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案汇编五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声读一遍。
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教师范读一遍。
三、课文研读
学生再读一遍,体味豪放风格并思考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典很多)
找典故。
1、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典故呢?
我们来看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题目,大家知道,词往往用它开头的第一句话作题目。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在什么地点做些什么?京口北固亭,怀古
2、学生再默读一遍。结合课后注释,看作者都怀想了哪些古(典故)?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寻找典故,我并没有笼统地提问“词中引用了哪几个典故”,而是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小问题,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有几个典故?
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
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
4、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
3、老师再做总结。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
明确: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理解内容;学习列宁做了错事主动认错的好品质。
2、理解词和句;掌握生字和相关词语,能用“互相”“注意”口头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按照提示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后问:“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要想回答刚才的问题我们只有认真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要求:
1、尽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效果。
1、出示生字词(生字加拼音)指名读,强调“宁”“岁”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帮助正音。
四、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自然段之间的停顿;注意长句子的读法。
五、再读课文。要求:
1 、努力把句子读流畅,争取把整篇课文读流利。
2、思考: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同桌可讨论解决。
(出示书后练习3的提纲,讨论与自然段对应起来)
六、分段细读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列宁小时侯做错事后来又主动认错的事。要想清楚的知道这件事,我们可以仔细读课文。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哪几个人出场了?)列宁去姑妈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可是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花瓶是怎么打碎的?(提醒:注意“不小心”)
3、讨论:花瓶是怎么打碎的?结合 朗读句子回答。(板书“不小心”)
4、练读第二自然段,指导:第一句突出高兴;第二句注意在房间里;第三句读时 要突出“不小心”,读的轻一点、打碎了可以读慢一些,读出惋惜的语气。
花瓶碎了有人承认吗?有人看见吗?下节课我们再继续读后面的课文。
七 、小结。
八、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词语:(课后练习2的所有词语)指名读,齐读。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知道在姑妈家列宁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当时有人看到吗?今天我们继续读下面的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阅读第三自然段。
1、花瓶打碎了,孩子们发现了吗?他们还在你追我赶,姑妈进来了出现了怎样的.场面?练习分角色朗读。(四人小组)
2、指名分角色朗读。首先讨论:A、姑妈的话应该怎么读?B、表兄弟表姐妹和列宁说的都是“不是我”三个字,语气一 样吗?(提醒:他们的心理不一样,标点符号也不一样。)读第一句话的重音应该在哪个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语气是否正确。
3、评议。结合理解“注意”“互相”在句子中的意思。
4、通过刚才的阅读你感觉 列宁是个爱说谎的孩子吗?注意“也低声”“都笑 只有列宁没有笑 ”看书上的插图观察个人的表情。
5、列宁确实不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场面表演出来,(一个同学做列宁,一个演姑妈,两个男的两个女 的演表兄弟表姐妹)评议。
三、阅读第四自然段。
1、自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谈想法,
2、列宁给姑妈写信了吗?写了什么?读姑妈的信,理解意思。
四、.总结全文。
读课题,结合课文再一次理解“诚实”的含义。列宁做错了什么 事?(1、打碎花瓶 ;2、当时没有 承认。)
五、识记生字。
出示书后的生字。
1、边读边记 ,特别注意:”岁 表 房 互“这几个字形。”互“字的笔顺。
2、指导书写”表、互 、岁、房“在田字格 中的位置。
3、学生练习。
六、作业。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默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练习复述课文。
1、出示作业3的提纲,每小组说一部分,先说完的可以多说。
2、各小组派代表说。评比那一组最好。、
3、练习说全文。重点说花瓶怎么打碎的,列宁怎样认错的。
三、完成作业2的听写和造句练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听写。
3、理解互相、注意 在课文中的意思,练习造句
四、作业。
1、用”互相、注意“造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说说你对列宁的看法、
板书设计:
诚实的孩子
做客
捉迷藏 打碎花瓶(不小心)
写信认错 不说话
姑妈回信 认错 诚实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能正确划出写野兔与老鹰搏斗的句子。
4.感受动物之间搏斗的惊险,体会野兔以弱胜强的计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两种动物,它们是——(教师出示“野兔”、“老鹰”贴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怎样评价这两种动物的?请用·怎么样的野兔”或“怎么样的老鹰”来说一说。
2.师:当野兔遇到老鹰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3.师:今天呀,我们可要认识一只不平凡的野兔,看看在它身上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说一说,你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内容?
