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模板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举一反三地本学期学过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正确区分并积累。
2、认识形声字,通过字形理解字义,学会正确运用。
3、学会区分多音字的字音。
教学重难点:
正确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能正确区分并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这学期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积累了不少的新字。正确的认识和书写他们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复习同音字和形近字。
1、出示:飘漂
师: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特点?(同音字、形近字)
乎()员()
呼()圆()
第()旗()
弟()棋()
刻()场()
客()厂()
(1)比一比,看上面的生字组组词吧!
(2)反馈,生读。
2、chuānjǐnghóu
川()景()猴()
zhōuyǐnghu
州()影()候()
jīngkūpáng
经()哭()旁()
guàiqìbàng
怪()器()傍()
请学生个别组词。
3、听写:民族祖国
宇宙眼睛祝福
饥饱贫富美丑
三、练习导入,区分形声字。
1、出示:清水晴天眼睛心情请客,生认读。
2、出示问题:我知道下面带点字的左边跟(字义字音)有关,右边跟(字义字音)有关。
3、导出形声字。
4、练习:加偏旁,组成新字。
圭()()()()
兆()()()()
艮()()()
5、区分艮与良加偏旁组成的生字。
四、短文导入,正确区分多音字。
1、出示短文:教(jiāo)我们音乐(yuè)的.老师姓王,他十分乐(lè)于助人。你瞧,他拿起扫(sào)把去帮看(kān)门的李大爷扫(sǎo)雪去了!看(kàn)着他穿着干(gān)净的衣服却干(gàn)脏
活,真有点不协调。
2、师:有没有从中发现什么?(有很多的多音字)
3、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多音字?
4、学生自由说。
5、出示重点:为、兴、转、都
6、练一练:选一选,给正确的拼音打钩。
1、王宁是个好(hàohǎo)学的好(hàohǎo)学生。
2、小溪里飘(piāopiào)着一只漂(piāopiào)亮的纸船。
3、我看见中(zhōngzhng)间的那只小鸟中(zhōngzhng)枪了。
语文教案 篇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珠”“摇”“躺”等十二个生字,并会写“亮”“机”“台”等七个生字。
2.指导学生通过对生字生词的认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同时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体验生活的童真、童趣;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感受、体验生活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猜谜语:“圆圆大绿盘,浮在水面上,水珠拿它当摇篮,小鱼拿它当凉伞。”猜一猜,这是什么?(荷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荷叶的课文——学生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荷叶圆圆。
“圆”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呢?(圆形,圆圆)
对,所以圆圆是在说荷叶的形状。
二、课件出示荷叶图片
多美啊!在这一片片荷叶当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要求:
课件出示:
读完后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认一认,读一读,努力把它们记住,同时看一看文章总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试着把段号标出来,然后再读一遍。
(让学生圈生字、标段号的方法能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组织交流:
1.生字认读
(1)课件出示12个本课需要会认的生字宝宝,先让学生带着拼音拼一拼,读一读。
(2)用自己的方式记一记。
(3)去拼音检查。
夏天到了,池塘里长满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可美啦!小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可是前方突然没荷叶了,大家来帮它搭一座荷叶桥吧!
(用游戏的方式再次强化生字认读情况,让学习时刻被兴趣牵引。)
2.现在,生字宝宝们我们都认识了,如果把它们放回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请大家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再来读读课文吧!只不过这次读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画一画,文中都出现了哪些小伙伴?
(让每一次读都带着目标,有的放矢。)
读完后组织交流,教师板书:
荷叶圆圆
小水珠
小蜻蜓
小青蛙
小鱼儿
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学写字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看课文插图,说说荷叶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句子: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全班齐读。
3.(出示荷叶课件)看到这些荷叶,你觉得荷叶美吗?我们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好这句话呢?自己试试。
4.指名读──评价──集体读。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文中所描述的四个小伙伴当中,你最喜欢谁?它们都说了什么呢?
