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数学教案>数学复习教案

数学复习教案

时间:2022-08-27 10:41:2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复习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复习教案

数学复习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02页期末复习16~19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学到加、减、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基本训练。

  列式计算。

  3个6相加是多少?3的6倍是多少?

  3与6的和是多少?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三、复习。

  1、期末复习16。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习7。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期末复习18。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期末复习19。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图中告诉我们小松鼠采了5个椰子,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需要解决的是猴子最少采了多少个,最多采了多少个)

  (2)提问: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会解答吗?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学生课堂气氛好,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复习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等的计算,在正确率和速率方面都达到基本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学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到数学的作用与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用加减和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多策略地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竞赛,评选出最佳小组。

  二、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口算:

  (1)用口算卡片出示口算题,抢答。

  (2)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指名回答,集体校对。错的要找出错因。

  2、笔算:

  (1)用竖式计算第17题前面两竖。

  (2)说说计算乘除法的注意点。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宣布得星规则:

  (1)规定时间内发、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2)抢答时,能正确表达意思可得星,组内成员可以适当补充。

  (3)其他组有不同想法,或需要补充,意思正确也可获得一颗星。

  2、完成第19题:

  (1)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花坛图,介绍花坛每条边的长度,估计一下,哪一个花坛的周围的栏杆最长。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验证估计是否正确,进行计算。(关注整个过程中的新异思维方式,及时给予肯定奖励星。)

  3、完成第20题:

  (1)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了 什么?

  (2)要求什么?学生独立解答。汇报做法,说说怎样想的?

  4、完成第21题:

  (1)说说你从表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

  (2)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解决问题。

  (3)汇报结果与想法。

  5、完成第22题:

  (1)理解题意:从图上观察到什么?45座和30座分别是什么意思?

  (2)独立思考用车方案,小组交流不同方案,比较异同和优缺点。

  (3)小组汇报。

  6、评出最佳小组。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学习情况进行思想教育。

数学复习教案3

  一.课标要求: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① 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② 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 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④ 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

  ①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② 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③ 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④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二.命题走向

  本讲内容主要涉及空间向量的坐标及运算、空间向量的应用。本讲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对本讲的考察形式为:以客观题形式考察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结合主观题借助空间向量求夹角和距离。

  预测20xx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将侧重于向量的应用,尤其是求夹角、求距离,教材上淡化了利用空间关系找角、找距离这方面的讲解,加大了向量的应用,因此作为立体几何解答题,用向量法处理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在复习时应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三.要点精讲

  1.空间向量的概念

  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如位移、速度、力等。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说明:①由相等向量的概念可知,一个向量在空间平移到任何位置,仍与原来的向量相等,用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②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同一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的平移。

  2.向量运算和运算率

  加法交换率:

  加法结合率:

  数乘分配率:

  说明:①引导学生利用右图验证加法交换率,然后推广到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空间仍成立。

  3.平行向量(共线向量):

  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 平行于 记作 ∥ 。

  注意:当我们说 、 共线时,对应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可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当我们说 、 平行时,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 ( )、 , ∥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 使 =

  注:⑴上述定理包含两个方面:①性质定理:若 ∥ ( 0),则有 = ,其中 是唯一确定的实数。②判断定理:若存在唯一实数 ,使 = ( 0),则有 ∥ (若用此结论判断 、 所在直线平行,还需 (或 )上有一点不在 (或 )上)。

  ⑵对于确定的 和 , = 表示空间与 平行或共线,长度为 | |,当 0时与 同向,当 0时与 反向的所有向量。

  ⑶若直线l∥ , ,P为l上任一点,O为空间任一点,下面根据上述定理来推导 的表达式。

  推论:如果 l为经过已知点A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 的直线,那么对任一点O,点P在直线l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满足等式

