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大班数学教案三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内容:区分交集、差集中的元素
方法:尝试法
一、目标
通过观察粘贴活动,寻找两个集合交集、差集中元素,依据特征进行尝试摆放;发展幼儿多纬度的思维能力。
二、准备
《水果找家》、《图形组合物》幻灯片个1张(NO.86-87),幼儿每人相同内容练习纸2张(见练习册NO.4-5),如图(1)和图(2)。
三、过程
(一)观察
1.出示《水果》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各有几个?
(2)左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
(3)右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梗子)
(4)两圈相交部分中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且有梗子)
2.出示《图形组合物》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特征?各有一个?
(2)左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
(3)右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个数是5个)
(4)两圈相交部分中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且个数是5个)
(二)区分
让幼儿思考:依据特征,如把右边的水果或左边的娃娃脸摆放到圈内,该分别放在哪里?
个别幼儿口述位置和理由,如图(1)中的桃子该放在左圈但不在右圈中,因为桃子有叶无梗;图(2)中的圆脸娃娃该放在两圈相交部分,因为她是红色且组成的圆形个数是5个。
(三)粘贴
幼儿在练习纸上将左(右)边的各图示物一一撕下,分别粘贴在两个圈中的相对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粘贴)
四、建议
(一)本活动设计内容亦可分两次进行。
(二)亦可用实物材料在集合摆放圈中进行分类摆放,见《儿童数形宝盒》说明图29。观察记录与评估。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4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5的组成和分解》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探索5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5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5的分合。
活动准备
1.5个有色圆片。
2.写有分合式的花瓣。
活动过程
· 1.从操作中探索5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5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5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5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2个红色的和3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A.教师强调要求:把5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5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3.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觉得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6—9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三、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10的9种分法。
四、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五、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矿泉水瓶若干个,废报纸球10个,铅笔,记录单,黑板,粉笔,学习教科书,数字卡片。
六、活动形式:
集体 小组和个别相结合
七、活动过程
一、复习9的组成,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如
师:这是数字宝宝几?(9)今天我们来玩碰球游戏,小朋友与老师的数合起来是9
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2 3 4 5)
嘿嘿,你的1球碰8球(集体小组和个别)
二、学习10 的组成和分解。
(一)、创设情境,手指歌导入。
1 手指头呢,可重要了我们做事情都需要它。手指头还可以变成小动物和我们一起玩,看他们来了
2 手指头除了跟我们玩,还可以帮我们数数呢!今天我们就用手指头数数,大家快来试一试吧!
(二) 手指动起来
1 小小手指有几根,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一根一根数来做好朋友。
2 教师引导幼儿10根手指的.伸法,伸出双手(和老师一起伸手指数数)
3 小朋友可真棒,来一边说一边做吧,相信你们能行!
4 数的真好,1和9合在一起是多少呢?2和8?3和7?4和6?5和5?(指名回答适时鼓励)我们还可以这样说:10可以分成1和9,9和1
(三) 玩游戏:打保龄球
1 幼儿动手操作,把10个矿泉水瓶摆成一排,用废报纸球去打水瓶,让幼儿观察打到了几个?还有几个没打到?这样和起来有几个?(记一记,思考10 的多种分法)
〈1〉把幼儿分成10组,每五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总结10的九种分法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四) 趣味儿练习,《十只青蛙》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9 1 8 2 7 3 6 4
(五)结束活动:学生齐读儿歌《十只青蛙》,分组到室外组织打球比赛,巩固对10的分解和组成。回家把今天学习10的组成说给爸爸妈妈听,比比谁的办法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大班11-06
大班数学教案04-19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17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1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10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09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4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10-21
大班数学教案(通用)07-18
大班数学教案【推荐】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