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话题作文>节日作文>春节的作文1300字

春节的作文1300字

时间:2021-01-03 21:17:16 节日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1300字汇总十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300字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1300字汇总十篇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1

  圣诞和元旦的狂欢劲还未散尽,城里人就又列出了长长的购物清单。在商家强劲的促销攻势下,往返于商场与家之间,大包小包的年货礼品请回家,期盼着春节狂欢的到来。

  村里人没有过圣诞与元旦的习俗。但一进腊月,人们的脚步明显就不一样了起来。女人们一趟趟的往集上赶,给男人,给孩子,给自己提回一件件的时新衣裳;外出务工的男人们也提前回到家,收拾庭院,打理年货。孩子们看似卯足了劲儿的复习功课,其实小小的心里早已痒痒得不行了,一门心思的盼着放寒假哩!

  忙忙碌碌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孩子已经满巷子的跑了,清脆的鞭炮声也零零碎碎地开始响了——小年儿已经到了跟前。

  祭灶的糖瓜早已经备好了。二十三晚上,人们用粘牙的糖瓜糊住了灶王爷的嘴,清脆的鞭炮声里,一把火送灶王爷上了天。大伙儿都在心里默默地期盼着,希望灶王爷到天宫后说吉祥语,报吉祥事,为人们带来又一个风调雨顺的吉祥年!

  冬日的暖阳里,人们搬出了家里的坛坛罐罐,撕去了褪色的对联年画,扫去了积年的尘土和蛛网,揭去了床单和被罩;这时候,洗衣机一刻不停的转着,扫帚一刻不闲的挥舞着。待天黑时,屋里一下就亮堂了许多。匆匆吃上一口饭,女人就又烧上一些热水擦洗了起来。暗夜里,屋里的灯亮了许久许久……

  几个小时后,天还未亮,农家院里的灯又亮了。只见院里已经架起一口大锅,锅里的水已被烧了个热气腾腾。随着七八个年轻小伙的进院,院里一下子就闹热了起来。小伙子们直奔猪圈,睡梦中的猪被惊醒,在不大的猪圈里与人们对抗着,躲闪着。无奈何自己体重身笨,终究抵不过人多势众,被人们揪耳朵的揪耳朵,拽腿的拽退,抬着出了猪圈。猪死命地扯着嗓子嚎叫,拼命地挣扎,但被人们压了个动弹不得。满脸杀气的杀猪匠手执尖刀,认准动脉一刀下去,如注的鲜血随着猪的嚎叫声喷涌而出。渐渐地,猪的叫声越来越小,血流得越来越慢,身子渐渐无力。在猪还没有完全死亡的时候,人们手脚麻利的为猪褪毛,开膛。待太阳升起时,一整只猪就被人们大卸八块,分而购之了。

  鸡舍里的鸡们惊恐不定的目睹了猪被杀的全过程,咄咄不安地猜测着自己的命运。果然,猪的事料理完毕后,鸡舍开了,一只大手伸进来,抓走了可怜的鸡。在鸡的喉管被人们割断的时候,鸡悲哀地闭上了眼睛:唉!终究逃脱不掉人们一盘菜的命运!

  屋里,女人们忙着和面,揉面,蒸一种祭祀用的大白馍。待馍蒸熟时,望着白白的、瓷光瓷光的、麦香四溢的大白馍,热气氤氲里的女人们满脸都是幸福的、充满希望的笑。

  夜里,屋里又架起了油锅,炸麻花、麻莲、豆腐,花生米,天亮时,一盆盆、一盘盘金黄的麻花、麻莲、豆腐摆在屋里,满是富裕,满是吉祥。那个清冷的夜啊醉人的油香弥漫了整个村庄的上空。

  在村里人忙着准备年节吃食的时候,城里人一刻也没闲着。为一张回乡的车票跑细了腿,费尽了心。待车票捏到手里后,一颗心才放回了肚里,随即加入了春运的大潮。

  当除夕的第一缕阳光照亮村庄的时候,人们嘴里哈着白汽,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巷里开阔的地方。早有人抬来了圆木、绳索,人们准备缚秋千了。此时,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家里,老教师龙飞凤舞,挥毫泼墨。对联写好,往秋千上那么一贴,人们“哼唷”一声,秋千就被稳稳地立了起来。人们散去,秋千下立即成了小孩们的世界。

  人们最后一次扫净了院落,摆好了烧“牛犊火”所用的五谷秸秆,贴好了门神对联,门首插上了青翠的、辟邪的柏枝。满屋满院是红彤彤的一片,空气里到处弥漫着醉人的火药味,耳际充盈着脆脆的鞭炮声,火红的灯笼在夜风中微微晃动。