以“小水珠”为例:
1.课件出示描写第二自然段,指名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看看小水珠说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句子:“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把荷叶当“摇篮”)教师板书:
荷叶圆圆
小水珠 摇篮 躺
小蜻蜓
小青蛙
小鱼儿
2.摇篮是干什么的呢?(婴儿躺的地方)
3.所以课文中说:“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4.你知道“亮晶晶”是什么意思吗?(先让学生自己边想象边说,再出示图片,让学生从虚拟到直观,感受亮晶晶所表达的含义。)
5.想象一下,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亮晶晶来说?(拓展延伸学生对词语的适用面。)
6.你还能说出更多像亮晶晶这样结构的三个字的词语吗?(鼓励学生积累相同结构的词语。)
7.指导书写“亮”。
四、课后延伸
回家后,把自己眼中的荷叶画下来。我们进行一次绘画比赛,看看谁眼中的荷叶最美!
五、板书设计:荷叶圆圆
小水珠 摇篮 躺
小蜻蜓 停机坪 立
小青蛙 歌台 蹲
小鱼儿 凉伞 游来游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最熟悉的打扫卫生让学生认识“扫、帚、抹、拖、桶、簸、箕、玻、璃、垃、圾”等汉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识字的好方法。
3、积累关于笑的词语,并与同学演一演,在练习中学会运用这些词语。
4、通过观察字形猜测字的读音及意思,认识各种形声字,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5、从假设让孩子们养一只小动物激发兴趣,从而学习介绍小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或发生在它们身上的趣事。
6、通过书写提示让学生发现同样的字当作为独体字和作为偏旁部首时笔画和外形都发生了变化,了解它们变化的规律。
7、积累经典,学会向别人学习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见到别人给自己指出缺点,要学会欣然接受。
8、自由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童话故事的趣味性,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激发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热爱。
教学课时:
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最熟悉的打扫卫生让学生认识“扫、帚、抹、拖、桶、簸、箕、玻、璃、垃、圾”等汉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识字的好方法。
3、积累关于笑的词语,并与同学演一演,在练习中学会运用这些词语。
4、通过观察字形猜测字的读音及意思,认识各种形声字,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昨天,孩子们打扫的教室特别干净,在这里老师要表扬昨天打扫卫生的全体同学。你们谁能来说说你们都用了哪些工具?是怎样分工打扫的? 2、学生汇报。
3、多媒体出示孩子们平时打扫卫生的照片,看看孩子们干得多认真啊。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用的工具和打扫的细节吧。
二、识字加油站。
1、分别用多媒体出示清洁工具:扫帚、抹布、拖把、水桶、簸箕。
2、边出示边认识词语。
3、分类认识生字:
(1)表示动作的词,与手有关的:扫、抹、拖
(2)用竹子编织的簸箕,都是竹字头。
(3)最早以前的水桶都是用木头做的,所以木字旁的桶。
4、多媒体观看打扫卫生的`各种分工:拎水、擦玻璃、收垃圾、摆桌椅。
5、边观看边识字。
6、找出这四个词语里面的动词:拎、擦、收、摆。
7、说说像这样的动词你还知道哪些?
8、组词认识生字:玻璃、垃圾
9、想一想:在打扫卫生的过程中你还做了哪些事?
三、字词句运用。
1、出示词语:
微笑 狂笑 傻笑 笑眯眯 笑呵呵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哈哈大笑 捧腹大笑
2、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分小组,选择其中的两三个词语演一演。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笑的词语。
如:欢笑 嬉笑 冷笑 嘲笑 苦笑
哭笑不得 哄堂大笑 破涕为笑 谈笑自如
5、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6、出示有带点词语的句子。
(1)这床被子摸上去很柔软。
(2)我们翻修了老房子,使它焕然一新。
(3)舒伯伯早上起床后,照例测了一下血压。
7、请同学们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8、学生动手查字典,看看大家猜得是否正确。
9、思考:我们是怎样猜对了这些字的读音和意思的呢?
10、师小结形声字的特点: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
11、拓展延伸。
师:你还认识哪些形声字?举例说一说。
四、老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写话。
教学目标:
从假设让孩子们养一只小动物激发兴趣,从而学习介绍小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或发生在它们身上的趣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观察各种小动物的图片,认识各种小动物。
2、师:孩子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
3、师:是啊,小动物们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可爱之处,让人非常喜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揭示课题:写话。
二、看一看,说一说。
1、分小组。将介绍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分为一组,这样便于交流,也便于学生吸取别人的意见。
2、小组交流要求:
(1)如果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准备养什么?
