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学语文教案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生字,3多音字,会写8字,自主积累词语。朗读课文,能把郑和做舟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郑和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小时候就常常做小船,盼望着驾船出海远航。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1、把郑和做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进一步练习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板书:做
问:做什么?(发散)
导语: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介绍的是谁?做什么呢?(补充课题,其中郑和的“郑”字加上拼音。)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音。
1、自读课文,读完后标画出生字,并把它们读准确。
2、小组学习:两个小伙伴为一组,互相读一读。如果你的小伙伴不会读,你要帮助他。
3、反馈,读准字音。
4、再读课文:把这些生字放回课文中,你还能读准确吗?自己试着再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确。读完后标画自然段。想一想,郑和是谁?课文第几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郑和?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你对郑和有了哪些了解?
在反馈的同时指导朗读。
2、(1)指导朗读第一句:让大家听出郑和是谁。
(2)比较朗读第三句:他盼望自己能驾着船去远航。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船去远航啊!
(3)感悟朗读第四句:他(常常)做些小船玩,还(经常)跑到造船的地方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记下来。通过括号里的词,你知道了什么?
(4)朗读本段。
导语:郑和是怎么做船的?船做好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抓住事例,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的二至五自然段。
想一想郑和是怎么做船的,船做好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2、反馈:
(1)你从哪儿看出郑和一心一意地造船?
(2)指导朗读。读出郑和一心一意造船的语气。他一心一意地造船,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没用多少天,他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
3、小组学习:船造好了,郑和是怎么做的呢?
下面请四个同学为一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先齐读课文,然后说一说郑和是怎么做的,最后表演出来。
4、采取读、说、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在反馈时重点指导以下三处。
(1)表演朗读:郑和高兴得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评读)
(2)第四自然段。
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在朗读中体会“一本正经”和“争先恐后”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件演示:理解“像一条长龙似的”。
(3)分角色朗读二至五自然段。
(五)引导升华。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你们喜欢郑和吗?为什么?
(4)教师拓展:你们看,郑和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长大后,郑和曾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曾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六)把郑和做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1、指导怎样讲故事:
(1)有开场白。
(2)向大家介绍故事的名字。
(3)用口语化的语言。
(4)与大家交流、加上动作、加上想象。
2、讲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学习本课会写字。
1、复习部首:示字旁竹字头左耳旁宝盖头光字头
2、今天我们要写的字,就带有这些偏旁部首。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这些会写字。如果有的同学忘记了读音,可以请教同组的小伙伴,也可以问老师。
3、反馈会写字的读音。
出示课件:祖
亲常那等宣(认读)
4、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学。观察字形,形成初步的印象。
5、重点指导:
“等”字横画较多,第九画横要长一些,与竹字头平齐。
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三)指导书写。
(四)巩固练习。
(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看偏旁写字小比赛。比一比,哪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得多。竹字头:右耳旁:)
1、读一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2、本课中你还喜欢哪些词语?抄写在“我的词语库”中。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和书写“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通过“金钥匙”的提示,进一步体会通过描写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方法。
3.积累格言警句。
4.读通、读熟寓言故事《叶公好龙》,明白它告诉我们的做学问、做人的道理。
5.合理想象,以“我学会了七十二变”为题续编故事。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教学语海拾贝以及自主阅读部分
2.围绕“假如我学会七十二变”展开丰富想象
教具准备
1.词语卡片
2.《论语》相关资料3.孙悟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开火车读词语超市中词语,读完后集体正音。
2.教师强调容易读错的字,并强化读。
3.看第二部分的要求会写的词语,说一说记住这些字形的方法。
4.听写第二部分词语。
二、金钥匙
1.读“读钥匙”的内容,说一说告诉我们什么写作方法?
2.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代出通过描写传神的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句段。
3.试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4.展示对话,学生评价。
三、格言警句
1.出示三个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学生自读。
2.说说三个句子的大概意思。
3.小结三个句子一般用在哪个方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学生谈谈自己对《论语》的了解。
四、自主阅读
1.学生自读古文寓言《叶公好龙》,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对照下面的字词注释和大意,了解文章的意思。
3.《叶公好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叶公这样的人吗?
5.在学习上、特长培训方面,你有没有类似的情形呢?你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受到了什么启发?
6.写出你读过的寓言故事的题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围绕“假如我学会了七十二变”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可能遇到的人和事,编故事,说给同学听。
教具准备:孙悟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你们美好的心灵世界里一定装满了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当你看到孙悟空变幻无穷的非凡本领时,也许会想,假如我会七十二变该多好;当你学习感到疲倦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片自由自在的云该多好;当你看到病魔夺去一个人的生命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名神医该多好……让你的愿望今天就能实现,当然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将你的愿望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幻想,在自己的作文中成为现实,是完全可能的。
同学们,你们是否愿意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写下来呢?
