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体裁作文>观后感>《遇鉴文明》观后感

《遇鉴文明》观后感

时间:2024-02-18 07:35:0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遇鉴文明》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每个观看完影片的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想法。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遇鉴文明》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遇鉴文明》观后感

《遇鉴文明》观后感1

  观看《遇鉴文明》第4期《写意绘真国画与油画》,我明白了中国国画的写意和西方的油画写实,都是在描绘过程中带入情感,写的是心灵,写的是自己的独特感受。写意是为笔下形象注入内涵,通常具有象征的手法,尤其表达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一种感受。不求形似,更求传神。油画极尽模仿自然,再现客观现实,最大限度复刻生活场景,国画和油画最初关注的题材都是人物,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一种感受世界、观察世界和表达世界的方式方法。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战国时期楚国的国画《人物龙风图》绘制在帛上,具有线条造型和色彩平面渲染等传统中国画的特点,进行随类赋彩,展现了早期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西方最早的油画是由油画家扬·凡·艾克创作的《根特祭坛画》,是典型的祭坛三联画,有人认为关于用油技术的源头或可追溯至中国,受到中国漆器的启发,欧洲画家才掌握了油画技艺。

《遇鉴文明》观后感2

  《遇鉴文明》以叙事叙物、首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体会古人遗留之物背后的价值,观看节目能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沉静下来,重新回归到古朴和安静中,中西方器物的力量鼓舞着我们,也温暖了我们的心。

  节目犹如一泓清泉,涤荡我的视野,好评如潮,让亿万观众感受到心灵的温暖不止是《遇鉴文明》节目的真情,更是古老的器物带给人们内心的详实和平静。

  感情细腻,富含哲理,让我也跟着走进声乐的世界,学会了豁达、宽容、不计较得失。琴为主题的首秀便吸引众多目光,这里没有明星的光环,只有远古的`文明在诉说,悠扬、悦耳、深思,交融在一起,带领我走进遥远的时代,聆听动人的故事。

  《遇鉴文明》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而现在我们正是需要这种拥有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中西文化的魅力、让人感到精神振奋的节目,以史为鉴,以己为鉴。

《遇鉴文明》观后感3

  中国的传统国画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气韵的生动;西方的油画则以彩带墨,在再现与抽象之间探寻美的本质。纵观中西美术史,民族之间的争斗与融合都在更进一步推动中西方艺术的交流互鉴,促进中西方艺术的融合与发展。例如中国文化中的'“中体西用”,“中西合璧”,都是通过融合和借鉴发扬世界文化。在美术中,我们同样做到了世界上的交流。我们引进了西方的油画,版画,水彩和雕塑等西方美术的艺术种类,并赋之以中国人的审美意趣,尽显本土特色。东西方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促进了世界美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让中国艺术站在世界舞台,展示本世纪写实的艺术思潮。

《遇鉴文明》观后感4

  今天看完《遇鉴文明》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自豪。我们所看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延续性传递性,它不仅仅影响l中国后续的国画发展,西方的第一幅油画,油画技术的源头可以追溯于中国,受到漆器的影响,让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从过去的两三千年来看,受制于地理距离、技术、文化、组织形式、社会和意识形态等限制,中国与埃及、希腊、古罗马以及两河流域等“大文明”之间的联络并不算密切,甚至许多时候,文明与文明之间的.接触,往往是从冲突、摩擦、不适应开始的,经历长期而激烈的磨合,才有可能形成稳定、深入的理解。

《遇鉴文明》观后感5

  国画和油画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重在写意,后者重在写实。国画更多的是追求绘画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生命情感。例如:吴道子的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图,他不是将嘉陵江水罗列一番,而是将这一带的山川壮丽的自然之美进行高度的概括,将这三百里的自然壮美跃然纸上。所以,国画更注重表现神态和抒发作者的情怀。而西方的油画则是追求自然,模仿自然,进行复刻,到后期国画的'写意之美也开始影响到油画的发展,例如:莫奈和梵高,他们的作品后期也开始注重写意。我认为“不求形似求生韵”,不用分辨所画何物,便能体会到画中所带来的审美享受,才是写意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遇鉴文明》观后感6

  中国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无论在政治文明,还是艺术文化方面都有独特的体系与形式。美术自出现发展到现在,逐步演变进化,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外来艺术的不同,取其精华,兼收并蓄。同样身为美术人,我们也要弘扬中国传统国画,并在创作中学会融会贯通。艺术从来没有界限之分,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而我们要做的便是发现并整理他们,让其以另一种方式形态呈现在大众眼前。所以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是统一而又独立的存在。回顾艺术交流互鉴的历史,无论是徐悲鸿先生还是法国大文豪雨果,他们都在努力的学习吸收外来的文化,那我们何尝不可。无论是动画还是视觉等方面我们都应该多方位学习,为世人带来更好的作品。愿文化交流平台越来越广泛,艺术交流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