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时间:2020-09-01 20:01: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

  一直都没有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总是觉得好像书里的文字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但是看过之后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一本书文字不在于能看多少,在于你理解了认识了多少!其实它里面所谓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我唯一看懂了就是面对和勇气。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面对苦,面对饿,面对困境,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面对这么一个巨大的财富,我们当然要捡起来,人生就是积累的过程嘛。期待成长就要面对所谓的生活烦恼,看过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面对,然后接受。

  作者说过,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而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任何的放弃在一定高度上说都是放弃自我--放弃速度、放弃情感、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甚至个人人生理念,这种痛苦可想而知;但若不经历这种痛苦,我们就无法超越自己、自己的灵魂。可为何要追求这种自我精神的发展呢?作者坦言,“或许你可以找到答案,或许怎样努力,你都与最终的答案无缘。”面对放弃,面对痛苦,其实人生重要的不是行为,重要的是态度。

  我能理解的另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勇气,所谓勇者无敌,好多人都说年纪越大胆子越小啦。还是懵懂的小孩的时候,心怀大勇,好像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怕,都说青春期叛逆,但是只有在青春期我们才能看到最完整的自己,阳光青春然后无畏。

  作者首先让我们认识到问题,面对问题,并研究问题的根源,慢慢地教会我们爱的方式,鼓励我们坚定信仰,真正的爱,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而是微笑,面对然后接受,树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观后感)生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教会我们让心灵成长,让心智成熟。并且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读《少有人走的路》不知不觉就想起这样的诗文,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给我们的心涂上幸福的颜色,面对困境,把它融入海一样的胸怀,面对痛苦,把他留在春天一般温暖的阳光下。

  书中反复强调真正的爱,我们每个人对爱的定义不一样,有过爱才能了解爱,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面对,才可以真正无畏。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一定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条充满幸福快乐充满爱的指引人心灵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人生的问题和痛苦是客观存在,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理解他人,找到真正的自己,练就一个强大的内心是我们唯一可选的路。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面对糖的诱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很大的助力。

  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又想极力规避这种痛苦。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上司。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许多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我们是否有可能完全逃避心灵的痛苦呢?或者说,我们是否能把心灵的痛苦降至最低呢?答案是否定的。世界需要有能力的人,心智成熟者则是最好的人选,他们的内心拥有强大的力量,能做出各种决定。在全知全能的状态下做决定,远比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要经历更多的痛苦。譬如说,两位将军各带一万名士兵外出作战,在一位将军眼里,一万名士兵不过是战略工具而已,而在另外一位将军看来,士兵不仅仅是作战的工具,他们个个都是独立的生命,是家庭的一份子。

  那么面临生死关头,哪位将军更容易做出决策呢?也许你认为心智成熟的人,绝不会成为前面那位将军。但很明显,答案就是前者,因为他不必忍受心智成熟者所要经历的痛苦。类似上述情形,也会发生在企业主、医生、教师、父母身上,人人都有可能碰到这种情况,做出影响一生的选择。但容易做出决策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决策者。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学会推迟满足感,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式。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

  我想我恐怕患了拖沓症,买了很多的书,下载了很多的资料,可是时间和精力都没有完全用在书上,我想也算是一种心理疾病吧,只是有这种毛病的人多些罢了,所以在20xx即将来临的时刻,好好的整理了自己的思路,一年来哪些习惯是值得坚持发扬的,哪些习惯是必须摒弃改变的。我想在一年间把买的书收集的资料好好的消化掉是最应该做的事情,20xx年我读了很多书进步很大,后来就差劲很多,这个读书还是要坚持好的。

  《少有人走的路》是08年买的书,也是看了很多遍都没有看完的书,主观原因是做事情缺乏坚持,虎头蛇尾,浅尝辄止。客观原因是因为心理学的著作读到后面,难免枯燥,学术词过多,抑制阅读乐趣,然而就如同偏食不利于身体成长,偏学也不利于一个人整个知识体系的建立,所以第一本必须拿下的书就是《少有人走的路》。

  之前我读了《金字塔原理》学习了金字塔写作逻辑,也希望用这种思维逻辑去写写读后感,看看效果如何。

  “问题与痛苦”这个话题作为该书之作多少让人有些诧异,毕竟在这个世界中,大部分宣扬的都是美好的积极的向上的,给读者带来美好的憧憬,催人上进,诸如什么伟大的复兴之类的,而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却是不多的,然而细细读来却是茅塞顿开,有种醍醐灌顶的大悟。