  ①其中向量 叫做直线l的方向向量。

  在l上取 ,则①式可化为 ②

  当 时,点P是线段AB的中点,则 ③

  ①或②叫做空间直线的向量参数表示式,③是线段AB的中点公式。

  注意:⑴表示式(﹡)、(﹡﹡)既是表示式①,②的基础,也是常用的直线参数方程的表示形式;⑵推论的用途:解决三点共线问题。⑶结合三角形法则记忆方程。

  4.向量与平面平行:

  如果表示向量 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与平面 平行或 在 平面内,我们就说向量 平行于平面 ,记作 ∥ 。注意:向量 ∥ 与直线a∥ 的联系与区别。

  共面向量:我们把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共面向量定理 如果两个向量 、 不共线,则向量 与向量 、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y,使 ①

  注:与共线向量定理一样,此定理包含性质和判定两个方面。

  推论: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MAB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y,使

  ④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有 ⑤

  在平面MAB内,点P对应的实数对(x, y)是唯一的。①式叫做平面MAB的向量表示式。

  又∵ 代入⑤,整理得

  ⑥由于对于空间任意一点P,只要满足等式④、⑤、⑥之一(它们只是形式不同的同一等式),点P就在平面MAB内;对于平面MAB内的任意一点P,都满足等式④、⑤、⑥,所以等式④、⑤、⑥都是由不共线的两个向量 、 (或不共线三点M、A、B)确定的空间平面的向量参数方程,也是M、A、B、P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

  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 、 、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

  说明:⑴由上述定理知,如果三个向量 、 、 不共面,那么所有空间向量所组成的集合就是 ,这个集合可看作由向量 、 、 生成的,所以我们把{ , ,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 , , 都叫做基向量;⑵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向量都可以作为空间向量的一个基底;⑶一个基底是指一个向量组,一个基向量是指基底中的某一个向量,二者是相关联的不同的概念;⑷由于 可视为与任意非零向量共线。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共面,所以,三个向量不共面就隐含着它们都不是 。

  推论: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 ,使

  6.数量积

  (1)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 ,在空间任取一点O,作 , ,则角AOB叫做向量 与 的夹角,记作

  说明:⑴规定0 ,因而 = ;

  ⑵如果 = ,则称 与 互相垂直,记作

  ⑶在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时,要使有向线段的起点重合,注意图(3)、(4)中的两个向量的夹角不同,

  图(3)中AOB= ,

  图(4)中AOB= ,

  从而有 = = .

  (2)向量的模: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

  (3)向量的数量积: 叫做向量 、 的数量积,记作 。

  即 = ,

  向量 :

  (4)性质与运算率

  ⑴ 。 ⑴

  ⑵ =0 ⑵ =

  ⑶ ⑶

  四.典例解析

  题型1:空间向量的概念及性质

  例1.有以下命题:①如果向量 与任何向量不能构成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 的关系是不共线;② 为空间四点,且向量 不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那么点 一定共面;③已知向量 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则向量 ,也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①② ①③ ②③ ①②③

  解析:对于①如果向量 与任何向量不能构成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 的关系一定共线所以①错误。②③正确。

  例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若 与 共线, 与 共线,则 与 共线;

  向量 共面就是它们所在的直线共面;

  零向量没有确定的方向;

  若 ,则存在唯一的实数 使得 ;

  解析:A中向量 为零向量时要注意,B中向量的共线、共面与直线的共线、共面不一样,D中需保证 不为零向量。

  题型2: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

  例3.如图:在平行六面体 中, 为 与 的交点。若 , , ,则下列向量中与 相等的向量是( )

  例4.已知: 且 不共面.若 ∥ ,求 的值.