2.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
4.接龙读课文。[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沪教版教案]
三、抓住重点,学习主文。
1.学习第一节:作者在野地里发现了什么?齐读第一节。
2.引读第二节:我正要去追——(生读)
3.重点学习第三、四节:
(1)自由读。说一说:在这两小节中,你们读懂了些什么内容?师板书
(2)师:弱小的野兔是如何用巧计战胜了凶悍的老鹰的呢?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找出老鹰向野兔进攻的句子,用曲线划出;野兔用巧计战胜老鹰的句子,用直线划出。
(3)小组合作学习。
(4)反馈交流。随机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读出老鹰的凶猛,野兔的'机敏。
(5)师:这真是只不寻常的野兔,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节,领略这一奇异的景象。
齐读第三、四节。
(6)师:现在,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插图和提示,来说说野兔是怎样用巧计战胜老鹰的。
忽然野兔,。那只老鹰,·突然,野兔,,一连几下,,,。原来,。
1.师:学了课文后,这只野兔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请你再用“怎么样的野兔”来说说。
2.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对呀,在一定条件下,弱者也能战胜强者。这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落实练习,课外拓展。
1.组词:
割()放()府()
害()防()俯()
2.说一说:老鹰在天空中怎样飞?演一演,再说一说,可以选用下面的词语。
盘旋斜着身子扑棱扇动翅膀俯冲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3、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鞋?那父母领你们去买鞋时,你们都怎样去选择适合自己脚的鞋呢?春秋时期的郑国有一个想买鞋的'人与你们做法可不一样,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个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你们学习哪些寓言故事?你又从中明白什么道理?
3、每则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那这则《郑人买履》的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相信大家在这节课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
2、学生练习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宁信度无自信也”这几句中“度”的读音)
3、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在读“何不试之以足?”一句时,想象一下卖鞋的人现在心情怎样?应该怎样读?在读“宁信度无自信也”一句时,买鞋的人觉得自己的做法怎样?应该怎样读?师生对读)
4、加上自己的理解再试读。
5、同桌俩猜猜这篇古文讲了什么意思?
三、对照注释,自悟句意。
1、同桌俩对照课后注释,一句一句地看、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说。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在检查“宁信度无自信也”一句时,多让几个学生交流)
3、出示以下句子,看看“之”字在不同的句中意思有没有变?
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四、回顾寓言,领悟寓义
1、播放《郑人买履》动画片。
2、让学生交流看后的感受。
3、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郑人买履这样的现象?
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多动脑筋,不能照搬现成的经验,避免出现郑人买履这样的错误。
五、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
1、把这个小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听。
2、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选择自己的小伙伴把它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4、自学文言文《刻舟求剑》,领悟寓意。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松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瞧,它是谁?
2、齐读课文,它东张西望在找什么呢?有没有找到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标好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学生评价。
3、指导生字和有些长句(这一设计为学生铺路架桥,降低了朗读的难度)
三、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花生画面)这就是花生,你能给小朋友介绍一下吗?
(3)指导朗读
[直观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花生开花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多美的`花生呀,小松鼠好奇极了。
(1)分角色朗读对话
(2)松鼠认识了花生心情怎样?它为什么高兴?指导学生朗读"它想……"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过渡:小松鼠有3个美好的愿望它盼啊盼啊,它找到果子了吗?
(1)轻读第三、四自然段,全班交流,抓住"每天、都、等啊等啊,、也,"并进行朗读指导。
(2)老师引导读第五自然段:所以小松鼠感到奇怪,自言自语地说:"……"
(3)指导朗读"自言自语地说……"(可以加上动作、神态)
(4)表情朗读
4、突破难点
(1)(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朋友,你能告诉小松鼠,花生躲到哪里去了吗?
(2)用"因为……所以……"说,为什么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了,小松鼠也没有看见一个花生。
[以问促读,问促结合,有效地组织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
四、回归整体,表情朗读
同桌朗读,边读边辅以动作、表情,把小松鼠找花生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来。
[课堂演读,变"讲台"为舞台,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五、指导书写,教认新偏旁。
1、练习生字并找朋友
2、学新偏旁,"田字格"和"母字部"注意"每"的笔顺。
3、学生看笔顺图,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8
语文备课教案11-30
语文《口技》教案11-06
(经典)语文教案11-10
语文天地教案09-06
语文翠鸟教案12-21
语文《检阅》教案08-03
语文《翠鸟》教案08-18
《语文园地》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