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体裁作文>观后感>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时间:2024-01-30 07:34:3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观看一部优秀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篇1

  我观看了商洛市家庭教育学会举办的“商洛市第三十届科技之春宣传活动——家庭教育线上专题系列讲座”十期全部内容,我收益颇多,感触很深。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精心为我们家长举办的这次讲座,通过聆听本次讲座,我深刻领会到了教育孩子这个大课题,以及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关键在“共”,目标在“育”,家校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家长和老师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有助于为孩子打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各方不缺位、不错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合拍的堵点,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今后,我将充分地将所学、所悟、所感的内容应用到家庭教育中来,做到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切实做到“家校共育”,让我们携手共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栋梁之才!

  首先,王越群教授讲的《家长教育孩子是“家事”更是“国事”》,做智慧家长育幸福孩子专题讲座。我听完后,真的是收获满满啊!他总共讲了五个部分:“双减”与《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的地位与特点;问题孩子背后的家;家长该关注孩子什么,以及对家长的行动建议。他详细讲解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全部内容,并建议家长和学校共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通过观看视频,在我们现实家庭中,好多家长对家校共育的认识不够到位。多数家长认为回家的作业由家长代替老师批改,感觉自己就是“编外老师”。还有个别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的责任移交给了学校跟老师,自己就是一个“甩手掌柜”。理解出现偏差,就会造成家长与老师之间责任边界趋于模糊,导致家校共育停留于表面,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家校共育是培养孩子的基石,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因此我们要有良好思想意识、高尚道德情操、健全心理品质、积极与人合作、具备吃苦耐劳、有较强应变能力。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我们是领导,是保姆,也是老师,所以我们要关注孩子综合素质,明确教育政策方向,对孩子因材施教,尊重差异,用思新路、新方法来教育孩子。

  接下来,我们学校的田淑惠校长就“双减之下,怎样建设良好的家庭文化?”从以下几方面作了详细解说,首先她要求我们要重视家庭精神文化建设,要为孩子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其次建议我们要努力为孩子打造书香文化氛围,注重生活细节对家庭文化的影响,最后她明确我们应该与学校配合,形成合力,全面育人。坚持家校共育理念,为了孩子的明天,树立正确地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孩子走向未来,走向成功。

  还有,我们王晓妮副校长讲的主题是“家庭教育,让美好发生”,可见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还有朱老师,刘老师,赵老师和许老师等指导我们应该如何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克服拖拉磨蹭;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警惕家教中的'负面情绪,要求我们在“双减”背景下,努力发挥好“家校共育”的主体作用,并建议我们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正确对待孩子成长的节奏。其实爱就是陪伴孩子成为优秀的自己,真正优秀的孩子不是比出来的,而是爱出来的!

  总之,观看“科技之春”家庭教育线上公益系列讲座,作为家长的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我深刻领悟到了言传身教,一朝为父母,终生为老师,我们所承载的责任与重要意义。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门永远也学不完的人生课啊!而我们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孩子,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引导好孩子;如何做到家校共育;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无论她将来是在事业上的成功人士还是平凡人士,只希望她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一同陪她成长。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篇2

  根据学校的要求,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河南电视台法治频道于20xx年5月8日早上7:40播出的《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专题节目,主要内容是指导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讲解:

  一、父母如何正确认识孩子;

  二、父母怎样给孩子树立榜样;

  三、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家长如何正确引导教育;

  四、如何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

  看完后,感慨颇多。我曾经也是一名大学老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在管理中,喜欢用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曾经的我,教育孩子是那么的失败。

  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同时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的确如此。因为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几乎翻版地演示出来。因此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对象之一。

  而家庭的构成是爸爸,妈妈和孩子。孩子小,主要依附的是爸爸妈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孩子的眼里,看到的父母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家里有活泼可爱的兄弟俩,哥哥今年13岁读初中一年级,弟弟7岁读小学一年级。我曾经是一名大学老师,主要负责学生工作,事情很多,应酬不断,每天孩子没有醒的时候就去上班了,回来的时候,他已经睡觉了。所以基本是没有和孩子交流和相处的时光;再加上我当时脾气比较暴躁,比较强势,稍有不留意,就对儿子吼和打,因为我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所以,儿子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是很叛逆的,是不愿意和我交流的。

