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

时间:2021-08-09 20:26:4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鬓毛衰:头发都白了。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3、抽生背、齐背古诗。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白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白十分感动,写下这首《赠汪伦》。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李白在诗中写了些什么呢?自己去读读吧!并用“□”标出生字。2、认记生字: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其组词。

  (2)抽生说说记的哪个字,是怎么样记住的?

  (3)学生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读古诗两遍,看看能示不能将古诗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古诗大意。(教师相机点拨)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四、试背古诗

  1、熟读古诗。

  2、老师讲诗意,学生看图试背古诗。

  3、抽生背古诗。

  4、齐背古诗。

  五、学习写字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请学生为自己感兴趣的生字组词。

  3、请学生自由观察,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舟:里面的一横要出头,上下各有一点。

  客:与“容”相比较。客:客人容;容易

  何:与“河”相比较。何:几何河;小河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我会填”。

  七、拓展训练

  1、课文中树叶里的生字还有4个我们没学,你认识吗?2、你还会背哪些古诗?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

  首枝记刘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重难点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乐学善思办法

  组内赛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借助情境,听读赏诗

  1.播放课件。

  2.师声借助情情并茂地诵读诗文。

  3.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1.同桌互读,看读音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

  2.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一)学习古诗《雪》

  1.指导读诗,感知诗意

  (1)简介作者尤袤

  (2)自由读古诗,结合诗文的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4)同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诗内容。

  (5)汇报学习情况。

  2.由画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读.全班齐读.练习背诵

  (2)结合背诵,启发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二)学习古诗《江雪》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2)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尝试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3)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3.细读古诗,感悟诗情

  (1)自由读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带动作、表情读,从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说一说

  通读两首古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书后的“自选佳句”。

  2.课下搜集关于雪的名句、名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3.搜集有关写景的故事读一读。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3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2.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

  1.出示课题。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画简笔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给学生据文想象的方法,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为了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板画构图力求与插图相仿。】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这是个反复朗读、步步深入的过程。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指导。初读,思考字义,理解内容;再读,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渐入意境,为进一步训练表清朗读打下基础。切实抓住这一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教师: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

  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教师:(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

  教师: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想象后)高极了,

  真高啊,

  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师: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学生齐读:“危楼高百尺”。

  教师: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教师: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找感觉,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2.教师:(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生: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让学生做动作,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体会诗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的巧妙。】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教师: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教师: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教师: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

  学生: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师: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教师: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学生: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教师: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学生:相距咫尺。

  教师: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这里,用比较的方法指导朗读,意在使学生懂得表清朗读是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代作者说话,要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情。】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教师: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①挂图。②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背诵古诗《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5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

  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6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二、赠汪伦

  教学目的: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知识?

  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写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附课后选做题:举办一次书法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作品,比一比谁写得好。)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的内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先来学习《草》。

  二、自读古诗、解决字词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理解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诗词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古诗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六、练习

  1、填空。

  离离(),一岁一()。野火(),春风()。

  篱落疏疏一径深,()。()。飞入无处寻。

  2、按结构给字分类。

  未追店枯徐烧荣菜宿

  七、书写生字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本节课学习古诗《草》

  二、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草

  3、结合课后“我知道”,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如:理解诗中的“岁”是“年”的意思;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直观形象地理解“枯、荣”的意思。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导朗读,感受古诗节奏美。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3、学生练读,启发学生想象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体会感情。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小组讨论、交流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感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反复诵读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练习背诵。

  六、指导书写“枯、荣、烧”3个生字

  重点讲解: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七、积累运用

  1、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2、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二课时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画面,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今天,我们和诗人杨万里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板书课题。

  2、读题,理解题意

  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杨万里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3、导入: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呢?他用一首诗写了出来,我们一起读读吧!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个别读:要求读流利。

