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
家是大树,孩子是小树苗,家风就如同水一般重要,浸润着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以下是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欢迎阅读。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1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2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3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4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5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6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7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8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9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10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11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12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13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14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15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16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17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18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19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20
中国人不可破的10条天规
01.流水不争先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无常形,顺势而为,为而不争,方达所愿。
可以削平山川却堵不住流水。
“不争先”不是不求上进,而是尊重自然规律,不破坏均衡,不因小失大、迷失自我。
做事不能靠一时性急,而要脚踏实地。就像流水一样,水慢慢地流淌,它不去争先后,而是在一点一点地积攒自己的力量。到时候,有力量了,还在乎什么先后呢?
细水长流,以待迸发。经验要靠经历才能获得丰厚的积累。智慧不是一蹴而就,通过思考感悟后,循序渐进,拥有发现细微的慧眼,待到力量充足,一击而破。
02.嗜欲深者天机浅
一个人的欲望过多,就会相应地缺少智慧与灵性。
玩物丧志,贪欲败身。
生活中贪财、贪权、贪色的人,没有不迷失心智的,而迷失心智,正是祸害生命的开始。
一个人如果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不懂得节制欲望,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
没有自制力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03.君子知命不算命
万事万物有时、有运、有势。
“时”是时机,有天时而运气未至,也难免落空;“运”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和合,三者没和合时,运自然不动,运不启动,人也受困;“势”是势差,势差越大,能量越大,犹如瀑布。
这三者合在一起,就统称为“命”。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知命,首先是知“己命”,就是要知道作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该如何立身、处世;其次是知“天命”,有了人生阅历之后,感悟到天地自然之道,从而能够顺天应命。
一个人知命以后,心中没有疑惑,能够坦然接受一切,自然不需要算命。
04.人有千算,天则一算
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小算盘,算计着自己的收益,进而算计着别人。
千算万算,人算不如天算;算来算去,算自己!
天就一算,算什么呢?算每个人的“德”。
天地无私,唯德是亲,积一点德,就修一点福。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人若忠厚,福必随之!
05.人情世态,不宜太真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世俗的人情根据人的处境穷通而变冷变暖,人的脸也随着对方地位的高低,而变得热情或者冷淡。
趋炎附势,是世人之常态。认识到这一点,就应当看淡人情的变化,失意时受到冷落,也不必骂一句“狗眼看人低”;得意时受到追捧,也不必飘飘然,还是要保留一点清醒!
俗话说:“凡事不能不认真,凡事不能太认真。”
真诚待人,以真面目见人,这个要认真;至于对方是否真诚,是否真面目,却不必太认真!
06.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修直挺拔的树木先遭到砍伐,水质甘甜的井先枯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常立于人前,必遭人忌恨!
“见不得别人好”的心态,是人类忌妒情感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所以,一个人有才华是好事,但是不要四处张扬,锋芒毕露。恃才傲物,只能显出自身的浅薄,也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07.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心态平和,做事中庸,这样的人是有福的,而性格偏激执拗的人往往生活不顺利,甚至惹来祸患。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几个人才,其中一个是刘锡鸿。刘锡鸿文笔很好,下笔千言,善谈天下事,在当时很有名气。
接见后,曾国藩认为,刘锡鸿“满腔不平之气”,恐怕不能长久。
不久,刘锡鸿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西方国家,两人意见不和。
刘锡鸿写信给朝廷,说郭嵩焘带小老婆出国,与外国人往来密切,有辱国家形象。郭嵩焘也写信给朝廷,说刘锡鸿偷了外国人的手表。
当时主政的是李鸿章,与郭嵩焘关系密切,于是将刘锡鸿撤回,以后不再设副使。
刘锡鸿对此十分怨恨,上书皇帝,列举李鸿章有十大可杀之罪。当时朝廷正倚重李鸿章办外交,没有理会刘锡鸿。
刘锡鸿气愤难平,变得更加偏激,常常对人出言不逊,同乡对他都敬而远之,刘锡鸿设宴席请客,竟然没有一个人去,不久他忧郁而死。
08.少事为福,多心招祸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没有烦心的事,一个人的灾祸没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
常言道:“与其多心,不如少根筋。”
是非的根源往往在于人的多心,多心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处。
只有那些整天奔波劳碌、琐事缠身的人,才知道无事一身轻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经常心如止水、宁静安祥的人,才知道猜疑是最大的灾祸。
09.真不离幻,雅不离俗
真实与虚幻,高雅与低俗,这都是相对的。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做梦也是人生。尽管“黄粱美梦”“痴人说梦”“白日做梦”等常被人笑话,然而上天把一日分为昼夜,就是让我们一半在现实中,一半在梦乡里!
莲花出于污泥,大雅即大俗,大俗即大雅,俗到了极点,就是雅的极至。
10.两年学说话,一辈子学闭嘴
古人说:“多言为处世第一病。动不如静,语不如默。”
大多数时候,我们说的越多,彼此的距离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因此,若真没话,那就别说。
古人认为,“风流不在谈锋盛,袖手无言味最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时候并不是光彩照人,反倒是沉默不语、若有所思更显得高深莫测!
好家风是一种正能量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成员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传统风尚、风格、作风、道德面貌。家教即家庭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不论时代风云变幻,不论生活在何处,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风和家教。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注重家风和家教。家和万事兴、享天伦之乐、尊老爱幼、长幼有序、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父慈子孝、祭祀祖先、勤俭持家、慎终追远等,都体现了中国人非常注重家庭观念。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孕育生命,承载亲情,延续传统。家人,血脉相连,生死相依,是最亲近的人。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成员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传统风尚、风格、作风、道德面貌,或体现为家族世代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传统,具有独特的精神风貌。历代文人对家风都有论述,如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宋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习其家风。”宋辛弃疾的《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陈少平的《题载敬堂》:“邻德里仁,克绍箕裘世泽;笔耕砚拓,长传诗礼家风。”元乔吉的《两世姻缘》第一折:“是学的击玉敲金三百段,常则是撩云拨雨二十年,这家风愿天下有眼的休教见。”清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卷六:“惺斋乃诗人槄园(汝霖)司马之子,落笔绰有家风。”这些都是说家风的传承和沿袭。历史上有许多良好家风的范例,如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都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家教,即家庭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传统的士绅家庭,家教十分严格,言传身教都以培养健康的人格为第一要义,讲究善、诚、勤、俭,对人要有同情心,自己有自尊心。幼年时期的人格启蒙会影响人的一生。家教特别体现在家训族规之中。家训族规是家族发展的规范、族人行事的准则。家训族规中涉及孝道的内容比较多,如孝为立身之本,敬为孝先,显父母,耀祖宗,重家声,慈孝相应,俭以祭亲,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奉养父母尽心尽责,祭祀祖先,联族敦亲,这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也有着积极意义。
【小学生传承好家风的手抄报】相关文章:
好家风好家训活动总结06-20
好家风家庭事迹材料通用11-01
小学生家风作文07-20
描写家风的小学生优秀作文12-08
传承家风家训演讲稿08-13
文化需要传承03-20
传承良好家风演讲稿范文11-13
传承作文800字07-06
传承作文500字07-31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演讲稿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