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生物教案>生物入侵者教案

生物入侵者教案

时间:2025-01-04 08:37:23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生物入侵者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入侵者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入侵者教案

生物入侵者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说明顺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为人类造成的损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不速之客──猫鼬”。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作一番考察。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认真听读课文,获取相关信息:

  ⑴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⑵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明确:⑴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

  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6~7段: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三、局部揣摩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中“课文练习”部分。)

  四、合作探究

  1、以组为单位,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启发思考:预防、治理、利用。

  五、总结提升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城市或乡村“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使云南滇池死掉,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在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加深对生物入侵的认识,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生物入侵者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

  【教学重点】

  1、说明顺序和方法

  2、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为人类造成的损失两段顺序安排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资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学生齐读诗歌《不第后赋菊》,猜花名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师:“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把菊花独立寒秋、傲然绽放的高洁展示得淋漓尽致。“冲天的香阵”早已弥散在历史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情形却再现于现代的都市。请听今日新闻。)

  2、新闻报道:《黄花开后百花杀》──加拿大一枝黄花惊现长沙

  二、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获取相关信息: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2、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

  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6~7段;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三、局部揣摩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1、列数字:

  ⑴“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⑵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2、举例子:

  ⑴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⑵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⑶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打比方:

  ⑴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①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②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⑵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

  四、合作探究

  1、以组为单位,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启发思考:

  预防、治理、利用。

  五、总结提升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省城“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有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

  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作业

  从课后附录中选四个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揣摩其情味和作用。

生物入侵者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品味语言的丰富性,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

  2、理解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认识“生物入侵”的危害性。

  过程和方法: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自问自答,掌握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全球及我国生物入侵的严峻形势,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学法指导

  教师:生物污染对整个生态系统和平衡、人类的发展都潜藏着威胁,作者从科学的角度,提出“生物入侵”这一世界性的问题,以引起世人的关注。让我们一起关注“生物入侵”这一话题。(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我们可以用自问自答的方法来学习。

  二、阅读课文,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思考,合作交流

  教师:现在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教师引导。

  学生:我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学生:生物入侵者有什么危害?

  学生: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

  学生:对于生物入侵者,专家们有什么看法?

  学生: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来应对生物入侵?

  教师:(板书,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提得好,我看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几乎可以涵盖这篇课文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能圆满地解决这些问题,相信这篇文章就读懂了。

  其实,学习这篇文章还可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刚才大家提出的几个问题。如果让你们比较,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深入探究

  教师: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用原文回答。

  学生:文章在第一段第⑶句回答了这个问题。

  教师:大家看看这是什么说明方法?下定义,还是作诠释?定义比较严密。诠释就是我们通常说得作解释。

  学生:是作诠释。还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者把生物迁移比喻为“移民”,把这些生物比喻为“入侵者”。

  教师:在这句子的前边作者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举“甲虫”为例,说明生物的异地迁移。

  教师:作者在诠释生物入侵现象时,为什么要强调“非自然途径”,这个短语是什么意思?

  学生:非自然途径,指不是因为自然本身的原因而造成的迁移,而是因人类的活动而造成的生物迁移。

  教师:本文对“自然途径”所造成的生物异地迁移,有没有加以说明?

  学生:作了说明,在第2段做了说明。作者认为生物自然途径造成的迁移,“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所以没有说明。

  教师:分析第二个问题:生物入侵有什么危害?

  学生:用第一段中第⑷句话回答。

  教师:请大家快速阅读并回答:课文哪些段落说明了其危害性?举了几个例子?这些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成果。

  教师:同学们,课文中提到生物入侵的危害“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两方面。(板书)你认为对人类还有什么影响?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教师:出示有关的资料(一是87个北京市民因食用凉拌螺肉而感染上“广州管圆线虫病”,来自南美洲的福寿螺是罪魁祸首;二夺命红蚁入侵台北闹区,民众担心扩散;三蛙鸣太恐怖夏威夷全力抗击),生物入侵者己经打破我们生活的平静,“入侵”我们的生活。(板书:威胁人类的生存健康)

  教师:请你们回答第三个问题:生物入侵的渠道是什么?(教师提示,分析文中词语“偷渡”、“便车”、“漏网之‘虫’”)

  学生:主要通过跨国贸易。

  教师:文中专家们对生物入侵的持什么态度?作者倾向于哪种态度?

  学生回答,讨论交流。

  四、联系生活,关注现实

  教师:“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因生物入侵而造成损失的例子吗?如果知道,请告诉大家。

  教师:出示手中的资料,说明我国生态系统面临的战,以及受到的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100余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就有50余种。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的1000亿元人民币。一像松材线虫、稻田象甲、美洲斑潜蝇等森林入侵虫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160公顷。二如水葫芦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成灾,仅每年人工打捞水葫芦,开支就超过一亿元。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广东等省养殖开始引进的福寿螺,已为害农田。)

  教师:可喜的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吗?(教师出示网上查阅的资料,加以说明)

  五、教师小结,体会特色

  1、梳理本文的思路,了解文章的结构,掌握一般科普文的阅读方法。

  2、学习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揣摩用语的准确、生动。请学生找出文中多处运用的成语,体会其妙处。

  六、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假如你身处在“生物入侵者”肆虐的环境中,你会怎么办?

  2、查找资料,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写一篇关于我国生物入侵者的调查文章。

【生物入侵者教案】相关文章:

生物入侵者的教案02-05

《 生物入侵者》教案03-02

生物入侵者教案2篇02-24

《 生物入侵者》教案(15篇)03-03

《 生物入侵者》教案15篇03-02

生物入侵者教案(合集15篇)01-29

生物入侵者教案汇编15篇02-22

《生物入侵者》教案(集合15篇)02-14

生物入侵者教案通用15篇02-26

生物入侵者教案(通用15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