(2)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小动物来养?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介绍小动物的外形,如:耳朵、鼻子、嘴巴、脑袋、身子、毛色等。
(4)介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方面介绍,如:吃食、喝水、睡觉、活动、寿命等等。
(5)介绍发生在它身上的生活趣事,如:猫捉老鼠时的可爱, 兔子吃食时的呆萌等等。
3、学生分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汇报。
(1)请小组内的全体同学上讲台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2)其他小组的同学作补充。
(3)老师引导。
5、老师小结。 同学们真是观察入微的好孩子,居然能将小动物的外貌特点观察得这么仔细,能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如此了解,真是太了不起了!
三、写一写,比一比。
1、师:孩子们说得这么好,那我们就将我们介绍的这些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吧。
2、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同学们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3、老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整理;
(1)写话要有一定的顺序。
(2)要把话写通顺,写好最好读一读。
(3)尽量少写错别字。
(4)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5)要注意分段。
(6)要注意写话的开头和结尾。
4、讨论开头和结尾。
开头:
(1)如果让我养一只小动物,我准备养一只小猫。它是捉老鼠的能手。
(2)如果让我养一只小动物,我准备养一只小白兔。它那三瓣嘴是我最喜欢它的原因。 ……
结尾:
(1)我就养这样一只小猫,让它天天给我们抓老鼠。这样,这个世界就没有可恶的老鼠了。
(2)我就养这样一只小白兔,我天天看着它吃,看着它睡,和它做好朋友。 ……
5、学生动笔写一写。老师巡视指导,特别注意提醒孩子们少写错别字。
6、同桌互相将自己写的话读一读,让同桌提提意见,并改一改。
7、老师请一些写得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8、评一评:看谁写得最好。
四、老师总结。
写动物其实很简单,只要你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特点,你就能把它写生动,写完整。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展示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通过书写提示让学生发现同样的字当作为独体字和作为偏旁部首时笔画和外形都发生了变化,了解它们变化的规律。
2、积累经典,学会向别人学习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见到别人给自己指出缺点,要学会欣然接受。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开门见山引入。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书写一些汉字,看谁写得又对又漂亮。
2、观察要求写的生字。 劝、蛙、根、积、转、炒
3、请学生说说这些生字的偏旁是什么。
4、观察对比:每个偏旁和它单独作为汉字出现时都有哪些不同。
5、同学们分小组交流这些偏旁与它们作为汉字时的不同点。
6、全班同学交流汇报。
7、掌握了这些不同点,让学生进行描红。
8、学生说说在描红时又想到了哪些需要提醒同学们的地方,说一说。
9、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10 展示台: 每个小组选择写得最好的同学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11、你还知识哪些字作为偏旁以后笔画的大小和形态都发生了变化?
二、日积月累。
1、出示经典语句。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孟子》
2、学生借助拼音的帮助读一读。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尽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3、分小组交流猜测这些句子的意思。
4、学生汇报。
5、师讲解。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于《周易·益·象》,意思是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大意是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3)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大意是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高兴,听到别人有教益的话就拜谢。
6、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意思接近都予以肯定。)
7、老师小结。 主要是让我们明白:我们要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如果有人给我们指出缺点,我们不但不能生气,还应该感到高兴。
8、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背诵。
三、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我爱阅读 教学目标: 学生自由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童话故事的趣味性,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激发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热爱。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确定目标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猜一则谜语,好吗?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是什么?(月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月亮姑娘做衣裳》。 齐读课题 月亮为什么叫做姑娘呢?因为她和许多小姑娘一样也喜欢穿漂亮的衣裳!让我们把课题读得更美一点吧!你们猜猜月亮姑娘最终穿上了合身的衣裳吗?
二、自由读文,朗读体验
1、师:同学们快快打开课本,翻到 99 页,认真地读读课文。
2、交流收获。 月亮姑娘最终穿上了合身的衣裳吗?谁来说说?那裁缝师傅给月亮姑娘做了几次衣裳呢?
三、深入读文,引导探究
1、品读眉毛月图。 现在我们一起来具体地学习课文,哪位同学愿意把第一自然段大声地朗读出来?