  一切准备好了,人们以一种急切的心情期待着新年春晚的开场。

  列车上,汽车里,车轮滚滚,归乡的游子步履匆匆。沿途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更是撩拨着他们归心似箭的心,恨不得一步跨回家里。而此时,家里也有一双眼睛期盼着,只等那双外出的脚步踏进门,喜庆、热烈,团圆、温馨的春节正剧就要开场了!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2

  春节的前一天是除夕,我们家准备了鸡、鸭、腊肉……当然不能少了鱼呀!因为年年有“鱼”嘛!这么一桌丰富的菜,看得我口水直流,吃团圆饭之前爸爸先去放了鞭炮,那种“啪!啪!”的响声让我们兴奋不已,我们会高兴地说:“开饭啦!”我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完饭,爸爸举起酒杯对我说:“璐璐,你今年又长了一岁,要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学校,这样才不会辜负爸妈把你从小带到大又用钱让你读书的一片好心。”我想,我一定要为妈妈爸爸争一口气,让他们也沾点光。我不光想,我还要行动来证明。我感受到了一家人团圆的温馨,爸、妈对我的期望,让我有了学习的奋斗目标,就这样热闹、温馨的气氛中我们吃完了晚饭。

  吃完团年饭,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准备放鞭炮了,我先点燃火柴,再把花炮放在地上,“嗖”地一声,一个花炮站上了天空,紧接着,小伙伴们也点着了花炮“啪!啪!啪!”一个花炮冒出了烟花,有的像一棵傲然挺立的树,有的像一只凤凰飞向天空,还有的像一朵朵蘑菇,我看着一边叫一边跳,嘴里还不时地赞叹:“好!好!好!”每放一个烟花,我们就到不停地啪啪手,我们的手都拍痛了,喉咙都喊哑了。

  就这样我度过了除夕。

  正月初一,我穿上新衣服,提上礼物去奶奶家过年,我们坐在车上,在路上我想着:“终于可以见到老家的朋友和爷爷奶奶了,真开心!”

  到老家了,我看见奶奶连忙叫了一声:“奶奶,新年快乐”!奶奶笑着说:“璐璐,你也新年快乐!”我把礼物提到奶奶面前说:“奶奶,这是我为您精心挑选的糕点,新年的礼物,收下吧!”奶奶说:“好!好!好!那我收下了!”“吃饭了”这三个字把家里的宁静给打破了,家里的人都纷纷到饭桌前坐下,我飞快地跑到桌前,我坐在妈妈身旁的椅子上,我们举起酒杯说:“新年快乐!干杯!”“砰!”的一声,让我兴奋极了。吃完饭,我本想去找朋友玩,却被妈妈叫住了,妈妈叫我和她一起去拜年,我答应了,走到每个亲戚家,我就拱手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他们就从口袋里掏出红包递给我:“新年快乐!”不久我的口袋里装满了红包,我心里美滋滋地,我问妈妈:“拜年这个习俗怎么来的呀?”妈妈说:“相传,人类的祖先遭到一种凶猛的野兽的威胁,它的名字叫‘年’,‘年’以百禽为食,到严冬觅食困难,便下山骚扰猎食人畜,百姓惶惶不安。人在与‘年’的斗争中得知它怕红色,怕火光,怕响声,为此,在门上挂红色挑木板,在街上然红色桃木板,在街上敲锣打鼓,彻夜不眠,终于将‘年’驱赶到荒山野林。为了纪念这次胜利,遂把这天凌晨称为‘年’,同时也形成了过年的习俗,拜年的习俗也由此传了下来。”我们访得差不多了,就回家吃饭了。一大桌菜的香味扑面而来,我立马坐上椅子,看着这些菜忍不住地口水直流,我看着、看着,拿起碗筷,吃了起来,吃完了饭,就去客厅,打开电视看了起来,那时正好晚上八点整,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了,春节联欢晚会开式多样,让你看了乐得停不下来,有好笑的相声,动听的唱歌,优美欢快的跳舞,令人捧腹的小品,五彩缤纷的裙子在电视里转来转去的,美丽极了,我乐呵呵地看着电视,时不时发出赞叹声,我从节目中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和新年的快乐,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艺术的魅力。

  晚上,我和小伙伴们玩花炮,我把烟花的导线找出来,然后排到门前的水泥地上,我不紧不慢地点燃看退三步,用香导火线上一点,烟花“跑”了出来,像一个喷泉一样,美极了,我又放了一个烟花,我手握香往导线上一点,点燃了!喷出了一个降落伞,好玩极了!我们还玩了“孔雀开屏”我找出导线用香一点“喳”的一声,一个半圆形的孔雀,射出孔雀的样子18条烟花向四周一射,孔雀开屏的样子就出来了,我兴奋地呼喊着,尖叫着。

  我一边跳一边啪手,说:“好漂亮呀!”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神情,我看着,越看越起劲,身体也翩翩起舞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在这个节日里, 人们尽情欢乐,休息,准备以更好的状态去投入新的一年,以取得更多收获。

  我喜欢春节,你喜欢什么节日呢?