  题型3:空间向量的坐标

  例5.(1)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1,a2,a3), =(b1,b2,b3),它们平行的充要条件是()

  A. :| |= :| |B.a1b1=a2b2=a3b3

  C.a1b1+a2b2+a3b3=0D.存在非零实数k,使 =k

  (2)已知向量 =(2,4,x), =(2,y,2),若| |=6, ,则x+y的值是()

  A. -3或1 B.3或-1 C. -3 D.1

  (3)下列各组向量共面的是()

  A. =(1,2,3), =(3,0,2), =(4,2,5)

  B. =(1,0,0), =(0,1,0), =(0,0,1)

  C. =(1,1,0), =(1,0,1), =(0,1,1)

  D. =(1,1,1), =(1,1,0), =(1,0,1)

  解析:(1)D;点拨:由共线向量定线易知;

  (2)A 点拨:由题知 或 ;

  例6.已知空间三点A(-2,0,2),B(-1,1,2),C(-3,0,4)。设 = , = ,(1)求 和 的夹角 ;(2)若向量k + 与k -2 互相垂直,求k的值.

  思维入门指导:本题考查向量夹角公式以及垂直条件的应用,套用公式即可得到所要求的结果.

  解:∵A(-2,0,2),B(-1,1,2),C(-3,0,4), = , = ,

  =(1,1,0), =(-1,0,2).

  (1)cos = = - ,

  和 的夹角为- 。

  (2)∵k + =k(1,1,0)+(-1,0,2)=(k-1,k,2),

  k -2 =(k+2,k,-4),且(k + )(k -2 ),

  (k-1,k,2)(k+2,k,-4)=(k-1)(k+2)+k2-8=2k2+k-10=0。

  则k=- 或k=2。

  点拨:第(2)问在解答时也可以按运算律做。( + )(k -2 )=k2 2-k -2 2=2k2+k-10=0,解得k=- ,或k=2。

  题型4:数量积

  例7.设 、 、c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相互不共线,则

  ①( ) -( ) = ②| |-| || - | ③( ) -( ) 不与 垂直

  ④(3 +2 )(3 -2 )=9| |2-4| |2中,是真命题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故①假;

  ②由向量的减法运算可知| |、| |、| - |恰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由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②真;

  ③因为[( ) -( ) ] =( ) -( ) =0,所以垂直.故③假;

  例8.(1)已知向量 和 的夹角为120,且| |=2,| |=5,则(2 - ) =_____.

  (2)设空间两个不同的单位向量 =(x1,y1,0), =(x2,y2,0)与向量 =(1,1,1)的夹角都等于 。(1)求x1+y1和x1y1的值;(2)求 , 的大小(其中0 , 。

  解析:(1)答案:13;解析:∵(2 - ) =2 2- =2| |2-| || |cos120=24-25(- )=13。

  (2)解:(1)∵| |=| |=1,x +y =1,x =y =1.

  又∵ 与 的夹角为 , =| || |cos = = .

  又∵ =x1+y1,x1+y1= 。

  另外x +y =(x1+y1)2-2x1y1=1,2x1y1=( )2-1= .x1y1= 。

  (2)cos , = =x1x2+y1y2,由(1)知,x1+y1= ,x1y1= .x1,y1是方程x2- x+ =0的解.

  或 同理可得 或

  ∵ , 或

  cos , + = + = .

  ∵0 , , , = 。

  评述: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法则。

  题型5:空间向量的应用

  例9.(1)已知a、b、c为正数,且a+b+c=1,求证: + + 4 。

  (2)已知F1=i+2j+3k,F2=-2i+3j-k,F3=3i-4j+5k,若F1,F2,F3共同作用于同一物体上,使物体从点M1(1,-2,1)移到点M2(3,1,2),求物体合力做的功。

  解析:(1)设 =( , , ), =(1,1,1),

  则| |=4,| |= .

  ∵ | || |,

  = + + | || |=4 .

