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写作素材>励志故事>励志的故事

励志的故事

时间:2024-05-21 11:57:14 励志故事 我要投稿

励志的故事15篇【合集】

励志的故事1

  “从小时候打玻璃球开始,我的好胜心便出奇的强,别人比我厉害,我就要比别人更厉害,不知道这点是否影响了我以后的跨栏生涯。”在自传《我是刘翔》中,刘翔如是说。

励志的故事15篇【合集】

  1983年7月13日,刘翔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工人之家。在摇篮里的时候,刘翔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蹬腿。用刘翔妈妈的话说起来,就是“两条小腿像小榔头一样,拼命地蹬。”

  让刘翔与体育结缘的是他小学时的田径教练钟锁贵。而真正开启刘翔运动员生涯的是区少体校教练顾宝刚。在少体校,刘翔的主项是跳高,副项是100米。而让刘翔主攻跨栏的,要提到市体校教练方水泉。

  在上海市里的一次100米比赛中,刘翔得到第二名。方教练发现刘翔的爆发力非常好,速度也很快,但最重要的,是他节奏感很强,是个练跨栏的好苗子。这样,刘翔就进入上海莘庄基地主练跨栏。在那,刘翔获得了上海市少年田径锦标赛乙组冠军。这是他记忆中第一个跨栏冠军。

  三个目标

  刚进孙海平队里时,刘翔是队里年龄最小的,也是水平最差的一个。当时刘翔的师兄们大多有冠军头衔在身了。而15岁的刘翔却不服输,他给自己定下了3级目标:先达到健将级,再超过队友沈真声,最终要超过当时的“亚洲栏王”陈雁浩。

  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南京站,刘翔跑了14秒06,获得第二名,而沈真声是14秒27。刘翔超越了自己的师兄。

  而想要超过陈雁浩,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刘翔曾经讲过,有一次他的爸爸来体校接他,他指着陈雁浩对爸爸说:“你看那就是陈雁浩,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你看他多有王者的风范。”在此之前,刘翔和陈雁浩的每次交手,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一次比赛中,刘翔虽然输给了陈雁浩获得第二名,但成绩仅相差0。03秒。那时,刘翔的心里又产生了不服输的那股劲头。“我一定能超过大师兄,下次一定能。”刘翔说。

  那次比赛回来后,刘翔每天训练格外卖力。连师父孙海平都有点弄不懂了。他有时候开玩笑对刘翔说:“看不出来嘛,怎么一下子练得那么卖力?”刘翔没有回答师父的问题,但他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2001年,刘翔在宁波比赛时第一次超过陈雁浩。

  亦敌亦友

  “2002年,我参加了在希腊雅典举行的国际室内田径锦标赛。那是我第一次和约翰逊肩并肩地站在跑道上,是我和他第一次同场竞技。但真的是很遗憾,那次比赛,我在跨越第二个栏的时候,摔倒了,根本没有完成比赛,我所能看到的,只是约翰逊的背影。”刘翔在自传中写到。

  随着刘翔崭露头角,他的目标放在了“世界跨栏王”阿兰·约翰逊身上。但接下来的2003年,刘翔和约翰逊大大小小比了近10次,无一胜绩。

  刘翔曾说过,当他败给约翰逊时,“心里涌起的绝不是那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惆怅,而是一种感激,感激约翰逊的存在,“正因为他永远跑在我的前面,才能让我产生无穷的动力,才会有今天。”在追逐中,刘翔的脚步在靠近。到后来,刘翔一直拿第二名,而约翰逊一直第一名。

  2016年,刘翔迎来职业生涯首个巅峰。5月8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田联大奖赛上,他以13秒06的成绩夺冠并创下个人最佳战绩,超过美国跨栏王约翰逊13秒12的成绩。这是刘翔第一次面对面地战胜了约翰逊。7月2日,国际田联大奖赛罗马站,刘翔以13秒11,比约翰逊慢千分之一秒,屈居亚军。这两场比赛,给了刘翔极大的信心。

  备战雅典

  雅典奥运会前,刘翔度过了他最为难忘的两个月。在出征前,孙海平给他制订了一套详尽的训练计划,有时候运动量之大,让刘翔结束训练时就想大口呕吐。在雅典奥运会前,刘翔的最好成绩是13秒06,但为了稳妥,他惟一能做的就是刻苦训练。翔飞人坦言,那时的自己很紧张。

