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六年级数学日记4篇
一天的时间眼看就要结束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日记吧。日记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日记4篇,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1
4月1日 星期六 雨
老师常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许多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都能够变成一道道既搞笑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咱们经常做的数学题目,就是在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问题。这不,我又在吃汉堡时发现了一道搞笑的数学题:
3个人吃3个汉堡,用3分钟吃完,9个人吃9个汉堡需要几分钟吃完?
平时,妈妈经常带我和哥哥去吃汉堡,我只明白吃,从来没有想到还能够变成数学题来做,碰到这题觉得真搞笑。刚开始时,我想:3个人吃3个汉堡要3分钟,那一个人吃一个汉堡不就是一分钟,九个人吃九个汉堡当然是九分钟?。这样想着,我兴奋极了,赶紧把答案告诉妈妈。可妈妈皱着眉头说:“孩子,要好好想想,想想咱们和哥哥三人吃汉堡的.情形,多动动脑!”我听了愣住了,刚才的得意劲一下子没了,静下心来左思右想,突然想到:3个人吃3个汉堡用了3分钟,一个人吃一个汉堡其实也是用了3分钟,那九个人吃九个汉堡也只要3分钟。我没有立刻把答案告诉妈妈,又反反复复地想了几遍,觉得就应没问题后才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点点头笑了,夸我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她又说道:“数学就来自于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就必须会有所收获,就像吃汉堡一样。”
瞧,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搞笑的数学题,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让咱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2
在小学生活的六年里,我学过许多科目,诸如: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但我最喜欢的科目还就是数学。
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们班的新数学老师——刘老师便带领我们班以及二班一些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创办了各班的数学小组。
经过老师的挑选,我们班的数学小组最后成立了。在组长陈俊峰的带领下,我们班的裴祺、王思宇、张天成、诸正一、朱子棋、迟雪健、李梦雅和魏博维,在一齐学习,在一齐讨论。
从开始活动的第一周开始,所有组员便开始用心地参加了活动。每个星期都由一位组员出一份试题,并在周五把它发给每位组员,作为周末的作业。并在第二周,由出题的同学把所有同学做的试卷收上来进行批改。同时在周五的.中午,由他对试卷进行讲评。如此循环,我们的数学小组活动了半年。
度过了一个暑假,我们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当中。这个学期,此时我们的学习任务十分重,因为,我们即将毕业,踏进中学的校门。由于,数学小组的组员都就是班里的尖子生,每位组员都想考上一个重点中学。然而,在大部分重点中学考试时,总就是以数学为主,所以,我们务必再多做一些数学题。在组长陈俊峰的带领下,我们还与二班的数学小组在一齐学习,在一齐讨论。从此以后的每一个周末,我们班和二班便开始轮流出题。以后的每一张试卷,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如果不去认真思考、试验就是很难做出来的。所有组员们对数学小组都有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那里我们能够学到很多的知识,做很多的练习题,提高自我的数学水平。所以,我们每次用心参加活动,认证完成每周的试卷。这样,我们的数学小组又活动了半年。
度过了这个学期,我们迎来了一个月的假期。以往的每个假期的数学作业都就是把数学书上的题再做一遍,然而这个假期,数学刘老师认为我们数学小组的同学做书上的题太简单了,便给我数学小组的同学出了一份特殊的作业——数学寒假B级作业。此时套作业汇集了清华同方杯的考题、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考试样题……所有组员都在寒假中认真地完成了这项作业。
回到学校以后,我们便对数学寒假B级作业进行讨论。如果有的题大家的答案都一致,我们一代而过;如果有的题的答案有争议,我们便开始了激烈的讨论,直到得出一个正确结果。
在小学的六年生活中,在数学小组的活动里学会了许多知识,会做了许多题,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在数学比赛中拿到名次,回报给我的老师,我的父母,我的数学小组……
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3
在不久之前,我步入了六年级的学习之门。
刚开学不久,我认识了一位让我又敬又怕的数学老师——谢老师。谢老师的课十分有趣,每一堂课都有笑声。谢老师教给我许多知识:园的认识、百分数应用题、圆形的变换、比的知识、统计?? 其中圆这一内容我掌握地更好,我知道圆有三部分组成:圆心—O,半径—r,直径—d。以后,我要多看一些其他比较深奥的题目并尝试解答。
对于百分数应用题我还不够熟练解答,我要多做不明白的题目。
希望,在六年级我能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180
陈景润与歌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数学家。19世纪40年代他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听了清华大学的一位博学的数学教师的讲课。
讲课时老师提到了哥德巴-赫猜想,老师还打了一个形象有趣的比喻:“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宝石!”