  同学们有的喜欢元宵节,有的喜欢儿童节,我却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可以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3

  我的老家在河北衡水,奶奶住在乡村,春节是“百节之首”,而农村比其他地方要更重视春节,所以过年时,我的老家特别热闹。照衡水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

  大部分人家一进腊月便开始置办年货,在衡水,大家并不是在超市内购买年货,而是到镇上的集市里去挑选,我们把这称之为“赶集”。腊月的集市热闹而红火,顾客多,小贩也多,小贩们站在大街两旁,通常在地上铺一块布,或者是支起桌子,把商品放在上面,临近过年,人们卖的商品的种类也跟着繁多起来,有人卖五彩缤纷的花炮;有人卖必不可少的爆竹;有人卖又甜又粘的各种糖果;有人卖零七八碎儿的小食品;有人卖红红火火的大灯笼;还有人卖各形各色、富有诗意的对联。为了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大人们必须来赶集。所以,一过年,集市上就变得人山人海。人们的交谈声与商贩的叫卖声掺和在一起,喧闹而嘈杂。空气中弥漫着糖果、食物的诱人香味。顾客东瞧西看,都想要挑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小贩们则想尽办法推销自己的商品,想要在腊月这个“黄金时段”大赚一笔。一切都可以用“热闹”这个词来形容。

  腊月初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泡腊八蒜。老人们找出一个罐子,把醋倒进里面,再把蒜头包皮,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准备做过年吃饺子时的佐料。等到年底,再将蒜捞出瞧瞧,你就会发现它已经 “脱胎换骨”了,它被泡成了青色,色如翡翠,让人胃口大开,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随着春节日渐临近,“年味”变得越来越浓。腊月二十三要过小年。在这一天,我们衡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习俗——送灶。送灶就是指把贴了一年的灶王神像揭下来烧掉,然后再老人们会“请”一张新的灶王神像准备在除夕那天“接灶王”时贴上。在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吃很粘牙的糖,传说是为了粘住灶王神的嘴,让他在玉皇大帝那里不乱说话,保佑全家整年都过得风调雨顺,无灾无难。

  过了二十三就变得非常忙碌,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要“扫房子”,所谓 “扫房子”,就是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把自己家的里里外外都仔仔细细地清理一遍,要在清理灰尘的同时把家里积攒的晦气一起清除掉。除了这些,还得把自己家的家具移移位置,代表新年“万象更新”。衡水,被称为“美丽的年画传说”,贴年画是衡水过年中一项很重要的民俗,各个人家都会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将提前购买好的年画贴在墙上,把整个家点缀的喜气洋洋,让家里的气氛变得欢喜。到了大年三十,家中的男人就得去“请神”。“请神”就是到自家的祖坟上,在正对着祖坟的地方放声音很大的“冲天炮”,通过这个举动来邀请“神”——已逝的父辈或祖辈回到家中一起过年。

  除夕这一夜是最热闹的。走在街上,就听到了每家每户屋子里的欢笑声,就闻到了每家每户飘出的诱人酒肉香。来到家中,墙壁上贴好了五彩缤纷的年画,大门前贴上了鲜红的对联,大家穿起新衣,围坐在屋内,听着门外噼里啪啦热闹的鞭炮声,吃着大家精心准备,美味可口的团圆饭,聊着一年中自己经历的不同的趣事,一副喜气洋洋的画面就这样浮现。小孩子们最喜欢除夕,在这一夜,他们可以通宵尽情的玩耍,放鞭炮、看烟花、吃零食、聊趣闻……随心所欲。这一夜就这样就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大年初一要拜年。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在五点左右起床,打理好自己。然后煮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配上色味双美,青如翡翠的腊八蒜,美美的吃完一顿后就要到街坊邻居和亲戚家拜年。这可是孩子们的“丰收日”。小孩们跟着父母去朋友拜年,进门后说两句祝福的话,家里的主人就会亲切而慷慨的给他们包个红包;等到了亲戚家,就会受到贵宾级的款待,他们又是倒水,又是给糖,时不时还抓一把花生塞到你的手里,非常的热情。半天下来,等孩子们再回到自己家,想必兜里一定是装满了各种零食和许多红包,脸上笑开了花!