  刘翔的'父母比儿子还要紧张,又不敢给他打电话,怕影响他,平添压力。“有一次半夜里,他爸爸肚子痛得翻来滚去,我连夜叫车把他送到医院急诊,诊断结果是胆囊里有一块石头。那晚,我陪他吊了6个小时的盐水。”刘翔妈妈吉粉花说。

  奥运会开始4天后,中国田径队启程前往雅典。在踏上飞机前,刘翔望了望远处的景色,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不知道半个月后,再回到这片土地上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

  那一届奥运会,刘翔并不是夺冠热门。尽管他已经在世界栏坛占有一席之地,还拿到了2003世界田径锦标赛季军,但他的对手过于强大,包括4届世锦赛金牌得主阿兰·约翰逊、悉尼奥运会冠军加西亚和悉尼奥运会亚军特拉梅尔。师父孙海平说,外界对刘翔的关注度要弱一些,刘翔的压力也要小一些。

  名满天下

  来到了赛场,刘翔的眼里只剩下比赛。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前的热身时,刘翔一直很投入也很严肃,他只对教练孙海平说了两句话。一次说,“师父,你帮我拿瓶水。”还有一句,“师父,你相信我。”

  发令枪响后,刘翔一骑绝尘,以12秒91的成绩夺冠,并追平了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在夺冠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刘翔喊出了,“亚洲有我,中国有我”这句豪言。当晚,接受采访、庆祝,刘翔一直忙到了凌晨4点。在洗澡的时候他发觉,整个人其实都虚脱了,“连手都举不起来。”

  之后的201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一举打破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迎来其职业生涯最辉煌一刻。同年底的斯图加特国际田联总决赛,刘翔再创历史。12秒93的成绩使他打破赛会纪录,如愿折桂,这也是中国选手首次夺得国际田联总决赛冠军。刘翔的神奇表演还在继续。2016年8月31日,日本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第九道起跑的刘翔没有受到道次不利的影响,以12秒95的成绩创造“第九道奇迹”,获得冠军。同时也实现了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大满贯”伟业。至此,刘翔已达顶峰。

励志的故事2

  名人励志故事——司马光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名人励志故事——欧阳修

  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励志的故事3

  乌龟虽然爬得很慢,但是它凭着自己的毅力终于在龟兔赛跑上赢了兔子。从此以后,兔子一直沉默不语,乌龟却扬扬自得,甚至还为自己制订了长远的规划。

  首先,为了巩固自己的形象,乌龟给狮王递上呈文,要求委以重任。狮王问乌龟:“你想要个什么职位?”“我想当跟车的仆人。”狮王很惊讶,它没想到乌龟凭着一次侥幸的成功居然来攀这么一个职位,它问道:“你怎么能胜任这个职务呢?你爬一步才前进一寸,人家跟车的仆人要有飞毛腿一样的奔跑速度,你真是异想天开啊!”

  乌龟道:“现在看的可不是真才实学,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能让您满意。”最后,狮王满足了它这个愿望,想让它体会一下做跟车仆人的感受。乌龟上任之初,还没有随主人出行过一次,身边比它职位更低的动物都奉承它说:“你跑得真快,连兔子都自愧不如,真是个了不起的奇才。”

  听到这样的'评价,乌龟更加自信,又有了更加伟大的想法,于是找到了老鹰,说:“请您教我飞翔吧。您只要告诉我怎么飞上天,我就可以在天空翱翔了。在天空,我能更加清晰地看到太阳、月亮,还有数不清的星星。降落时,还可以掠过一个又一个城市,在短暂的时间里饱览壮丽的风光!”老鹰嘲笑乌龟的想法简直太过荒唐,奉劝它安守本分,虚心地用自己的方式生存。乌龟很固执,坚持要老鹰教它飞行。

  老鹰无奈,只好抓起乌龟飞上天空,并对乌龟说:“看你怎样飞翔!”说着爪子一松,乌龟掉了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在龟兔赛跑中,乌龟只是自豪于自己的成功,而并没有用心去想兔子失败的原因,不明白自己的成功只是一种侥幸。

  乌龟的致命弱点就是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生活。头昂得越高,越容易被脚下的石头绊倒,每个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实践起来却非常困难。

