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教师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地理教师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主要气候特征(重点)
2了解巴西的人种构成,知道南美拉丁文化的形成过程及鲜明的文化特色。
教学重难点
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主要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
出示巴西世界杯海报图片,问:
xx年是20xx年,有什么重要的体育赛事?(世界杯)
20xx年世界杯,在哪个国家举行?(巴西)
谁知道,巴西世界杯,哪天开赛?(6月13日)
今天我们学习:南美洲最大的国家
第二节 巴西
二、新课讲解:
(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1、位置:
出示图9.15的PPT,简略总结巴西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1)半球位置:
西半球、南半球
(2)纬度位置:
大部分处于热带。
(3)海陆位置:
南美洲东部临海国,东临大西洋。
(4)国旗:
出示巴西国旗的PPT,指出巴西国旗的特点:
绿、黄色是巴西的国色。绿色象征该国广阔的.丛林,黄色代表丰富的矿藏和资源。
2、人种构成:
出示P9.16卞卡一家的PPT:
问:
为什么在卞卡一家,有不同的人种。
指出,巴西有许多象卞卡一家这样多种不同人种构成的家庭,形成混血种人的社会。
出示巴西人种构成图的PPT,学生总结巴西人种构成特点:
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40%,黑种人约6%,印第安人不到1%,还有不数日本人和华人等黄种人。
出示PPT,指出: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巴西人,多数是葡萄牙人的后裔,通用葡萄牙语,多信奉天主教。
3、巴西文化:
在我国,每年1月或2月,人们在一片喜庆的红色中度春节,春节是汉族最隆重的节日。而对于巴西,每年2月下旬,就会迎来他们最盛大的节日——狂欢节。下面,我们看看他们怎么过狂欢节的。
(1)狂欢节
出示巴西狂欢节的PPT,
化妆舞会、彩车游行、假面具和宴会是狂欢节的几大特色,它起源于的节日庆典。
节日虽为短短的四天,但早在节日前的一两个月,巴西的各大城市和各界团体就着手准备节日的庆祝活动了。城市的主要街道也早早披上了节日的盛装,街道两边搭起高高的看台,里约热内卢大看台最佳的包厢票价虽高达千余美元,但被早早地抢购一空。
狂欢节那四天,狂欢的热浪席卷整个巴西,男女老少披红挂绿,艳装浓抹,载歌载舞,春潮决堤般地涌向大街。市面上除了药店、医院和酒吧之外,工厂停工,商店关门,学校放假。人们忘掉了富裕和贫穷,忘掉了忧愁和烦恼,忘掉了紧张和疲劳,只剩下欢和乐。此时,全国上下不分高低贵贱,不分种族肤色,都似一朵朵欢乐的浪花汇入了欢乐的海洋。
(2)桑巴舞
狂欢节中,人们的疯狂的庆祝,跳热烈激烈的舞蹈——桑巴舞。
桑巴舞被称为巴西的“国舞”。在拉美这个最大的国度,桑巴舞之普及,有这样的说法:人不分男女老幼,平时跳,节假日更跳;在舞台上跳,在大街上也跳;白天跳,通宵达旦地跳。每当激越的音乐声起,人们总是激情难抑,不禁摆腿扭腰,跳将起来,如醉如痴,欲罢不能,欲休难止。
(3)、足球:
提巴西,不能不提足球,足球对于巴西,就和乒乓球对于中国一样,是男女老少都比较喜欢的运动。现在巴西的足球运动水平堪称世界一流。不论在巴西的街头还是海滩,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青年和孩子在踢足球。
因此,巴西是足球的国度,下面我们看看巴西足球。
在出示巴西足球队全家福时,学生感受巴西人不同的人种。
活动:
P83页巴西多元文化特色。
课后小结
1、位置:
(1)半球位置:西半球、南半球
(2)纬度位置:大部分处于热带。
(3)海陆位置:南美洲东部临海国,东临大西洋。
2、人种构成:
白种人占一半多
黑白混血种人约40%
黑种人约6%
印第安人不到1%
3、巴西文化:
狂欢节、桑巴舞、足球:
课后习题
1.“玛雅文明”的创始者是:( C )
A.印度人 B.西班牙人 C.印第安人 D.因纽特人
2.巴西人口40%的人种是:( B )
A.白种人 B.黑白混血种人 C.黑种人 D.黄种人
3.拉丁美洲的开发历史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最早来到拉丁美洲的殖民者是 ( D )
A亚洲人 B 非洲人 C 大洋洲人 D 欧洲人
4.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位于( C )
A.美国 B.英国 C.巴西 D.俄罗斯
初中地理教师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能准确分析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发展的条件。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读图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正确认识和对待城乡差异,初步形成保护聚落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
【难点】
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展示:乡村与城市景观。人类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应出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这些景观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题《聚落的形态》。
环节二:新课教学
1.聚落的概念
【教师活动】展示城市与乡村景观图,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问题。
【问题】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哪两种呢?
【师生归纳】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分为城市与乡村聚落。
2.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
【问题】
(1)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有什么差异?(可从以下几方面比较:房屋密集度、高度,道路分布情况,人口分布情况,生产活动类型)
(2)城市与乡村在景观上为什么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
【教师归纳】
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高,但是经济实用,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主要从事农业活动。乡村居民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
3.城市聚落存在的问题
【过渡】生活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存在很多的好处,如娱乐活动丰富、信息流通快、教育条件好,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问题】城市存在哪些问题呢?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生活体会,思考。
【师生总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犯罪率高等。
4.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教师活动】PPT展示乡村演变成一般城市示意图
【问题】简要分析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学生活动】学生读图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分析)
【师生总结】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逐渐发展成城市。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书本上整理出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查阅资料,搜集南北方聚落的建筑风格差异,并尝试去分析原因?
四、板书设计
图书
初中地理教师教案3
东南亚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S—25°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xx年独立。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国。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是世界上的群岛国家。
二、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思考]: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活动内容]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因此这里也是世界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图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课后练习]:
1、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板书设计: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初中地理教师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教案05-17
初中地理教案【必备】05-18
[荐]初中地理教案07-23
【荐】初中地理教案02-24
初中地理教案经典15篇07-15
初中地理课教案02-22
初中地理教案14篇02-10
欧洲西部初中地理教案01-28
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