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
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方法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如在教学《雪孩子》一课时,我先问学生喜欢雪吗?再告诉他们带来了《雪孩子》的故事。随着我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奇特、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我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欲知故事情节,请自读课文。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认真读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文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用猜谜语的方法激发阅读兴趣。如在教学《胖乎乎的小手》时,我先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画图画,人人不能离开它。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都想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干什么。这样很自然的就去读文,看看兰兰的小手干了些什么。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
即逐字逐句精讲细读的阅读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当拿到一篇语言隽永,运用典范的好文章时,我们就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因为学生年龄小,如果干巴巴的让他们这到那到,等于白搭,必须动手训练。每次我们先让学生晃晃自己的小脑袋,摸摸自己的小耳朵,大声回答:准备好了。看上去这个办法很拙劣,但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真的非常有用。因为在晃、摸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得到了放松,相当于小小的课间操,他们的思想一下子集中起来了。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精读句段,则要求学生琅琅诵读,通过眼、口、脑、身,变无声的文字为琅琅有声的语言的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记忆精彩片断,想象情境,感受作品的美。
2、快读法。
现今科学突飞猛进。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还应教学生快读法。快读法的主要目的是把握文章大意,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一般情况,老师可先提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在规定的时间里读完,接着,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时间一长,学生读得快,理解得也快。学生速读的习惯和能力得到了培养。
3、批注阅读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预先,我们统一了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同时还做好读书笔记。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并在摘记中写上一句话体会。每周一次,并及时检查评比,既查数量,又看质量。每学期评选两次优秀读书笔记,要摘抄,学生势必筛选,要筛选,学生势必认真鉴赏品位。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提高。
4、小组讨论法。
在学会批注阅读的基础上,由老师找一些有阅读价值的文章,统一发给每一位学生。先请学生自己轻读一遍,读的过程中,请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小问号,然后同桌或四人小组一起讨论逐个解决,接着推派代表大组交流:我们小组刚才提出了这几个问题,我们是这样解决的……对一些难度大一些的问题,由老师进行启发引导。通过多次的训练,学生能在阅读中充分融进了自己的个性,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得以了培养。
小学阅读理解的八大技巧和方法
1. 理解问题:细读题目,明确要求
在阅读材料之前,小学生应首先仔细阅读题目,确保完全理解问题的要求和关键词。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为后续的阅读和理解定下了方向。通过细读题目,学生可以明确阅读的重点,从而在阅读材料时更加有针对性。例如,如果题目要求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学生在阅读时就会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各段落的主题句。
2. 扫读材料:快速浏览,把握全局
扫读是快速获取阅读材料大致内容和结构的有效方法。小学生应学会快速浏览整篇阅读材料,标记出关键字、主题句、文章标题、小标题、图片和首尾段落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通常能够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为后续深入理解打下基础。例如,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和小标题,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分段情况。
3. 关注细节:仔细研读,避免遗漏
在阅读理解中,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小学生应仔细阅读材料,注意细节信息,包括数字、时间、地点、人物等。这些细节可能是回答问题的关键,也可能是理解文章深层含义的线索。为了更好地记住这些细节,学生可以通过划线、做标记等方式来辅助记忆。例如,在阅读故事类文章时,学生可以标记出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关键情节,以便后续回忆和整理。
4. 寻找线索:慧眼识珠,锁定答案
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应学会寻找答案的线索。这些线索可能隐藏在文中的关键词、人物的动作、对话、短语等之中。通过敏锐地捕捉这些线索,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科学实验的文章时,学生可以通过关注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作者的结论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5. 推理归纳:分析信息,推测答案
推理和归纳是阅读理解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小学生应通过分析和归纳材料中的信息,来推测出答案。这包括对比和对照不同段落的内容,以及通过提问策略来辅助理解。例如,在阅读一篇议论文时,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作者的观点和论据来推断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通过提问“这篇文章说了啥?”、“作者怎么想的呢?”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6. 注意结构:把握框架,理解主旨
文章的结构对于理解其整体意义和思路至关重要。小学生在阅读时应特别注意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通过把握文章的结构,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在阅读一篇说明文时,学生可以通过关注文章的开头(引出话题)和结尾(总结观点)来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
7. 多角度思考:拓宽视野,深化理解
阅读时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想法。小学生可以从作者的角度、读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可以尝试跟文章中的人物、情节产生共鸣。通过多角度思考,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色彩。例如,在阅读一篇小说时,学生可以尝试从主人公的角度去感受故事的情节和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8. 练习复习: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练习和复习。通过多做阅读理解的练习题,小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也是巩固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此外,尝试多样化阅读材料和参与互动讨论也有助于拓宽视野和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报刊杂志等,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或课外阅读小组的活动来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掌握这八大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练习和应用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应对阅读理解题目,并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同时,家长和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相关文章:
阅读技巧和方法05-17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12-20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14篇)11-07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14篇09-24
阅读技巧和方法必备(15篇)05-18
阅读名著方法与技巧10-15
最新现代诗歌阅读方法和技巧10-01
英语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12-12
文言文阅读题型解题技巧方法11-20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