励志的故事4

  毕业答辩后,有种彻底解脱的舒畅感,回顾这两个月准备的时光,既玩不好又学不好更睡不好的状态,就无比厌烦,好歹终于答辩结束,感激老师只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才让我没那么难堪,望着老师略带微笑又高深莫测的神情,我知道我蛮令他们失望的,我知道大学四年里,我算不上好学生,我浪费了很多本该泡在图书馆里拼命看书的时间,而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忽略了对于专业知识的积累,我太爱玩了,也太爱折腾了,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落到如今这副悔恨莫及的田地。

  看着同班同学精致无比的毕业设计,我十分羡慕,他们为了这次答辩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拼命地想摘取仅有的几个A,我望着他们疲惫的眼神,以及终于到了这一天的放松感,简直无地之容,好歹,毕业答辩还是像一阵风地过去了。

  最后,我如愿以偿地拿了一个D,毕业答辩中的最低成绩,望着这个鲜红D,我耳根子都开始发热了,我想整个班级没有比我更差了的吧,我灰心丧气,想早点离开这个伤心之地,洋洋洒洒地奔向未知的社会,也许这对我来说,才是最好的解脱。毕业答辩的风波比我想象的结束得快,只是当天卧谈会时,被室友们好好的嘲讽了一番,就再无后话了,大家的心都飞速地飘回了家乡,好像都盼着早日能离开校园,开始一段新的人生。

  在等待毕业证的那一段时间,真是度日如年,真不知道这长长的一星期该如何度过,好歹有各种酒会加各种聚餐,才让人没那么空虚,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几乎每天晚上都有酒席,喝得仿佛放个屁都带着酒味,望着一张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孔,很难想象一周后就将多年不见,甚至一辈子不见。

  在夜里,躺在熟悉的宿舍里,身体下垫着薄薄的棉被,有些微凉,隔着一层木板,下面躺着我的室友,我想他现在已经进入梦乡了吧,他是宿舍里为数不多的比我学习还差的.人,我在我们宿舍成绩排倒数第三,他倒数第二,睡在我前面床的胖子排倒数第一,而另一边四张床里睡着的都是学霸型选手,都在前十名之列,甚至还有一个全班第二,还有一个成绩排第八加之又是班长又是学生会主席的老二,其实说实话,我在宿舍里感到蛮自卑的,我没有他们出色,但大学期间从没想过要向他们看齐,甚至超越他们,这是我最该悔恨的懦弱。如果要给大学的自己打个分数,我会打个大大的差,但既然已经毕业了,就把这份悔恨悄悄埋葬,把所有的不甘心都发泄在未来的工作中吧。

  送老生晚会那天,我们穿上了特制的班服,显得个个青春洋溢,但我们都知道,我们相对于真正的新生还是老了,中间隔着整整一千四百六十天,台上表演者都是学院的风云人物,他们或者会唱歌或者会跳舞或者会表演,他们的大学时光比我绚烂,每次院里的活动都少不了他们,他们相对于只会学习的孩子,有着更开阔的明天,而我仿佛一株长在暗处的植物,永远都做着背景布。最后一个环节,班长致辞,望着班长小小的身影,极具自信的面庞,在镁光灯下显得威武不凡,字正腔圆同时又极具感染力的演讲,让我心中最后一小点自信的围墙也轰然倒塌,我知道我和他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我必须要从新振作,马不停蹄地追逐,才能有望其项背的一天!送老生晚会,仿佛是给优秀孩子的一次汇报表演,而没有成绩的,只好在台下观看,但是我那天却拼命地鼓着掌,我知道这些荣誉都是他们应得的,我付出不及他们,自然享受不到这丰收的喜悦。

  送老生晚会结束后的第三天,天下着大雨,我和赛赛身着拖拖拉拉的学士服,挤在一把小伞里,匆匆忙忙地奔往行政楼,参加结业典礼,以此和大学彻底说再见,当导师轻轻地拨过我的帽檐上的流苏,并颁给我两本沉甸甸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时,我整个人是发虚的,我认为我四年里的努力,不配得到它们,我并不是个合格的学生,我承受不起这份重量和荣誉。

  离别那天,天空依然下着雨,我和室友们一一拥抱后,拖着行李,匆匆奔向了大雨里,在我身后留下了我的整个青春和我的大学。我感觉我们就像蒲公英上结的一把把毛茸茸的小伞,被现实的风,一下子吹散,从此我们四散天涯,相忘于江湖。

  从离开大学的那一刻起,我就发誓不再沉沦,要抓住将来的每一天,严于利己地发奋图强,我想让室友们十年后看到我的改变,我不想再做宿舍里的吊车尾,班级里的隐形人,我想和你们并肩前行,让我们做一次蒲公英的约定吧,向着各自的春天,大步向前!