二、引导领悟写法
为了帮助学生领悟假设类想象作文的写法,教师课前先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假设类想象文章,并在浏览的基础上做好摘录笔记,然后组织课堂讨论,提示其规律。
1.课堂讨论,激活记忆
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搜集、阅读了有关假想类想象作文,想一想:在你读过的这类文章中,哪些人或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呢?假想类想象作文与一般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2.归纳小结,揭示写法
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要写好假想类想象作文,必须把握哪几点呢?在组织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并提示以下写法:
(1)根据自己的愿望,推测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2)想象要大胆、合理,推测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3)所写的理想中的人或物,都应当有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要让他们像人那样说话、做事。
三、启发点拨,指导选材
1.启发谈话,开拓选材思路
同学们,写假想类想象作文,写什么都可以。如果你对流逝的时光、对古老的历史有一种“揭开谜底”的欲望,你可以把时光想象成可以倒流;如果你学习感到困倦了,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如果你看到一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在死亡线上挣扎,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盒药丸,一位名医……每个人的兴趣受好不同,生活经历不一样,因此,每一个人想象的内容应该是程式各样、丰富多彩的。
2.独立选材,分组互议
出示题目《假如我会七十二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印象将题目审清,然后引导学生分四小组讨论,说自己选择这个材料的理由。
四、扶放结合,培养能力
为了减缓训练的坡度,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采取“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写→独立构思表达”这一由扶到放到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假设类想象作文。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独立构思表达。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练习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毛笔、墨水、纸
教学过程:
一、出示要写的字,掌握结构
1.学生读一读
2.指名说说这三个字的结构
3.指名反馈,教师强调
二、指导写好毛笔字
1.教师示范写,学生观察
2.指名说说书写要点
三、集体评议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
2、为什么把艄公称为是“黄河的主人”?
学生交流预习本上的答案
师评:同学们在还没学习着一课就能把问题回答得这么好,但老师觉得你们还能更好,怎么办呢?
二、精读课文
1、出示句子:“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哪个字地方重读了?
(2)什么也值得敬仰和赞颂?艄公和什么在比?(乘客)
2、讨论:乘客为什么值得敬仰和赞颂?
(1)自由读
(2)同桌交流
(3)班内交流
(4)板书,并引导学生思考乘客与艄公之间的关系
3、自主学习,悟读课文,体验情感
(1)教师布置任务: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除了能从乘客从容的神情中体会到以外,还体现在哪里?请同学细细地读1—7,选择觉得有体会的一处或几处注好批注,然后练习朗读。
(2)交流
A、黄河险
①学生交流第一节中的有关词句,并根据自己的批注谈体会,教师板书
②课件演示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③激发情感,指导朗读
师: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同学们,如果此刻你伫立在黄河边,听着黄河的咆哮,你怎能不心潮激荡呢?
④你还能用哪些词句来描绘黄河?教师再补充些写黄河的名句。
⑤还有哪些地方也表现出黄河险的?
⑥,引导交流
B、羊皮筏子小、轻
①学生交流:⑴有感情地朗读⑵谈体会
②板书
C、艄公本身沉着
①学生交流:⑴有感情地朗读⑵谈体会
②板书
4、板书,出示重点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所以,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1、重新预习本上的答案,并交流。
2、选择写话:
刚才我们充分感受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静,战胜风浪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什么?
①黄河,我想对你说……
②艄公,我想对你说……
③XX,我想对你说……
④我想对自己说……
相互讨论——自己动笔——班内交流
四、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明白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尽收眼底、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
2、能按游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7自然段。
4、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1、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读懂课文,了解各段的主要意思,联系上下文说出词义。
3、词句训练和朗读、背诵的训红练,学习按全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大意
2、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
3、能按游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要求:a通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划出来,按要求自学。B想一想:课文写了谁,游览了景山公园哪几个景点?用记号标出。
(2)交流自学结果:指名试读课文,评议、正音。特别注意多音字“拾”在“拾级而上”中的读音,“累”在“果实累累”中的读音,以及“禁”在“紫禁城”中的`读音,让学多读几遍。注意生字“压”与“庄”,“伐”与“代”的区别。
(3)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说说课文写了“我们”游览了景山公园的哪几个景点。(景山公园大门、果园、万春亭)
根据单元提示,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本课作者以地点变化写游览的经过,可以参考表示地点的词语分段。让学生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再分段。
四、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四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尽收眼底、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
3、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抽读一些生字,回忆课文的分段,按什么分。
二、新课
(一)阅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
你能不能来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可以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
默读课文,把具体描述“万春亭”和“大花坛”的句子用“-------”划下来,认真读一读。
(二)阅读第二段(第2自然段)
想一想:这一段的第1句话可以省略吗?写了它有什么好处?“果实累累”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出示一段话:
果园里的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在微风中摇动,一只只苹果又红又大,大柿子沉沉地挂在枝头。
这段话与课文中哪几句话相似?你喜欢哪一段话?(可以说喜欢的理由,也可以用朗读表示)
用“我们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说说第二段的主要意思。
(三)读第三段(第3—7自然段)
请学生用各种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去理解“拾级而上”、“举目眺望”、“尽收眼底”的意思。
再让学生填空
()楼房()厂房()立交桥
理解“屹立、淡雅、鳞次栉比、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回忆全文的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指导完成部分作业。
2、让学生学习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分段及各段的段意
二、指导朗读、背诵
1、请学生自己选一个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自然段朗读。
2、抽读,师生评议。
3、以各种形式齐读。
4、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三、指导完成作业
学生自己提问(你认为比较难的题目),可以由同学帮忙解答。
四、回忆课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引导学生用上方位词(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欺骗谁?
