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

《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

时间:2021-06-19 12:33:4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范文

  《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1

  (一)情节波澜曲折,跌宕起伏。

  作者在故事的开头设置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不容,一定要赶其回家。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捶床痛骂。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家门。话别之时,两人相约誓不相负。兰芝回家后,母亲见到不请自归的女儿,十分震惊,后经兰芝解释,这才谅解。但不久,县令、太守相继为儿子求婚,兰芝不为所动,一一回绝。但其兄为了攀结权贵,步步相逼,这样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兰芝被迫之下选择允婚,其实已作了以死抗争的打算。仲卿闻讯,责问兰芝,兰芝道出真情,许下诺言,并约定黄泉相见。结婚当晚兰芝投河自尽,仲卿听后也吊死树下。他们以死抗争的方式将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鸟,告诫世人。

  二、叙事双线交替,缜密紧凑。

  采用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

  第一条线索围绕刘焦两家的家庭矛盾冲突展开。仲卿求母,是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的第一次冲突;兰芝辞婆,是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的第二次冲突;兰芝拒婚,是兰芝的忠贞与其兄的虚荣的第三次冲突;仲卿别母,是焦母的顽固与仲卿守约的第四次冲突。这四次冲突,实际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且演绎得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

  第二条线索是围绕兰芝与仲卿矢志不渝的爱情铺展的。这条线索建立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

  第一次是仲卿求母失败后,与兰芝的临别,反映了两人浓厚深切的恋情;

  第二次是兰芝辞婆后,与仲卿的话别,抒写了他们真挚坚定的感情;

  第三次是兰芝拒婚后,与仲卿的诀别,刻画了他们生死相依的爱情。

  这两条线索,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及人物命运的交代。另外,结构上呼应映衬。如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又如兰芝分别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在诗中也暗伏、照应,显示了结构的缜密。

  三、主题钩深致远,蕴藉宽广。

  从兰芝和仲卿两人的角度看,这是性格的悲剧。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淫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从焦母和刘兄两人的角度看,这是社会的悲剧。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东汉,儒家经义中的“孝”充当着捍卫封建礼教,维护封建家长权威的坚实堤坝。所以焦母能用高压政策对待儿媳,刘兄能用威逼手段胁迫兰芝,将他们双双推向了婚姻的坟墓。从这个角度看,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实质充当了杀害他们的刽子手,它们不仅摧残了美满幸福的婚姻,更是扼杀了善良纯朴的天性。从兰芝和仲卿死后双双化鸟的这一角度看,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它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美好的强烈愿望

  《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2

  《孔雀东南飞》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中,使一对追求真爱追求幸福的人,放弃了对生命的执著,本应双宿双栖的比翼鸟订下了“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的殉情决心。最终,刘兰芝在太守府“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家院里“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千百年来,文人骚客莫不唏嘘,掬一把同情泪“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读罢此文,我在伤感的同时,也不免产生疑问:难道封建礼教下的社会就不允许蒲草“韧如丝”,磐石沉重而不转移吗?即使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就可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了吗?要知道,生命对我们只有一次,生命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单方向的存在;心若在,梦就在,但我们的生命不能从头再来。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没有权利毁坏它——即使你历尽磨难,双手布满老茧;即使你歧路彷徨,山穷水尽;即使你失去前路,天空塌陷。朋友,我记得《读者》有这样一篇文章,一个青年在又一次遭受爱情打击之后,他绝望了,他回忆自己人生中的种种不幸:父母早逝,学业不成,工作无着,爱情又如此不景气,他质问上帝命运的不公,觉得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决定了结自己的一生。当他走上悬崖,忽然想到:我连死都不怕,难道害怕活吗?于是他又决定活下来。我深深佩服这个小伙子活下来的勇气,阳光总在风雨后——其实人生总免不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如果因了一点点不如意就怨天尤人就呼天抢地就寻死觅活,那么生活会是多么单薄与脆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在焦仲卿周围有老母的爱,有妻子的爱,有兄妹之间的爱——生活给予他的已经够多的了。可惜,他亲自扼杀了自己的生命——他无缘看到那风雨中的彩虹,那风雨过后的铿锵玫瑰!