励志的故事5

  时传祥—别人不干,我干

  全国劳模时传祥的儿子时纯利当清洁工不到三个月,就招来不少非议,一些善意的人劝说小时:"你还年轻,才二十出头,应当进工厂学技术,那是一辈子用得着的铁饭碗"。有的说:"你爸爸干了一辈子淘粪工,你也到那里来,和大粪打交道有什么出息。"也有的说:"就凭你爸爸的名气,只要你开个口,还能不照顾你!"有人给时纯利介绍了个对象,但姑娘经不起社会上的风言风语,两人很快就分手了。小时在这种情景下,思想难免有些波动,他母亲看到了儿子的思想变化,立即把他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宁愿一人脏,换来万户洁'。这是你父亲的终身志愿,我也是抱着这个信念让你到清洁队的'。你要切实接好你父亲的班,在'环卫'岗位上干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经过母亲和师傅们的帮忙,小时安心了。他说:"掏大粪的活儿,别人不干我干。"小时不愧是父亲的好后代,在环卫岗位上作出了显著成绩,成为全国新长征突出手。

励志的故事6

  小周大学毕业后在一所初中任教,担任初三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不久,就赶上了一次全国性的募捐活动,为一个地震灾区捐款。

  同学们捐款都很踊跃,第二天,班长李红就把捐款交给了小周。李红说:“老师,咱们班就学习委员没捐款,他交了一张自己画的支票。”说着,递给小周一张纸片。小周接过来一看,纸片是模仿支票画出来的,上面写着几个字:本人捐款给地震灾区二百元。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五年后兑现,按照年息5%计算,到期本息一并结清。最下面竟然还有一个方章,一看就是学生自己刻的萝卜章:杨强。

  小周看完心里十分恼火:初三学生正值青春期,性格叛逆很正常,可是也别这么恶作剧啊!他克制着情绪,对李红说:“把杨强给我喊来,对了,他学习成绩怎么样啊?”

  李红说:“老师您不知道啊,他是咱们班的珠穆朗玛峰——无人超越的高度。”

  一会儿,杨强来了,小周把纸片拍在桌子上,问:“这是怎么回事?玩个性,作秀?”杨强的脸一下子红得像大苹果,他低声说:“老师,我是认真的,您看,我还按手印了呢。”

  小周翻过纸片,果然,纸片背面按着清晰的食指手印,他顿时哭笑不得:“按手印有什么用啊?五年后,人家灾区人民难道会拿着这个找你兑现吗?捐款自愿,你不捐没什么,但不该忽悠人家。”

  杨强听了,脸更红了:“老师,五年后,我……我会主动把钱汇过去的。”

  小周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叹了口气,改变了语气说:“你先回班吧,支票先放在我这里好吗?”

  杨强点点头,向小周鞠了一躬,说:“老师,男子汉一诺千金,我会做到的。”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当天放学后,小周喊住班长李红,打算按照家庭住址一起去杨强家做个家访。两人来到城市边缘一片破旧的平房区,小周艰难地辨认着墙上斑驳的门牌号码,绕了半天,终于在一个小院前站下。院门是破木头钉的油毡,门上了锁,家里竟然没人。小周对李红说:“这样吧,晚上我自己来,你先回家。”

  李红却说:“不,老师,我也想来,我们七点在他家门口集合好吗?”小周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晚上七点,小周和李红准时到了杨强家门前,这回门没上锁,两人就在外面呼喊杨强的名字。许久,他们看到杨强走了出来,看到老师和同学,他显得有点慌乱。走进院子,小周才发现院里有辆破三轮车,三轮车上有几个纸盒子,盒子里有芹菜、黄瓜等菜蔬。

  进了屋,小周和李红发现,屋子里竟然点着蜡烛。杨强朝黑暗的里屋喊了一句:“妈,老师来了。”里屋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快让老师坐,给老师倒水。”杨强走到墙边,拽亮了电灯,屋子里一下子亮堂了不少,他赶紧吹熄了蜡烛。小周看到,蜡烛旁边摆放着打开的书本。

