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 篇1
课 题:负数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能认读负数,会结合具体量进行大小比较,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
2.结合现实素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正、负数所表示的相对性不同实际含义及正、负数表示的相对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巩固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数量。
2.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学生梳理,教师点评并板书。
二、综合训练
1.读一读。
(1)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
(2)开启后的盒装牛奶应贮藏于0℃-4℃ ,并在48小时内喝完。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
(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2.填一填。
(1)如果张华向东走80米,记作+80米,那么李青向西走70米,记作( )米。如果张军向北走60米,记作+60米,那么李刚走“-9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
(2)+8.7读作( ),-306米读作( )。
(3)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850米,表示( ),海拔高度为-157米,表示( )。
3. 完成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讲解,教师适时点评。
4.比一比。
-7○-3 -1.2○0 -3.8○+3.8 -○-
学生完成后说说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5.判断题。
(1)不带正号的数都是负数。 ( )
(2)整数都是正数。 ( )
(3)因为7大于6所以-7大于-6。 ( )
(4)最小的负数是-1。 ( )
(5)在8.2、-4、0、6、-27中,正数有3个。 ( )
6.选一选。
(1)数轴上,-2在-1的.( )边。
A. 左 B. 右 C. 北 D. 无法确定
(2)如果把10吨记作0吨,11吨记作+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8吨记为-8吨 B. 15吨记为+5吨
C. 6吨记为-4吨 D. +3吨表示重量为13吨
(3)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 )克。
A. 155 B. 150 C. 145 D. 160
三、拓展训练
1.在数轴上,从表示-2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 );从表示+4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7题,完成后教师评讲。
3. 某天汕头的最低气温是5摄氏度,北京的最低气温-13摄氏度,这两地的温差是( )。
4. 完成练习一第6题。
引导学生明确:工资收入,春节补贴都是收入,用正数表示,花出去的钱用负数表示。
5. 完成练习一第8题,重点理解“负增长”及“零增长”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设计意图】
通过系统练习,熟练掌握负数的意义,学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完整系统的数的概念。
四、 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教后思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了解负数的作用;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初步运用正、负数描述一些日常生 活中的数据。
教学准备
温度 计放大图,课本例题投影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游戏(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意思相反的话。
(1)向上(向下);
(2)向东走100米(向西走100米);
(3)电梯上升5层(电梯下降5层)。
下面再来点难度大点的,看谁说得好?
(1)在银行存入100 0元(取 出1000元);
(2)小卖部今天赚了200元(亏损200元)。
2.出示情境图。
谈话引入:寒假期间,小红一家准备到外地游玩,为了准备所需用品,小红收集了某天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出示例1。
(1)让学生说说从这六幅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从这六幅图的信息中,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板书:①0℃表示什么意思?②-3℃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③各数的含义。)
(3)在以上的数中,有一个新朋友你知道是谁吗?(-3℃)想认识吗?
3.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负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指出研究同学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将要学习的例1的任务。
(1)理解0℃表示什么 意思?
师:谁能说说你对0℃有哪些了解?
归纳指出: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高的叫零上温度,比0℃低的.叫零下温度(可用温度计辅助说明)。
(2)初步感知相反意义的量。
师:虽然有两个城市的温度都是3℃,但这两个 3℃是一样的吗?
学生交流,得出:它们表示的意义不相同,一个是零上3℃,一个是零下3℃,这两个数表示的是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3)正确读、写零上3℃和零下3℃。
写零上温度,通常在数字前面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零上3℃表示为+3℃,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写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面加上“-”(负号)。零下3℃表示为-3℃,读作负三摄氏度。
板书:零上3℃可以写成3℃
零下3℃可 以写成-3℃
(4)出示温度计放大图,通过找出3℃和-3℃进一步理解相反 意义的两种量。
(5)填写教材第2页下面的表格,并说说各数表示的意思。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中央气象台2012年1月21日下午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情况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最高气温表示这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不会再高于这个气温;最低气温表示这一天中的最低气温,不会再低于这个气温。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分析。
这是一张存折明细的示意图。第一栏是存钱或取钱的时间,第三栏是支出或收入的金额。支出数量前用“-”表示,存入数量前没有符号。
(2)说一说:图中哪两种量是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齐答:支出和存入。
支出和存入栏中的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2000.00”表示存入2000元;“-500.00”表示支出500元;“500.00”和“-500.00”正好相反,一个是存入500元,一个是支出500元。)
(3)认识正数和负数。
①联系“3℃”和“-3℃”,“5 00.00”和“-500.00”,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②什么是正数?