  在老家,过了正月初三,春节的“味道”就渐渐淡了下来,人们休息一段时间就要恢复正常生活了。春节就这样在一眨眼间结束了。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4

  众所周知,春节是一年来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通常称为“过年”。春节意味着旧的一年的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关于春节的起源,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说法是: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都生活在海底,平时不会出来活动,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伤害村里的百姓和牲畜。所以,每到除夕这天,村子里的人们都会带着一家老小去深山里避难,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正当“年”袭击村子的时候,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一位老人身披红袍站到“年”的面前,“年”大惊失色,狼狈不堪地逃回了海底,再也不敢袭击村子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声。从此每年除夕,家家都会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除夕这天,全家人都没有闲下来,忙的不亦乐乎。我和弟弟妹妹负责打扫卫生,爸爸负责杀鸡宰鱼,妈妈负责张罗晚饭,一些琐碎事就交给爷爷奶奶打理。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到处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春节的热闹气息淋漓尽致的展现在眼前。我家也不例外,提前买好了一副对联,还有一个“福”字。爸爸把对联方方正正地贴在门上,我跟爸爸说“福”字让我来贴,爸爸答应了。正当我准备把“福”字往门上贴的时候,爸爸赶忙阻止我,说:“‘福’字应该倒着贴,是‘福到’的谐音,意味着新的一年福气会到我们家。”我点了点头,原来还有这种讲究,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呐!

  到了晚上,就是吃年夜饭的时间了。妈妈在厨房做饭烧菜,妈妈的手艺可好了,我最喜欢吃她做的菜。妈妈在厨房里一刻也没有闲下来,我也在旁边打打下手,有时候趁妈妈不注意,禁不住诱惑的我还用手拿了块肉吃,真的是太好吃了!厨房里弥漫着各种菜的香味,弟弟妹妹这两个小馋猫也闻着香气进了厨房,迫不及待地询问着什么时候能吃年夜饭,说肚子已经饿的咕噜咕噜叫了,妈妈说马上就好。

  在吃年夜饭之前,爸爸要先在外面放鞭炮和烟花,那个时候,其实四面八方都已经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特地跑出去看烟花,为了避免引起火灾,烟花爆竹要选择空旷的地方燃放。不同的烟花放出来有不同的形状,它们飞上天空,炸裂的那一瞬间把夜晚的天空照的璀璨夺目,它们像一条条巨龙腾飞而起,像银蛇飞向天空,还有的像天女散花,布满了整个天空,看到这绚丽多彩的景象,我惊喜的叫了起来。

  准备好饭菜,我和妈妈一起把饭菜端到了饭桌上,鸡鸭鱼肉,热气腾腾的火锅,看着一桌子菜,闻了闻扑面而来的香气,口水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其实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少不了大鱼大肉,并且鱼是必不可少的`,它代表着年年有余。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在一张桌子上津津有味地吃着团圆饭,有说有笑,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吃完团圆饭,就到了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环节了,那就是领压岁钱,这是小朋友最开心的事情。其实压岁钱也是有来历的,它的寓意是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子最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领完压岁钱,我和弟弟妹妹就会去家门口放烟花。我拿起打火机,点燃了“冲天炮”的导火线,把它拿在手里,对着天空发射,一般这种烟花能够发射十几下,等攥在手里的这一截也变烫了,就说明它已经消耗完了。只见弟弟拿起一个“蝴蝶”放到地上,点燃它,然后赶紧跑开了。它旋转着飞向了天空,不一会儿,就落到了地上,绽放出一瞬间的光芒,却留下了永恒的美丽。我拿起一个硕大的爆竹,不知道它燃放出来好不好看。点燃它,等待了许久,只听得“砰”的一声,它炸开了。我们都很疑惑,咦,怎么什么都没有?突然,从天空中慢悠悠地飘下来一个降落伞,原来是这样啊!

  我们燃放完所有的烟花,就到了春节联欢晚会的时间了。于是,我们待在温暖的被窝里看着春晚,春晚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小品,歌舞,杂技,魔术……演员阵容强大,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到了第二天……

  大年初一,我们一大早就起床了,跟着爸爸家家户户去拜年,可高兴了。大年初二是走亲访友的日子,我们通常都会去外婆家吃午饭。

  春节真热闹,我爱春节!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5

  春晚看过,年味犹在,难忘的年夜,难忘的年。

  ---题记

  除夕,我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8点的到来,我每年都看春晚,每次都有期盼,只是这次,我的期盼多了几分。“又到了看春晚的时间了。”我暗道。

  “唉,被我妹缠了一天,终于可以歇歇了。”我心里想着。

  春晚是什么

  春晚是什么?老人和孩子们说:“春晚就是喜庆、热闹,春晚就是红火、吉祥、团圆。”工作的人认为春晚就是歇,因为一年到头,就这会儿能踏踏实实看会电视,青年们觉得看春晚最大的乐趣就是吐槽;而成龙说:“春晚是全世界华人的年夜饭。”姚明说:“贴春联,放鞭炮,一年必须热闹一次。”冯骥才认为它已是新的民俗,离不开了。陈道明却认为它只是年夜的一个伴随,有它不多,没它不少......

