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写作素材>成语故事>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

时间:2025-08-07 09:00:01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你还记得哪些成语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1

  祸起萧墙

  【解释】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

  【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2

  落井下石

  【解释】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近义词】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相反词】助人为乐、雪中送炭、相濡以沫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为过失而被贬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忧郁不得志而死。文学家韩愈见好友被小人进谗言而替他打抱不平,为他写墓志铭深刻揭露那帮落井下石的人,同时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时指天发誓掏心窝的人。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3

  空前绝后

  【解释】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相近词】绝无仅有、亘古未有、史无前例

  【相反词】比比皆是

  【成语故事】晋朝大画家顾恺之所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南朝梁代画家张僧繇善于画山水人物,传说他画龙点睛。唐朝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与书法于一身,让人叫绝。后人说顾恺之的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成就后人莫及,吴道子则是空前绝后。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4

  名落孙山

  【解释】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近义词】一败涂地

  【相反词】名列前茅

  【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5

  读音:sì miàn chǔ gē,意思是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译文:刘邦等人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6

  坚贞不屈

  【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相近词】威武不屈、坚强不屈

  【相反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成语故事】明朝末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攻打扬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扬州劝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骂而回。豫亲王多次用书信劝降,也被史可法回书痛骂。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兵俘虏,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7

  孟母三迁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相近词】三迁之教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8

  战国时候,有个商人吕不韦到赵国的京城邯郸作生意。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路上他发现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有人告诉他,说:“这个年轻人是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名叫异人,正在赵国当人质。”

  当时,秦赵两国经常交战,赵国有意降低异人的`生活标准,弄得他非常贫苦,甚至天冷时连御寒的衣服都没有。吕不韦知道这个情况,立刻想到,在异人的身上投资会换来难以计算的利润。他不禁自言自语说:“此奇货可居也。”意思是把异人当作珍奇的物品贮藏起来,等候机会,卖个大价钱。

  吕不韦回到寓所,问他父亲,说:“种地能获多少利?”

  他父亲回答说:‘十倍。”

  吕不韦又问:“贩运珠宝呢?”

  他父亲又答说:“百倍。”

  吕不韦接着问:“那么把一个失意的人扶植成国君,掌管天下钱财,会获利多少呢?”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9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齐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然后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然后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然后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10

  含沙射影

  【解释】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相近词】含血喷人、指桑骂槐、恶语中伤

  【相反词】光明正大、直截了当

  【成语故事】古代传说水中怪物蜮,形状像鳖,只有三条腿,嘴里有一条像弓的横肉,看到岸上或水上人或人影经过时就喷射沙子,被喷之人就会生病,非常痛苦,严重的直到死亡。由于它很坏,人们一旦见了一般都是想办法避开。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11

  从字面来看,这条成语的意思很好理解:然后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从而引申出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办法掩盖的'意思。

  掩耳盗铃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记载的一则寓言,然后原文是这样描述的:“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很形象地描述了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但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他就用锤去把钟打碎,这时钟发出了巨大的响声。这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和他来抢夺这只钟,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害怕别人听见,很正常;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这就太荒谬了。

  从故事的出处来看,掩耳盗铃其实最早的意思是掩耳盗钟。然后至于钟最后为何演变成铃,笔者也有所不知了,我们大家可以发挥想象,揣测一下。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看着非常可笑,但是我们在笑的同时,有没有思考自己身上是否也发生过同样的故事呢?如果做错事自己假装不知道,自己欺骗自己,岂不跟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了呢。如果我们希望成为生活中的智者,不妨经常读读这个故事。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12

  泪纵横

  【解释】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

  【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

  【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种惨境。邻居问他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并诉说家乡的苦难:地没有耕种,孩子们被逼去打仗……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13

  解释

  主要的意思是说背着荆条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有一年,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酒宴上,秦王请赵王弹瑟。赵王弹了一曲。

  作陪的.蔺相如心想,必须为赵王争回面子,于是捧起一个缸,走到秦王面前说:“大王擅长秦乐,请大王一击,以相娱乐。”在蔺相如的强逼下,秦王勉强在缸上击了一下。秦国的大臣气得大叫:“请赵国割让出十五座城作为向秦王的献礼!”蔺相如也高喊:“请秦国把首都咸阳作为向赵王的献礼!”秦国始终没能占到半点便宜。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给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上朝的日子故意装病在家,以免与廉颇引起争执。

  有一天,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驶来,他吩咐仆人把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赵,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14

  如雷贯耳

  【解释】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相近词】名满天下、闻名遐尔、如雷灌耳

  【反义词】无名小卒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董卓利用实力把持朝政,图谋篡位,司徒王允和养女貂禅商定要利用吕布杀了董卓。王允先把貂禅许给吕布,然后献给董卓,吕布见貂禅被董卓霸占,心里十分气愤与无奈,貂禅表示吕布名声如雷贯耳,愿意跟他共度一生。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15

  害群之马

  【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相近词】城狐社鼠、残渣余孽

  【相反词】仁人志士、谦谦君子

  【成语故事】传说黄帝轩辕氏去且茨山找神仙大隗讨教治理天下的良方,在半途中遇到一个牧马的孩子,黄帝向他问路,孩子告诉大隗的住处。黄帝问孩子如何治理天下,孩子说:“治理天下就和放马一样,只要那去其害马就可以了。”黄帝顿悟其中道理。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成语故事经典11-18

历史成语故事07-09

成语名人历史故事01-13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11-27

历史成语故事10-26

成语小故事12-14

关于历史的成语故事12-16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08-16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01-16

成语寓言小故事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