以前所学的3、500、4.7、…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如+3、+4.7、+等,正 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若为了与负数对比,也可以加上正号。如+3读作正三。
③什么是负数?
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3、-500。如-3、-500、-4.7、-…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前面的“-”不可以省略,读数时,先读“负”。如-读作负八分之三。
(4)关于0。
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0是正数,还是负数?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这里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事例,例如温度计上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来体会。
3.指名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先交流,然后通过温度计找到-3℃与-18℃的位置,理解比较两个负数时,离0℃越远温度就越低。
2.完成教材第 4页“做一做”第 2题。
3.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
教师提示以北京时间为标准,比北京时间早的时间可以用正数表示,比北京时间晚的时间可以用负数表示。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能与其他同学分享吗?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负数,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例如:盈利与亏损,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收入与支出,地上层数与地下层数,水位升高与下降,相反方向的距离等,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它们。0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
五、布置作业
请完成相关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 篇3
课 题:在直线上表示数
教学目标
1. 能够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体会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能正确地指出直线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2. 结合直线上的数,能正确比较简单的正、负数的大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直观体会正、负数的排列顺序,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这种直线的画法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负数和零。
2. 正确理解数与直线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读出下面的数并分类填入圆圈中。
-9,6,+12,-45,-0.5,+107,-200,+5.6,0 ,-6.5、
2. 月工资收入1800元可记作+1800元,支出500元可记( )元;生意上盈利450元记作+450元,亏损120元记作( )元。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3。
(1)出示例3主题图,说说图中的一些信息,这些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
(2)学生讨论交流,并认识数轴。
(3)教师指导学生画图:确定好起点、方向、单位长度。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以便加深对数轴特点的了解。指导画图时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一步一步来画。
(4)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5)引导学生说一说直线上其它点代表的数,形成完整的'认识。
思考:如果想从起点到-1.5米应该如何运动?
(6)在数轴上表示出-3.5、+2、-2、0.5、3、+4。
(7)练习:如果从起点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9米应该到达什么位置?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练习知道数轴上的所有点都能表示一个数,所有的数都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这是一一对应关系。
2. 认识数轴上数的大小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
(2)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观察数轴,你发现了什么?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你认为0和负数哪个大?0和正数呢?负数和正数呢?
(5)看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小结: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在0的右边,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小。
(6)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月5日,北京的最低温度-6摄氏度,沈阳的最低温度-8摄氏度,哪个温度更低?看看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确定-6>-8。
(7)反馈练习。
口答负数的大小比较,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导。
-8 ○-6 -4 ○ 2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负号后的数字越大,这个负数就越小。
拓展:想一想,2月5日两地的最低气温相差多少度?