  热爱生活吧。宜将剩勇爱生活,不可沽名学焦刘。

  《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3

  焦仲卿对刘兰芝的凄美爱情也实在可歌可泣,从前是不孝有三,无儿为大,无儿就是最大的不孝。而刘兰芝嫁到夫家两三年,早晚侍奉婆婆和照顾小姑。但是,她最大的错就在于没有生养。这在封建的礼教下是不可饶恕的。

  就是到了现在这开放的两千年后,一个家庭中如果没有了子女,也是有点不合常情。如果公婆有封建思想而且还是个有钱有地位的人家,那作为儿媳如果不会生养肯定在这个家中是既没有地位也许也要被驱逐出门。如果一般的家庭丁克家庭的根基也是不稳定的,这个要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基础和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不这个婚姻也会受到很大的挫折!

  我对“孔雀东南飞”的记忆还是小时候看绍兴戏时留下来的,我还是为了焦仲卿和刘兰芝流了好多好多的眼泪。焦忡卿在同房一场戏,那充满期待和情意蜜蜜;从起先的:“红罗帐,垂香囊,娘子端坐在床中央。

  半遮面,浅丝笑,面似红来笑也香。”到表示对爱的忠贞不渝;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其实文学作品的价值就是有重复性和永恒性的,就是到了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还是反复重演。一般来讲年轻漂亮的姑娘用美貌而嫁到豪门,这个婚姻肯定是不幸福的,豪门中就有那浓重的封建文化。一般还是以门当户对、年貌相配为上上之策。

  而像现在的焦仲卿们他家的地位也不是豪门,但是这婆媳关系是几千年的家庭矛盾,想一想,想现在凡是大家庭住在一起的没有一对婆媳会相安无事,尽管母亲对儿子都是关爱无比,但是和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媳是肯定不会和谐的。就像林黛玉所说;“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这一点还是要说西方比较开明,孩子在18岁后独立,自己上学自己贷款买房子,今后来偿还。自己成家立业住在外边。而我们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子女和父母分开居住,这对创造和谐大家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因为我们的`贫富差距比较大,有的还是没有这个条件来达到父母和子女的分居住开。为家庭矛盾的激化来助涨声势!因此,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关键时刻。安居房、廉租房的兴起可以化解多少家庭矛盾,小家的安顿对国家大家庭的长治久安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4

  千百年过去了,读着《孔雀东南飞》,仿佛还能看见美丽勤劳妇女工作的身影;还能看见面目深沉的婆婆责备媳妇的情形:还能看见软弱无能的府吏跪在床前哀求的表情;仿佛还能听见妇女与府吏别时的信誓旦旦。媒人来了,妇女为了感情,为了誓言,毅然“揽裙拖丝屐,举身赴清池。”成就了一段惊天动地的感情杯具。

  美丽勤劳的妇女是谁?兰芝是也。一个愿意为感情而牺牲的人,她与焦仲卿是真心相爱的。但因为焦母,自我的父母兄长,她走上了绝路。兰芝死去了,她的死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解脱;她的死不是懦弱,而是刚强的另一种诠释。

  兰芝,死去千百年了,但她那对感情的坚贞不移的精神却活到此刻,播撒在神州的每一个角落,感动着每一个炎黄子孙。兰芝的死令人感到惋惜,但死或许是最好的办法,更能展现她对感情的忠贞,对自我的解脱,而这也许就是她唯一的选取。

  既然兰芝之死是那么令人惋惜的,那兰芝之死又是谁的错呢?焦母?还是兰芝的父母兄长?这一向都是人们所众说纷纭的。千百年过去了,人们最后晓得:兰芝之死是由于那个时代腐朽的封建制度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兰芝但是是那时代的一件牺牲品,有更多的兰芝在我们所不知年代悄然成了牺牲品。而兰芝算是幸运与幸福的那个,至少在这天还有人记得她,记得当年可歌可泣的感情,为她愤愤不平。而更多的牺牲品甚至还说不出名字。对此,我无奈地说:“那是一个末世,是一个人吃人的道德制度下的末世。”

  

【《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2.《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3.圆明园读后感的范文

4.《宽容》的读后感范文

5.最后的姿势读后感范文

6.《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

7.《海的女儿》读后感范文

8.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