  再看看开场短片中游子回家的场景,我心头不觉一酸。在外的游子辛苦打拼了一年,累了,没想到回家的路也如此的艰辛;家中的亲人们辛苦盼望了一年,此时站在家门口望眼欲穿。团聚后,过年的喜悦,与久别后的心酸汇到了一起,最终融为热泪,打湿了每个人的心,也许,这就是年的感觉,这才是家的羁绊。“春晚,应是每个人心中家的感觉。”我心中浮起了这个想法。

  难眠的时刻

  晚会已经开播,我发现我越看越愿意看,越看越爱看,心想:“今年的春晚可比前年、去年的春晚好看多了。一定要好好看。”

  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不少节目了,我还真没找到不喜欢的节目。

  外面天刚黑不久,我已听到了外面放烟花的声音,虽然还很稀疏,但已透过了一丝年味,迎接新一年的节奏才刚刚开始,就有了一股喜庆的气息,我透过阳台玻璃看了看外面,深青色的天幕还是闪着烟花的光,我把视线移回到电视上,拿起遥控器,把音量稍稍调大了一些。

  我看得有些入迷,所以显得时间有些快,春节联欢晚会渐渐也播了四个小时。

  一曲《天耀中华》过后,已是零点倒计时,外面烟花阵阵,已是喧闹不已,想来外面早已是一片欢腾。

  零点钟声响后,外面烟花更是响亮几分,春节到来,欢度春节的气息无比浓厚。

  春节联欢晚会很快步入尾声。在清雅静谧的钢琴曲前奏中,舞台上显现出幽蓝色的背景,还有如雨如幕的动态帘幕,闭上眼,回味起来,我似乎已经置身于一片朦胧的细雨中,面前细密的珠帘,细雨轻轻打在珠帘之上......

  我睁开眼,听着电视中一身白衣的霍尊演唱着《卷珠帘》:“镌刻好每道眉间心上,画间透过思量,沾染了,墨色淌,千家文,都泛黄,夜静谧,窗纱微微亮......”宛如天籁的声音飘进我的心中,清新淡雅的中国风已超越我听过的任何一首歌,我再一次沉醉其中......

  两分钟多的时间,一曲《卷珠帘》演唱完毕,《难忘今宵》宣告着晚会的结束。我站起身,走到厨房,看着窗外,夜空中还有稀疏的星星,听着熟悉的旋律,看着小区里闪烁的小彩灯,回味着这春晚,此刻难眠......

  深刻的印象

  回味着刚刚播完的春晚,难眠之际,我站在阳台上,回想起来,许多节目已刻入脑海。

  此次的春晚,插了几个公益广告,关于筷子的那一个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双筷子,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融入启迪、传承、明礼、关爱、睦邻等人间真情。一双筷子,承载了中国人千万年的情感。

  喜迎新春,喜庆的是那曲《张灯结彩》,喜庆的背景,喜庆的旋律,喜庆的气氛,大屏幕上红色的剪纸透过了喜迎春节的年味。

  其实,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仅有的四个小品以及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四个小品,每个都令人反思,理想,显示,人情,道德,扶不扶,人到礼到......每个都透着当今现实的问题,杨培安的《我相信》以及小品中那“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也扶不起来了。”“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心凉。”“钱越挣越多,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礼越来越重,感情却越来越淡。”......这些都回荡在了我的脑海里......

  时间都去哪儿了?回味到这首歌,心头感触万千,大屏幕上是大萌子和她父亲的照片,随着旋律,那照片渐渐翻过,照片上的大萌子从小孩子慢慢长大,而她的父亲却从一个健壮的小伙子逐渐成了一个满是沧桑的老人,听着这首歌,看着照片,我们是不是该问问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看看自己身边的父母,看看他们的白发,看看他们脸上的皱纹,再想想自己心中,记忆中父母的样子,我们的父母不也如此吗?珍惜他们,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一个个画面从眼前飘过,一个个想法从心头闪过,深刻的印象,难忘的年夜。

  春晚迎春节,留存年味;春节忆春晚,难忘今宵。

  ---后记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6

  落叶之秋已渐渐隐去,冬天的脚步却不经意地在枝头划下痕迹。伫立窗前,听丝丝细雨轻声地弹奏,看那土坯青瓦堆砌的儿时记忆,湿润的掌心捂住了有些酸涩的鼻尖,那些烙印在心底的童年趣事,一如曾经舌尖轻轻触过冰凉的味道,使我们久久难以释怀。