(8)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月5日,南京的最低温度2摄氏度,哈尔滨的最低温度-4摄氏度,哪个温度更低?两地的最低气温相差多少度?。
看看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确定2>-4。
【设计意图】
借助学生熟悉的气温和数轴上的数,使学生直观感受正、负数的大小,并能正确比较简单的正、负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下面是六(1)班6名女同学的身高。以她们的平均身高为标准,把平均身高记为0cm,超过的身高记为正,不足的身高记为负,用正负数表示她们的身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思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过程与方法:
1.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 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初步学会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和欣赏自然景色的美。
教 学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课件呈现教材图(第2页)例1,提出问题:“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
二、新知讲授
(一)学习例1
1.明确气温的表示方法;观察各地的气温数据。
“~”左面的温度表示当地的最低气温,右边表示当地的最高气温。
有的数据前面加了“-”号,如哈尔滨-27°C~-19°C。长沙的最低温度是0°C。
2.明确0°C表示的意义。
(1)温度的计量单位。
(2)标 准大气压下,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作:0°C。
(3)比0°C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比0°C低的温 度叫零下温度;0°C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3.明确-3°C和3°C表示的意义 。
(1)表示零上温度时,在数字前加“+”,一般情况下省略不写,这里的“+”不是加号,而是正号写作3°C,读作三摄氏度。
反之,-3°C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4.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完善表格,并让学生明确个数据表示的意义。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教材情境图,问题:“存折中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一一回答存折中各数表示的意义,最后教师总结。
2.明确正负数的意义。
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总结。
3.正负数的读写方法及0的特殊性。
读法:“+”读作正,“-”读作负;
从左往右的顺序读数,先读“正”或“负”再读符号后面的数字;例如:+6.3读作:正六点三;- 4读作:负四(若数字前面的正号省略不写,则读数时也可不读)
写法:在数的左侧写上“+”或“-”,例如:正八十写作:+8 0;负八十写作:-80。
0既不是整数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4.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5.完成第四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
(三)学习例3
1.课件呈现教材图(第5页)例3,提出问题:“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行走的距离 和方向呢?”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 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 生把直线上 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 1 .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2.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3.完成练习七的第4题。
4.完成练习七的第5题。
5.完成练习七的第7题。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 篇5
课 题:负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相反意义的量。
2. 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3. 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生活中正、负数的意义,及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能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出示第2页主题图。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从身边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相反意义的量,初步感知负数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
1. 教学第2页例1。
(1)板书关键数据:0℃。
(2)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你知道武汉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你能读出武汉和长沙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并说出它们的含义吗?
(5)哈尔滨的气温是多少?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 理解含义。
零上和零下是一对反义词,表示以0℃为标准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区分+3℃和-3℃所表示的意义。
4. 说出下列各数表示的意思。
-21℃表示( );37℃表示( )。
5. 你会表示温度吗?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的具体相反意义的量入手,结合学生的经验自己想办法来表示这样的量,引出正数和负数。
6、探究正、负数的意义
(1) 教学例2,情景导入:出示银行存款和取款的记录图。
①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第3页的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②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xx、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③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 归纳正数和负数。
①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②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xx、+500、 +10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负号不能省略。
③小结:为了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收入和支出,需要使用正负数。
④学习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并随堂练习。
+24读作:正二十四
-300读作:负三百
正八百四十 写作:+840 或 840 (“+”号可以省略不写)
负六点三 写作:-6.3 (“-”不可以省略)
及时练习
+43读作( );-87读作( );
-5℃读作( );12℃读作( )。
负四十五写作( );负六十写作( );
零上十二摄氏度记作( );
零下三十摄氏度记作( )。
⑤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第5题。
(3) 认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疑:“我认为0应该归为正数一类。”你认为对吗?
讨论: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明确:0是一条分界线,把正负数分开,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与海平面一样高,海拔就是0米。
(4)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实际活动,进一步感知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强化对正数和负数意义的理解,知道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2.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组织学生动手填一填。
3. 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一第2、3题。
(2)判断。学生回答,老师讲评。
① 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② 因为“4”前面没有“+”号,所以“4”不是正数。
③ 上车5人记作“+5人”,则下车4人记作“-4”。
④ 5℃和+5℃所表示的气温一样高。
(3)先读一读正、负数,再议一议:观察这些数,可以怎样分类?
四、全课总结
阅读古代数学知识“你知道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 篇6
课题:负数的认识 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能力发展目标:
1、认识负数,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掌握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正数、负数、0的大小关系。
3、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预习提纲:
1、自学课本第2、3页,认识负数的特点,负数的'读法、写法。与同桌说一说。
2、将第2页的统计表补充完整。
4、小组讨论:0、正数、负数的大小
导学过程预设:
一、检查预习,导入揭题
1、课件出示图书借出、还回情况,请同学们进行记录。
2、说一说什么是负数?负数的写法、读法。
3、请你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出每组信息中相反意义的量。
① 李叔叔做生意,二月份盈利2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② 小军比标准体重重了2.5千克,小美轻了1.8千克。
二、出示能力发展目标(在课堂反思时出示)
三、出示学生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反思、训练、展示、点拨
学习活动一: 认识温度中的负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观察温度计上北京的最高温度-4度和上海的最高温度4度分别在什么位置,他们表示什么?
