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的名言 推荐度:
- 孟子名言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孟子的名言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名言吧,名言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简意赅的特点。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名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孟子的名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孟子的名言1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孔子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脏,别人走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孟子的名言2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尽信书,不如无书。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的名言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语录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名言
8、仁者无敌。——孟子名言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8、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9、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1、其进锐者,其退速。
2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2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2、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33、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34、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3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7、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8、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9、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4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1、人皆可以为尧舜。
4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5、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46、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7、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4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4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50、养心莫善于寡欲。
5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2、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5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6、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7、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8、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6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6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的名言3
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尽信书,不如无书。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7、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8、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0、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1、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6、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7、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9、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0、仁者无敌。
21、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3、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2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7、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8、养心莫善于寡欲。
2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31、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3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8、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39、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4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41、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4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4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4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48、人皆可以为尧舜。
4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5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2、民事不可缓也。
53、其进锐者,其退速。
54、仁则荣,不仁则辱。
55、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56、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5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58、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5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0、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6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6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的名言4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 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译文】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支持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
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孟子的名言5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8、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孟子的名言6
1、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5、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9、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0、仁者无敌。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7、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1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5、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26、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8、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29、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5、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7、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8、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9、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4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4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4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3、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4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4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9、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0、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4、民事不可缓也。
5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5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的名言7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授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
23.根据材料,孟子和荀子两人中, 主张“性本善”观点。(1分)
24. 孟子和荀子认为道德分别起源于什么?(4分)
阅读答案
23.孟子(1分)
24.孟子认为道德起源于内在的人性,是人性之善的自然发展(孟子认为道德根源于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是人固有的本心本性)。(2分)荀子认为道德源于社会制度对人欲望的
约束协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规范(是人们为在一起生活被动接受的`一种规范)。(2分)(大意相同亦可给分)
孟子的名言8
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仁者无敌。
2、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3、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持其志,勿暴其气。
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0、彼一时,此一时也。
11、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12、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13、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14、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15、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16、无事而食,不可也。
17、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18、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的名言9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尽信《书》,不如无《书》。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事不可缓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 g()不入?(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人皆可以为尧舜。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的名言10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规和矩,就画不出圆和方。现在用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
【译文】称一称,才知道轻重;量一量,才知道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译文】人要放弃一些事情不做,然后才能做成事业。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寓意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
5、其进锐者, 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的儿女。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有利的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4、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 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 人也经常尊敬他。
1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为次,君主为轻。
孟子的名言11
1、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下》
3、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4、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5、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6、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7、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仁者无敌。出自《孟子》的`《梁惠王上》
9、仁则荣,不仁则辱。出自《孟子;尽心上》
10、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1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3、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1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15、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
16、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17、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18、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孟子;离娄上》
19、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20、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孟子的名言12
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其进锐者,其退速。
3)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6)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0)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1)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3)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尽信书,不如无书。
1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8)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9)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1)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2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3)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2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5)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6)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30)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1)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2)养心莫善于寡欲。
3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3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5)人皆可以为尧舜。
36)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3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0)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4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2)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43)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44)仁则荣,不仁则辱。
4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7)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48)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9)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0)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1)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5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5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5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57)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5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的名言13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的名言14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2、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6、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孟子·离娄下)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0、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孟子的名言15
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4、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0、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1、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3、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1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5、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的名言】相关文章:
关于孟子名言11-02
关于孟子的名言12-05
父爱名言经典名言10-26
经典的名言09-13
旅行的名言名句_有关旅行的名言12-18
平衡名言名句关于平衡的名言12-04
励志的名言11-21
风雨的名言11-02
谦虚的名言10-12
人生的名言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