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05 10:12:3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锦集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锦集4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准“雌、挨骂、驯化”等字词的读音。联系文章内容理解“驯化、迷惑不解”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复习巩固小标题的知识,认识小标题在本文中的作用。

  3、通过质疑、品读课文语言了解一些野生动物鲜为人知的一面,体会作者对它们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揭示课题

  1、出示媒体,画面对比,引出“野生动物”

  2、介绍作者、作品,揭示课题

  (1)补充资料,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媒体)蒂皮·德格雷,父母是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她从小就随父母生活在非洲。

  (2)补全课题: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3)齐读课题

  二、温故知新,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1.复习已学的小标题作用,了解文章介绍了的三个野生动物朋友

  (1)预习反馈,了解文章三部分的内容

  交流后板书:大象阿布狒狒星迪豹子杰比

  (2)关注小标题,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3)复习旧知,回顾已知的小标题作用

  读本文的小标题能帮助我们很快了解作者要介绍那些动物

  2.引入小标题新的作用,初步感悟作者对野生动物的情感

  (1)关注本文小标题的作用。

  交流归纳:看来,作者与它们有着深厚的感情,难怪作者称这些野生动物为——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2)归纳作用。

  这篇课文的小标题还能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情感。

  (3)读好小标题。

  三、借助文本,了解这些鲜为人知的野生动物,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1、说说对大象有了哪些了解?

  板书:照顾我

  2、品读课文语言

  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它关照

  出示相关文字,朗读

  3、感受画面的温馨,体会作者的情感

  (1)一个是——蹒跚学步的婴儿,一个是——(大象,有多大啊。五吨)

  板书:体型庞大

  (2)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画面,说说为什么你有这样的感觉?

  (二)学习第二部分:同狒孩儿难舍难分

  1.读读这部分内容,再看看小标题,说说有什么问题?

  2.通过星迪的举动,理解野生动物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1)理解星迪当时的表现。

  板书:扑、扯

  (2)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星迪这样做是为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交流,师点评

  板书:记得我

  3、你现在明白了吗?为什么再见面时,星迪会做出伤害我的举动?

  4、小结:野生动物也有情感,只是我们人类不太明白它们的表达方式罢了。

  (三)学习第三部分:豹子很危险,但我照样跟它玩

  在描写与豹子杰比之间发生的故事时,作者在小标题的前半部分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豹子很危险。

  出示:豹子很危险,但我照样跟它玩

  1、从学生的已知引入,认识豹子的危险性。

  2、认识杰比虽然从小被人收养,但依然危险,野性难驯。

  (1)重点理解驯化的在文中的含义

  (2)自己读读文章,看看从哪些地方看出杰比是非常危险的。

  句子1:它可爱得很,我看见它要做蠢事了,就大声骂它……

  学生交流

  事例一:

  有一次,我跟它玩,它用嘴咬我的肩膀。……

  ①集体朗读

  ②交流从哪里看出豹子的危险性

  事例二:

  如果说到这里为止,我认识到了杰比具有危险性,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亲眼见识到了它的.野性。

  读课文4—7小节概括的语言说说那一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小结:从这件具体的事情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杰比真是

  板书:野性难驯

  3、认识杰比的另一面

  (1)再读小标题,思考作者为什么知道你豹子危险还照样跟它玩。

  (2)读课文,找出文中反映杰比温顺的语句,品读、交流。

  句子1:它看到我并不怕它,所以也不攻击我。……

  句子2:有一次,我跟它玩……

  句子3:于是……

  句4:……它高兴得不得了

  (3)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明知豹子危险,还会和它一起玩吗?

  小结:借助作者亲身经历,我们看到了豹子的另一面,温顺、通人性的一面。这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无法了解,甚至觉得不可思议的。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语句。

  引读相关的句子

  四、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1.借助板书说说对野生动物新的认识。

  2.小结并板书。

  板书:有危险通人性

  3.总结延伸

  因为童年的特殊经历,可爱的小女孩蒂皮·德格雷和野生动物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写出了一个个有趣、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野生动物不为人知的一面 ——充满野性,却也有情感和灵性。正如她书中所说的——它们也是这个地球的主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对这些野生动物有进一步的了解。(媒体出示:《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读课文中的新词.

  2.理解课文是分几方面来介绍香港的

  3.对重要句段的理解.进行段的训练,围绕中心句展开去说.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香港的魅力.

  2.进行段的训练,围绕中心句展开去说.

  难点:进行段的训练,围绕中心句展开去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当你们的导游姐姐带你们去我国的东方之珠——香港去旅游。

  2. 用简短的语句介绍香港。]

  3. 板书:香港

  (二)进入新课

  1. 教学词语。

  2. 课件出示海豚和海狮的精彩表演,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快速默读课文,说出导游姐姐将从哪几方面去介绍香港。

  4. 板书:旅游胜地 美食天堂 万国市场 灯的海洋

  5. 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海豚和海狮表演的`句子。

  (三)指导朗读感知重点内容

  1.指名读。

  2.范读。

  3.指名读

  4.齐读。

  5.引导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6.感悟中心句的表达方法。

  7.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说一说(任选一句为中心句展开去说)

  1.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2.公园里百花齐放。

  3.蓝天上白云朵朵。

  (引导学生任选一句展开去说)

  (五)出示课件美食图片

  1.欣赏图片。

  2.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都有哪些地方的美食。

  (六)出示课件商场图片

  1.学生说说想买的物品并说理由。

  2.随机理解琳琅满目,物美价廉。

  (七)出示香港迷人的夜景

  1.欣赏。

  2.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有哪些灯的光交集在一起?