(1)我们知道月亮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呢?(夜晚)
(课件出示 细细的、弯弯的月亮)你们瞧,月亮姑娘出来了,她是什么样的?谁说说?(细细的,弯弯的)
(2)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描述吗?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 描述:月亮姑娘像小姑娘的眉毛。 板书:眉毛 (3)认识比喻句 齐读句子:点出“好像”,什么好像什么?它们在哪些方面很像呢?(形状上:细细的,弯弯的)
在这句话中:把月亮比作小姑娘的眉毛,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比喻句。运用这种手法,就把月亮的形状描写得又形象又具体了。
(4)指导朗读 你们觉得月亮姑娘美吗?谁能把月亮姑娘的美读出来?
(5)师:这时,晚风凉凉的,月亮姑娘感到有点冷,她会怎么做?后来她想到了什么?这真是个好办法!那同学们,裁缝师傅第一次给月亮姑娘做衣裳是哪个自然段?「本资料来自wwW.puXuewaNg.com」
2、品读镰刀月图
(1)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并想一想:这一次,月亮姑娘穿上了合身的衣裳吗? 月亮姑娘找裁缝师傅做衣裳,裁缝师傅是怎么做的?(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 (师:量体裁衣)衣裳在当时就做好了吗?(生:不是,是过了几天)
(2)指名朗读月亮模样的句子 瞧!过了几天,月亮姑娘来去衣裳了,她是什么模样的? (课件出示):弯弯的镰刀月图和月亮姑娘模样的句子。
(3)女生齐读句子 比喻句,把月亮姑娘比作镰刀。
(4)指导朗读 衣裳做得怎么样?(生:非常漂亮!)
那月亮姑娘穿上了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出示句子:衣服做得非常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这么漂亮的衣服,自己却穿不了,如果你是月亮姑娘,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5)指名读,再齐读。
3、品读核桃圆盘月图。
师:衣裳不能穿怎么办呢?(生:裁缝师傅只好给月亮姑娘重做。)
接下来,又做了几次? 你从短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看出来的?(生:三、四自然段)
(1)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四人一组,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自主学习:月亮姑娘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讨论交流,说说月亮姑娘没有穿上合身衣裳的真正原因。(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小船月图,出示月亮姑娘模样的句子。 几天后,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儿,变得像只弯弯的小船。 描述:月 亮姑娘像核桃。
(3) 指导朗读 :男生齐读。 比喻:把月亮姑娘比作核桃。
(4)全班齐读。
(5)师:这次的衣裳做得更漂亮了!月亮姑娘穿得下吗?可惜连套也套不上。月亮姑娘又一次失望了。让我们带着失望的语气读这一句话吧!
(6)师:裁缝师傅给月亮姑娘已经做了两次衣裳了,月亮姑娘都穿不上,裁缝师傅感到很不好意思了,我们从哪个词可以可看出?(涨红了脸)理解“涨红”一词。
(7)师:裁缝师傅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月亮姑娘这次总该穿到合身的衣裳了吧?同学们赶快到书中找找答案!
(8)圆盘月图出示:月亮姑娘模样的句子
4、 描述:月亮姑娘像圆盘。
(1)此时裁缝师傅是什么反应?(吃了一惊)
(2)请找出描写裁缝师傅语言的句子。
(3)出示句子: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像一只圆盘,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唉,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4)指导朗读,谁来把裁缝师傅吃惊的语气读出来?
(5)指导朗读:指名读 、师范读 、齐读。
四、总结全文
五、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月亮在不断地变胖,那同学们想过没有:接下去的日子里,月亮还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又会怎样变化?
2、看来月亮姑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了,真替她难过啊!谁能帮帮她,想办法让她穿上合适的衣裳?
3、讨论交流:(做各种形状的衣裳,发明变形衣……)
六、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着重了解冬、春、夏、秋四季烟台海的特点以及人和海的关系。
2、理解文中打比如的句子,并能仿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烟台的海?不同季节里,海有什么不同特点?
二、同学自学课文2-5小节,可以在课文边写上批注。
三、全班交流。
第二节
1、理解打比如的句子,感受冬季寒流袭来时,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并仿造打比如的句子。
2、出示比喻句。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3、交流:把(涌浪)比作(小山)和(暴怒的'狮子),把(轰响)比作(雷鸣)。
4、练习朗读。
5、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人们不畏严寒,不怕风浪,豪迈勇敢。)
6、练习朗读。
第3、4、5节
春:
1、海: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能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去、像个顽皮的小朋友。
2、人: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夏:
1、海: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2、人: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
秋:
1、海:格外湛蓝、格外明朗、有了秋的凉意、平添空虚与忙碌
2、人:驾船出海、起锚远航
3、练习朗读。
四、学习最后一节。
1、齐读。
2、轻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为什么?
