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

时间:2022-06-10 12:25:4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1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积累词语及优美的描写日出的句子。

  2、积累古代诗人留下的描写“日”的诗句。

  相关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重点字词。

  2、了解作者及写作意图,把握本文主旨:积累优美句子:掌握文中所用到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3、理解日出的象征意义。

  3、揣摩语句,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感悟人生抒发自我内心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阅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板书课题)

  《云海》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落日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混沌( )( )鬼蜮( )什物( )汩汩( )纤纤( )酝酿( )( )颤抖( )模糊( )自省( )

  3、选字填空。

  惊___(赅骇) (震振)___撼(弧孤)___线

  懊___(诲悔)辉___(皇煌)山___(颠巅)

  4、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独处自省:

  适逢其时:

  回光返照:

  5、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bì( )日,浩瀚无yín(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dǔ( )坚固的墙。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语言表达训练】

  6、《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文章写了哪两个地点的不同落日?作者分别有怎样的反应?

  7、“偶尔有走错路的一团云,慌慌张张一头撞到山上。“轰”地一下,胖乎乎的云变成晕头晕脑的丝缕状,随后拖长了身体,又瘦又薄地从山头上漫过。好不容易脱身出来,巨大的身躯已经损失了许多,万分懊悔地向远方溜走。”加点的词语什么表达作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2

  教学目标: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4整体会沈从文的语言和文学风格。

  教学重难点:

  1、散文特点。

  2、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二、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之后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四、研习课文:

  1.指定学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学生乙诵读1~3段。

  评议优劣。此文转自淘。教。案网

  2.归纳第一段:引出歌会地方。

  3.讨论并归纳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分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解口渴去了”

  争论后归纳:写歌会的场所、方式、胜负的情况。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结:

  了解文章描写的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表现了云南人民无限趣味的生活,给读者崭新的视野。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并用其中的三个词语口头造句。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

  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

  二、继续研习课文:

  (一)诵读三~五段。

  师生点评诵读情况。

  (二)讨论第三段内容。

  归纳:写女歌手的情况(性情、外貌、穿着、本领。)

  (三)讨论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云南的歌会》教案一》,

  第四段内容。

  1.本段属于什么描写?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本段侧重写什么?

  明确:歌声不断。

  (1)山鸟呼朋唤侣(戴胜鸟、云雀)。

  (2)赶马女孩子唱山歌。

  环境:树林、山坡、花。

  侧重“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四)讨论第五段。

  1.段落主要内容:

  写“金满斗会”。

  2.发起、处所、人数、曲名、唱法(声响)、时间、参加者(妇女饰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师傅。

  三、讨论问题:

  (一)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

  明确:两段人物描写不同点是个别与群体,一重精神,一重具体的衣服。第二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二)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明确: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四、拓展训练: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择一两首唱一唱。

  学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较。

  例如:陕北民歌《信天游》福州民歌(真鸟仔,啄波波,三岁孩子会唱歌……一条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难去放牛)……

  五、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训练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3

  【方案一】

  教学角度:说读——多角度改“说”课文,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多向性。

  主要教学步骤:

  1.速读全文,标示表方位的词句,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并完成练习一。

  2.引导精读介绍太和殿的段落,把握立足点、说明顺序、对象特征及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学生分四组活动,自选角度口头介绍故宫。提示:

  ①假如从神武门出发,沿中轴线由北而南行至午门,你将这样介绍沿途的建筑……;

  ②假如以三大殿为中心,介绍它们前后的建筑,你可分别介绍……;

  ③假如站在保和殿北面的长方形小广场,介绍以南以北的主要建筑,你将这样介绍“前朝”和“内廷”……;

  ④假如按不同功用将故宫的建筑分组,你可以逐次介绍……

  4.各组推荐代表介绍,全班评议。

  5.教师总结,师生共同回顾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6.布置写话:按空间顺序介绍自己的学习小天地。

  【方案二】

  教学角度:写读——对课文材料进行定向式组合,训练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图或欣赏故宫图片,导入课文。

  2.速读,根据课后练习一,理清行文思路。

  3.寻读,画出集中说明故宫建筑群特征的语句,把握故宫的三大特点: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4.教师出题,根据课文内容作文:

  ①《宏大壮丽的故宫博物院》;

  ②《建筑精美的故宫博物院》;

  ③《布局统一的故宫博物院》。

  5.同桌讨论写法,教师点拨:

  ①题一:找出文中说明故宫“宏大壮丽”的例证,如紫禁城的城墙、宫城占地面积、宫殿和房屋数量、太和殿外观等,精心组合相关语句;

  ②题二:找出文中说明故宫“建筑精美”的例证,如河上的汉白玉石桥、朱漆方台两旁的蟠龙金柱、梁枋间彩绘、太和殿殿顶等,精心组合相关语句;

  ③题三:找出文中说明故宫“布局统一”的例证,如四座城门、城墙四角角楼、三大殿与后三宫的呼应对称等,概括整理相关内容。

  6.宣读交流,教师点评。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4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课文《枣核》 (2课时)

