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星星的孩子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数星星的孩子》记叙了张衡小时候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思考的好品质。通过名人的生活小事,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观察、思考对一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根据“快乐读书屋”的教学特点,围绕重点内容,设计中心问题,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在教师的适度点拨下,感悟课文内涵,体会阅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学习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指、乱”等5个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体现张衡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的语句。
2.感受并学习张衡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现场调查,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老师要做个小调查,你们愿意成为我调查的对象吗?
我们用举手的方式来统计一下,在晴朗的夜晚,谁观察过夜空?谁数过天上的星星?
2.古时候,有一个和你们一般大的孩子,就喜欢数天上的星星。他是谁呢?为什么要数天上的星星呢?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认识一位数星星的孩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板书:数星星的孩子)
3.读课题,提示学生注意“数”在这里读shǔ。
二、自由读文,自主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读后进行自评和互评,看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3.自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全班交流读书感受。先在小组内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指名来说说。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使学生粗知课文大意,了解主要内容,并通过读感知文中不认识的字,且能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三、抓住提示,深读感悟
1.指名读一读文前提示,结合文前提示,明确重点解决的问题:张衡数星星,奶奶说他是傻孩子,你为什么说他不傻?
2.学生再读文,思考提出的问题,画出有关语句。
3.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听取别人的看法,补充自己的认识。
4.全班交流。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老师抓住以下两处重点指导:
(1)张衡的语言: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A.张衡怎么知道星星不是乱动?读这句话能看出张衡是怎样的孩子?
B.联系上文奶奶的话,你又能看出什么?(一个“又”字说明张衡并不是就今天数星星,而是经常这样做,看出他不仅是认真观察,还坚持观察。看似随意地数星星,张衡却是用眼看,用心想,发现着规律。这样勤于观察,肯于动脑的数星星,怎么能说是傻呢?)
C.有感情地读读奶奶和张衡的对话。(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2)张衡的行为:爷爷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A.回顾前文,说说爷爷说了什么话?
B.从“爷爷的话是真的吗?”想象张衡心里还会怎么想?
C.从张衡听完爷爷的话以后的做法中,看出
具有怎样的品质?(张衡认真观察,认真钻研,用自己的观察验证了爷爷的话。看出张衡从小对天文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从文前提示入手,抓住中心问题,围绕文章的重点,组织学生有效地自主读书,在老师有的放矢地指导下,深层次地感悟文章内容。这样设计教学,让学生的自主读书得到扎实的落实,独立阅读的能力得到锻炼,在交流汇报中个性感悟得到展现。)
四、拓展资料,回归整体
1.现在请你说一说,张衡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是啊,正是这种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认真钻研的优良品质,才使张衡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对于张衡你还了解哪些?(根据学生的介绍,老师做相应的补充。)
3.分角色再读全文。
(拓展相关资料,更全面的了解张衡,有助于增强名人故事对学生的影响力;回归整体,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五、自主识字,合作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对于学生记得不牢的字,从文中找出来,再多读几遍。
3.同桌之间用字卡互考,检查对字的识记。
(在学生反复读书后,检查落实识字任务,体现自主识字。)
六、走出文本,拓展阅读
1.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君子一言》一文,读后回答文后的问题。
2.课外找一找关于张衡的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汇报交流。
(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数星星的孩子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语文教案10-31
中班数学闪亮的星星教案11-24
语文教案《有个孩子叫咪咪乔》01-03
数房子数学教案12-26
数学顺数与倒数教案01-17
中班数学数粽子教案01-05
中班数学数豌豆教案02-27
中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06-15
数学感知5以内的数教案10-30
大班数学数的邻居教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