3、讨论:“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广阔的背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一座美丽的舞台”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发明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4、练习朗读。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第4题
2、当一回导游,介绍某一季节的海。
板书设计:
5、烟台的海
海 人
冬 凝重 不畏严寒
春 轻盈 播下希望和新苗
夏 浪漫 如痴如醉
秋 高远 空虚与忙碌
“画、背景、舞台”——————“活剧”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
3、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吗?(出示:气球)
想一想,用气球可以做哪些游戏?(踩气球、顶气球、拍气球)气球除了用来做游戏,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课《窗前的气球》,谁来读读课题?一齐来读一遍。
想知道窗前的气球的作用有多大吗?想就打开书本,读读课文呀,读了课文就知道里面讲什么了,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1、认识生字
今天,我们要认识这么多的生字(媒体出示生字)
科亚呆始猜拴叽喳逗
老师已经把他们请到每桌小朋友的座位上了,你能不能把他准确地读出来并组个词呢?同桌之间可以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开始吧!(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2、你最喜欢读哪两个字,能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
3、生字:科、亚,学生读
师: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科利亚
师:课文写了科利亚的什么事?
生:他得了病,同学们不能去看他,用气球去问候他。
4、你有办法记住这些字?(能)那就把你们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吧
(生互相说)
5、生板书师:学会了吗?那这个字怎么记住的?(病)
师:我们要学习一个新偏旁,这叫病字旁,看老师写(师边写边说)
a一点居中央,一横略上扬,一撇长长的,一点低着头,一提向上方。
B被包围的部分应向右下伸展,不能写得太小。
师:接下来大家在书上描一个,写两个
(生写字)
(三)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文
1、小朋友真了不起,和这么多生字初次见面就能说出他的名字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是不是比第一次进步多了。(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指名读第一节课文)
师:什么是传染病?
生:就是能传给别人的病。
师:谁来读第二节?(生读)
师:接下来谁来读?(生读)
课件出示词语:一张病床一扇窗户一角天空
师:科利亚每天看见的就是这些,你能用这些词语说几句话吗?不会的再看看课文。
(生自由练说)科利亚躺在一张病床上。
生:科利亚每天躺在一张病床上,透过那一扇窗户,望着那一角天空。
师:是啊,他离开爸爸妈妈,离开他的伙伴,真是(出示:他觉得真没意思)
师:把你们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生读得很动情)
师:此时的科利亚多么希望他的问候啊。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生:科利亚看见气球飘上来了。
师:我们来演一演
(给学生每组发一张小脸形状的`纸,让学生写上问候的话)
学生分组讨论写话
老师收上学生写的纸条,贴在纸上
师:想一想,怎样送给科利亚呢?读3到5自然段,看看米沙是怎么做的?
(生读书)
生:米沙把气球放在窗户上了
生:先画一张可爱的小脸,然后把气球放飞
师:他不仅画了可爱的小脸,请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
师:突然,一个红气球摇摇摆摆飘了上来,在科利亚房间窗户前停住了,后来,一上一下地动起来,怎么回事?谁能一边想一边读。
(学生准备表演):相信你们演的时候,一定会想到米沙的内心,如果你来演,除了让科利亚看到可爱的小脸,还想说点什么,快点商量商量。
(同学商量)
请同学上来表演
(指名多名同学说问候的话)
师:听到同学们的话,谁还能读课文最后一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毛遂挺身而出、勇纾国难的精神。
2.成语: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因人成事。
3.文言实词:赞、目、奉、恶、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己推荐自己,那么毛遂究竟何许人也,他究竟有何德何能,敢于冒着被人扣上“穷出风头”的恶名的危险,自己推荐自己呢?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去结识一下这位具有超群的知识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正音,学生整体感知大意。
2.学生自读,找出文中的生字难字,归纳总结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3.教师点拨:
(1)通假字
合从于楚 “从”,通“纵”
其末立见 “见”,通“现”
使遂蚤得处囊中 “蚤”,通“早”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奉”,通“捧”
公等录录 “录录”,通“碌碌”
(2)重点实词
(3)古今异义
①与十九人议论 (两个词,今一个词)
②今楚地方五千里 (土地方圆)
(4)特殊句式
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定语后置)
②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状语后置)
(三)课文内容研讨
1.试分析: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让楚王定盟约的?