  当 = = 时,即a=b=c= 时,取=号。

  例10.如图,直三棱柱 中, 求证:

  证明:

  五.思维总结

  本讲内容主要有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平行向量,垂直向量坐标之间的关系以及中点公式.空间直角坐标系是选取空间任意一点O和一个单位正交基底{i,j,k}建立坐标系,对于O点的选取要既有作图的直观性,而且使各点的坐标,直线的坐标表示简化,要充分利用空间图形中已有的直线的'关系和性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同平面向量类似,具有类似的运算法则.一个向量在不同空间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实质没有改变.因而运算的方法和运算规律结论没变。如向量的数量积ab=|a||b|cos在二维、三维都是这样定义的,不同点仅是向量在不同空间具有不同表达形式.空间两向量平行时同平面两向量平行时表达式不一样,但实质是一致的,即对应坐标成比例,且比值为 ,对于中点公式要熟记。

  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分以下三类:

  1.以选择、填空题型考查本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此类题一般难度不大,用以解决有关长度、夹角、垂直、判断多边形形状等问题。

  2.向量在空间中的应用

  在空间坐标系下,通过向量的坐标的表示,运用计算的方法研究三维空间几何图形的性质。

  在复习过程中,抓住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指导方针。本讲考题大多数是课本的变式题,即源于课本。因此,掌握双基、精通课本是本章关键。

数学复习教案4

  复习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整、小数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复习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1÷0.50.1×0×13.53÷8

  40÷502.8×32.5×4

  0.2×4007.6÷197÷35

  2.填空。

  (1)56个十分之一加4个十分之一,一共是()个十分之一。

  (2)5.6×0.4就是求5.6的()分之()。

  (3)2.094去掉小数点后是原数的()倍。

  (4)0.24×3表示(),还表示();

  2.7+2.7+2.7+2.7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5)2.9×0.25的积有()位小数;9.12÷0.24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二、复习指导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1)整、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及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意义都相同吗?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小数乘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小数乘以整数,它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另一种是一个数乘以小数,它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整、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然后再让学生回答: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让学生明确: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利用这些关系,怎样验算乘法和除法?加深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认识。

  2.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①指名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②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让学生明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的相同,不同的地方是:小数乘法算出的积要点小数点。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小数除法有哪两种情况,各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另一种情况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前一种情况进行计算。

  (3)复习乘法运算定律。

  ①指名学生回答:在学习乘法运算时,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②请学生举例说明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到小数乘法?

  (4)复习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叫第一级运算?什么叫第二级运算?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计算时首先要看题里有没有括号,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如果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如果只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算。

  ②四则混合运算的一些简便算法。

  出示:4.5×1.02。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方法,教师对运用了简便计算方法的同学给予表扬。并告诉学生:简便算法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应用的,现在学习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做题时要善于观察,能运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都要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③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师出示:6.5加上3.3,所得的和乘以2.5,再去除73.5,商是多少?生列式计算,师巡视。

  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一道学生错列的算式:73.5÷(6.5+3.3)×2.5,让学生分析错在哪里。提醒学生注意:在列式时要仔细审题,正确使用小括号和中括号。根据题意,73.5是被除数,而除数是(6.5+3.3)×2.5的得数,要把它作为除数,就要用中括号括起来,否则列出的算式不符合题意。

  三、课堂练习

  练习三十二第1~4题。

数学复习教案5

  一、找房子

  1、师: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带你们去看一看。(出示教具)数一下,这里共有几幢房子?(6幢,幼儿口手一致点数)

  2、师:这些房子都是小动物住的,它们告诉我,每幢房子的门里面都有一个数字,让我们来猜一猜,是什么数?

  a、红房子里是个比2大1的数,那是几?(3)猜出后请幼儿找出数字,放在板上,验证。

  b、绿房子里是1、2、3、4、5、6里面最小的一个数,那是几?(1)方法同上

  c、咖啡色房子里是排在4后面的一个数,它是几?(5)

  d、蓝房子里的数是1、2、3、4、5、6里面最大的一个数,那是几?(6)方法同上

  e、1到6这些数里面,还有哪两个数没有猜过?(4和2)紫色房子里的数比黄房子大,想一想,它该是数字几?(4)

  f、剩下黄房子里的数又是几啊?(2)

  二、拼房子

  1、师:这些房子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只要找到它们的照片我们就能知道了。

  2、教师示范拼照片。如:这张卡片后面有个数字4,再找一张后面有4个圆点的卡片拼在一起,翻过来,就是一张小动物的照片。那你们等会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先拿数字的卡片,再去找几个圆点的另外一张卡片拼在一起。