  记得儿时过年的浓厚气息总是从父亲点燃炮竹的第一个声响开始的,每一次春节的到来,我们这些孩子甭提那股儿盼望的心情有多么急切了。长辈们乐呵呵地倚在大门的台阶上,东张西望着。可又曾知,他们心底儿所隐藏的那点儿喜迎新年的狡猾心情,却完完全全地被自己暴露出来了,粗糙的双手合插在衣兜中,偶尔也会从衣裤中拿出一点他们不舍得吃的,如糖果、花生之类的东西,合捧在掌心给我们一大群小孩子吃,可这些早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通常,在过年之前还有一个叫“祭灶”的日子,这个像是新年到来的一个前奏。这一天,老老少少都不许懒床,而年货也要在这一天之前置备好。小孩子会学着大人们干活的样子,极其认真地打扫厨房。还记得儿时的“灶”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是用土坯和石块砌成的,少了些煤气的味道,靠燃烧秸秆和稻草取热,整个灶台上黑黝黝的一片,在铁质的锅底儿上还会残留下许许多多的灰垢,这时爸要用铲子一点一点地清除。当煤油灯已渐渐变成记忆中的历史后,我们似乎还会时常记起他黢黑、满身垢污的外衣,在这一天爸会把厨房里的灯换成新的,说是对灶神的恭敬,以免引来明年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这一天,乡里还有一个不成俗的说法是:这一天全家人必须赶在子夜之前回家,不管你是身处异地,还是客居他乡,可此时春节快要到了,一家人团聚的时刻也要到了,倘若谁家的孩子不回来就是对老祖宗不恭敬,会狠狠遭到长辈们无情地指责,说是替老祖宗说话。

  在春节之前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妈会给我们姊们几个试穿她亲手缝纳的布鞋。纳布鞋也是有讲究的,需要用浆糊涂抹在布上先晒干,再剪成鞋模子,而那时我们一家人穿的鞋全是我妈一针一线缝出来的,相比于如今的运动鞋,倒也结实许多。当各种品牌的运动鞋休闲鞋充斥在如今的大街小巷后,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在看到那些曾经用一针一线纳满亲情的布鞋影子了,倒是增加不少你攀我比的名牌热。

  春节那天,穿上新鞋,吃过小团圆饭后,便到了贴对联的时候了,记得有几年春节的对联还是我写的那!按着平仄对仗的关系,一笔一画我总能写得很好。

  过年这一天,对于我们这些做孩子的最有趣的当数年夜饭之后的拜年了。

  素常,会先去长辈家拜,然后放可随意去拜年。儿时的春节似乎年年都会下着大雪,在纷纷扬扬的年夜里,天气尽管是寒冷了点儿,可厚厚的棉衣下,我们的心却总是暖和的。七八个孩子会组成一群,每人手执一个小巧精致的灯笼,说是天黑路滑好照个亮光,可从远处看还真有点儿过年的气势呢!

  我的灯笼是爸用竹篾亲手扎的,外面糊上彩纸,再拧上半圈儿铁丝。细心的家长还会请人在上面绘上八仙过海、夸布追日之类的图面,看起来特别好看。

  那小小让烧着微弱亮光的灯笼,顺着儿时的阡陌,不觉又勾起了心底儿太多的故事,像汹涌地洪水般在不停的冲击着我们心灵的防线:如今的春节啊,少了些大雪纷飞的影子,像似无情的剥夺了寒冬的说话权一样,匆忙的人们冷冷清清,在电话里便传递了灯笼所带来的温馨与亲情。年夜的大街小巷上已经很难再看到熙攘的人群里孩子们提着灯笼拜年的背影,被爱情冲昏了头的你你我我倒是倍感熟悉。

  今天,回想着儿时过年的味道,又给了我这份久违的心境,是我顿悟:在拥挤的城市中,我们心灵深处要恪守住一块小小的心岸,让他成为你奔波忙碌之后的一个驿站。静下心来,慢慢的去品味,去感悟,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轻轻地俯下身来,听听自己的心跳,放飞你自由的心绪。

  去吧,去聆听、去回忆、去品味。回味这过年的味道。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7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8

  现在过春节,觉得没有一点意思。

  而儿时的春节留在记忆里却永远忘不了的。

  我对过春节有印象大概是六、七岁时吧,记得过了腊八,妈妈就开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馒头,当然和现在城里买的或圆或方的馒头不一样了。家乡的馒头其实不叫馒头,而且平时是不这样做的,只有在重大节日和走亲戚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妈妈蒸的叫枣花,另一种叫糕。每到蒸糕的时候,妈妈早早就忙起来了,先天晚上发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还要和几个关系好的邻居一起蒸。在邻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间里,男人们压面,女人们捏枣花,我和一帮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一会到屋里看看,一会又跑的没有了踪影,总之这一天家长是不管孩子的,也许是顾不上管吧。妈妈蒸的糕主要是用来祭祖的,记得我小的时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学考试,妈妈都要蒸个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妈妈说是为了让儿子“高升”啊。