  当今国人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中,人人都渴望成功,却又找不到成功的真谛,相反一些所谓中国特色式的.成功经验却被人们传颂,却不知这些所谓的经验与普世价值相距深远,格格不入。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就在于给我们指出一条成功的正确的方向--自律。

  人生中两点之间直线未必最短,同样人生中不可能靠投机取得一切,面对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唯一可以依赖的方法就是自律,自己去管理自己,自己带领自己走向未来。

  做管理的三年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就是想成长的不用你去管理,不想成长的你管理也用处不大,一切都看自己,看自律。自我成长也看自律,别人终究是外人,如果内心深处不去改变,则一切外力都是徒劳的,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坏了大事。

  曾经的我非常的痛恨源源不断的问题,就比如工作,一个问题去掉后一个又接踵而至,让人心烦不已,所以我经常自嘲,男人也总有那么几天不舒服,心情烦躁,食欲下降。自律可以让我们对问题有新的认识,看问题的眼界与众不同,我们可以发发牢骚,但是我们知道那只是让我们发泄的一种小手段,不会因为问题和痛苦让我们沉沦,不会破罐子破摔,去乐观面对问题和痛苦,拥有一颗强大的心。

  现在看来既然人生苦难重重,所以心态也就顺了很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一切都会不错!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4

  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但有许多人心智不成熟。如果说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一温一饱问题,那么这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我认为任何人都该读一读《少有人走的路》,在M·斯科特·派克的淡淡叙说中感受这本畅销20余年的心理书的真正魅力。

  一、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

  “自律”被作者分为几大类,但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由一个实例引发的思考。一个女财务分析师因经常拖延工作而去向心理医生求助,但他们始终找不到原因,直到作者无意当中的一个问题解开谜底“你喜欢吃蛋糕吗?”因为这位分析师喜欢将工作像吃蛋糕先吃奶油一样,先完成容易的再去完成困难的事,导致她整体速度极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先苦后甜固然比先甜后苦更有利,但人们止不住先尝甜头的用功,往往事倍功半。这种习惯如果不在童年时养成,长大便无法改善。所以导致拖拉,中国的许多学生会产生这种行为,往往是因为贪图一时安逸而造成的。

  二、家庭教育成就孩子一生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们至关重要,家是人们的第一所学习,也几乎决定了孩子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有许多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上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这样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少年。所以,父母应当学会关爱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能对症下药地解决孩子的疑惑。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忙于工作无心照顾孩子的家长也会使孩子不懂自律,无法无天。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只有孩子在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才会拥有安全感。

  三、必不可少第认真倾听

  在我们六年级之前,常会拉着父母不断地说话,没完没了,滔滔不绝,往往父母会不理睬或假装倾听,实际忙自己的事以及有选取性第倾听。但应对青春期的孩子,这些方法明显不适宜。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个人思想便更加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倾听。用心倾听,是一种爱的行为,能从孩子口齿不清,语句不通中品味更伟大的不同,从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发掘不平凡之处,将个人想法放在一旁,尽可能低体会说话者的感受,使彼此得到自我完善、

  为什么人人都爱逃避问题?是因为我们心智还未成熟,本书作者点明了一个人们从来不敢说的,也不愿承认的话:几乎人们都有心理疾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是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但我们不能逃避它们,而就应勇敢滴应对自己的问题,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

  人与人之间相处是极易受对方的影响,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你的言谈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同学、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影响。如果你不承认,那么有可能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顶头上司很喜欢说“不不不”,久而久之,办公室的人在交谈时,尤其当他们急于在第一时间否定对方的时候就会说“不不不”。在Lynette和上司结束一次聊天后,我给Lynette说她刚才说了“不不不”,她整个人像一只炸了毛的喵,进入警戒状态,说服自己不要说那么多“不不不”。然而她不论和上司还是和同事说话,那“不不不”三个字依旧张口就来。我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不不”说的风生水起。可能我太过敏感,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现象,其他同事似乎还没有发现。所以听其他同事说“不不不”后我和Lynette总会会心一笑。

