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1-17 09:23:1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大班数学教案六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大班数学教案六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小鬼当家“这一活动内容,组织幼儿学习为父母服务,通过买东西,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在活动中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不但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在活动中水到渠成地让幼儿掌握了仿编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目的:

  1、让幼儿学会仿编和解答4的加减应用题。

  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据水果卡片自编4的加减应用题。

  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请家长带

  幼儿去买东西,使幼儿了解一个买与卖的过程。

  2、物质准备:

  准备各种水果卡片,人手4个替代物作钱。

  过程:

  一、以“帮农民伯伯摘果子”引入。

  “小朋友,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农民伯伯想请你们帮他摘水果,你们愿意吗?”(愿意)

  二、游戏“摘水果”。

  师交代游戏玩法和规则。

  三、分类活动:分水果。

  1、引导幼儿将自己所摘的水果跟同伴之间进行交流。

  2、交代任务:将各种水果分别放在筐里。

  四、歌表演:《摘苹果》。

  “果园大丰收了,我们多高兴啊,让我们来唱首庆丰收的歌吧!”。

  五、师通过情景表演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

  1、仿编4的减法应用题。

  “摘完水果了,我觉得真渴啊,我该怎么办?(买水果吃啊!)可农民伯伯已经把水果卖给老板了,我得去买水果吃了。大家看,我有多少钱?(4块钱)我只有四块钱,这些钱啊只能买两次水果,我得好好的想想看该买什么水果吃了。”

  ①师买了一个苹果,提问题。

  “刚才老师做了什么事?(买苹果)我原来有几块钱,(4块钱)买1个苹果花了几块钱,(1块钱),仔细听老师给你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②引导幼儿了解仿编减法应用题的条件。

  “给你们提了什么问题?”(还剩下多少钱?)

  “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还剩下3块钱)

  “你们是怎么知道还剩下3块钱的?”(因为老师原来有4块钱的,买苹果花了1块钱,就还剩下3块钱。)

  ③才出示算式卡:4—1=3,引导幼儿了解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我们学过了加法和减法,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减法)

  2、仿编4的减法应用题。

  “还剩下的钱我想买什么呢?”

  ①师买了3根香蕉,提问题。

  “陈老师买苹果花了多少钱?(1块钱)那买香蕉又花了多少钱?(3块钱)仔细听,老师又给你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②引导幼儿了解仿编加法应用题的条件。

  “刚才老师给你们提了什么问题?”(一共花了多少钱?)

  “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一共花了4块钱)

  “你们怎么知道一共花了4块钱啊?”(因为老师买苹果花了1块钱,买香蕉花了3块钱,一共就花了4块钱)

  ③出示算式卡:1 3=4,引导幼儿了解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六、幼儿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

  “爸爸妈妈不在家,没时间去水果店买水果,我们来当家,帮爸爸妈妈到水果店买水果吧,请小朋友看看,爸爸妈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几块钱?”

  1、提出编题方法。

  4块钱只能买两次的水果,买一次水果后,问同伴一个问题;把剩下的钱买第二次水果后,再编一个问题,考老师。

  2、请个别

  幼儿进行仿编,师指导。

  七、游戏:“水果店”

  1、分配角色,2个女售货员,2个男售货员,编2 2=4的应用题。

  2、交代游戏规则:

  ①水果摊的任何水果只能1元1个。

  ②顾客买了一次水果以后,就得问同伴一个问题,剩下的钱买第二次水果后,再问老师一个问题。

  ③强调最后的一句话不能说出答案,应该提问题去考别人。

  3、幼儿游戏,师指导。

  八、集体小评,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编的问题。

  九、结束。

  “小朋友摘水果摘得这么棒,另外一个果园的农民伯伯也想请你们帮他摘果子,愿意吗?(愿意)那就快跟老师去果园吧!”

  教学反思: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小鬼当家“这一活动内容,组织幼儿学习为父母服务,引导幼儿通过买东西花掉用去的钱、一共花掉的钱为条件将运算溶入到游戏中,刚开始发现幼儿对加法的理解较好,能通过组合算出最后结果,但有个别幼儿对较难的加减不太清楚,在数过手指后才明白相加的道理。在买东西的游戏中,边算边练习找钱是对减法运算的培养,并且引导

  幼儿用比多少的形式,找到各数字间的关系,在游戏中溶入了数学教育,能更好的吸引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要观察幼儿活动,还要指导幼儿在学习时游戏的渗透。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初步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2、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PPT、幼儿画册、雪花片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陆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去摘苹果,你们愿意吗?