  后来,有一个朋友给我说了一个他家里老大的'事情:儿子上学期受同学影响,开始学着抽烟,一群孩子经常躲着老师去厕所集体抽烟。纸包不住火。终于有一天被班主任发现并将家长叫来学校。当天晚上,朋友狠狠地说了儿子一顿,反复跟孩子强调吸烟有多不好,并且要孩子跟自己保证,以后再也不碰烟。没想到,孩子气定神闲地来了一句:“你自己每天都在抽!为什么我就不行?自己做不到的事,凭什么要求我啊!”朋友怔住了,在那一刻,他竟然说不出其他的话来说服儿子。过了很久,朋友对孩子说:“行!我不抽了!我能做到,你也要做到!”为了这句话,朋友花了几个月戒掉了多年的烟瘾。连儿子都觉得不可思议:“老爸你也太狠了!”朋友十分得意,但从此以后,孩子就真的再也没有碰过烟。

  听完后,我都震惊了,我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大差距,我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我决定从自身改起,从不吵孩子、不打孩子做起、从和孩子沟通交流开始。

  果然,效果很好,孩子愿意和我交流了,也愿意把他的知心话给我讲了,甚至晚上希望我陪他睡觉。父子关系和谐了。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父母是根,孩子是果。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反思自己,改变自己,找内因而不是外因。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总是把言传身教挂在嘴边,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教育孩子,很多时候言传是没有用的,关键在于身教。

  比起苦口婆心的说教,和孩子一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现在一直都有一个理念:孩子的问题是大人造就的。我现在也有一个意识: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骂孩子,先看看我自己。我也有一个观念: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其实,教育孩子不用天天查书,不用天天问专家,家长只需花点时间自我反省,想想孩子的表现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自己给予了孩子什么,自己哪一种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这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我一直认为: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教育孩子前,请先做好自己。

  最后非常感恩孩子能加入经开区外国语大家庭,感恩孩子在学校遇到优秀而又有经验的范老师和其他有爱有责任心的老师们,感谢孩子遇到了很多优秀而又品德优秀的孩子们。相信在老师帮助和家长的陪伴中,还有同学们的互助互爱中,相信孩子会做更好的自己!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篇3

  随着实验小学大会议室里一阵阵掌声的响起,我知道这次的讲座让到场的家长们都受益匪浅。当然我也觉得收获颇多,我很荣幸作为五三班家长参加张老师的讲座,很早就知道张老师在社会享有很高的声誉,亲身经历才知道果然名不虚传。接来下我从下面几点谈下心得吧!

  在“该不该打孩子”方面,家长们都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有些认为犯错误就该打,有些人为不该打,在张老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循序渐进的分析下,我明白了可以打孩子也是有前提的:第一,在不生气的时候打;第二,必须让周围的环境保持统一;第三打完后要及时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犯了错误是要承担后果的。我深深的知道以前在管教孩子方面自己做的是多么的不好,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我是家长,孩子要无条件的听话,最后是孩子害怕了,而不是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也知道了,孩子的话要积极的回应,回应代表了对孩子的关注,而不是想理就理他,不感兴趣就不回应那,那样会伤害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夙愿,都想把自认为最好的爱给与孩子,但很多时候我们的爱成了偏激的爱,成了孩子成长路上的枷锁。孩子不爱吃青菜的时候我就会吼孩子,“你要补充维生素啊,吃青菜皮肤变白啊”通过张老师的讲解我知道0~6岁孩子要多吃些粗纤维的食物,孩子通过咀嚼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对于偏食不必太放心上。我们都希望孩子长大“孝顺”,张老师告诉我们“孝道”更是我们在孩子身上应该灌输的思想,他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说明了什么是“孝”,“孝”的本质是让父母不能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接受,要想尽办法让父母放心!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现在的孩子普遍学习压力大,任务重,家长们也是想尽一切办法督促孩子学习,孩子写作业家长在一边看着,表面上是重视孩子学习,岂不知道孩子对家长的这种行为很抵触的,我们只用给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即可。孩子的心里是纯洁美好的,我们尽可能在孩子面前多说些美好和善的东西,不能把自己心中的负面信息带给孩子,在家庭成员中,我们要把家里每人对孩子的爱传递给孩子,在老师那里,我们要把老师对孩子的喜爱和无私传递给孩子。“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是我们带孩子出去玩了一天,自己在扣手机孩子在玩就是陪伴,不是父母躺在病床上,自己在跟前坐了片刻,有事了就走就是陪伴,真正的陪伴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做同一件事”,我们要懂得孩子的需求,要理解孩子的心声,才能把最合适的爱带给他。

