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马说》《毛遂自荐》比较阅读答案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说》《毛遂自荐》比较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马说》《毛遂自荐》比较阅读答案1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2题。(共17分)
【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荐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既以遂备员②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诵,胜未有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③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④。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选自《毛遂自荐》
①合从于楚:指拟推楚为盟主,订合纵盟约以联兵抗秦。从,同“纵”。② 备员:凑数,充数。③废:当作“发”,发声。④九鼎大吕:极贵重的宝物。
8、解释下列加点字或短语(5分)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策之不以其道( )(4)使遂蚤得处囊中( )(5)胜不敢复相士。(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10、对甲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从千里马的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及结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作者认为“名马”不以千里称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1、甲文乙文都谈到了“人才”的话题,请以我们熟知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要求呈现篇目、文中人物),言之有物地谈一谈“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3分)
12、甲文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乙文中,毛遂勇敢自荐后,才有后来以三寸之舌庭战楚王,使赵重于九鼎大吕的历史佳话。请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2分)
有______________ ,方显______________ ;无_________________ ,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8、受屈辱,通“饲”喂养,驱使,通“早”,鉴选人才
9、(2)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10、 C
11、应该有《岳阳楼记》中滕子京那样逆境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将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素质;应该像《曹刿论战》中的曹刿那样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有责任感;应该像《毛遂自荐》中的毛遂那样有胆有识,文武双全,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救国于危难之中。应该像《陋室铭》中刘禹锡那样安贫乐道、志趣高雅……
12、有伯乐(慧眼),方显千里之能;无勇气(自荐),岂有自荐(历史)佳话。
《马说》《毛遂自荐》比较阅读答案2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7—21题。(共13分)
【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荐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既以遂备员②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诵,胜未有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③也。
……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④。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选自《毛遂自荐》
①合从于楚:指拟推楚为盟主,订合纵盟约以联兵抗秦。从,同“纵”。②备员:凑数,充数。③废:当作“发”,发声。④九鼎大吕:极贵重的宝物。
17、解释下列加点字或短语(2分)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4)使遂蚤得处囊中(5)胜不敢复相士。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19、对甲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从千里马的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及结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作者认为“名马”不以千里称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0、甲文乙文都谈到了“人才”的话题,请以我们熟知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要求呈现篇目、文中人物),言之有物地谈一谈“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3分)
21、甲文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乙文中,毛遂勇敢自荐后,才有后来以三寸之舌庭战楚王,使赵重于九鼎大吕的历史佳话。请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2分)
有,方显;无,岂有。
参考答案:
17、受屈辱,通“饲”喂养,驱使,通“早”,鉴选人才
18、(2)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19、C
20、应该有《岳阳楼记》中滕子京那样逆境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将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素质;应该像《曹刿论战》中的曹刿那样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有责任感;应该像《毛遂自荐》中的毛遂那样有胆有识,文武双全,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救国于危难之中。应该像《陋室铭》中刘禹锡那样安贫乐道、志趣高雅……
21、有伯乐(慧眼),方显千里之能;无勇气(自荐),岂有自荐(历史)佳话。
【《马说》《毛遂自荐》比较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中西5比较》阅读答案01-27
说勤阅读答案01-04
《吕氏春秋》比较阅读及答案07-29
《人虎说》阅读答案08-21
《我说你听》阅读答案11-30
黄生借书说阅读答案09-28
《千里马》阅读答案11-20
《桃花源记》阅读比较及答案05-21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12-17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