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泊船、数重、游子、寸草心、三春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挂图、投影片或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朗读课文的录音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学前谈话
1、板书课题:泊船瓜洲
王安石
同学们,一提起家乡,我们都会感到特别亲切,诗人王安石也是如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
2、哪个同学愿意起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3、你背过哪些王安石写的诗,并说说你的体会。
4、下面我们来看这首《泊船瓜洲》。
二、理解题目。(出示全诗)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出示挂图,指名找出瓜洲所在地。)
(2)泊船瓜洲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可多请几位学生个别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注意以下多音字的读音:
数重:读chóng,不读zhòng(重量)。
还:读huán,不读hái(还好)。
四、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合作学习
(1)先自己对照注释默读,思考,再小组互相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小组合作画一幅简图,图上要标有京口、瓜洲、钟山。
2、讨论、交流。
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出示标有京口、瓜洲、钟山地名的简图,并说全诗意思。京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的意思。
3、评议
你觉得哪一小组完成的质量最高。
4、教师演示
同学们,我在备课的时候也在电脑里画了一幅简图,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五、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出示挂图)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诗人驾船来到了江边,望着对岸,想到了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现在你就是画中哪位诗人,此时此景,你在想些什么呢?
六、指导朗读。
(1)、同学们说得多好啊,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来读好它读之前先欣赏两遍配乐朗诵。第一遍,要求大家注意听;第二遍,我们边听边跟着录音轻声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我为你加上音乐(多请几个人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读出感情,读后评价。)
(4)试着背诵《泊船瓜洲》。
七、启发学生推敲词句。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修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我们一起来想一下,作者可能用过什么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
八、拓展练习。
课前我曾布置我们同学搜集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谁愿意起来背给大家听的。
九、布置作业
1.背诵《泊船瓜洲》,再看看诗中的每个字怎么写,准备默写这首诗。
2.预习《游子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一. 整体感知
1.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2. 感知内容
① 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② 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 草报春
春花图 花争春
盼春 绘春 春风图 风唱春 颂春
春雨图 雨润春
迎春图 人迎春
二.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3. 潜心精读
问题组
①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②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③ 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4. 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
三. 体验与反思
a) 质疑交流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b) 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收集的关于春天的诗文互相交流。
[作业]
〈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语文教案 篇3
师:说明你们能边读边去想象,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山村。一处小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活,只有在难得的雨天大家才能够洗一回澡,而在炎炎暑日,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即使那清凉的一勺水也足以解除骄阳下的干燥和炎热。
(二)让我们先把目光聚集到那一处很小的泉眼边,去看看这一幅画面,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生读。
1、师: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如何感受到水的珍贵?)
生:我从“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看出。因为我们这里酒比水贵,他们缺水,所以水比酒贵。
生:我从“十公里”“一小时”“一担”这几个词感受到水的珍贵。
师:你直接找到了这几个词,让我们先来读读这段话。
出示:
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指名读(2生)。
师:假如这是电影里远远的镜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人们纷纷排队去挑水。
生:我看到了人们满头大汗。
师:这是近镜头,看到了人们满头的大汗。
生:我看到人们排着很长的队。
生:我看到泉眼里的水快要挑完了。
师:我们将镜头渐渐推进,老师读,你们听,看你们看到了镜头中的什么。
生:看到一个农民艰辛地挑水回家。
生:看到一位农夫挑水在很窄很小的路上。
生:很小的泉眼里一分钟只流出一点水。
师:真是滴水如油啊。
生:流出来的都是泥水。
生:排这么长的队,只是为了这一担泥水。
师:谁再来读,把你们的想象化成朗读。
指名读。
师:注意数量词,看到它,留心它,再读。
师:小小的泉,长长的路,炎炎的日,沉沉的担,这便是村里人的日子,我们再来读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体会村里人的艰苦。
指名读,齐读。
师: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生读。
师: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
(三)那处很小的泉眼是全村人生命的源,但远水难解近渴,因而下雨天便成了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1、读读第二小节,这小节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再次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吃来自天空的水可以看出,不卫生还吃。
生:大人们也参加,知道水在村里很珍贵,在这里只有我们这样的孩子会,而他们那大人也会在雨中洗澡。
生:从“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盼望的日子”可以看出。
生:从“家家户户都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可以看出。
师:很长一段时间,有多少时间?你猜。
生:两三个月。
师:也许还要长。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出示: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和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吃来自天空的水。
生读。
师:你能体会村里孩子怎样的心情?
生:高兴、兴奋……
师:假如你是村里的孩子,你会用什么举动来表现你的'兴奋、高兴呢?
生:跳跃
生:用盆积水
生:跳舞
……
师:谁再来读?
生读。
师: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欢声笑语
师:怎么笑?怎么说?