  “改变就在一瞬间,成功就在一眨眼”回想起以往的自己觉得愧对孩子的太多,孩子不听话时总是拿攻击性的语言批评他,今天才知道那不是批评,而是伤害,攻击性的语言带给孩子的`不是满满的能量,积极性的爆发,而是负面的毁灭打击。比如“这道题不是练好几遍,你笨哦”,何尝不颠倒下顺序换成“你不笨,是这道题得练好几遍”“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啊”何尝不换成“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同样的一群数字带给孩子的一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最棒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样孩子才有动力去学习去生活。

  “把受伤的权利还给孩子”未来的社会升学就业压力更大,不是孩子掌握了一技之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系统,要给孩子一颗受挫的心,要让孩子在困难环境中知道如何去挑战自己,迎难而上,如何用一颗积极阳光的心态在社会上立足。

  让自己快乐是一种美德,让别人快乐是一种功德,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唯愿我们都做一个正能量的家长,在家长成长之路上,我们永不掉队!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篇4

  少年好时光,“双减”来护航。作为一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我举双手欢迎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甚至为其没能更早落地而略感遗憾。

  对于学校,我一直充满信任,信任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校的管理能力,所以每次看着孩子屁颠屁颠走进校园,都感到非常的放心。她在那儿能学到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能学会和他人相处,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这样充盈着满满求知欲的小小年纪,在学校的每一天,她都过得充实而快乐。我希望每次上课铃声响起,她能对即将开始的课程充满新鲜的期待,而不是因为提前学过而觉得无趣。我希望每次的小测验,她能有全力以赴迎接挑战的斗志,而不是因为刷过类似题目而沾沾自喜。我更希望,她在放学后能奔跑在落日的余晖里,尽情的与伙伴玩耍嬉戏,而不是被各种培训裹挟到无暇让眼睛休息休息。所以,“双减”在我看来就是一场及时雨,浇熄了校外学科培训的烈烈焰火,沁润了渴求自由的小小心田。

  “双减”并不仅仅是给学生减负,而是一项涉及众多利益群体和多个部门职责的系统工程,最终要实现的是让义务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而学校要发挥好教书育人的主体功能。对于这一点,我相信学校有非常详实的计划和安排。从孩子这两年的成长来看,我感受到了老师的真心、爱心、和耐心。“双减”落地后,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较之前少了,但是课堂设计比以前更丰富了;考试少了,但对于孩子的学习进度掌握的更精准了;要求家长必须参与的作业少了,但自愿参与的线上培训更方便了。孩子很少再提哪个同学考了多少分,更多的是和自己之前的表现做比较,有了进步就会很开心。

  孩子也很乐意参加学校提供的内容丰富的课后服务。聚在一起做喜欢的事,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就是这一天最开心的记忆。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搞好课后服务非常不容易,加班加点辛苦付出的老师们,请接受我深深的'敬意!

  我相信,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分数是一时之得,我们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双减”落地之后,不再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教育部新政要求减少考试的次数和对分数的重视程度,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焦虑,也有助于将孩子从过度补课和刷题中解脱出来。绝大多数家长都是从题海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学生生涯中的每一步都与分数息息相关。所以,对于孩子分数的关注可谓是自然而然。但正是因为体验过分数带给我们的荣耀抑或挫败,就更应该懂得换位思考。一些孩子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这跟学校和家长的“唯分数论”不无关系。如果说学校的初心是立德树人,那家长的初心一定是孩子的健康成长。牢记初心,我们就能守护好孩子的幸福童年。

  “双减”落地后,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兴趣爱好,这有利于身心全面发展。我看到,孩子放学回家后,会主动要求参与一些家务劳动,和面、包饺子等很有挑战性的家务都不在话下。这个过程中,她既学到了生活技能,又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付出,既品味到了劳动最有滋味,又学会了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当然,“双减”政策也不应该成为“懒”家长的挡箭牌,不能因此而彻底“放飞”。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我们都要及时关注。家长不能像之前一样,认为给孩子多报课外班多花钱就够了。真正负责任的家长,应该参与到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值得我们全力以赴的“大考”。

  眼下,党和国家通过“双减”政策以及其他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来改变你我个人无法挣脱的焦虑环境,有人观望,有人担忧,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在尝试让我们看到教育该有的模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急,让子弹飞一会儿。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07-22

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范文04-14

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15篇03-09

中小学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12-19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11-24

讲座观后感11-07

讲座观后感02-22

于丹讲座观后感04-11

家庭教育观后感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