  一会儿,杨强搀扶着一个瘦弱的中年妇女从里屋走出来,杨强介绍着:“妈,这是我们的新班主任周老师,这是我妈妈。”杨强扶妈妈坐下,自己却转身出去了。

  杨强的妈妈开始向小周和李红介绍起自家的情况。原来,杨强的爸爸前年生病去世了,杨强的母亲没工作,也没有城市户口,身体还不好,娘俩一分钱收入都没有了。幸亏有个卖菜的亲戚可怜他们,杨强每天下课后就去市场帮亲戚卖菜,挣点微薄的收入,娘俩就这么着生活了两年。

  一切都明白了,小周没想到,杨强的家境如此困难。他想起自己对那张“捐款白条”的误解,不由得很是愧疚。

  一会儿,杨强回来了,手里拿着两瓶矿泉水,递给小周和李红。小周接过水瓶,感到塑料瓶上还留有杨强双手的余温——这平房区附近根本没有像样的超市,这水很可能是杨强跑了很远才买来的。小周心头一热,他没有再提起捐款的事,而是和杨强母亲拉了一会儿家常,两人就告辞了。

  回去的路上,李红也很激动,她向小周建议,应该组织同学们资助杨强,帮他渡过难关,但小周却隐约感到,这个坚强的孩子隐瞒了自家情况这么久,他未必会接受大家的帮助。

  最后果然如此,杨强只接受了大家给的笔和本子,其他一概拒绝了。

  中考前夕,小周又一次去了杨强家,这次,他是带着红十字会的干部去的。小周故意选择了傍晚前去,红十字会的干部看到屋里点着蜡烛,杨强光着膀子,在门窗紧闭的闷热屋内苦读,不禁好奇地问小周:“这孩子为什么不开窗户呀?”小周答道:“点蜡烛能省电,开窗户有风,会让蜡烛火苗飘忽不定。”听到这个回答,红十字会的干部都沉默了。

  中考过后,杨强顺利地被一所重点高中录取了,在红十字会的资助下,他每月都能领到一笔生活补助,可以让母子两人吃上饱饭。课余时间,杨强不用再去菜场打工,终于可以专心学习了。

  转眼几年过去,小周已成了一名资深教师。有一天,他收到杨强寄来的一封信和一张汇款单,杨强在信上说,自己考入了一所知名大学的物理系,学校免除了他部分学费,还为他找了实验室的工作。汇款单上的三百元钱就是他第一个月勤工俭学的工资。

  小周打开汇款单,见单子上只有一句留言:男子汉一诺千金。小周明白,这是杨强归还给自己替他垫付的捐款。于是,小周来到办公室,打开抽屉,找出珍藏多年的那张捐款“支票”,快递给了杨强……

  时光匆匆,很快又是四年过去了,这天,小周收到一张附了信的请柬,杨强在信上说,他已大学毕业,邀请老师参加他和李红的婚礼。小周顿时猜到了,当年自己替杨强垫付捐款的事情,应该就是李红“泄密”的吧。

励志的故事7

  英文励志故事: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Do you want to be happy? Of course you do, but 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 resting and relaxation are no way to go about it.

  You're better off going to the theatre or exercising; even a visit to the library beats lounging around on the sofa.

  Such were the findings of a joint study by the University of Sussex and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which has come up with a list of 33 activities that make us happy.

  One thing's for certain, texting and social media come at the bottom of the list, only increasing our happiness by a puny 0.45 per cent.

  But happiness doesn't have to come from other people. It can come from within -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world around you.

  英文励志故事:园艺的快乐

  A few years ago I went through a period of such severe depression that life didn't seem worth living. It was like permanent winter, so bleak and cold that the sun would never shine.

  Then I saw snowdrops pushing through the freezing, iron-hard ground. I looked at them every day until I felt that if they could come back to life, then so could I.

  Those green shoots gave me hope in a way that nothing else had.

  As spring came, I started to put in more and more plants, until the garden was ablaze with colour. Life was growing through my hands; gentle, peaceful, but, above all, optimistic. If I gave love, it was returned, a hundredfold.

  I could spend hours lost in gardening. The form of depressive illness I have is biological. It has affected generations of my family and follows no rhyme, reason nor circumstance. I can be depressed when the sun is shining or I am surrounded by a group of loving friends.