  3、幼儿操作。要求拼出动物照片后,马上用手遮起来,不要让老师看见,等会老师来猜。

  三、猜动物(二进制)

  师:我这里有三张小动物的照片,等会儿你们看看这些照片,有你的小动物就讲有,没有的讲没有,让我来猜猜看,你拼的是什么小动物照片,它是住在几号房子里的??(游戏反复进行4----6次)

  四、送小动物回家

  师:我们游戏做好了,现在该把这些照片送到它们家里了。

  1、让幼儿分别将照片按后面是数字几送到几号房子。

  2、请幼儿说说几号房子是什么颜色的,里面住着什么小动物。

数学复习教案6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理解分数的意义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5/8。

  2、一代面粉吃了3/10

  3、一批货物已经运走了4/7。

  4、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0,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35。

  填空题: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占其中的()份。

  二、口算。

  三、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四、文字题

  1、1减去1/3的差,再减去1/2,等于多少?

  2、3/10与3/5的和,再加上3/4,等于多少?

  五、应用题

  1、地球表面积约7/10是海洋,其余是陆地,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几分之几?

  2、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20天,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丙队单独做需要18天,三队合作一天可完成这件工程的几分之几?

  六、布置作业

数学复习教案7

  上课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4,P25“练一练”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验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数数、数学符号等方式,初步体会加法(合并在一起的)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一种学习用品:“细长身体黑心肠,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二、探究学习,体验意义

  1、有几支铅笔

  (1)(课件出示图一)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图二)现在笑笑怎么做了?(突出“合起来”) 让我们跟着笑笑做一遍这个动作。

  (3)做完这个动作,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

  (4)揭示课题:《一共有多少》

  (5)现在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你用什么方法得出是5支的?

  2、有几只熊猫

  (1)同学们还想不想猜谜语呢?猜一种动物:“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看看大熊猫(课件出示情境图)。

  (2)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谁能用数学图形来表示这3只吃竹子的熊猫呢?

  生:用3个圆形表示3只在吃竹子的大熊猫。(板书“○○○”)

  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

  生:3(板书“3”)

  能不能也用数学图形表示这2只大熊猫呢?

  生:用2个圆形表示2只在玩皮球的大熊猫。(板书“○○”)

  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

  生:2(板书“2”)

  (4)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大熊猫?为什么是5只,说说你的想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把○用红色的圈圈起来。)

  师:一共是5只。(板书:5)把3和2合起来,我们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表示,我们把它读作“加号”。( 板书加号后引导学生边跟读边书空两次)

  师:这个算式读作:3加2等于5,(板书)指名读、齐读。

  (5)师:现在,在这个加法算式中3代表的是? 2呢?那“+”呢?(配合手势) 谁能来完整地说一说“3+2=5”表示什么意思呢?

  (6)师小结:3+2=5是一个加法算式,加法是表示把两部分(或几部分)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以上环节中学生如有说出2+3=5的算式,建议加以肯定和引导,初步渗透加法交换律。下同。

  三、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学生同桌合作,用小棒代替“摆一摆,算一算”里的桃子、花和鸭子,动手摆一摆,算一算,并交流算式里的数字和加号各表示什么,完整地说出整个算式表示什么。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1、课件依次出示“说一说,填一填”的三幅情境图片。

  (1)小朋友的表现真棒!小鸟也被你们吸引过来了。谁能当当小老师,来读一读题目。

  师:看了这幅图,你觉得可以怎么列式呀?说说你的想法。(3+2=5/2+3=5)

  (2)谁来说一说关于小猫的数学故事?(2+2=4或3+1=4/1+3=4)

  (3)看,活动室里,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谁来列出一个加法算式? 3+2=5/2+3=5或4+1=5/1+4=5

  2、手指游戏。

  (1)学生根据教师的比划说出算式和得数,注意体现两部分手指合并起来的过程。

  (2)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想夸夸谁?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 3加2等于5

  反思:

数学复习教案8

  课标内容

  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的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整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卡片

  教

  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给出规定的数,同桌之间先后出数,使之相加等于规定的数。

  二、整理10以内的加法

  1、交流。

  说一说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哪些,边说边口算,并把能想到的算式写在卡片上,在交流中体会,这样的算式有很多。

  2、整理算式。

  我们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吧!