  3、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中写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根据诗文内容回答。)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如:“稀疏的篱笆”、“小路伸向远方”(看课件);理解“未成阴”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不能遮挡太阳(看课件);诗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体会感情。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给《宿新市徐公店》编故事。

  六、阅读积累

  1、出示已学过的《村居》诵读。

  2、说说《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写春天的景色。前两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色,后两句都写了儿童的活泼和快乐。)

  六、指导书写“未、追、店、徐、菜、宿” 6个字。

  重点讲解:

  未:上横短、下横长,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笔顺,后写“走之儿”

  宿:宝盖不宜太宽。

  菜:“采”是八画,不要把第三笔“点”和第六笔“竖”误连成一笔。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诗的内容 情: 喜爱

  画:篱落 一径 枝头(静)

  儿童 黄蝶 黄花(动)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9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俺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俺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同学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同学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沛了解同学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同学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同学对优秀保守文化的热爱,丰富同学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俺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同学背诵古诗)古诗为俺们出现出美的意境,让俺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俺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同学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效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同学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俺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同学,在感受画面后,启发考虑,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身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同学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同学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同学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同学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背诵。

  (同学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同学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同学认读。

  2、同学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同学评价。

  4、同学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同学展示的机会,体验胜利的快乐,促进同学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同学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同学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同学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同学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身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同学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同学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同学自学,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同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读

  1、同学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同学评点。

  4、同学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同学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同学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同学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同学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协助同学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同学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俺会填”,引导同学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身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效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示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绩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着的一致好评。

  《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指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的教学,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不必在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二年级的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力有限,因此教学时力求做到:谈化诗意,精析诵读,多元教学,渲染意境。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每一次朗读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心中有数。朗读的形式要多样,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的兴趣。遇到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教材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有关草原的视频及歌曲。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作者,读懂课题。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2.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爱到名山大川去游览。有一天,李白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

  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板书:山)来不及下山了。可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眼前有一座寺庙。(板书:寺,学生识记“寺”字)他就住在了这山顶的寺庙里。(板书:夜宿,理解“宿”的意思——住。)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请你说说:“夜宿山寺”的意思。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故事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倾听的意识。诗歌的题目平、翘舌音结合,读起来有些拗口,在教学“宿、寺”两个生字时,读准字音与理解字义并举,使学生读准诗题,理解题目意思。】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师生合作,读出这首五言诗的独特节奏。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闭目轻声读古诗,想象画面。三、学习古诗,体会诗境。(一)学习第一、二行。1.随文溯源学习“危”

  字,知道“危”的本义是表示人在山巅

  或高崖,站在高处而恐惧。引申为恐惧,又引申为高。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

  2.体会“楼高”。

  (1)同桌合作学习,交流诗中哪些词语写了楼之高。

  ①高百尺。这是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结合李白其他诗句“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理解并指导朗读,将“高”字读得响亮,突出“楼很高”的感觉。

  ②摘星辰。想象说话。

  ③指导朗读。想象摘星辰的动作,加动作读诗句。

  ④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形象地表现出楼之高。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有感情朗读诗句。

  (二)学习第三、四行。

  1.教师引导: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来应该高声吟诵一番,可是他却??出示三、四行,学习“惊、恐”,读准后鼻音,理解字意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李白诗歌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宫,里面住着很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他们呢?

  “高声语”“天上人”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三)采用多形式指导朗读、背诵。

  1.师生问答读。

  师:看这寺庙里的高楼,多高啊!生:危楼高百尺。师:甚至高到什么程度?生:手可摘星辰。

  师:安静的夜晚,繁星满天,站在这样的高楼上,诗人有什么感受?

