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数学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26 13:11:1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六册56—61页内容

  教学资源分析:

  本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

  教材第一道例题首先出示了一组实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初步感知 “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找出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在小组里交流。教材这样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接下来,教材把上面的实物图形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行,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以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想想做做”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每组有不同的图形一套,想想做做2所要求的字母一套,小剪刀,彩纸,水彩画颜料,钉子板等等

  一、 猜一猜——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物体,不过只有一部分,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枫叶、蜻蜓、天平等物体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猜中就出示物体的全幅图)

  师:是啊,这些物体可真有趣,你知道它们有趣在哪里吗?

  (让学生自由说)

  小结:是的,它们可以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设计意图:有趣的“猜一猜”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而且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些物体可以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同时也为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作了铺垫。

  二、 观察、操作——探究特征

  1、观察,初步感知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组物体的图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个物体,你能发现它们共同特征的吗?

  (多媒体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小结)是的,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也具有对称的特征吗?

  (自由说,全班交流)

  2、操作,体会特征

  师:如果把上面的物体画下来,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图形。

  (多媒体出示按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实物画下来的图形)

  我们小朋友手中也有一些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选一个,对折,然后跟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选三人在实物投影上交流)

  师:这三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指名说)

  小结:是啊,它们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你能跟同桌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自由说后,多媒体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齐读)

  3、识别,加深体验

  师:我们认识的一些图形娃娃今天也来到这里,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找一找,它们中哪些也是轴对称图形呢?

  (请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图形,组织大家讨论,不确定的可以动手折一折,然后全班交流。)

  师:请小组长把轴对称图形图形整理出来,分工让每一个小朋友动手折一折,这些轴对称图形有几种对折的方法?

  (指名一组在实物投影上交流)

  小结:要使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只有一种对折的方法。长方形有两种对折的方法,正方形有4种对折的方法,这个特殊的五边形有五种对折的方法,而圆有无数种对折的方法呢!不管是一种还是很多种对折方法,只要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时,教者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环节:第一层次,让学生在丰富的实例中进行感知,第二层次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感知,第三层次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选择和判断。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轴对称图形。

  4、训练,巩固特征

  (1) 完成想想做做1,实物投影出示图形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看到的一些图形,你能判断出它们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先独立判断,如果你认为是轴对称图形的,在下面打勾,并且用尺子画出一条虚线来表示你准备怎样对折,全部完成了,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讨论,全班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2,实物投影出示图形

  师:看来,小朋友已经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识别出生活中的许多轴对称图形了。你们知道吗,我们学的英文字母,许多也是轴对称图形呢!你能找出这些字母中的轴对称图形吗?

  (先独立判断,如果你认为是轴对称图形的,在下面打勾,如果不确定,可以拿出相应的字母折一折,完成了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 完成想想做做5,实物投影出示图形

  师:轴对称图形真是随处可见,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对,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观察下面的国旗,你能找出哪些国家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吗?

  (先独立判断,如果你认为是轴对称图形的,在下面打勾,完成了小组长组织大家讨论,全班交流)

  (4) 完成想想做做3,实物投影出示图形

  师: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轴对称图形,你能自己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请小朋友画出下面每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画的'时候要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画又快又好!

  (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三、 做一做——内化新知

  师:刚才我们看了、找了、画了轴对称图形,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好吗?你可以用老师提供给你们的工具做,也可以自己想法做,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做出的图形美!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但可以让学生共享彼此的经验,而且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

  四、 看一看——拓展延伸

  师:轴对称图形以其特有的对称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和谐的美感,蝴蝶、蜻蜓等因为有了对称的翅膀,才能自由的飞翔;我们的服装因为对称显得大方、典雅;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也是对称的,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对称的建筑,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

  (多媒体播放)

  师: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很多,如果有兴趣,电脑课时,可以上网查阅。

  设计意图:数学因为其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才能体现其生活的价值。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五、 说一说——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 作业

  1、完成想想做做4、6

  2、 收集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最好是同一系列的,如:都是建筑的,或者都是交通标志的,在同学之间交流。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3、能够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4、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难点:

  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服务,特别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判断方向的物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引入

  1、学生根据老师口令做动作。

  2、提问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

  1、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中心队。

  2、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

  3、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

  三、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1、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

  2、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西藏,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3、 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活动记忆。

  四、闯关大行动

  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关:东、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关:灵活运用我最棒!

  第四关:智慧生活我能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的:

  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2、练习

  (1)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公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

  (2)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79页例4,80页课堂活动,81-82页练习十二5-9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毫米的实际长度

  2、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选择正确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课

  1、教学例4

  学生拿出直尺,请观察,直尺上长度单位都有哪些?

  学生逐渐观察得出许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说是1mm,学生读

  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

  学生观察数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学生读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2、感知1毫米

  请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比划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体吗?

  拿出2分硬币,量一量有多厚,大约是毫米

  还有吗?

  学生在量

  3、整理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

  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练习

  1、80页1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80页2、3

  学生测量

  3、完成81页5-9

  四、课后记

  五、时分秒

  1、能认识,写钟表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

  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

  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

  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二、探索新知

  (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

  媒体演示例题

  (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

  36+6=42(个)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

  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

  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板书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呢?

  (4)教学试一试

  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

  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

  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

  三、拓展练习

  (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

  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

  (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

  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四、全课总结

  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解决了好多问题,真是了不起啊!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什么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

  2、背诵九九乘法口?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课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 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装扮教室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下面这些练习题对我们来说就应该不是问题了。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1、小小接力赛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 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 答:平均每行挂8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2、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学会了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派车”这个问题。

  板书:派车

  二、探索新知

  1、先让学生观察本题的情境图,理解图意,找出必要的信息,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有25人要乘车,小汽车限乘3人,面包车限乘8人)

  2、再让学生独立思考:

  (1)可以怎样派车?

  (2)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

  3、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集体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如第(1)小题解决方法有:

  (1)派4辆面包车;

  (2)派3辆面包车,1辆小汽车;

  (3)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4)派1辆面包车,6辆小汽车;

  (5)派9辆小汽车。以上五种派车方案学生只要说出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4、在引导学生探究第(2)小题的解决方法时,要求学生要说出道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车辆数少一些,便于管理,而且每辆车坐得宽敞些,就派4辆面包车;要求没有空座,就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让学生用“试一试”中表格的形式呈现答案。

  三、巩固练习

  第9页“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填写后集体订正。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2-15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03-29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14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3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09-28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3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1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