生:奔跑声
生:叫喊声
生:尖叫声、欢呼
师:直接说出话语。
生:我总算可以好好地洗一回澡了!
……
齐读。
师:雨水对村里孩子来说是什么?
生:享受。
4、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快乐)(幸福)(舒服)(惬意),就请你痛痛快快地来读一读。
5、让我们再次重温那缺水的苦涩,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的(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快乐)(幸福)(舒服)(惬意)呢?
师:其实他们比你们读的更沉重。我再请一个同学读第三个小节。
生读。
师:理解孩子们为什么会这般痛快、高兴、激动了吗?
师:我们生活在细雨菲菲的江南水乡,怎能体会他们的心情。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来进入孩子们的家乡。
播放录像。
师:乌云过去了,太阳又伸出了它炽热的手,碗里一滴水也没有。
师:谁再把这段话来读一读。
生读。
师:背后品出了什么?仅仅是欢欣与快乐吗?
师:再读课题,还是司空见惯的水吗?这水是什么?
生:是农民辛苦换来的水。
生:是村里人的幸福。
生:象征了每个人的生命。
生:这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
三、小结课文。
长期缺水的山村到了骄阳似火的夏天,那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下节课我们将从那一勺水里再去感受水的珍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
板书:
水 挑水
最珍贵 洗澡 尽情享受
浇水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诗经》的基本常识,感受其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2.能说出两首诗表达的美好情感,当堂背诵两首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学习
1.查阅《诗经》的相关资料,了解与之有关的文学常识。
2.熟读两首诗,对照注释理解大意,在有疑问之处作记号。
课堂学习
一、导入:(背景音乐《在水一方》)
爱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主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广为后人引用,“在水一方”被琼瑶作为书名,后又写成歌,而它们都出自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这熏陶了不计其数的文人的儒家经典。
二、《诗经》知多少
学生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百字以内的简介。
学生发言,补充。
教师总结相关文学常识。(如:《五经》、“六义”)
三、四读《关雎》
一读: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请一位学生朗读全诗,再由其他学生纠正字音、停顿上的错误。
齐读全诗。
二读:读懂诗意
对照注释再读诗句,在小组中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并进行讨论,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教师在其间做好启发、指导工作,纠正学生错误,肯定学生言之有理的个性化理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诗。
三读:体会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句,注意诗句的重音、节奏。
小组推荐的代表参加朗读比赛,学生评委评论是否读出感情,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教师在其间作好必要的提点。
在古乐的配合中优胜者领读一段,其余的段落由全体学生齐读。
四读:品味诗韵
讨论:这首诗的魅力在哪里?可从内容、写作多方面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背诵全诗。
三、自读《蒹葭》
依照四读《关雎》的方法(读通诗句-读懂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诗韵)自读《蒹葭》。
四、背诵两首诗
个别背诵、小组背诵、齐背相结合。
课后作业
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1.在《关雎》《蒹葭》中任选一首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学评论。
2.用优美的语言改写《关雎》或《蒹葭》中任意一段。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
参 考 教 学 案 例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与作者、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2.能说出小说的主要内容和立意。
3.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写作手法,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学习
1.阅读《格列佛游记》,浏览全书,精读精彩部分,写一篇读后感。
2.利用网络等途径,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者、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课堂学习
一、导入:
《我的叔叔于勒》以“我”的一双清纯的眼睛,真实地展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世态人情,今天我们透过格列佛的'双眼可以看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踏上格列佛的旅程吧。
二、走马观花
1.请你简单介绍一下《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格列佛游历了哪四个国家?这四个国家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归纳做成读书卡片。
三、精彩回放、
请你任选一个国家,讲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要求:语言流畅,情节完整,细节生动。
小组活动,交流精彩故事,推举讲故事代表。
小组代表比赛,学生评价,选出最佳故事大王。
四、深入研讨
1.你觉得格列佛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具体故事情节说说。
2.你认为作者通过格列佛的游历表达了什么思想?
3.请你就写作上的一点谈谈《格列佛游记》的艺术魅力。
4.在《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桃花源记》《镜花缘》中任选一部,比较和《格列佛游记》的异同。
学生在1、2和3、4题中各选一题小组讨论,做好讨论记录和问题总结。
各组交流看法,提出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教师做好引导。
因时间关系来不及讨论的问题或未讨论充分的问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五、整体评价
谈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透过格列佛的双眼看到了什么?从中获取的收获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六、课后作业
选择感兴趣的段落再读《格列佛游记》,修改完善读后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8
语文备课教案11-30
语文《口技》教案11-06
(经典)语文教案11-10
语文天地教案09-06
语文翠鸟教案12-21
语文《检阅》教案08-03
语文《翠鸟》教案08-18
《语文园地》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