读答案

宋史刘沆传阅读答案1

  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及长,倜傥任气。举进士不中,自称“退士”,不复出,父力勉之。天圣八年,始擢进士第二,为大理评事、通判舒州,有大狱历岁不决,沆数日决之。章献太后建资圣浮图,内侍张怀信挟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再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出知衡州。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欲窃取其田,乃伪作卖券,及邻翁死,遂夺而有之。其子诉于州县,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复诉之。尹氏持积岁税钞为验,沆曰:“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耶?尔始为券时,尝如敕问邻乎?其人固多在,可讯也。”尹氏遂伏罪。

  (节选自《宋史 刘沆传》)

  【注】①擢:提拔、选拔。②诉:告状。③输:缴纳(贡品或赋税)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B. 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C. 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D. 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每空1分,共2分)

  ①狱 ( ) ②窃(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耶?

  12.读了选文后,你觉得刘沆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3.刘沆由一个第一次“举进士不中”就“不复出”的少年,后在其父力勉之下,最后成为宋代吉州第一个宰相。从他的人生转变过程中,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解析:

  9. A(每题2分)

  10.①案件 ②暗中、偷偷地(每点1分,共2分)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你有千顷田产,每年要缴纳的赋税难道仅仅这一点?

  12.刘沆是一个善于断案、敢于直言进谏、嫉恶如仇、同情弱者的人。(每点0.5分,共2分)

  13.示例:能虚心接受长辈的'教育,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1分),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刻苦勤奋学习,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1分)。(共2分)

宋史刘沆传阅读答案2

  宋史刘沆传

  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及长,倜傥任气。举进士不中,自称退士,不复出,父力勉之。天圣八年,始擢进士第二,为大理评事、通判舒州。有大狱历岁不决,沆数日决之。章献太后建资圣浮图,内侍张怀信挟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再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出知衡州。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欲窃取其田,乃伪作卖券,及邻翁死,遂夺而有之。其子诉于州县,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复诉之。尹氏持积岁税钞为验,沆曰: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耶?尔始为券时,尝如敕问邻乎?其人固多在,可讯也。尹氏遂伏罪。奉使契丹,馆伴杜防强沆以酒,沆沾醉,拂袖起,因骂之,坐是出知潭州。又降知和州,改右谏议大夫、知江州。时湖南蛮猺数出寇,至杀官吏。以沆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潭州兼安抚使,许便宜从事。沆大发兵至桂阳,招降二千余人,而蛮酋降者皆奏命以官。又募土兵分捕余党,斩馘甚众。已而贼复出,杀裨将胡元,坐降知鄂州。还,知审刑院,除知永兴军。顷之,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数发隐伏。皇祐三年,拜参知政事。文彦博、富弼复入为相。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士,弼监修国史,沆迁兵部侍郎,位在弼下。论者以为非故事,乃帖麻改沆监修国史,弼为集贤殿大学士。沆既疾言事官,因言:庆历后,台谏官用事,朝廷命令之出,事无当否悉论之,必胜而后已,专务抉人阴私莫辨之事,以中伤士大夫。执政畏其言,进擢尤速。沆遂举行御史迁次之格,满二岁者与知州。御史范师道、赵抃岁满求补郡,沆引格出之,中丞张升等言沆挟私出御史。时枢密使狄青亦因御史言,罢知陈州,沆奏曰:御史去陛下将相,削陛下爪牙,此曹所谋,臣莫测也。升等益论辨不已,罢沆知应天府。迁刑部尚书,徙陈州。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节选自《宋史刘沆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

  B.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

  C.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

  D.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是在出生时由父亲所取,字是在成人礼上后加的,出于礼貌,古人往往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天圣,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有且只有一个年号。

  D.便宜从事,朝廷给予大臣的一种特权,遇事不必请示,可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沆为官善决断。任舒州通判时,将州里几年没有判决的案件几天就裁决了。

  B.刘沆办案心思细密。曾有尹姓的大户人家,霸占邻居的房产二十多年,刘沆从这户人家每年上缴的赋税判断田地买卖的契约是伪造的。

  C.刘沆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他曾因镇压湖南起义失利被贬鄂州,任职开封府期间官职又几起几落。

  D.刘沆痛恨言官,直言进谏。刘沆进言说,言官专挑别人隐秘不能争辩的事情来中伤士大夫,令执政者忌惮,从而得到提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内侍张怀信挟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5分)

  (2)御史去陛下将相,削陛下爪牙,此曹所谋,臣莫测也。(5分)

  参考答案:

  4.A

  5.C.【有的皇帝未起年号;有的在任期间改年号,不止一个年号。】

  6.C.