  在读《少有人走的路》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五个字是:推迟满足感。那些急于在第一时间否定他人的人,是为了从否定他人中得到满足感吗?如果是这样,面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不妨慢下来等对方说完,再一针见血并加以缜密的逻辑将对方一枪毙命不是更爽吗?但是人人往往都不愿意推迟满足感,哪怕只是短短的几秒。因为“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而这对于想要急切享受满足感的人来说先面对听完对方的错误言论实在太过痛苦,不如第一时间享受满足感来的爽快。毕竟“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我和Lynette认为对抗说“不不不”这个坏习惯的方式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就算对方说的内容是错误的,也要耐心听完,然后再否定对方。改变自己的心态,才是解决这个坏习惯的根源。如今,我和Lynette说“不不不”的次数在逐渐减少,有时候甚至在说到第二个不字的时候就会自动停下来。看看之后能否彻底改掉这个坏习惯。

  《少有人走的路》是答芬小姐姐推荐的,她推荐的次数多了,我自然想了解为何她不停推荐。这本书是我最近读书读的最慢的一次,总会思考一些内容投射到自己身上的情况,强迫自己去分析,有点痛苦,读到后面,心也乱了。读书于我而言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这本书让我沉浸其中去思考分析自己的问题。计划再买一本纸质版的书来反复阅读。我和答芬小姐姐一样,倾情推荐这本——《少有人走的路》给可爱的你们,愿你们面对不断流逝的岁月、增长的年龄,可以宠辱不惊。

  这本书值得分享的摘录实在是太多了,这里我简单分享两句。其他的,你们自己收集吧。

  摘录: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6

  与《撒下好运的种子》一样,《少有人走的路》同样属于心理辅导方面的书籍,出自美国杰出的心理医生作家斯科特·派克之手。斯科特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因为通过本书,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面对了人们从为不敢面对的问题。

  今天竟然用整整一天的时间浸泡其中,绝不是心血来潮找书打发时间,只觉得,自己的心智还很不成熟,精神还过于肤浅,自身太需要这方面的滋养与润泽。

  作者认为,人生苦难重重,唯有自律方能消除人生的痛苦,而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是实现自律的四大原则。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承担责任,告诉我们敢于面对,主动选择和决定,付出更多的爱,才可拥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与能力;尊重事实,告之我们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不让自己生活在封闭的系统里;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如果将这四种原则持之以恒地实践,任何人都能够使精神、心理和灵魂达到更高的层次。

  对此观点,本人感同身受,特别是“尊重事实”这一原则,好似让我看到了身边诸多没有尊重事实而被困扰或束缚的人和事。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是啊,任何人来到世界,没有伟大与卑微、高贵与贫贱之分,上帝也没有给谁绘制过地图,但我们在不同的时期,必须给自己绘制不同的地图,才会拥有准确的人生航向,愉快的人生旅程。为此,显然要付出代价。

  很多人,因为得意于自己的经验与资历,从未有过绘制地图的意识与做法,纯凭感觉做事,遇到麻烦,不是积极面对,而是拒绝新的资讯,甚至指责新的资讯混淆是非,因此,常常埋怨人生的道路总是荆棘密布,障碍重重,好似上帝不公,时时被命运捉摸。

  当然,有一部分人,曾有过蓝图,对自我成长有过规划,但时这境迁,也不更新。原有的地图日渐窄小、模糊、粗略,对世界观的认识狭隘而偏激。对于新的信息与资讯,不是难于对付,就是漠不关心,因此,生活中,常处于恐惧与无奈状态,碰壁也成了寻常之事。

  极少数的幸运者,勤于努力,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与梦想,不断地更新和调整自己观察世界的角度,不断地修订自己的地图,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会漠然,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与惊喜。还会发出如此的感叹:我们贫穷时,世界是一种样子,我们富有了,世界又是另一种样子;社会在前进,我们唯有尊重事实,不停地修订地图,方可让心灵获得成长,让心智走向成熟。

  我以为,给自己绘制前行的地图——是每个人必做的功课。

  《自律》部分,只是《少有人走的路》的第一个篇章,就让我获得了如此厚重的馈赠,相信其它三部分同样精彩。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7

  很少有书,我看了之后会写读书笔记的。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书,读了之后感觉很有道理,有的地方写得很好,对将来会有所帮助,因此写下读书笔记,算是加深一下理解。