(2)为什么欺骗?
(3)怎么骗?
[评:通过欺骗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了解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欺骗故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生活中为什么有这样的欺骗?它是善意的吗?]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评:根据课文前导语的提示,学会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一印象而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体会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
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本课生字,积累好词佳句,注重朗读训练。
2、了解大瀑布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变化原因。
3、了解大瀑 布葬礼情况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抱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大瀑布悲剧的原因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大瀑布的资料
2、查阅身边自然环境被破坏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教师首先从“葬礼”入手,质疑,解疑,再补充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找出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部分。
三、知道学习“葬礼”一部分(10—13自然段)
学生轻生齐读这几段文字,弄明白以下问题:
(1)那些人为瀑布举行了葬礼?
(2)他们怎样举行葬礼的?
(3)举行葬礼 的目的何在?
四、指导学习“大瀑布变化前后的景象及变化原因”。
过度语:大瀑布沦落到为它举行葬礼的这步田地,此时此刻,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生答后,教师梳理以下问题。)
(1)昔日的大瀑布是怎样的状况?游客此的'态度呢?
(2)如今的大瀑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游客此的态度呢?
(3)大瀑布发生这样大的变化的原因呢?
1、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自主学习课文相关部分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1)找好词,欣赏佳句,理解内容。
(2)教师指导训练朗读(读出惊奇,骄傲的语气和悲伤惋惜的语气)
五、讨论深化,渗透德育目标
这场隆重而盛大的葬礼结束了,同学们,如果当时你参加了这次活动,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同学们讨论或书写),抽生汇报。
六、教师总结,结束全文
七、课外拓展延伸
请你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今天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状况。
八、板书设计:
大瀑布的葬礼
昔日:雄伟壮观
如今:奄奄一息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联系上下,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过程:
一、 齐读课题,复习旧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棋》这一课,请小朋友读一读课题。
2、复习生词:
3、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 引导质疑,导入新授:
1、为什么要跟“秋”学棋呢?用课文里的话告诉大家。
2、读第一节,说说“秋”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理解词语“能手”“远近闻名”。
3、指导朗读。
4、过渡:都说“名师出高徒”后来“秋”的两个学生是不是都成了出色的棋手?你怎么知道的?
5、学生读最后一小节。
6、(板书“出色”“没多大长进”)理解这两个词。
7、质疑:为什么跟同一个老师学习,一个学生成了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的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板书:?)
三、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刚才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的第二小节里,请小朋友默读这一节,用“——”和“~~~”分别画出两位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2、指名读第二小节第一部分。(总结板书:专心致志)
3、看图,用学过的词来说说这个学生是怎么样“专心致志”的?
4、(出示课文中相关语句)这里的“专心致志”主要体现在三个动作上,请找出三个动词。
5、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6、另一学生怎么学棋的?指名读。
7、这个学生学棋可以用哪个词形容?(板书“走了神儿)
8、看着图说说什么是“走了神儿”?(用“一边”……“一边”……的句式说)
9、引读这一部分。
10、男、女生分别读两位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11、齐读最后一小节。
四、 拓展延伸,提示主题:
1、后来,老师让两位学生比试一次,结果会怎么样?这时,你想对这两个学生分别说些什么呢?
2、教师出示赠言:“要想学得艺惊人,虚心专心加恒心。”
五、学习生字,布置作业:
1、出示生字“能”、“专”、“致”
2、说说怎么样记住它们。
3、师范写,生描红。
4、布置作业:
在习字本上写好生字。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的人听。
板书设计:
13、学棋
一个学生 专心致志 出色
另一个学生 走了神儿 没多大长进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13
小学语文教案11-07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5-2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3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1-01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5-2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1-25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1-11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15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