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智慧的作文600字3篇(集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智慧的作文600字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智慧的作文600字 篇1
学会生存是生物在这个地球上生存所必需的技能。早在18世纪,达尔文就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观点。从生物学的角度讲,这句话向我们提出了进化论;从哲学的角度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人需要拥有生存的智慧。
美国有个棒球手,他的纪录并不是很不得了,但却赫赫有名,是许多球迷的偶像。因为他特别会接高飞球,总是在最惊险的时候把对方的球接杀出局。后来,他退役了。有人问他接球的秘诀,他笑了笑说:“这简单!你明明可以一纵身就能拿到,还是要用最危险的姿势接到。虽然是比赛,但是它有观众,那么也就是表演,只有会表演才能吸引人啊。”
初听这个故事,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一种受欺骗的.感觉。但我们转念一想,这正是这位棒球手在棒球场上的生存之道。这虽有些“欺骗”的意味,但终归是人之常情。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上,谁不希望更好地生存下去呢?对于他的“欺骗”,我们不能过于看重。我们应该以仁者的心去培养“你不能没有的谅解”。
在如今的社会里,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隐藏的危险。因此有人就慨叹“人心险恶”而“谨慎”处事,事事提防,甚至说“这就是所谓的人性”。这些看法从某些角度和某些方面来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不应该以上述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刘墉的书中大部分论述了人性的道理,对于他的目的,他说是“引导大家打一场光明正大的圣战,而不是做个阴毒的伏兵;是在提醒你戴防毒面具,而不是鼓励你去施放毒气”。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应该了解,也应该如他所说有所防备。我们应该以智者的心去了解“你不可不知的人性”。
孔子云:“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言,行孙。”对于处事也应该如此。在这个社会中生存,我们不仅要了解“你不可不知的人性”,还要培养“你不能没有的谅解”。这样,我们才算基本拥有了生存的智慧。
智慧的作文600字 篇2
在三国里,有太多的英雄人物,像刘备、赵云、张飞、诸葛亮、关羽……大家都喜欢他们,甚至到了崇拜的境界。可我只喜欢曹操,没错,就是那个施耐庵手中号称“奸绝”的曹孟德。
你们说奸诈?我不这么认为,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就算你不想杀他们,可他们也会杀你,在那个你杀我、我杀你的世界,我反倒喜欢曹操的做法,为了自己而活,掌握自己的人生。有人说诸葛亮是正义的化身,可诸葛亮三气周瑜,活活把周瑜气死了,怎么没人说他阴险呢?其实,曹操从小就很聪明,小时,曹操很顽皮,他父亲忙于事,没时间管他,但是,他叔叔经常告诉曹操父亲关于曹操的`一些劣迹,曹操对他叔叔可谓是恨之入骨。但是碍于是长辈;没有发作,终于,他想到一个好办法有一天,曹操的叔叔看见曹操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忙向曹操的父亲说,曹操生了重病。待曹操的父亲回来时,曹操正在玩耍,惊奇地问道:“你不是生病了吗?”曹操笑道,“我没病啊,谁人咒我?”后其父不再相信曹操的叔叔。
曹操这不叫奸,这是智慧的体现。
官渡一战,可见曹操之鸿图壮志,智勇双全,深思熟虑,不甘示弱。此乃曹操英雄之气魄。汝知否?建安十三,曹公兵败赤壁,过华容以退中原。悲哉曹公!然曹公败而不狼狈,华容道遇张飞、子龙、关羽,无丝毫畏惧,并仰天大笑曰:“天欲亡我!”此乃曹公之大气凛然,慷慨悲壮也。
曹公曰:“日月星辰,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此乃曹公之心胸宽广。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列士暮年,壮心不已。”此谓曹公之雄心壮志。可见建安之风骨。
曹操乃乱世雄杰也,乃天下英雄也!
智慧的作文600字 篇3
承认自己的不足,做到内心的谦逊,深化于行,才能懂得不知道的智慧。
题记
苏格拉底有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这位开辟了新哲学、新艺术的智者,却拥有了令人不解的谦逊。后来我才明白,正是这一无所知的谦逊,才是他智慧的源泉。
那次小小的考试中,我竟进步了四十多分,名次跃进了班级前十。得意和满足充斥着我,考试后的那段时间里,我慢慢的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即使遇见陌生的知识点,也懒得探求其中的道理。化学课上,老师让我们举手说出习题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看着其他同学纷纷举手提出疑问,我却不屑举手。老师让我起立讲习题,我楞住了,支支吾吾说不到重点。老师失望的让我坐下了,可那以后,我却依然没有改掉之前的骄傲自满。即使有不会的题,还是不肯承认自己不知道。
就这样,我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负走进了期末考场,直到面对毫无思路的题目和直线下降的成绩我才醒悟。我细细回想,成绩稳定的同学在老师办公室的俯身侧耳倾听的.样子,他们在课堂踊跃提问的身影,他们勇于面对自己的不知,并去探求不知背后的原因。我的脸唰一下红了,我终于羞愧于之前的盲目自傲,不懂装懂的虚伪。
这次经历,警示了我,我们本就是有其知也有其不知。生而为人,从无知懵懂的幼童到有富有人生阅历的老者,这是一个不断探索自己的不知到知的过程,而只有勇敢承认自己的不知,并加以钻研,才可以有所进步。盲目的自负和掩人耳目的我都懂,不过是欺瞒了自己罢了。
原来,不知道才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