  首先这是一本心理医生写的,教你如何使“心智成熟”的书,其中有详细的逻辑分析,也举了很多病例解释它

  心智成熟即“精神”的成熟。

  要想心智成熟,必须要有“自律”,遇到问题时能直面问题并解决它。我身边就有一个人,天天过得浑浑噩噩的,放纵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尽情享乐。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一直改不了,就是因为她缺少自律。而自律的原动力是"爱",真正懂得爱的人,懂得爱自己和周围的人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以此促进周围的人的成长,促进他们心智的成熟。

  随着自律的不断加强,爱和人生经验一并增长,我们会越来越了解自身成长的世界,以及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形成我们自己的世界观。很多人从未有过大规模跳跃,也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成长。这里要指出的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很不“成熟”,尤其是那些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将要承担很多的责任,但内心还是很幼稚,这对他们的下一代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或者一些上级领导,心智同样需要成熟,这对下级的发展是必需的。

  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

  阻碍心智成熟的障碍是“懒惰”,即自律的反面。而懒惰的特殊形式“邪恶”则是指主动捍卫自己的懒惰,它们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着。(这下知道“邪恶”的另一种定义和本质。)书中同时提出“潜意识”这个概念,及如何利用病人不经意流露出的“潜意识”解决病人遇到的问题_因为心理疾病就是由于我们自己的意识抗拒潜意识而产生。这是一个独特的理念,对于很多人包括心理有问题的人都有帮助。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倾听自己的潜意识,虽然很多时候它深深藏在你心底。

  最后,心智成熟的最终意义何在?我们在心智逐渐成熟的旅程中,需要不断自我纠正和自我调整,最终我们了解人生的真谛,清楚我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我们将拥有驾驭人生的强大力量,我们就会感觉舒适而愉快。这种幸福快乐的感觉在其他方面是很难体会到的,而那些不了解这些真谛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也是很难体会到的。当然,我们走了“少有人走的路”_通向心智成熟的路,我们到达了顶峰,周围有很少人和我们在一起,前面也没人带路,我们不知道前面的路接着怎么走,这时我们可能会难以采取行动,同时我们会产生孤独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8

  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但有许多人心智不成熟。如果说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那么今日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我认为任何人都该读一读《少有人走的路》,在M.斯科特。派克的淡淡叙说中感受这本畅销20余年的心理书的真正魅力。

  一、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

  “自律”被作者分为几大类,但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由一个实例引发的思考。一个女财务分析师因经常拖延工作而去向心理医生求助,但他们始终找不到原因,直到作者无意当中的一个问题解开谜底“你喜欢吃蛋糕吗”因为这位分析师喜欢将工作像吃蛋糕先吃奶油一样,先完成容易的再去完成困难的事,导致她整体速度极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先苦后甜固然比先甜后苦更有利,但人们止不住先尝甜头的用功,往往事倍功半。这种习惯如果不在童年时养成,长大便无法改善。所以导致拖拉,中国的许多学生会产生这种行为,往往是因为贪图一时安逸而造成的。

  二、家庭教育成就孩子一生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们至关重要,家是人们的第一所学习,也几乎决定了孩子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有许多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上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这样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少年。所以,父母应当学会关爱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能对症下药地解决孩子的疑惑。让孩子得以健康欢乐地成长。当然忙于工作无心照顾孩子的家长也会使孩子不懂自律,无法无天。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仅有孩子在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才会拥有安全感。

  三、必不可少第认真倾听

  在我们六年级之前,常会拉着父母不断地说话,没完没了,滔滔不绝,往往父母会不理睬或假装倾听,实际忙自我的事以及有选择性第倾听。但应对青春期的孩子,这些方法明显不适宜。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个人思想便更加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倾听。用心倾听,是一种爱的行为,能从孩子口齿不清,语句不通中品味更伟大的不一样,从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发掘不平凡之处,将个人想法放在一旁,尽可能低体会说话者的感受,使彼此得到自我完善、

  为什么人人都爱逃避问题是因为我们心智还未成熟,本书作者点明了一个人们从来不敢说的,也不愿承认的话:几乎人们都有心理疾病,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样的心理疾病,只是得病的时间不一样而已。但我们不能逃避它们,而应当勇敢滴应对自我的问题,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相关文章:

1.一个人走夜路作文

2.一个人走夜路小学作文

3.还好,年少有你六年级作文

4.走过的路作文800字

5.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读后感范文300字8篇

6.一个人走夜路作文三篇

7.一个人走夜路作文四篇

8.一个人走夜路作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