  Of course, fresh air and exercise help to alleviate depression, but for me gardening is more than that. It represents endurance as well as hope.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garden I made stood a tree, huge and magnificent. It withstood freezing temperatures and gale-force winds. It bent but never broke.

  The leaves dropped until it looked no more than a stark skeleton, but it always, always came back to life. And so I learned that we may be battled and bruised, but hope is a living thing.

励志的故事8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十分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个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向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向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向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

  感悟: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励志的故事9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

励志的故事10

  人生是一次长跑,暂时领先就志得意满的话,恐怕最后还是会落败的。因为胜利会把人冲昏头,以为天下就此太平,人生就此无忧。殊不知只要人活着一天,就有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出现。所以,要有定力去识破成功的幻象,别让自己坠落其中,前功尽弃。

  成功之网,必须不停地织下去,否则一扯即破,前功尽弃。

  有人把成功比喻为善变的女神;当我们自以为获得她时,其实正好失去了她。这种情形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是安于小成,二是自欺欺人。

  “安于小成”可以有两层意思:一是安分知足,二是止步不前。安分守己与知足常乐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但是止步不前就有松懈斗志、耽于逸乐的危险。我们所担心的正是后者。小说戏剧中常见的主题,就是人生的暴起暴落。像某人忽得横财,却又遭来横祸,“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这正是受了成功之幻象所误。一个实验做成了,并不表示所有实验都会成功;青年时代崭露头角,并不保证未来必定辉煌。人生是一个旅途,更可以说是一番长程赛跑,暂时领先就志得意满的话,恐怕最后还是会落败的。

  拿破仑说:“最危险的时候,就是胜利的时刻。”因为胜利会把人冲昏头,以为天下就此太平,人生就此无忧。殊不知只要人活着一天,就有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出现;稍一不慎,便会万劫不复。拿破仑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成功之网,必须不停地织下去,否则一扯即破,前功尽弃。人生是逆流而上的奋斗过程,不进则退。泰里隆(Talleyrand)曾说:“人可以用剑做任何事,就是不能坐在剑上。”的确,人也不能坐在成功上,安享余年。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要人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以达到最后的真正成功。

  至于自欺欺人,更是常见的成功幻象。譬如现代社会工商发达,一般人常以经济水平来衡量成功与否,就是以赚钱多少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于是乎,有钱人几乎变为成功者的'代名词了。但是,有钱人扪心自问,却往往发现:虽然“别人”都说他成功,他自己却不曾尝到成功的滋味——他拥有多彩多姿的吸管,可惜杯中没有果汁。因为在财富、名位、权势这些现实成就与幸福之间,还有一段无形的距离,必须靠自己去跨越。

  托尔斯泰在《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一文中叙说以下的故事。俄国农夫巴可姆,相信他的成功在于拥有广大的土地。终于机会来了,某一贵族答应他:从日出跑到日落,他所圈起的土地都属于他。巴可姆兴奋极了,第二天朝曦初现就往前疾奔,既不停下来进食,也不停下来休息,等到夕阳西下时他步履蹒跚地跑完了圈子。这正是他一生梦想的实现啊!但是就在此刻,他衰竭而死。他所需要的土地,只不过六尺大小而已。

  这个无情的故事,提醒我们要自作主宰,不要完全仰靠世俗的标准,以致沦为成功之幻象的牺牲品。

励志的故事11

  苏格兰有一个纺织工人虽然很贫穷,却非常虔诚,他每天都要做祷告。他的祷告中有一项内容非常奇怪,他祈求神让他对自己有一个好的评价。其实,这又有什么奇怪的?难道不应该这样吗?如果我们自己对自己都没有好的评价,怎么期望别人会对我有好的评价呢?正如一句谚语说的好:不自重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如果人们发现我并不怎么尊重自己,那么,他们也有权利拒绝我,把我看成骗子。因为我一方面对别人说,他们应该对我有好感,另一方面自己却对自己没有好感。其实,对自己的尊重和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是建立在同一原则基础之上的。

  林肯曾经说:“你可以在某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某一部分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然而,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无法欺骗自己。所以,要真正产生自尊的感觉,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这种对自己的尊重。

  人们有权利按照我们看待自己的眼光来评价我们,我们认为自己有多少价值,就不能期望别人把我们看得比这更重。一旦我们踏入社会,人们就会从我们的脸上、从我们的眼神中去判断,我们到底赋予了自己多高的价值。如果他们发现,我们对自己的评价都不高,他们又有什么理由要给他们自己添麻烦,来费心费力地研究我们的自我评价到底是不是偏低呢?很多人都相信,一个走上社会的人对自己价值的判断,应该比别人的判断要更真实、更准确。

