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4-04-12 17:24:0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看立体图。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并在充分的探究验证活动中获得一些学习方法。

  3、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能初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空间观念的发展及对长方体的棱和面的特征的探究

  教学难点有序、有效地开展探究、验证活动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尺子、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学具:每组一个学习包(包内有长方体盒子、剪刀、尺子、白纸、小棒、铅笔、电线等)

  教学过程

  一、预热铺垫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玩个简单的游戏,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敢接受挑战吗?教师举起左手掌,问:另一只手掌如果要和它“相对”,该怎么举?现在老师站在这里,谁愿意上来和老师“相对”而站?请一生上来,然后教师通过转动身体考考该生的反应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变换手势考全班同学对“相对”的理解和反应能力。

  二、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

  这三个分别叫什么图形?可以统称为什么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2、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变形魔术,想看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把这个圆放平,然后向上平移,会得到一个什么形体?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由圆向圆柱的演变过程。

  3、如果把长方形也向后平移,会得到一个什么形体?课件演示。

  4、教师将一个两端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藏在衣服里面,只露出一个正方形面,你们猜猜看,老师衣服里面藏的是什么形体?学生猜测后教师出示,问:这个长方体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5、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这个变形魔术。教师课件演示先得到正方体,再演变成长方体之后又回到正方体的过程。

  6、通过刚才的这几个变形魔术,你能大胆地猜猜看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你能用圆圈集合图的方式表示出两者的关系吗?指名板演,其余同学画在本子上。

  7、现在这些图形还是平面图形吗?课件出示:立体图形。

  三、探究验证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奥秘,你觉得研究哪一个更具有挑战性?

  2、对于长方体,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它的特征?学生如果回答不出来,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摸摸面、棱、顶点,并结合课件初步揭示面以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3、对于前几个特征,郑老师深信不疑。但对于“相对的面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两句话却是半信半疑。老师要在这两句话后面打上大大的问号,接下来,老师就要看看,谁能用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从而让郑老师乖乖地把问号擦掉。

  桌面上的材料你都可以用,比比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最精彩!(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参与)

  4、反馈交流。已经证明了“相对的面相等”的小组向老师招招手,你们组找到了几种方法?哪个组愿意先上来交流?

  已经证明了“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的小组给老师一个成功的微笑,你们组找到了几种方法?哪个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与大家共享?

  5、同学们真是表现得太精彩了!老师再也不半信半疑了,而是坚信不疑地认为应该把这个问号给擦掉,你们高兴吗?

  6、教师用课件再次演示长方体面、棱的特征后问:现在你能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说一遍吗?小组内互相说说,然后指名上讲台拿着模型描述。

  7、前面我们有一个大胆的猜测: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那么它到底特殊在哪里呢?教师板书正方体特征,然后指名上黑板验证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8、假如不准你用桌面上的材料,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证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特征吗?

  9、为了我们后面学习的方便,我们把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演示),大家观察一下,正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特点?(课件演示正方体长、宽、高相等)。

  四、练习拓展

  1、填空:(先由师生共同填写,然后学生安静阅读一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点有: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不同点有:

  1)长方体6个面是()形,也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而正方体6个面都是()形;

  2)长方体()的面面积相等,而正方体6个面面积();

  3)长方体()的棱长度相等,而正方体()条棱的`长度()。

  3分米

  2、右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分米、2分米、3分米,如果要把这个长方体的隐藏部分

  2分米

  补出来,你需要借哪些长度的棱?课件演示补全后

  5分米

  问:如果要把每个面都贴上彩纸,你会用剪刀剪出

  那些形状的长方形?

  3、下面图形沿着虚线拼折,能恰好拼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吗?

  前两幅图学生思考后演示,第二幅详细研究对面,第三幅思考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然后问:如果要使它能恰好折成正方体,这个多余的面应该放在哪里?学生想象猜测后教师用纸片演示。

  4、如果老师要在你们面前的盒子中装入一件礼物,寄给我的好朋友,为了安全和保密,我想在盒子外面包上一层彩纸,你能用上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算一算,最少要用多少面积的彩纸吗?计算之前,要先干什么?测几条长、几条宽、几条?