明确:按剑而前……今十步以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示之以力)
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示之以利)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示之以信)
2.有人说毛遂自荐是出风头,你怎么看?
教师总结:(1)自信是一种优秀品质。
(2)有胆。勇纾国难,精神可嘉。
(3)有识。知天下,有辩才,实现了定纵奇迹。
3.在今天,作为人才自身、用人的领导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总结:(1)人才自身:不妨自荐(自荐并不等于出风头,自荐是为了推销自己;目的是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不必介意用什么方法)。
(2)领导:不可妒才,努力相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四、归纳总结毛遂的人物形象
1.人物的出场不同凡响。《毛遂自荐》可以说是一篇人物传记,但其开篇并未像一般的人物传记那样先交代人物的'籍贯,而是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秦军大兵压境,赵国于是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订立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二十个门客一起前往。但“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在这关键时刻,毛遂挺身而出,“自赞于平原君”。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后,与楚国的盟约迟迟不能订下来,“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此时,其他的门客一致推举毛遂,毛遂于是“按剑历阶而上”。
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一用其他的门客衬托毛遂。当毛遂自荐后,“十九人相与目笑而未发也。”显然瞧不起毛遂。但到楚国后,“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先抑后扬,表现了毛遂的才华。在盟约迟迟不能确定的时候,十九人一致推举了毛遂。这又进一步表现了毛遂不同一般。二用平原君衬托毛遂。“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与毛遂的三言两语,“遂定从于殿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毛遂的胆识和辩才。平原君从开始不信任毛遂到最后“胜不敢复相士”,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又从侧面表现了毛遂的才华。可见,对比衬托的运用,是本文刻画毛遂的重要手段。
3.语言的个性化。平原君以锥处囊中为喻,说毛遂没有才能。而毛遂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自己并未处囊中,如果有机会的话就“非特其未见”而是“脱颖而出”。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毛遂说服楚王时的一段话。毛遂首先是压之以“力”:“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一下子震住了楚王。再激之以“耻”:“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最后动之以“利”:“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三言两语,将盟约订了下来。毛遂以极富个性的语言,表现了他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辩才。
(五)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平原君为什么不认识毛遂?
2.毛遂为什么要脱颖而出?
3.毛遂凭什么能说服楚王“定从”?
4.平原君为什么“不敢复相士”?
5.从毛遂自荐中我们受到哪些启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一个部首。了解刀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2.观察图画,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中餐与西餐的差异,简单了解西餐的用餐礼仪。
3.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温暖,体会亲人的关怀。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一个部首。了解刀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2.观察图画,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中餐与西餐的差异,简单了解西餐的用餐礼仪。
教学准备:
1.教学插图。
2.相关餐具和食品的图片、文字卡片。
3.实物:筷子、勺子、叉子、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课文插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创设到小丽家做客的情境。
小丽的爸爸是一位厨师,他刚刚夺得了全国特级厨师金杯奖心里非常高兴,特意准备了一桌拿手好菜,邀请大家到他家去做客。
师:你们知道我们到他家去做什么吗?
板书课题:用餐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拿什么来用餐呢?
生:筷子、勺子。(让学生看实物,认识词语卡片筷子、勺子)
注意:筷子、勺子的子是轻声。
写勺。
师:用餐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口渴,需要喝点水。
那么在喝水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水杯。
出示识字卡片,认识词语水杯。学习杯字。
师:注意观察杯字的左边是什么旁?
生:木字旁。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木与木字旁写法一样吗?
谁能来说一说哪里不一样?
师: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随老师一起来书空杯字。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呢?
师:我们刚才所学的筷子、勺子、水杯都是我们中国人常用的餐具,称为中餐餐具。那么我们经常吃到的食物有哪些呢?
师:这些都称为中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丽的爸爸为我们准备了哪些好吃的饭菜?碗里盛的白颜色的是什么?
生:米饭。利用生字卡片认识词语米饭。
师:我们中国人吃饭时也很讲究,在餐桌上一定要有碗汤。你知道汤是用什么做的吗?