  (1)讨论按什么样的顺序排列这些卡片。

  (2)整理算式,初步完成加法表。

  3、观察、讨论。

  (1)你们这样排列是怎么想的,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2)在小组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3)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

  三、整理10以内的减法

  1、玩“送信”的游戏。

  让学生算出手中的卡片上的题目,比比谁最快送出手中的“信”。

  2、小组整理游戏结果,完成减法表。

  3、讨论、观察。

  (1)你们是怎么想的,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2)在小组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3)观察减法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四、回顾总结

  设计意图

  游戏活动

  小组讨论、交流,产生整理算式的愿望。

数学复习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的练习二第4、5、7、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3.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5.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学了怎样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谁来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指名1、2个学生回答)

  师让学生自己完整的总结:首先要看数位是否相同,相同的数位就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不能比较出来,就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如果数位不相同,就看哪一个数的数位多那个数就大。

  2.复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100000=110万 1210000=121万 720000=72万

  师:要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要把万后面的零去掉,要加上一个“万”字。

  3.做一做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二、复习求近似数的方法

  1.让学生表演地球与太阳(课本例6)。

  2.师:“大约130万个”是一个什么数?

  生:是一个大概数,近似数。

  师:求一个近似数要用什么方法?

  生:四舍五入。

  3.12756≈10000=1万 1389000≈1390000=139万

  ≈13000=13千 =1389千

  ① 师:我们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应该怎么做?

  生:首先找出万位,再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不满5就四舍,满5就五入,然后在把万后面的数改写成零或加一个万字。

  ② 请同学思考:如果是省略千、百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呢?

  做练习15页的“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请小组派代表来汇报。

  生总结:省略哪一个数位上的数要先找出那个数位,然后看到右边下一位是否满5决定四舍五入,但必须在后面加上省略那一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第4题 由师生对答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2.第5题 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开火车的形式校正,并要求说明过程。

  3.第7题 由老师提示,讲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对。投影校对,并让学生提出质疑。

  4.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拿学生的课本投影校对,并请学生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体会,并答解疑难问题。

数学复习教案10

  一、代数初步知识.

  教学指导

  本单元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小学阶段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掌握这一阶段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规律,对于全面复习和巩固知识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课时

  数的整除;

  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81页上的“做一做”

  练习十六第7~12题。

  (二)四则运算的法则.【继续演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2.思考

  :怎样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练习:

  先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再计算,并进行验算.

  4325+379 47.5-7.65 18.4×75

  84× 587.1÷0.57 ÷

  二、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三、随堂练习.

  1.根据43×78=33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

  43×0.78=0.43×7.8=

  33.54÷0.78=3354÷0.43=

  2.在○里填上“>”“<”或“=”.

  3.思考:7.6÷0.25的商与7.6×4的积相等吗?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五、板书设计

数学复习教案11

  第1课时 实数的有关概念

  知识点: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复习巩固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

  2. 了解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了解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3. 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比较实数的大小

  4. 画数轴,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会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教学重难点:

  1. 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概念;

  2.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概念;

  23.在已知中,以非负数a、|a|a (a≥0)之和为零作为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回顾

  1、实数的有关概念

  (1)实数的组成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有尽小数或无尽循环小数正分数 实数 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尽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童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个不可),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任一点对应的数总大于这个点左边的点对应的数,

  (3)相反数

  实数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效是零).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4)绝对值

  a(a0) |a|0(a0)

  a(a0)