  枣花和糕,妈妈现在还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种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了,家乡人叫“黄蒸”,具体是哪两个字我也说不准,姑且就用这两个字吧。它其实就是用玉米面做的,只是在里面包了点陷,有白菜,也有白萝卜什么的,但是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吃,在我离开家到县城上学以前,我们家平时的主食就是玉米面窝头和玉米面粥,吃的我经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到饭店吃饭,有人特别爱点贴饽饽熬小鱼,我看着玉米面做的饽饽从来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杨村镇有一家贴饽饽熬小鱼特别有名,市里有人开车跑到那儿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从承德回天津,他们要去吃杨村的贴饽饽熬小鱼,那个饽饽贴的真好,但是我也没有吃一口。童年的记忆里对玉米面特别的抵触,这种抵触持续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我小的时候没有电视看,更没有春节晚会了,只是等着三十晚上的饺子熟了,就该我放炮了。但是头锅煮熟的饺子是不让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妈妈在每个碗里盛两个饺子和一点汤,我和弟弟妹妹端着放在妈妈烧香的地方,有的在门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后就该放炮了,我是家里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当然由我来,小我七岁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担,但是我从来没有让过,直到我对放炮没有了兴趣。小时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记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谁,很多年以后我问妈妈,她笑笑说,其实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谁,只是从老人哪儿学来的,为了祈求来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这样做的。只到现在妈妈每年还在重复着这样的活动,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觉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还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时候家里穷,小孩子过年的时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让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给拿出来。睡觉前,妈妈把新衣服给拿出来,把旧的衣服换下来,我闻着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儿时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别早,听到炮声就起来了,穿着妈妈换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几个同龄的孩子去给长辈们拜年了。小时候拜年我们叫磕头,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头的,大人有时候故意逗我们,不把头磕响了不给礼物的,说是礼物,其实就是一颗糖或者一把花生什么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特别的礼物了。农村拜年很讲究的,先给自己最近的亲属拜年,然后是一姓的其他亲属,最后的外姓的邻居,但是不给辈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时候对邻居的辈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经常和同伴们去比自己辈分低的邻居家拜年,惹得大人们笑话。初一这一天孩子们都是解放的,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不干涉的,我经常是和同伴们去做我们之间的游戏了。

  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姥姥家离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带大的,所以一早就去老老家了,在那里又是无拘无束的一天,一直到过了初五,大人们该上班了,我们也快开学了,年才渐渐离我们远去了。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9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为祭祀财神之日。民国以后仅在过年时于钱垛、钱柜或专设神位神龛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鸡、鸭、猪、羊。祭罢财神,方赴有买卖往来的各商户家中拜年。

  旧日过年,时间拖得很长,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天仓节之后。初五日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居民方始探亲。初七俗称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初八黄昏后祭星神,于院内点灯七盏,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顺遂吉利。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是日老鼠娶亲。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几日之内,夜间灯火辉煌,社火秧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二十俗称“小添仓”,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郊县农家过年较之都市别有风情。晋阳一带,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门上插柏叶。旺火用炭块垒成塔状,子夜钟声响过,点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过得“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风俗。谓“吃翻身瓜”。在年终时,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内,用以祭祀祖先,俗称“隔年捞饭”。初五洒扫庭院,清理垃圾,俗称“扫穷上”。

  在古交山区,春节期间的活动最为丰富。于除夕夜张挂祖先神幛,族内各户均要送供品一份,当年内生男孩之家要供鸡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壶。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辈给长辈叩头,俗称“盘辈数”,然后欢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茔,焚香叩头,鸣放爆竹,俗谓“送神’”。“隔年捞饭”之俗与晋阳多有不同,年终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捞在碗内,上摆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过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晒干,搅在粪内,俗言可以虫灾。正月初五为“送穷日”。于初四下午清扫室内庭院,五日拂晓将脏士送到村外,烧香三柱,鸣放爆竹,表示送走穷气。这一日的饭食为蒸莜面或蒸馒头,俗谓“馏穷气”。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内供献莜麦面制成的谷穗状食品,焚香敬纸,燃放爆竹,祷告天地,祈求五谷丰登。一些地方则须先称好五谷各一份,以纸包好,同时供于院内。供后复称,如某种粮食份量增加,俗谓是年收成最好。这一风俗事象,俗称“接籽头”或“抢籽头”。到正月十五,除进行灯节活动外,还有送瘟神的习俗。各村在五道庙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垒塔塔火,供以油面和馒头。活动开始,敲锣打鼓,抬一筐箩逐户收集一把五谷粮食,从衣服上撕一条布或棉絮和按每户人数剪的纸人,置于瘟神牌位前。下午,将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烧香放鞭炮,以火燃烧,意谓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时,俗用谷面或软米面捏成仓官爷、谷囤、粮仓及各种家畜家禽形状的灯若干盏,内包煮熟的红枣豆子,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入夜,灯内注油,将粮仓灯放在存粮处,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狗灯放在门上边,猫灯放在墙角等,一一点燃。仓官爷灯高五寸许,头戴红缨帽,左手执簸箕,右手拿斗,骑着马,马身上驮若干口袋。将仓官爷灯放置碗内,飘浮在水瓮内。放时要念:“仓官爷爷饮马来,银钱粮食(或麻子、黑豆)驮着来,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以此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春节的作文1300字 篇10