  3.指名学生回答。

  4.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1.谈话。

  2.板书:璀璨的明珠。

  四.写一写

  1.写一张祝福卡,赞美香港或祖国。

  2.学生说一说。

  五.情感升华

  课件播放歌曲《东方之珠》结束课堂教学。

  六.板书设计

  香港,璀璨的明珠

  旅游胜地

  美食天堂

  万国市场

  灯的海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文言文必须读通的道理。

  2.了解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论述。

  3.初步熟悉几个文言虚词。

  教学重点:

  1.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2.弄清实词的含义。

  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是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开始,怎样学习是关键,着力抓把诵读,使学生当堂成诵,疏通文义后,让学生在课上背诵。(全班齐背,再个别同学分行背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背诵,所以大家要多读,读熟才能背。

  正音:

  愠(yùn),罔(wǎng),殆(dài),谓(wèi),哉(zāi),

  诲(huì),焉(yān),亦(yì),识(zhì)

  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

  大家读过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为什么叫“子”呢?(因为是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所记,用“子”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论语》和孔子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孔子,(BC511—BC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先世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曾担任过委吏、司寇等小官,后罢官,周游列国,终不在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著者七十二人,但他看不起劳动人民,政治上维护贵族统治,提倡德治和教化。

  学生再读课文,老师领读全文。

  诵读前四章,教学步骤如下:

  ①齐读1~2遍②颂读并划分停顿③疏通文义④自由练习诵读(抽查个别学生),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1.“学而时习之”

  “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这些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③]

  〈译〉学习了知识按时去实习它,这是很愉快的事。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知”了解。

  “愠”怨恨。“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三句话中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叫“反问”,我们现代汉语中也有。

  2.“温故而知新”

  “故”指旧的知识,“新”指新的体会或发现。

  〈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章

  “罔”指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译〉只读书而不动脑筋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

  孔子在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贡”章

  这章形式与其它各章不同,是学生提问,老师作答。

  “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谥号”:在封建时代,帝王和大臣死后要根据他生平的功业给他一个名字叫“……”,孔圉的谥号是“文”。

  “谓”叫做,称为。“敏”聪敏。“耻”以……为耻(意动)。

  “是以”因此。

  〈译〉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借回答子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作业]背诵全文六章,前四章会默会译。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前四章的内容。

  5.“默而识之”章

  “识”记。“之”学习所得。“厌”满足、厌倦。

  “诲”教导。(“厌”同“餍”满足)“何有于我哉”

  〈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学生而又知厌倦,哪一样我能有呢?

  6.“三人行”章

  “择”选择。“善”好的地方。“改”改正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好地方学习,对他们的不好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

  背诵课文

  [练习]一~四

  (要求):把课文间行抄在本上(空3行),一行写字义,两行翻译。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采访方式,学会追问问题。

  2、能根据问题回答问题。

  3、进一步学习接待及采访的礼貌。

  教学设计:

  一、复习迁移,学会提问

  1、听说你的××学得很好,今天特来向你学习,想请你谈谈经验,好吗?

  2、特别是哪一点最重点呢?你体会最深呢?

  3、你能具体说说吗?

  4、你感到今后还要怎样做呢?

  二、两人对话:

  1、示范(一)提问

  甲:听说你写得很好,今天特来向你学习,想请你谈谈经验,好吗?

  乙:我认为要写好,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认真上好课,老师进行指导时要听得认真,还要多思考。其次,做好后要化时间修改补充。另外,平时要多看课外书,特别是书。这样,对自己的水平才会有提高。

  (二)追问

  甲:请你介绍一下如何积累材料的?

  乙:我平时注意观察、关心周围的人与事,并写好观察,这样就不怕没有材料写了。

  甲:你认为学习语文与写好有什么关系?

  乙:读是写的基础,学习语文是写好的'保证。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内容。所以在写好必须认真学好语文,从名家名中吸取精华,获取的方法和途径。

  甲:你说得很好,对我深受启发。谢谢。

  2、讨论方法:学生交流,教师:采访时可以先向人家提出问题,提的问题要简洁、明了,被采访人回答你的问题后你还可以追问。问完后要表示道谢,也可以自己作一些后再道谢。

  ①开头:好的,经验谈不上,只能说是体会。我认为学好××主要要抓住以下几点:1、2、3、4、5、

  ②重点:特别是有一次,我

  ③结尾:我就说到这儿,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四、表演说。

  1、小组练习,大组汇报。

  2、师生评议,评选最佳采访。

  五、作业:回去后对某个同学进行一次采访。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1

语文教案(经典)08-01

(经典)语文教案11-10

【精选】语文教案11-27

[精选]语文教案03-05

(精选)语文教案01-09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教案07-20

语文《口技》教案01-26

(精选)语文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