2、观察温度计中0的位置,小组讨论:正数、0、负数的大小关系
【反思】:可以把数怎样分类?
学习活动二 :认识存折中的负数。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情境图,观察存折上的数,他们分别表示什么?
【反思】:书写时正号、负号可以省略吗?
四、类比训练,拓展延伸
1. 珠穆朗玛峰大约比海平面高8844米, 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请写出它们的海拔高度。
2、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 米,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3、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2题。
五、课堂小结 这结课你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负数。
师:同学们,寒假就要到了,你想好去哪里玩了吗?为什么?
生:我想去哈尔滨,因为那里看见冰雕展。
我想去海南,因为那里比较温暖,还可以看见大海。
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哈尔滨的朋友。(出示情景图)大家请看……零下20℃是什么感觉呢?
生:浑身哆嗦!(做个动作)
师:虽然冷但是我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冰雕!(出示图片)了解了哈尔滨的天气,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其他城市的天气情况。谁能给大家播报一下呢?
生:……
师:你是从哪里听到这种读法的?生:天气预报。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这些温度。你发现了什么?
“-”叫做负号。在一个数前面添加了“-”就叫做负数。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认识负数。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师:人们通常用什么工具测量温度?生:温度计。
师:(出示温度计模型)你对温度计了解多少呢?
1、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生1:每格代表1℃
生2:温度计可以表示零上的温度,也可以表示零下的温度。
师: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呢?
生:0℃师:0℃是怎么规定的?
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定为0℃。
比0℃低的温度用带“-”号的数表示。
如:-15℃表示比0℃还低15℃
读作:零下15摄氏度。也可以读作负15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用带“+”号的数表示。
如:+1℃或1℃表示比0℃高出1℃
读作:1摄氏度“+”号可以省略不写。
趁热打铁:你能读出下列水银柱所表示的温度吗?
小结:像+1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4、-10、-7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2、小组讨论:(课件显示)
了解了正数和负数以后,我们就明白了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讲述并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小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师板书)负数0正数
4、听写,比一比谁写的又对又快。
5、认识生活中的.负数。
冰箱的温度试卷评分电梯存折上的信息
6、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3.5 -3.5 + 0 -40 52 -
三、生活中的负数。
2、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1)投影第4页的第2题的图,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这两个数据怎样表示?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小组讨论。指名学生介绍想法。
(2)师: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界线,海平面以上的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那海平面用什么表示?(0)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负数。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
四、挑战自我。
1、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3.5 -3.5 + 0 -40 52 -
2、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读一读。
(1)开启后的盒装牛奶应贮藏于0℃-4℃,并在48小时内喝完。
(2)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
(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某服装店上月赢利3000元,记作()元;本月亏损800元,记作()元。
(2)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记作()人;本学期转走6人,记作()人。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退的米数应记作()数。
(4)体重增加5千克记作(),体重减少6.5千克记作()。
(5)老师家在四楼,车库在地下一楼。如果我要回家,按()层的按钮;如果要到车库取车,按()层的按钮;家与车库相隔()层高。
五、总结评价
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评价一下自己和同学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温度+16℃读作:(零上)十六摄氏度
-16℃读作:(零下)十六摄氏度或负十六摄氏度
整数可以分为:正数0负数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对负数教学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针对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着重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学习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2.深入研究教材,备好书本外的知识。
在这节课上,虽然内容很简单,但是还涉及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比如:温度计上的摄氏度和华氏度,海拔高度、海平面。这样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深入了解学生,在学生的疑难处做好功课。
因为有以前的教学经验,我知道在这节课上学生对于负数的书写与读法并不是本课的难点,反而是对于如何正确地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以及在温度计上准确地标出零下温度才是学生的难点。因而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在温度计上读写零上温度时是由零刻度线往上看,而读写零下温度时是从零刻度线往下看。在这个动态演示的过程中,有效地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效果比较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上好课,课前必须深刻地钻研教材,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05-26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05-20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07-25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的教案07-14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成数》教案11-17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1-13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