  春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去亲戚与本家拜年。年初一就在村里给直系亲属拜年,一大早起来就去爷爷、奶奶家拜年,还要带上礼品,精果、红糖什么的,都可以;接着是其他的长辈家拜年,也要带上礼品。初二就要到母亲的娘家拜年,包括外公的哥哥弟弟、侄子家等。

  每去一家,首先得受鞭炮。大方的人家就放长一点的鞭炮,要不就放短一点的,意思一下。鞭炮放完了,拜年的人还得高喊:“拜年了,恭喜发财!”对老人要说:“恭喜您哪,越活越鲜健!”老人家会亲昵地在头上摸一下,回应道:“也恭喜你越来越聪明,将来考上大学!”接着就到一杯糖水;走的时候当然还会给一点压岁钱,或者五毛,或者一块,两块。一般会在祖父祖母家吃一顿团圆饭,这顿饭叫做喝年酒。摆了一桌丰盛的菜,鱼圆子、肉圆子、红烧肉、海带、合菜(是用莲藕丝、豆腐丝、芹菜丝、肉丝、黄花),鱼圆子一般是所有人都爱吃的菜。一般一大碗是不够的,所以会盛上两碗。看厨艺的水平,主要就是看鱼圆子做得好不好吃。我们都喜欢吃嫩脆的,那证明鱼的含量比较多;如果有些粉,就是兑的淀粉较多,我们都叫这种圆子为“做得太假了。”

  舅公在家里地位极高,父亲、叔父、姑姑们还有我们晚辈都要先给他老人家拜年。从记事起,直到上初中,每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要起很早,和父亲、叔叔、大姑和小姑到几十里外的舅公(也就是父亲的舅父家)拜年。

  记忆中的初一早晨总是笼罩着迷朦的轻雾,父亲带着我们一大帮人长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据祖母说,她的父亲,也就是父亲的外祖父是很有钱的地主,后来打牌全输了,幸亏如此后来才没有被化成地主富农。但是,她的父亲并不主张孩子们读书,虽然舅公贵为独子,但却是文盲。

  舅公一般并不理会我们,大约父亲会和他进行一些交流与沟通。舅婆据说年轻时是个美人,即便老了,依然干净清爽。舅婆对我们却很热情,满口的“儿呀,儿”的叫个不停。这是我们家那边是少有的,父母自然不会这样亲昵地称呼我们,祖父母也不会这样称呼我们,他们只是喊我们的名字,有时候甚至是我的绰号“太阳”,或者很正规地“新梅大姐”。仅仅如此,我们都觉得舅婆非常和蔼。临走时,她还塞给我们每个小孩两毛钱的压岁钱,说是买鞭炮放着玩。

  大姨婆,祖母的姐姐很能干。大姨婆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后来嫁到了甘肃,做了工人,是我们这个家族唯一的吃商品粮的人,总给大姨婆寄药什么的,母亲总是羡慕极了。小的是儿子,我们叫表叔,却也是读书人,在一所中学里教书。娶的太太是极厉害的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尔也住到我们家。

  细姨婆是祖母的妹妹。她总是最欢迎我们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儿,跟大姑姑一样大的年纪,长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机灵,大约是外祖父做的媒吧,后来嫁了外祖父家里的一个亲戚家的儿子,后来成为一个非常有钱的男人。大儿子二儿子却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儿秋芝则比我只大一岁。我还得称呼她“秋芝姨”。

  那声势浩大的远来的亲戚,其实宣示了某种地位。村里人总是很羡慕小姨婆家有这么多亲戚。小姨婆总要招呼我们一顿年酒,想来对她那并不富裕的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可是,我们却浑然不觉,直到我自己独自一个人生活,发现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么辛苦的事情时才理解她那热情的可贵。综合信息网

  我最喜欢小姨婆的是她的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总是给我们崭新的一块钱的钞票,比祖母给五毛钱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其实小姨婆也是家境艰辛。后来她病入膏肓时,我也曾到她家给她拜年,她拉着我的手,热情地说着话,那么慈祥和蔼。我那时没有挣多少钱,给了她50块钱,她执意不要,在我的坚持下,她接受了,口里直念叨我的好,依然满口“儿呀,儿”的叫着。

  后来,祖父母相继去世了,舅公舅婆也相继去世了,小姨婆也去世了。这世上便没有了那么慈祥地爱我的祖辈人了。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1300字汇总十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春节的作文800字汇总十篇

2.实用的清明节的作文900字汇总十篇

3.春节的作文900字汇总十篇

4.春节的作文500字汇总十篇

5.春节的作文400字汇总十篇

6.春节的作文800字汇总十篇

7.春节的作文600字汇总十篇

8.春节的作文700字汇总十篇

9.实用的植树节的作文500字合集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