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

时间:2024-05-09 13:09:1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1

  教学目的:

  1、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正确判断或不成反比例关系。

  2.掌握判断成不成反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具操作:

  按要求拿小棒(共24根):12根、8根、6根、4根、3根、1根各可拿几次:并填表

  每次取小棒根数12864321

  次数234681224

  引导学生研究:两组数量关系中两种有关联之间的关系与我们上一课所学内容相同吗?

  二、新课展开:

  1、出示例4

  根据问题讨论: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3)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4)求出积后,你发现什么规律?

  回答上述问题并作点评

  提问:这里的24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什么?

  2、学习例5

  出示P43三个问题让学生研究后回答。

  老师作小结。

  3、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说明什么是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反比例关系。

  追问: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如果用X和Y表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用R表示他们的乘积,那上面的这种关系怎样写呢?

  4、具体认识

  (1)例4时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例5呢?

  (3)P46第4题。

  5、学习例6

  (1)怎样判断成不成反比例?

  (2)学生尝试做例6。

  老师评讲: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导入题中的两种理成不成反比例。

  2、P44,练一练,第1、2题

  3、P46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懂得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六、课后作业

  第5题剩下的题目。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2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课时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84--85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需求

  谈话引入: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李星明等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如下:

  提问:根据这张表,你认为哪位同学投篮练习的成绩好一些?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并在讨论中确认最后一种方法是合理的。(在统计表右边增加“投中的比率”一栏)

  二、自主探究,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引入百分数。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完成统计表。指名说说16/25、13/20、3/5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

  提问: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吗?

  指出: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指名口答改写结果,教师板书。

  2、揭示百分数的意义。

  (1)提问:64/100表示哪两个数量比较?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2)指出: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3、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通过阅读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教师进一步示范64/100的读、写方法,并要求学生模仿着读一读、写一写。

  指导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导做练习十四第2题。

  提问:根据题中的百分数,你对我国的西部地区有了哪些直观的印象?

  三、指导完成“试一试”,加深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指导完成第(1)题。

  启发: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数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多少份?由此,你知道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吗?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2、指导完成第(2)题。

  3、提问:通过解答上面两题,谁来说说百分数为什么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四、巩固应用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十四第3题。

  告诉学生: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不能用来表示具体的数量。这是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

  教学反思:

  提醒: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3

  片断:拓展延伸比的认识,深化理解比的意义

  师:下面,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学习的情况。

  出示:依据比的意义,根据提供的条件,你想到了什么?

  1.六(1)班男生17人,女生23人。

  2.一辆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3.生产一批零件,甲需要4天,乙需要6天。

  学生练习后点评:第1题无论是考虑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或是全班人数,这些都是同类量之间的比。第2题是不同类量之间的比,可以形成新的量,如由100千米与2小时的比可以得到每小时行的路程,即速度;由2小时与100千米的比可以得到行每1千米所需的.时间,这些量都有实际意义。刚才有一位同学从第2题中还想到了这辆车行驶的时间与速度的比是2比50,大家讨论一下,2比50在题中表示什么意义?

  生(若有所思):没有。

  师:从刚才的讨论交流中,大家明白点什么?

  小结:

  1.同类量之间的比可表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或几倍。

  2.不同类量之间的比要关注其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点评与反思]

  这一片断的教学过程突破了传统教学程序中就事论事的层面,由同类量之间的比延伸到不同类量之间的比,为学生建构新知模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总评与反思]

  本案例截取的三个教学片断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比较好地遵循了新理念下“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基本结构模型的框架,即:(1)关注了内容呈现上的情景化;(2)重视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3)强化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但审视其片断的全过程,还有不可忽视的问题存在,如: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等。当我们不约而同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时候,更应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探究的过程,以及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时空和机会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全过程。

  另外,是否可尝试让学生自主看书来了解和掌握“比”的数学表示形式和“比”的各部分名称呢,值得探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4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7课时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课本第53--54页例7、例8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和求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7实物图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相差关系 倍数关系

  二、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板书课题)

  1、教学比的意义。

  (1)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2)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比。

  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那个数量与那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4)出示试一试。

  提问: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如果把内中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2、教学例8。

  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填表。

  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

  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明确:900:15是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900:20是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

  3、学习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教师示范写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2)师说明: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3)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53的中间内容。

  (4)提问:比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4.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项目 相互关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数的'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结合展示学生整理的表格,小结:

  ⑴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衩除数,相娄于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

  ⑵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相法。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讲评。

  2.练习九1、2、4题。

  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完成后交流核对。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3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5

  教学内容:P55第1—3题,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的:进一步认识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相关概念,能比较熟练地应用相应的概念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并解相应的能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整理比例的有关概念。

  1、整理比和比例的意义。

  什么叫比?举例说明。

  什么叫比例?也举例说明。

  2、从它们的意义,你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吗?它们有什么区别?

  评讲:说说比值是怎么得到的?

  3、组织练习:(口答)

  (1)下面的比各表示什么意思?

  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7:9

  科技书与文艺书本数的`比3:5

  (2)求下列比的比值

  6:1.5

  (3)下面每组里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1:2和2.5:5

  1.2:0.3和6:1.5

  4、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基本性质是什么?与比的基本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比、比例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各部分名称前项后项比值3:4=9:12内项外项

  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评讲:根据作业情况作评讲。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这一课掌握了些什么?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2、3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08-25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数、小数运算的意义和法则》04-12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08-29

六年级数学教案03-11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范文10-16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8

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10-08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19

意义的作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