  【对数发隐伏理解有误。】

  7.

  (1)(5分)(1)内侍张怀信倚仗诏令,监工非常严厉,州将甚至都称病不敢任职,刘沆上奏请求罢免张怀信。(挟:倚仗。督役:监工。奏罢:上奏罢免。关键词各1分,大意2分)

  (2)(5分)御史除掉陛下的将相,犹如削去陛下的爪牙,这些人的阴谋,我不能预料啊!(关键词:去:除掉,使离开。此曹:这些人,这类人。莫测:不能预料。关键词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成人后,洒脱任性。考进士没中选,自称退士,不再参与科举,他的父亲尽力鼓励他。天圣八年,他才考中科举,选为进士第二名,担任大理评事、舒州通判。有一件大案历年没能判决,刘沆用几天时间就判决了。章献太后建资圣浮图,内侍张怀信倚仗皇帝诏令,督促工程严厉,州将乃至上书称病不敢任职,刘沆上奏罢免了张怀信。一再升迁,担任了太常丞、直集贤院,出京担任衡州知州。当地大姓尹氏欺负邻居年老子幼,想强占他家的田产,于是假造了买卖田契,等到邻家老人去世后,终于侵夺占有了那田产。邻家的儿子向州县官衙告状,过了二十年也得不到公正判决,刘沆到任,邻家的儿子又就此事提出诉讼。尹氏拿出多年交纳赋税的凭据作为证物,刘沆说:如果你本有千顷田产,每年交纳赋税怎么只有这一点呢?

  你当初立买卖田契的时候,曾经按照皇帝诏令让乡邻知晓作证吗?那些人本来就还有很多在世,可以讯问他们。尹氏于是认罪。他奉命出使契丹,馆伴杜防强劝刘沆饮酒,刘沆喝醉了,拂袖起身,趁势斥骂他,因为这事获罪调出京城做了潭州知州。后来又降职做和州知州,改任右谏议大夫、江州知州。当时湖南蛮猺屡次出来作乱,乃至杀害官吏。朝廷任命刘沆为龙图阁直学士、潭州知州兼安抚使,允许他按需要自行裁决事务。刘沆大规模发动军队来到桂阳,招降二千余人,对于降顺的蛮族首领他都上奏朝廷给他们官职。他还招当地兵卒分头抓捕剩余叛乱者,斩杀了很多人。后来判贼再次作乱,杀了副将胡元,刘沆因此降职任鄂州知州。他回到京城,主管审刑院,授任主管永兴军。过了不久,以龙图阁学士代理开封府知府,屡次揭发潜藏的坏人坏事。皇祐三年,任参知政事。

  文彦博、富弼再次入朝担任宰相。文彦博任昭文馆大学士,富弼监修国史,刘沆任职兵部侍郎,地位在富弼之下。议事的人认为不合惯例,于是重新颁诏改任刘沆监修国史,富弼为集贤殿大学士。刘沆忌恨谏官,于是上奏说:庆历年后,台谏官掌权,朝廷命令一颁布,事情无论是否妥当他们都要争论,一定要争赢才罢休,他们专门挑出别人无法争辩的隐私,来中伤士大夫。宰相畏惧他们说话,就对他们提拔得特别快。刘沆于是施行御史升职次序的条例,任职满两年的授任知州。御史范师道、赵抃任期期满请求到郡中补缺,刘沆依据条例让他们出京任职,中丞张升等人上奏说刘沆出于私心将御史调离京城。当时枢密使狄青也通过御史上奏,免去枢密使担任陈州知州,刘沆上奏说:御史免去陛下的将相,削除陛下的爪牙,他们这些人谋划的事情,我不敢推测啊。张升等人更加争辩不断,于是罢免刘沆,让他担任应天府知府。后来任职刑部尚书,调任陈州知州。刘沆擅长官府事务,生性豪放直率,不讲究礼仪规矩。但他喜欢耍弄权术,善于刺探皇帝近臣的过失,暗中挟持他们的短处来操纵利害处置,谈事的人因为这一点而看轻他。

【宋史刘沆传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2.芋老人传...阅读答案

3.《孟德传》阅读答案

4.《江公皋传》阅读答案

5.《圬者王承福传》阅读答案

6.《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7.《三国志·华歆传》阅读答案

8.《后汉书冯异传》阅读答案

9.信任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