  一次,英国首相皮特在任命沃尔夫将军统领驻守加拿大的.英军后,刚好有机会领略了一番沃尔夫将军的自我吹嘘。这个年轻的军官挥舞着佩剑,不停地敲着桌面,在屋子里手舞足蹈,吹嘘着他将要建立的功勋。皮特非常厌恶他,忍不住对坦普尔勋爵说:“上帝啊,我居然把整个国家、整个政府的命运都托付给这样的人了!”

  但这位首相大概想象不到,就是这么一个喜欢自我夸耀的年轻人,会不顾自己重病在身,从病床上起来指挥部队在亚伯拉罕高地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其实,他的自夸是对他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的一种预言。

励志的故事12

  一个年轻的记者去采访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年轻人很珍惜这次采访机会,做了认真的准备。因此,他跟松下幸之助先生谈得很愉快。采访结束后,松下先生亲切地问年轻人:“小伙子,你一个月的薪水是多少?”

  “薪水很少,一个月才一万日元。”小伙子不好意思地回答。

  “很好!虽然你现在的薪水只有一万日元,其实,你知道吗,你的薪水远远不止这一万日元。”松下先生微笑着对年轻人说。

  年轻人感到很奇怪:不对呀,明明我每个月的`薪水只有一万日元,可松下先生为什么会说不止一万日元呢?

  看到年轻人一脸的疑惑,松下先生接着说:“小伙子,你要知道,你今天能争取采访到我的机会,明天也能同样争取到采访其他名人的机会,这就证明你在采访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你能多多积累这方面的才能与经验,这就像你在银行里存钱一样,钱存进了银行是会生利息的,而你的才能也会在社会的银行里生利息,将来能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松下先生的一番话,使年轻人茅塞顿开。

  对于年轻人来说,路还很长,你看见的只是人生路上的小部分而已,注重才能的积累远比注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因为它是每个人最厚重的生存资本。

励志的故事13

  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齐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之后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一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先,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我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最终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简便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励志的故事14

  1999年,魏敏芝由于在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的本色表演获得了成功。影片获得了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第6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等奖项。魏敏芝——这位来自河北张家口一个偏僻小山村的女孩,迅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她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转变。

  魏敏芝一夜成名,很多艺校,包括北京的几所学校,都来信说愿意招收她去上学。很多人都关心成名之后的魏敏芝:下一步的选择会是什么?处在一片叫好声中的她,对未来有些茫然。是张艺谋“还是应该继续读书”的话,让年仅14岁的魏敏芝选择到省城石家庄的精英中学,开始了新的学习。

  刚转学到精英中学时,魏敏芝不可避免地有些不适应。有一次数学课上老师提问,魏敏芝非常积极地举手要求回答,老师就把她点了起来。没想到她那一口带方言的普通话,说不清楚答案44,惹得大家笑成一片。此后她就加紧练习普通话。在这个全新的环境里,魏敏芝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学习上,后来顺利考上了精英中学高中。转眼间,进入了高三备考阶段。19岁的魏敏芝把高考目标告诉了老师:她想当导演。她认为中国这方面的最高学府是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她想去北京电影学院试一试。魏敏芝的这个选择,和她13岁时与电影的第一次接触有着很大的关系。可她的决定遭到家人和老师的反对。魏敏芝最后还是执拗地决定尝试一下。

  20xx年2月,魏敏芝和其他做着导演梦或明星梦的学生一起,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专业课的考试。但让魏敏芝遗憾的是:三试的榜上并没有她的名字。她没想到,这次尝试,引起很多媒体的关注,一些记者纷纷采访她。接下来发生的事,更出乎她的意料。回校后,魏敏芝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自己的报道和图片,觉得自己报考电影学院失败后,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网上的.一些舆论评价说:魏敏芝只不过靠一部电影偶然出名罢了,本身缺少艺术天赋,不适合走艺术道路,考电影学院落榜是理所当然的……外界的众说纷纭和电影学院面试的失利,再加上高考前的学习压力,让19岁的魏敏芝一时难以承受。