  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5)倒数

  实数a(a≠0)的倒数是1(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零没有倒数. a

  二:【经典考题剖析】

  1.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有青少年宫、学校、商场、医院四家公共场所.已知青少年宫在学校东300m

  处,商场在学校西200m处,医院在学校东500m处.若将马路近似地看作一条直线,以学校为原点,向东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00m.(1)在数轴上表示出四家公共场所的位置;(2)列式计算青少年宫与商场之间的距离.:

  解:(1)如图所示:

  (2)300-(-200)=500(m);或|-200-300 |=500(m);

数学复习教案12

  (1)常见的几何体;

  (2)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及点、线与平面

  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棱柱的特征;并注意棱柱和圆柱的联系与区别

  (4)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的平面图形及圆

  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面的形状;

  (6)物体的三视图,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7)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一.填空:

  1.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______;它有_____个面组成;它有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条边。

  2.正方体或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是由______个面,______条棱,_____个顶点组成的.

  3.在①长方体、②球、③圆锥、④圆柱、⑤三棱柱这五种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完全相同的是(填上序号即可)

  4.一个棱柱有十个顶点,且所有侧棱的和为30cm,则每条侧棱长为cm.

  5.将下面4个图用纸复制下来,然后沿所画线折起来,把折成的立体图形名称写在图的下边横线上:

  6.如图是一些相同的正方块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则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小方块数为.

  7.如图所示,木工师傅把一个长为1.6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

  80,那么这根木料本来的体积是

  8.要把一个长方体的表面剪开展成平面图形,至少需要剪开________条棱.

  9.如图,截去正方体一角变成一个多面体,这个多面体有____个面,____条棱.

  10.若要使图中平面展开图按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为6,x=____,y=____.

  11.四棱柱按如图粗线剪开一些棱,展成平面图形,请画出平面图来:

  12.薄薄的硬币在桌面上转动时,看上去象球,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13.右图中,三角形共有个。

  14.如图是用边长为1的小正方体摆放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第13题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5.桌上摆满了朋友们送来的礼物,小狗贝贝好奇地想看个究竟.

  Pqmn

  ①小狗先是站在地面上看,②然后抬起了前腿看,③唉,还是站到凳子上看吧,④最后,

  它终于爬上了桌子………按小狗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四个画面的顺序为()

  A.mnpqB.qnmpC.pqmnD.mnqp

  16.以下四个平面图形中,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ABCD

  17.只有盖的盒子长、宽、高分别为5、5、3cm,如图所示,有一只蚂蚁从A点出

  发,沿棱爬行,爬行的路径不许重复,则蚂蚁回到A点时,最多爬行()

  A.24cmB.32cmC.34cmD.48cm

  18.一个几何体是由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其主视图和左视图

  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最多可由多少个这样的正方体组成()

  A.12个B.13个C.14个D.18个

  19.把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剩下的几何体最多有几个面()

  A.5个面B.6个面C.7个面D.8个面

  20.从多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不是顶点)发出发,连接各个顶点得

  到20xx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20xxB.20xxC.20xxD.20xx

  21.下列四个图形折叠后与所得的正方体的各个面上所标数字一致的是()

  22.如图(1)是正方体表面积展开图,如果将其折回原来的

  正方体图(2)时,与点P重合的两点应该是()

  A.S和ZB.T和Y

  C.U和YD.T和V

  23.用一个平面去截①圆锥;②圆柱;③球;④五棱柱,能得到截面是圆的图形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其中哪两个完全相同()

  A.(1)(2)B.(2)(3)C.(3)(4)D.(2)(4)

  25.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处出发,连接各个顶点得到20xx个三角形,

  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20xxB.20xxC.20xxD.20xx

数学复习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复习6~10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

  二.综合练习。

  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

  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

  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

  2)_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口答。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

  3)学生集体回答.

  5.复习题10.

  1)出示第10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问题?

