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免疫与计划免疫》生物教案
免疫与计划免疫是中学生物的重点知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免疫与计划免疫》生物教案,欢迎参考。
《免疫与计划免疫》生物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概述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3.举例说明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4.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资料,训练学生阅读、识图及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描述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2.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教学难点:
1.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2.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引导法、“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问:你们看看我们的教室干净吗?
指出我们身边有很多病原体。
出示关于卫生部门研究发现细菌的数据和多种病原体图片
设疑:我们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病菌,就一定会生病吗?
回答
了解
猜测
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带着问题、疑惑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引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展示学习目标:
1.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举例说明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展示动画
问:说明皮肤有什么功能?
出示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出示问题:
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展示有关动画,感受皮肤的杀菌作用。
总结皮肤在对抗外界病原体时皮肤的作用。
展示“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动画。
提问:
为什么不可以随地吐痰?
阅读
观看,描述动画并回答
阅读资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看动画,体会皮肤的作用
观看动画,理解黏膜的作用
思考回答
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原因。
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形象的得出皮肤的保护功能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形象的展示皮肤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直观地了理解黏膜作用。
新学现用,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请学生归纳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设疑:皮肤能不能百分百阻挡病菌?
追问: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呢?
过渡:病菌突破第一道防线,侵入人体后会出现什么状况?
引出人体有保卫自身的第二道防线。
展示电镜下的图片,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一种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会赶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出示问题:
1.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2.体液中有消灭病原体的物质吗?
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77第二自然段
播放第二道防线的动画
请学生归纳第二道防线
【学以致用】
当我们身体某处受伤时,伤口为什么会流脓?
出示吞噬细胞的作用过程图
设疑:
一旦强大的病原体突破了这两道防线,那么人体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
归纳
思考回答
自学
观看动画,具体感受第二道防线的作用
归纳
尝试回答
观看
疑惑
提高学生知识归纳的能力
自然过渡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变抽象为形象,更好的理解第二道防线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训练学生解决生活实例的能力
过渡,引起学生学习下面知识的兴趣。
3.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二.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问题导学】
1、第三道防线有哪些组成?
2、什么是抗体?
3、什么是抗原?
4、第三道防线的功能是什么?
播放“第三道防线功能”的流程图并讲解,指出一种抗体只能作用于同一种抗原。
出示抗体的作用过程,请学生讲述
出示问题:
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
出示“水痘病毒在人体内的过程”图,点拨
我们可以不经过出水痘的痛苦就能预防水痘吗?
追问:水痘疫苗能预防麻疹吗?
问:这三道防线中哪一道与另外两道有明显区别?
追问:第一、二道防线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第三道防线的特点?
布置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表格,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回答
理解第三道防线的功能
尝试讲述
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总结
先填表归纳,再小组交流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重难点精讲
加深理解,及时巩固
解释生活实例,巩固新学的知识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
区别记忆,效果更好,并锻炼学生的归纳知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堂小结
请三个学生分别以第一人称来介绍三道防线
当堂检测
“我来说”
练习
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并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巩固知识,及时反馈
《免疫与计划免疫》生物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4.说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出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二)教学难点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教学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有关“泡泡男孩”的新闻报道,教师再加以引导:“泡泡男孩”是由于先天缺乏免疫系统,所以只能生活的无任何细菌和病毒的泡沫里,那么我们普通的人为什么能够在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呢?
(二)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
动画演示:一些病菌落在皮肤表面,正高兴得手舞足蹈,想趁机侵入人体。但是病菌们耗尽力气、费尽周折也没能够破坏坚固的皮肤表层,没有得逞的病菌们正气得咬牙切齿,没想到被皮肤分泌的一些物质粘住,它们极力逃脱,但都无济于事,不久就被杀死并溶解掉了。其余的病菌看到它们的同伴的惨败,只好逃之夭夭了。一些病菌又来到呼吸道的黏膜上,没想到黏膜上的纤毛像波浪一样不断地摆动,病菌根本连立足之处都没有,立即被纤毛清扫了出去。
提问:为什么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答: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杀死了。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提问: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入侵人体?
答:人体皮肤、粘膜受损,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
动画演示:一些侵入人体的病菌正得意洋洋,不料遇到人体的保卫物质——溶菌酶,病菌立即被粘住并被溶解消灭。侥幸逃脱的病菌们尽管小心翼翼,还是被守卫人体的吞噬细胞发现了,结果也免不了被包围吞噬掉。
提问:第一、第二道防线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答:
A.人人生来就有的。
B.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因此第一、二道防线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动画演示:抗原抗体相结合
讲解: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提问:为什么当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
答: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而且这种抵抗力不会马上消失。
提问: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流感病毒的侵袭吗?
答:不能,特定的`抗原只能产生特定的抗体,而这种抗体不能对其他抗原起作用——免疫的特异性。
(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讲解:
(四)计划免疫
讨论:
1.在为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是应该用病人自己健康的皮肤,还是用别人的健康皮肤?
2.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会发生过敏反应?
3.打预防针能有效的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你曾经接种过哪些疫苗?
思考:
1.预防接种为什么能预防疾病?
2.计划免疫的目的和意义?
讲解:计划免疫对提高人体的健康的意义,人的寿命的延长与计划免疫的关系,以及国家对计划免疫的重视。
(五)艾滋病
讨论:许多人对艾滋病谈虎色变,但是你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吗?
活动:观察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宣传画,播放艾滋病相关视频及课件。
提问: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2.一般的日常接触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吗?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都有哪些?
本节教学通过贴近生活的事例、丰富的动画、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让学生感知了免疫的有关知识。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样的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免疫与计划免疫》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医院免疫规划工作计划01-11
免疫工作总结07-05
计划免疫宣传日活动总结12-06
计划免疫宣传日活动简报10-11
免疫规划工作总结07-27
乡镇免疫规划工作总结07-10
计划免疫宣传日活动总结11篇08-17
检验科免疫实习自我鉴定11-17
《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07-19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