  就在魏敏芝彷徨失落时,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当初张艺谋拍摄完影片后,与她的一次谈话。在那次谈话中,张导演勉励她回到学校好好学习。魏敏芝的心态慢慢平和下来,她明白现在该做什么了:振作精神,抓紧时间,好好学习。

  魏敏芝让爸爸给她买了一个手电筒,晚上熄灯后,为了不影响别人,她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在高考前三个月的时间里,她用坏了三个手电筒。

  就在魏敏芝一心向高考冲刺的时候,她又看到了西安外国语学院(今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影影视传媒学院的招生简章。经历了一次挫折,是否还去尝试呢?心动的魏敏芝又有些犹豫。此时,爸爸鼓励她说,要么你再去试试,要么你以后就不要后悔。听了爸爸的话,魏敏芝想:只有给自己多一种选择,才能以后不至于后悔。

  这次考试,魏敏芝终于成功了。20xx年9月,魏敏芝顺利迈入了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影影视传媒学院的大门,成为一名编导系的学生。一年后,她以自己的高考经历为原型,自导自演了电影《夜的童话》,终于圆了导演梦。

励志的故事15

  世界著名细菌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家庭里。

  7岁时他的父亲便去世了,母亲用竹篾编织小动物卖钱,维持生计。

  慢慢长大的弗莱明也开始跟着母亲学习编织,心灵手巧的他很快便展现出了自己的天赋,只要母亲稍加指点,他便能心领神会,将手上的小动物编织得栩栩如生。

  有如此的悟性和成绩,按说,母亲应该经常表扬他才对,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母亲不但不表扬他,还总是对他的编织物提出各种评论和改进的意见。

  不服气的弗莱明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让母亲对自己的作品无话可说,除了赞扬还是赞扬,为此他开始更加努力地练习。

  不久后,他果真达成所愿,他编织的物品在市场上居然能卖出跟母亲一样的价格——3便士/个!这已经是当时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最高价格了,而母亲是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做到的!

  当弗莱明把这个令他激动的好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却冷冷地说:“有什么可高兴的,你能打破这个价格吗?”

  看到母亲的反应,弗莱明就像只泄了气的`皮球,之前的兴奋劲儿一下子没了,但倔强的他还是对母亲承诺:“我想,也许我能。”

  3个月后,弗莱明的编织物卖到了5便士/个,超过了母亲,但母亲还是批评不断。

  一年后,弗莱明的编织物能卖到10便士/个了,并且成功地抢走了所有比他价格低的同行的市场,包括母亲在内。

  此时的弗莱明觉得母亲不会再对他“说三道四”了,而且也没有资格这样做了,因为他的编织物已经“无可挑剔”了。

  可让弗莱明没料到的是,母亲还是继续不留情面地批评他,让他在每个细节上继续提高。

  一天,忍无可忍的弗莱明生气地对母亲大吼道:“说起来容易,改进起来难,您为什么总想着要挑我的毛病?如果我挑您的,一下就能挑出好多个,但是我没有!我的编织物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了,无须再改进了,您最好还是设法改进您手中的那些‘残次品’吧!”

  弗莱明本以为这下子能镇住母亲,没想到她听完这番“咆哮”后,竟十分忧伤和失望地说道:“儿子,我知道,从今以后,你的编织物再也不能卖出比10便士更高的价格了。”

  “为什么?”弗莱明不解地问道。

  “因为你不再觉得自己还有提升的空间和必要了,一旦没有了这个念头,努力和进步便会停止,更好的编织物就不会再从你的手中出来了。”母亲继续说道,“妈妈以前的编织物每个只能卖1便士,后来竟卖到了3便士,我便一下子觉得太多了,认为自己这辈子不可能编织出比3便士更高价格的产品了,此后我的编织物最高也就只能卖到3便士了,从未超过这个价格。”

  弗莱明一下子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惭愧不已,从此他再也不敢自满了。

  多年后,正是靠着这种不敢自满的精神,他才最终发现了青霉素,结束了医学上传染病无法治愈的时代。

  无论什么时候,也无论取得了怎样了不起的成绩,都别以为自己已完美至极,否则一切都将由此画上止步不前的句号。

【励志的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励志故事02-21

励志的故事09-01

励志故事,周星驰的故事06-18

奋斗的名人故事_励志故事03-14

励志小故事09-26

名人励志故事06-14

关于励志故事03-01

经典励志小故事03-16

睡前励志故事12-27

经典励志哲理故事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