  2)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验>>复习(2)

数学复习教案14

  教学目的:

  1 了解基本事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

  2.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定义,并能求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初步掌握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事件的定义: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说明:三种事件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当条件改变时,事件的性质也可以发生变化

  2.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 发生的频率 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 的概率,记作 .

  3.概率的确定方法:通过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

  4.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的概率为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 ,随机事件的概率为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形

数学复习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时平年还是闰年。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的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1980—2003的年历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导入

  喜欢金田一吗?喜欢柯南吗?那你们肯定很喜欢侦探故事对不对?老师这边有一个,想不想听?

  故事发生在1979年3月7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1979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刚刚大家猜了很多,到底对不对呢?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年、月、日”就知道了。

  2、加深对年、月、日的理解

  (1)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说明过去了(一天),(一天就是一日)

  (2)当我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时,说明已经过去了多久?(一个月)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的最后一页时,说明已经过去了多久了?(一年)

  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年历,认识大小月

  思考: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月的天数一样多?

  师:我们把31天的那个月称为大月,把30天的那个月称为小月,28天或29天的2月我们称他为平月。那家看看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一年中有12个月,有的是大月,有的是小月,谁能想个方法把他们很好的记住?

  (1)介绍“拳记法”

  师:这个我们把它成为拳记法,来,我们一起来数一遍,一月大,二月平,……

  现在数给你的同桌听听。

  (2)儿歌记忆

  师:老师这边还有一首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来,我们一起来,边拍手边记住他。

  对于这首儿歌你有什么疑问吗?由儿歌引入平年、闰年

  2、认识平年、闰年

  (1)如果现在让你计算一年有多少天,你准备怎么做?(学生先自己说说自己的方法,然后选择你认为的好方法,最后自己算)

  汇报: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师:区分平年、闰年主要看什么?

  (2)老师不用看你们手中的年历,只要你说出你拿的是几几年的年历,我就可以说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不要考考老师?

  学生考老师。

  你们还想试?告诉你吧,不管你们怎么考,我都能回答出来,因为我掌握一个小秘密,你们想知道吗?秘密就在这里(看黑板)——闰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

  你能按照规律在再几个闰年吗?你们发现了每几年有一个闰年?

  (3)不如我们现在来做个实验,拿你们手中的年份除以4,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

  汇报:平年的年份除以4,结果有余数,而闰年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他能不能被4整除,如果是4的倍数,说明他是闰年,如果不是4的倍数,说明他是平年。

  那1922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4)现在把书翻到第82页,把倒数第2段话看一遍,有没有什么要问的?

  “通常”、“一般”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1900年,1990/4=490,没有余数,但他不是闰年,而是平年,因为1990是整百数,当年份是整百年时,要能被400年整除,才能是闰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还有一段来源呢?听历史。

  所以我们有这样一句话:四年一润,百年不润,四百年再润。

  到现在为止,你能回答出那个侦探故事了吗?(因为1979年是平年,平年2月没有29日。)

  三、练习

  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小芳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和()月

  今年的一月、二月、三月一共有()天。

  判断:每年都有365天。()

  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1997年是平年。()(199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是我们祖国母亲迎回她失去儿子的重要一天,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一天)

  2008年是平年。()(2008年我们祖国有什么大事呀?[北京奥运],看,这个特殊的日子在2008年,是闰年,那时你们已经上了初中,因此为了我们祖国更美好,现在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时间。)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掌握了什么?

  现在把书翻到第81页,把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看一遍,有没有什么想问的?

  现在老师把这首歌《三百六十五个祝福》送给大家,希望你们每一天都有一个愉快的生活。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大月:1、3、5、7、8、10、12——31天

  小月:4、6、9、11——30天

  2月:28天——平年——365天

  29天——闰年——366天文

【数学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复习几何图形教案06-22

大班数学复习6的加减法教案06-08

五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08-26

数学复习需重视课本12-11

复习5以内的加减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6-09

《数学广角》教案04-06

英语复习教案3篇05-14

初中数学应用题复习04-05

数学圆的认识教案04-09

数学行程应用题复习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