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克隆”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语文教案 篇2
一、 导入:圣诞节快到了,上周五布置大家回家制作贺年卡,不知做得怎样了。有做得的没有,请拿出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用了什么材料来做。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画上什么图案,涂上什么颜色,写上什么祝福的语言,准备送给谁,代表什么心情。(学生面露窘色,低着头没有做声,有一个学生说了,老师我们回家就没有时间了,家务很忙的。还有学生说,我不知道什么是贺年卡。有学生还说不知道什么是圣诞节。)
情况很糟糕,我完全没有想到学生会说不知道圣诞节的,更没有想到学生没有完成制作贺年卡的。
二、 动手制作:
没有人做来,是吗,不要紧,我们现在来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东西。有人会折叠纸飞机吗?会。哦,还会折叠什么?
大家拿出一张纸来折叠你最拿手的东西
(学生拿出纸了折叠自己最拿手的`东西。)
老师巡视,提醒学生不要浪费纸张,不要乱丢垃圾,记住折叠的步骤。)
三、 口头训练:
1、(随意指名一个学生回答)这个飞机是你折叠的吗,太漂亮了,你能教教我们是怎么折叠吗?好,站起来,说说。
教师在旁及时指导、梳理:先找一张纸,什么样的纸?有多大张?软的还是硬的?。第一步先折哪里,为了讲述方便,可将纸设为左右、上下。
第二步。
2、大家试一下,会折了吗
3、我们学习手工制作有什么好处呢,大家想想。(学生回答:可以锻炼我们的手指使之更灵活,可以放松和锻炼大脑,调节我们的学习,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4、也可能有不好的方面,会是什么呢?(学生:浪费纸张,破坏环境卫生。)
四、学写作文:
1、明确题目:都会做了。好。我们要把制作的方法告诉不在这里的人,怎么办。打电话,写下来寄给他。那就得把折叠的步骤写下来。这是我们这一节课的第二个任务。来,,看看怎样写。先明确题目 题目叫什么?
2明确小制作的写作方法
先总说后分说,总说部分先说要做什么,有什么重要性,意义;分说部分介绍制作步骤 , 还有的注意事项.。说明方法
3、语言要准确,也可以生动些。
语文教案 篇3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相信大家对春节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传统、最热闹的节日,想必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吧!那么,你们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吗?你们知道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北京的春节》,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浓缩的展现北京春节民俗风情的文章。
板书:北京的春节老舍
2、问:谁查到了关于老舍先生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资料: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老舍先生是一代“语言大师”,有驾驭语言的本领,尤其是北京话的'运用,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先生的作品很多,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龙须沟》、《春华秋实》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1966年,老舍先生去世。(注:资料也可以换成介绍春节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老舍先生和有关春节的习俗,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热闹的喜庆气氛。
2、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想一想:
(1)、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你认为课文应该怎样来分段呢?
四、汇报
1、指名读课文
思考: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学生汇报:学生:全文先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之后详细描述了除夕守岁,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十五闹花灯,最后些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板书:腊月
语文教案 篇4
【单元学习目标】
一、增强整体阅读的意识,善于把握关键词语,梳理文章内容。
二、关注人物言行和事件过程,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主题。
三、学习课文中“敢为人天下先”者的高尚品质和宽大情怀。
【修辞知识学习】
一、在一定条件下,临时改变某个词的词性,从而收到一定修辞效果,叫移就。它把原属形容或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形容或描写乙事物性状而改变其搭配关系的修辞手法。
二、拈连,是指甲乙两事物连说时,把原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拈过来用乙事物上的修辞手法。
三、仿词,是根据上下文中出现过的某一词语,利用更换语素的办法,临时仿造一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新词的修辞手法。
拈连和仿词有区别:
(1)拈连是一种反常规的用法,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形成的具有特殊表达意义的修辞手法;而仿词仅仅是词语的模拟仿造。
(2)两者虽都具临时性,而仿词有可能成为新词,如“后进”、“阳谋”等;而拈连的'用法却是一次性的,即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成立的。 四、借代,是不直接说出甲事物,而借与甲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乙事物来替代的修辞手法。借代,一般用事物的某个特征来代替事物的名称,用部分代替全部。借代的关键在于相关性。它比较生动,容易引起联想。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又如:花白胡子一面说一方走。 借代和比喻的区别:比喻的两事物间是相似关系,而借代的两事物间则是相关关系。 五、反语,就是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话来表示本意,常用于嘲弄讽刺。如:敌人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
【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二课时。 《永远执著的美丽》二课时。 ※《“我看见了我的骨头”》一课时。
【每周一诗指导】《书愤》宋·陆 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针对低年级儿童特点,在情境中内化生字、词和诗句,教学中渗透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的学习。重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学习更多的古诗。
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紊字,会写课后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痹谘习《所见》的过程中渗透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
3、碧寤峁攀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课件,或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展示,引入新课
1背楸逞生平时会背的古诗,齐背古诗。(要求:一边背古诗一边想象古诗的画面。)
目的:通过复习学生会背的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2苯樯茏髡咴枚。
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新诗的愿望。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1痹枚老先生可会写诗了,他把自己所见到的许多事情都写成了诗。有一天,他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出示全诗的情景课件),请你仔细观察。
袁枚老先生遇到了一件什么事?