  2、实物图与数字匹配

  师:看,我们摘了这么多的苹果,一起来数数,这里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依次数数、配上相应的数字)

  3、初步理解单双数

  师:你们真聪明,为了奖励你们,陆老师要为你们变魔术,看好了,陆老师要把每一竖行能够两两一起的苹果圈起来。

  提问:看,是不是每一组苹果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不是的)

  哪几组苹果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苹果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师小结

  师:这些两个两个全部圈完的2、4、6、8、10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数,没有两个两个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5、根据实物认识理解单双数(PPT)

  6、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雪花片

  找一找

  抱一抱

  7、巩固练习

  幼儿画册1p7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操作中发现物体不同的组合方法,发展幼儿的初步推理能力。

  2、感知数学活动的有趣。

  重点:发现不同的组合方法。

  难点:根据提示进行简单推理。

  二、活动准备

  1、动物头饰小猴、小松鼠各一张。

  2、每组一个小筐,每人10颗纸糖。

  3、3个果冻壳、4张糖纸、5个饼干袋。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小猴。

  (1)教师:小猴弟弟过生日,要请好朋友来做客,准备了许多糖果。为

  了让每个朋友都可以吃到,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一个或者两个糖果。朋友来了,小猴真开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没有搞清楚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小客人在废物筐中剩下10张糖纸。

  (2)教师提问:客人一共吃了几个糖果?

  (3)帮小猴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来了几位小动物?请小朋友想想?

  (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一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5)如果客人每人吃两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6)如果每个客人可以吃一个糖果也可以两个糖果,那来了多少个客人?

  (7)幼儿操作。请小朋友每人拿10颗纸糖,算一算来了几个客人?

  (8)比较三种分法,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2、再次出示图片小松鼠。

  (1)现在小松鼠也要请客了。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两个或者三个食品,

  直到客人都走了,小松鼠也不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它发现废物箱里有3个果冻壳、4张糖纸、5个饼干袋。

  (2)现在请小朋友猜猜看来了多少客人?

  (3)客人一共吃了几个食品?我们一起来数数?

  (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两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教师操作。

  (5)如果每个客人都吃三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我们也来算算,请幼儿操作。

  (6)现在请小朋友想想还有没有有另外的分法,如果每个客人有的吃两样有的吃三样食品的话,那来了几个客人呢?现在请小朋友动动脑,算一算。请幼儿上前操作。

  (7)请小朋友比较一下,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帮小猴和小松鼠解决了难题,他们都夸小朋友聪明,下次有困难还请你们来帮忙,如果小朋友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算。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地列出加减法的算式。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教学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玩具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玩具,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玩具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玩具(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可以用哪一道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对。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玩具超市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以买玩具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

  1、教师:“超市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玩具(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玩具城买喜欢的玩具。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玩具,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4、请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及记录,老师同样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理解加减互逆的规律。

  五、活动评价。

  表扬在活动中认真操作的幼儿。

  教学反思:

  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

  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排序材料: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筑物等等。活动过程:

  一、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千图库图片素材_千图网qiantuku.net来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向

  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进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

  1、提出问题:你是怎样跟物品娃娃排队的?

  2、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师小结:排序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等特征来排队,排序的规律也有很多,如:abab、aa、abcabc????

  三、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提出如下问题:除了上面这些排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排法吗?谁想到了?除了横着排,还可以怎样排?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探索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3、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排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4、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做做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纸盒。

  2、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挂历纸、水彩笔、剪刀、夹子、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纸盒,进一步感知立方体。

  1、小朋友今天从家中带来了不同的纸盒,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纸盒是什么形状的?(是个长方体)

  2、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请你把这6个面找出来并标上数字。

  3、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由6个面围合而成,有的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二、拆一拆纸盒,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1、拆纸盒

  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从容易粘合处开始拆)

  2、纸盒还原,反复感知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改变关系。

  谁会把手中的图形变回原来的样子?

  重复还原几次。

  平面的纸为什么会变成纸盒?

  3、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没有标数字的面(粘合面)的作用。

  观察拆开的平面图形:大家找一找,刚才我们小朋友写的数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数字的面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这些没有标数字的面刚才躲在哪里?它们有什么用?(重叠、粘贴、封口)

  三、讨论如何制作纸盒。

  小朋友想自己来制作纸盒吗?那我们该怎么来做纸盒呢?大家先讨论一下。

  1、幼儿自由讨论制作的方法。

  2、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制作的方法。

  3、幼儿制作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并且对各种盒子又多了一些认识,知道盒子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款式,不同的打开方法,大多数幼儿都能按盒子的不同特点对盒子进行分类,个别幼儿对分类分辨得还不是太好,需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练习对物品的分类。

【有关大班数学教案六篇】相关文章:

1.有关大班数学教案7篇

2.有关大班数学教案四篇

3.有关大班数学教案三篇

4.有关大班优秀数学教案四篇

5.有关大班优秀数学教案十篇

6.有关大班数学教案汇总5篇

7.有关大班数学教案汇总8篇

8.大班数学教案

9.有关大班数学教案汇编七篇

上一篇:大班数学教案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