这个引人入胜的介绍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一块磁石一般强烈的吸引着他。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的宝石的艰辛历程。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稿纸就堆了足足几麻袋。
经过10多年的推算,1965年5月,陈景润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这篇论文给出了至今为止最接近解决“哥德巴-赫猜想” 的结果,论文的发表受到了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它也被称为“陈氏定理”。
我们快毕业了,学习也进入了白热化。上次我们复习了数与代数。这次我们就复习式与方程。式子有几个要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0不能做除数。虽然我以前学过可我还是错了题。就有一道题让我丢了脸,刘翔的110米栏成绩约13()应该是秒,可我填的分钟,这个题让我终身难忘,我一定记住这道题。另一道题就是说明了我的单位进率还不行20xx米=()km()m,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可我想的是100。所以这道题都错了。通过本周的学习我知道了错题支持着你前进。做对的题不能骄傲更能让你前进。
正反比例能让我门解决我们现实的问题。比如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成什么比例。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这道题不成比例。因为这道题的意义是加法,所以正反比例都不成立。 好了,今天的`知识就学习到这里,战斗一天比一天激烈,让我们共同加油吧!!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180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180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昨天,我和奶奶到药店买了两盒药片——胃舒宁 两盒药一共52元,一盒26元,奶奶付给她一张100元,营业员找给奶奶48元。 找好钱后,我用小数加、减法核算了一下。奶奶还可以这样付:1.先给营业员50元,再付10元,找8元。2.如果奶奶有零钱,可以先付50元,再付2元。 通过这次陪奶奶买药,我知道了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昨天,数学课外辅导班考试,我考了95分。错了一道填空和文字题。填空那题老师在考试前给我们复习过,我没有认真背,认真记,一边背一边在想其他的事情,一点也没记住。因此,在考试时,我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就随便填了个数。那道文字题,是我没看清题意,把“×”写成“+”,就错了。考得这样的分数,第1题因为考试态度不端正,第2题因为我没有认真复习。我以后一定做到这两点,但也不能粗心。 老师,我每次考试都得不到满意的成绩。自从上了趣味数学以后,我就懂得了学数学最重要的是理解。光靠抄别人的答案是没用的,抄了也白抄。所以,以后我要认真听讲,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今天,我去学校报名回家后,包好书皮,就开始计算这学期我支出的费用。
首先是学费。学费410元,加上饮水费20元,共430元。接着是奥林匹克数学学校的收费180元,估计还要20元的乘车费用,共200元。还有练习本的钱:《课课通》2本21.5元;《英语练习》1本9.9元;2本《试卷课课通》15.9元;《江苏大试卷》3本21元。21.5+9.9+15.9+13+21=81.3(元)。
学习用费:430+200+81.3=711.3(元)。
生活用费:这学期大概要喝完5箱牛奶 ,5×30=150(元)。每顿饭大概要2~3元,算它2.5元,
2.5×3×30×5=1125(元)。“还有什么呢?”我咬着铅笔自言自语道,“还有你的学习用品。”哎,妈妈回来了。没错,还有学习用品。
学习用品:一只笔袋8元,一只铅笔盒3元(很便宜,清仓货),六枝铅笔3元,一块橡皮0.5元,两把三角尺1元,两枝自动铅笔5元,8+3+0.5+1+5=20.5(元)。
总支出:711.3+150+1125+20.5=20xx.8(元)。
哇,没想到,平时不太花钱的我,竟然会让父母花20xx.8元钱在我这一学期上。看来,我可要节约用钱呀!
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4
今天在数学的课本中看见一道题“生活中的数学题”。题目是:“我们国家大约13亿的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1角钱,如果这样的话,我国全国就节约约1300万元。如果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大学大约要节约1万几千元钱,那么这笔钱可以供给1805位失学没钱上学的小朋友,把这笔钱给那些人,那岂不是很好吗!”
看上面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来,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为我想想:如果这大约13亿的人口,都浪费1滴水,那么一共约浪费13亿滴水,那么大家想一想13亿滴水大约有多重呢?
我做一个小实验:在水龙头下面滴1000滴水,用称称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动笔算一下。
【六年级数学日记】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数学日记06-07
【精选】六年级数学日记三篇03-03
精选六年级数学日记四篇02-25
关于六年级数学日记四篇03-14
【必备】六年级数学日记四篇03-29
有关六年级数学日记三篇02-27
实用的六年级数学日记四篇03-13
【精华】六年级数学日记4篇03-13
【推荐】六年级数学日记3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