  五、互动小结

  上了这么长的时间,老师也觉得累了。接下来,老师和再和大家一起做一个猜哑谜游戏好吗?老师做动作,你们以最快的速度把老师心中想说的话喊出来好吗?

  1、教师摸长方体的相对面;

  2、教师摸长方体的相对棱;

  3、教师摸正方体的6个面;

  4、教师摸正方体的12条棱;

  5、教师数长方体的12条棱,又数正方体的12条棱;

  6、教师做动作表扬并感谢同学们,并表示下课。

  设计意图:

  要谈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我觉得首先要思考一个话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认识“空间与图形”教学。

  我们都知道,《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现在的“空间与图形”,这决不仅仅是语言表述上的变化,而是有着其丰富的社会背景的。由于受欧几里德公理体系的影响,传统的几何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而事实上,推理既有演绎推理,又有合情推理,随着80年代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培养新人的时代要求,几何教学已经从过多的演绎推理转向更多地强调从具体情境或前提出发进行合情推理;从强调几何的推理价值转向更全面地体现几何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探索、合情推理等方面“过程性”的教育价值。

  正是基于上述对“空间与图形”教学的认识,所以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关注了以下几点。

  1、学生原有认知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就拿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来说,学生几乎从出生以来天天都要和这些形体打交道,加之在第一学段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避免由教师一步步带领学生认识面、棱、顶点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先让学生说说看:对于长方体,你已经知道了有关它的那些特征?这样结合观察,将学生大脑中对长方体特征的感性化、模糊化认识初步挖掘、梳理出来。从而也为后续的、充满趣味性与活动性的探究验证活动做好了准备。

  2、通过多种途径凸现对空间观念培养的重视。

  空间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丰富几何知识经验出发,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途径应当多种多样。在本节课中,我先演示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初步培养空间观念,然后又通过挖掘学生原有认知激活学生对“长方体”的初步认识,之后通过学生一系列的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等途径丰富学生对空间观念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在这当中,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有时甚至其到了实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关注这些感性化的途径的同时,我并没有让学生的认知仅仅停留这一层面上,而是再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结合以往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通过分析和推理进一步从理性的高度认识了它们的特征。

  3、体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应用价值,仅仅停留在“生活当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做成长方体、正方体”是远远不够的。从教材编排中可以看出,教材是将认识和求表面积分为两节课进行的。试想一下,学生如果学完了整整40分钟,结果还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用,那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将是盲目的、被动的。因此,我在课堂将结束时设计了让学生尝试求出包装纸的最小面积的练习,从而使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今天学的知识这么有用。当然这里并不需要展开对面积的具体探究,因为学生中有很多求的是面积,也有一部分求成了体积,而这恰恰是留给下一节课学生开展辩论的很好素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P1~2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高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的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师:(大屏幕出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认识这些图形吗?生答.给下面这些图形分类,说说分类的依据。(课件演示)

  2..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课件把实物装换成立体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初步感知

  (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 .看课件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

  2、小组内互说。

  3、同学们根据自己准备的学具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 根据讨论提纲,小组合作讨论长方体的特征:

  教师对学生的操作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及鼓励。)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4、学生汇报结果,结合课件演示。

  (二)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它的十二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么分? 学生交流汇报。 (师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师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做长,较短的叫做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

  2、练练手:(1)(课件演示)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告诉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提问:长方体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

  (3)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课件)

  (三)认识正方体

  1.(出示正方体)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并知道它的特征,那正方体又有什么特征呢?

  (1)自主观察、探究

  1.正方体的'面有几个?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的棱有几条?有什么特点?

  3.正方体的顶点有几个?

  (2)小组汇报交流。(师板书)

  2.师:通过我们的学习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课件步步出示)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图。

  三、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1.判断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 ,面积相等。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 一定是 正方体。 ( )

  (5)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二十四条棱。 (6)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 ( ) (7) 相对的4条棱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 )

  2、 如果用铁丝围成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铁丝?