  生:不敢高声语。

  师:为什么?生:恐惊天上人。

  2.师生承接读。

  师:危楼——生:高百尺,师:手可——生:摘星辰。

  师:不敢——生:高声语,师:恐惊——生:天上人。

  3.师生合作,诗意与诗句对读。

  4.学生加动作表演读,学生评价,师相机点评。

  5.看课文插图背诵。

  6.播放古筝曲,入情入境想象画面背诵。

  【设计意图:师生这样合作读虽简单,但一直在变换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保持了诗的整体性,又帮助学生在诵读中进一步理解了诗意,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诗本身蕴含的音韵之美。】

  四、小结。

  在《夜宿山寺》这首诗中,李白通过眼中所见,大胆想象,把一座百尺高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不敢语、惊天人(板书)这些奇妙的想法让这首诗与众不同,情趣盎然。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危、惊、敢”整体观察。

  2.出示“危”,看清结构(半包围),强调第二笔是横钩,第五笔是横折钩。教师范写后,学生观察并书空。

  3.出示“惊、敢”,通过比较,指导如何写好“敢”字,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4.运用规律,独立练习写字。看清位置,找准重点——名学笔顺,练习临写——对照品评,二次临写。

  5.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字例,纠正;学生再次连写。设计意图:师生写字教学的设计从整体到个体,县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讲清注意点,抓住关键笔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

  六、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写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作业:1.背诵《夜宿山寺》,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危楼高百尺,恐惊天上人”的意思。

  2.诵读《登飞来峰》,一边读一边想象描写的画面。

  板书设计:夜宿山寺

  百尺,摘星辰。楼高不敢语,惊天人。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近草原。

  1.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谈感受。

  2.我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时期在敕勒川生活的是游牧民族刺勒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播放大草原的风景,引导学生在图中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活动,从中感受到诗中所描写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及牧民富足的生活,从而进入诗歌的意境。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准平舌音“似、苍”,特殊读音“见”,指导“见”是出现、显露的意思。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3.教师示范读带读;师生合作读。4.闭目轻声读古诗,想象画面。三、想象画面,诵读诗句。

  1.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诗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辽阔的天空,有很多圆顶的蒙古包。诗中哪几行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学生自由地读读这四行诗,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结合课件了解“敕勒川,阴山”的位置,体会“穹庐、笼盖”的意思。川指平地,敕勒川是这个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朗读时,让学生用手势磨坊穹庐笼盖四野的情景,体会大草原的辽阔。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自由读后两行诗。

  (1)出示相关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苍苍、茫茫”,诵读体会。

  天苍苍:天空蓝蓝的;白发苍苍:头发拜拜的;松柏苍苍:松柏绿绿的。

  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大海茫茫:大海无边无际;云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

  (2)反复诵读。

  (3)出示: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闭目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

  的画面,感受草原壮丽富饶的景色,体会牧民的自豪之情。

  3.采用多形式指导朗读、背诵。

  (1)师生承接读。

  (2)师生合作,诗意与诗句对读。

  师: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生:敕勒川,阴山下,

  师: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生: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师: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生:天苍苍,野茫茫,

  师: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生:风吹草低见牛羊。

  (3)看课文插图背诵。

  (4)播放马头琴曲,入情入境想象画面背诵。

  【设计意图: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境美,这种意境美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的方式。只有富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课件的展示,师生诵读时配以乐曲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方法、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陶冶情操,触摸到古诗那悠远、空灵的意境。】

  四、延伸阅读老舍写的《草原》片段。

  【设计意图: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不够,将名家老舍对草原的描写链接诵读,使《敕勒歌》的内涵丰厚起来。】

  五、指导书写“阴、似、野、苍、忙、茫。

  作业:

  1.背诵《敕勒歌》,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思。

  2.把自己对诗的理解画成一幅简笔画,并把古诗抄写在上面。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

  层。

  (诗意: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

  起。不怕层层

  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

  草原(节选)

  老舍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外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钩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X流,轻轻流入云际。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相关文章:

1.《古诗两首》语文教案

2.六年级语文教案《词两首》

3.二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4.二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5.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创新教案

6.我是什么二年级语文教案

7.小学二年级语文《书里的蚂蚁》教案

8.《秋天的图画》二年级语文教案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案 下一篇: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