2弊杂啥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痹俅味潦,把诗句读通顺、连贯。
4奔觳馍字。
(1)生字在诗句中出现,请生读。
相机点拨“牧”、“骑”、“欲”的记忆方法,做一做“闭”的动作等。
(2)生字从诗句中跳了出来,去掉音节读。
(3)齐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连贯。
三、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1绷范恋谝痪涫。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一句诗的动画。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抽生读—小组读—齐读。)
你体会到了此时小牧童的心情吗?是怎样体会到的?
2绷范恋诙句诗。
出示“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的`情景动画。师: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读好这一句吗?体会小牧童此时的心情。
3敝傅祭识琳首诗。
指导方法:一边练习,一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1)自由练习。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师范读,提要求: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4)听了老师的范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齐读。
②背诵古诗。
四、指导书写,感受汉字美
1背鍪疽求会写的字,认读。
2惫鄄煺庑┳值慕峁辜肮丶笔画。
3痹谡饪沃杏腥个特别难写的字(出示:所、骑、然),观察要写好它们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老师示范。
4毖生在田字格内临写。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孩子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用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学习了《所见》,其实还有许多古诗在等着大家去学呢!老师建议你们在课后用同样的方法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更多的古诗,下次我们开个古诗展示会。
附板书设计:
所见
牧童
黄牛
鸣蝉
(快乐、有趣)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过硬、硬是”中的“硬”的意思。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是我国的“国粹”——京剧艺术。(出示京剧图片欣赏)在众多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又以“四大名旦”最为著名,(出示四大名旦的照片、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今天我们就要去认识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出示梅兰芳的图片)(板书:梅兰芳)
2、介绍梅兰芳:(出示介绍内容)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8岁时曾跟一位先生学戏,可由于进步缓慢先生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不愿再教他。后来他进了一个叫“云和堂”的戏班子拜师学艺,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自己的'勤学苦练下,终于成为了一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大家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读了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3、补充课题:梅兰芳练功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全文,找一找刚学艺时,他的师傅是如何说他的?请找到句子用“— —划下来。
2、交流,出示:“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3、指名读,自读,联系第二节内容完成填空: “师傅说梅兰芳不是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 “因为梅兰芳__________,所以师傅说他___________。”
4、交流,师生配合读填空题,齐读第二节 。
三、深入学习课文3--9节,体会道理
1、快速读3--9节,找出文中描写他获得成就的句子
(1) 指名读句子、齐读
(2) 指导“蜚”的字形
(3)理解“蜚声海内外”的意思(在海内外都很有名)
(4)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这个意思吗?(闻名中外、举世闻名)
2、那么他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呢?请你再读这句句子,找一找获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3、板书:凭着顽强的毅力
4、齐读这句句子
5、出示学习要求:
(1) 读3--8节,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具有顽强的毅力?用“﹏” 划出句子。
(2) 同桌交流并读好它,说说你们选择这句话的理由。
6、按顺序交流句子:
(1)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理解“跷功”,出示图片,) (这是抓住了梅兰芳的动作来写的)出示:动作、神态 说话练习:秋天,梅兰芳 ,使他的跷功大又长进。
(2)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踏上高跷,在冰场跑。那光滑的冰面,不 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动作)
(3)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4)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吴先生看见后,劝他休息几天。梅 兰芳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动作、语言) 理解“一日不练三日空”这句话的含义,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7、指导朗读句子
8、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很好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以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师生配合读4--8节。
9、小结: 是啊,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获得了成功(板书:获得了成功)
成为了艺术大师。在梅兰芳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出示优秀剧目的图片),他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他的这种凭着顽强的毅力,获得成功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10、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11、从梅兰芳的故事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12、巩固词语(出示)
四、语言直播厅
交流一位通过刻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人物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8
语文备课教案11-30
语文《口技》教案11-06
(经典)语文教案11-10
语文天地教案09-06
语文翠鸟教案12-21
语文《检阅》教案08-03
语文古诗教案01-16
语文园地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