  3、 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1、完成练习三第五题。

  2、自己做一个长方体。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3

  教材内容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为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打下基础。依据以上的认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正确地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

  学情分析:

  (1)知识上: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正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正方体实物的能力。

  (2)经验上:生活中长正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

  (3)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课前调研,调研中发现,95%以上的学生能从众多的立体图形中准确地挑出长正方体,对长正方体的特征也有初步地了解,但30%的学生对于特殊的长方体认识模糊,特别是相对面是较大的正方形,如瓷砖,有68%的学生认为是正方形,或者认为是正方体。这一调研结果显示出学生空间观念的欠缺,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位为,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认识长、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立体图形表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地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

  课型:新课 教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长正方体框架、长正方体物品、土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旧知,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点、线、面,并引出立体图形。

  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师:同学们能不能从长方体中找到我们已学过的点、线、面的知识?

  组织全体学生摸一摸、指一指所找到的面、棱、顶点,思考长方体中的棱、顶点是如何形成的。

  课件出示:面、棱、顶点。

  师:如果想深入研究长方体,你会提出哪些有关面、棱、顶点的问题?

  (若学生有困难,教师示范引领提出关于面、棱、顶点的数量、大小以及关系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短时间内回忆以前所学过的点、线、面,并把它们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让学生明白知识间的联系,以形成知识结构的统一,同时也为获得研究立体图形的学习路径奠定基础。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有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要从现实的生活物体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对他们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巧妙地揭示名称并以此为深入研究的入口,让学生提出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长、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1.借助实物认识特征。

  学生分小组讨论。

  借助手中的长方体,用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面、棱和顶点的特征,把自己的发现成果在小组里交流,组长记录到报告单中。

  (设计意图: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生汇报结果。

  学情预设:学生对于特征的认识只停留在零散的状态中,尤其是哪些面完全相同?哪些棱长度都相等?教师应让学生广泛交流,形成共识。必要时要出示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都相等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明确的分析问题。

  2.制作框架理解长、宽、高。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教师:如果遮掉其中的一条棱,你还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吗?比划一下。

  教师:如果再遮掉一些棱呢?

  追问:想一想,至少要剩下哪几条棱,才能保证让我们可以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动手试试看。

  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大组进行质疑交流,得出结论:只要剩下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就可以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

  反馈小结:这三条棱很重要,缺一不可,它们直接制约着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教师结合课件揭示长、宽、高的定义。并变换位置让学生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中制作框架的目的是通过分组引出长、宽、高。我稍作了些调整,因为觉得这种调整在不影响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对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似乎比教材的呈现方式更有效。制作框架的目的一是巩固特征或也可认为是验证特征,二是通过制作框架和拆除框架这一来回,学生表象的建立会更丰富。学生经历了一个从迷糊到清晰的过程,对于长、宽、高的意义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3.迁移方法研究正方体。

  如果要研究正方体,你们觉得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发现的结果。

  引导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异同点和建立关系。

  (学情预设: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必须用上一定的时间,否则若蜻蜓点水。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正方体的认识可引导学生迁移提出思考的问题,独立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4.归纳提升,实现建模。

  四、随堂小测:

  完成第1填空题: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棱长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 ),每条棱长都( )。

  (3)、长方体中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4)、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 )的形状是长方体,( )的形状是正方体。

  完成2题: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互相指一指每个几何体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老师也参与谈收获,总体评价学生的表现,以此激励学生。

  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6个面

  相对的面向等 相同

  棱 12条

  相对的4条棱相等 相等

  顶点 8个顶点

  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 12条棱 分成3组 8个

  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 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12条棱长度都相等 8个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正方体与长方体数学教案08-31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04-10

大班数学《认识正方体》教案06-14

小班数学游戏认识大小和长短教案04-29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和半点06-09

认识数学符号教案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符号12-30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1和许多3篇07-19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认识04-11

小学数学认识时间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