生:水做的。
认识生字汤。三点水旁。
师:谁能说一说你都喝过什么汤?
为了让汤更好喝,猜一猜在汤里放点什么调料呢?
生:香油。
学习词语香油。学习生字香。注意观察字的结构。
师:我把这碗汤端到你面前,你想说点什么?(锻炼学生说一句话。)想一想还有什么是香的?(扩词练习)
师:小丽的爸爸今天,除了为我们准备的中餐以外,还为我们准备了好吃的西餐。西餐就是所谓西方人(外国人)吃的饭、菜。吃西餐就要用西餐餐具,你知道吃西餐用什么工具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看实物刀。学习字理演变与写法。
师:你还见过什么刀?
看实物叉,学习生字叉。比较又字与叉字的区别。注意:最后一笔写点。
师:吃西餐讲究的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丽的爸爸为我们特别准备了西餐的主食与调味品?
生:主食是面包,调味品是奶油。认识词语面包、奶油。
师:奶油有什么用处?奶油有许多用,把奶油涂在面包的外面或夹在面包的里面,可以使面包的味道更加香甜。
学习包的写法。
师:你吃过那些食品带有包字?(扩词练习)
师:小丽的爸爸今天还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西方人用餐时最喜欢喝的饮料橙汁。
学习词语橙汁。
三、巩固复习生字和词语。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带拼音的词语卡片。谁能把他们分一分类?然后涂上你喜欢的三种颜色。(同桌讨论)
刀子汽水面包饺子
橙汁叉子筷子米饭
水杯勺子
四、课堂小结:
师:小丽的爸爸实在是太热情了,为我们精心准备了这么多的美味佳肴,你想对他的爸爸说些什么吗?
生:(略)。
师:主人为客人们准备了丰盛的美食,客人为了感谢主人的盛情,一定不要浪费主人精心准备的食物,这也是一种礼貌。
五、板书:
用餐
中餐 西餐
餐具: 筷子 勺子 水杯 刀 叉子
主食: 米饭 面包
饮品: 汤 橙汁
调味品: 香油 奶油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钩、竖钩"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很大,农民盖了许多新房,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学堂。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钩、竖钩"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演示课件,整体感知。
1、谈话揭趣,今天我们一起到农村去看一看,欣赏那里的美丽景色。(课件出示农村风景图片)
2、生自由发言,说说看到的风景。
3、师边演示课件,边叙述:勤劳的农民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造起了房子,你们看--(诗歌内容)
4、数数有多少座房子,哪座房子最漂亮?
5、你能不能像老师那样来夸夸这些房子?一句、两句都行。
6、生看课件夸夸这些新房子。
7、出示课题,指导读准字音"哪、座、房"以及轻声字"漂亮"。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要学的生字用横线划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词语,句子读给大家听,请小朋友来评一评。相机指导读准拼音。其中三拼音节:9个,轻声音节:4个。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a. 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b.去掉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男女生比赛读。
c.开展"小组擂台赛"读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句话,最喜欢哪一句话并做上记号。
2、朗读交流: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
第一句
1)方法A、学生说理由,教师相机演示课件,让词组"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与事物相联系,帮助学生认识事物。
方法B、学生说理由后,教师请他们在课文插图上图词对应连线。
2)换词读诗句,通过比较初步体会叠词的用法。(如果不重叠,你读了有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这么美丽宽敞的房子,谁能用朗读来夸夸他?
第二句。
1)生说理由后,请他们在插图上指出"房前、屋后"的位置,
2)说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花果香、树成行"图词对应连线。
3)师生想象朗读。
第三、四句。
1)在小朋友眼中,那座房子最漂亮?(请学生用诗句回答)
2)为什么我们的小学堂会最漂亮呢?
3)指导朗读第三四句(通过指名分别读三四句,引导学生比较、评价、领悟问句和答句的读法。)
3、有感情地读好诗歌。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
四、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了、子、门、月"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生字?
2、分析字形,记住新笔画:"横钩、竖钩",并用比较法区别"了、子";用说笔顺法记忆"门、月"。
3、指导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展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8
语文树教案12-09
语文备课教案11-30
语文教案(精选)08-31
[精选]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09-28
(精选)语文教案01-09
语文天地教案09-06
【精选】语文教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