  课文《最后一课》 (2课时)

  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1课时)

  课文《古诗四首》 (1课时)

  课文《晏子使楚》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 (1课时)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5

  内容预览:

  《每天诞生一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本文作者关于生命和时间的基本观点。

  2、能力目标:学会在比较中鉴赏不同作品的写作特色;品味文中格言式句子,扶助写作。

  3、情感目标:学习正确对待时间和人生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面课文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本文的思想内容和结构。

  2、帮助学生摘取关键词句,鉴赏本文语言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4、以积累格言名句为目的,简要探讨文中的哲理性句子,品位其内涵。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比较研究法;探讨拓展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总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他们所指的“东西”实际指的是“事情”。“事情”这个词可以分为两部分。“事”是“事件”,“情”是“抒情”。很多文章并不局限于写“事件”,而是重在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感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我们注意从这两个方面来欣赏。

  二、研读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

  1、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最想告诉我们这些读者的什么话?

  (2)题目中的“诞生”和文中的“醒来”之间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2、请同学朗读文章第一部分。

  (1)找出文中描述“醒来”之后感受的句子。

  提示:应该是“醒来的一刹那--”。这其中包含着一个比喻句,形象的写我早晨醒来的特殊感觉。

  (2)赏析“浑身充溢着力量和欲望--”一句。

  提示:“感激”、“忽略”、“恩赐”这些词语中充满对生之喜悦的感激和赞美。

  3、请同学朗读读文章的第二部分。

  (1)文中描述自己醒来时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我仿佛从死亡线上返回来”。

  (2)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语言是我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显示”。

  4、请同学朗读读文章第四部分。

  (1)文中描述自己醒来时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接着我静默下来--”这里使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思维的“简洁、纯净、专注、漂浮、凝然不动”、“舒适、温暖”的美。

  (2)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我思故我在”。

  5、阅读第五部分。

  (1)文中描述自己醒来时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无所顾忌,酣畅淋漓”。

  (2)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敢哭才是真性情,伟男子”。

  6、请同学朗读读第六部分。

  提示:文章从智性的沉思转而成为感性的抒情。

  三、分析比较本文的写作特点。

  1、情与理的有机结合。在文章中,作者用包含深情的语言描绘醒来的感觉。如“仿佛从一个深黑的.海里被一个偶然的浪头送回岸边那样,我被一个力量重又送回到光明的早晨”。这一句描写就抒发了作者从黑暗醒来后的无以言表的愉悦之情。“浑身充溢着力量和欲望”。这一句更是对早晨充满了赞美之情。文中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包含着作者浓浓的情。而“每天诞生一次”的独特感悟充斥在其中,新颖乐观,富有哲理,令人感奋。整篇文章就是这样把情与理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

  2、独特的写作视角。每天都是重复的现象,毫无新鲜可言,但是作者却能从全新的角度,赋予他新的内涵,提出“每天诞生一次”的新的认识和感悟,这主要源于写作角度的新奇独特。在这一点上,本文与《日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选取了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平凡细节,“小中见大”的表现对生活独到的感悟和理解。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的格言式句子。(抄写本)

  2、完成“阅读练习探究”第1、2题。(作业本)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将《日历》和《每天诞生一次》比较。从思想内容、写作特色、哲理格言等方面进行学习,了解相同的题材的异同之处,体会了同中的异和异中的同。课后,大家继续实践,在比较中出真知。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提高欣赏力。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王绩,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性情简放,“不喜拜揖”,曾三仕三隐。唐贞观初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其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雄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的诗作《野望》

  二、教学新课

  (一)了解常识,美读诗歌。

  1、唐代诗人创造的两种新诗体——律诗和绝句。这首诗是律诗,五律。

  律诗: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格律严密,是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八句完篇的律诗,每诗计四联。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

  2、美读。

  美读,把诗歌描绘的画面美美的展示出来。让人能通过听读就能感受到它的美。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示范读。

  (3)学生再读。(个人读、齐读)

  (4)齐声美读。

  (二)参考注释,描绘画面。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教师对部分词语做补充批注。

  2、译读诗歌,交互分享。

  教师要有示范。

  (三)深入解读,学会品析。

  教师示范,明确三个层次的要求。

  (1)诗句描写的似乎什么。

  (2)诗句表达的角度或作用是什么。

  (内外、动静、远近、正面侧面等。)

  (3)对诗中的某一个字或一个词进行赏析。

  (词性、修辞、情感等)

  (四)再读诗歌,小结本课。

  《野望》全诗通过写山野中萧瑟广阔的秋色,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和避世归隐的愿望。

  (五)作业。

  自主学习《黄鹤楼》。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09-25

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09-21

新课标英语八年级上册教案12-12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10-31

八年级语文雪的教案10-14

八年级物理上册《速度》教案04-0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04-02

八年级语文教案《背影》11-0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06-08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一》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