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面积》优秀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面积》优秀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面积》优秀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丈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丈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三张正方形,边长分别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还有三张面积大约是4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的纸片。
公开课教案: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单位。
二、引导探索
1、每组发给一个信封。
2、今天我们要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感觉一下它有多大?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4、动手丈量前,先小组讨论:要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丈量单位(每组只能选两种),说明理由,再用它来丈量。
5、互相说一说丈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6、现在我们做格统计。在统计前可以猜猜什么图形可能被多数小组选为丈量单位,最后再看统计结果。(由各组组长报告被本组选择作为丈量单位的图形,教师再黑板上做统计,完成统计表。)
7、小组议一议,这张统计表传达给我们哪些由意义的信息?或者根据它能提出哪下数学问题?然后向全班汇报、交流。
8、(小结)看来选正方形作为丈量单位主要由两点原因:(1)正方形能密铺;(2)操作简单方便。
9、现在请用正方形作为丈量单位的小组,再报告一下丈量记过。大家一起来看看,对这些丈量结果,能提出什么问题?
10、丈量同一个图形,要量出一致的数值结果,惟有统一丈量单位。(拿起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 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厘米。它是今天我们认识的第一个世界通用的面积单位。
11、每人都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并说出身边一个面积大约是1厘米的东西,在小组内交流。
12、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3、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4、度量稍微大图形的面积,一般以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用面积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分米。
15、小组讨论实际操作:1米有多大?
三、拓展应用。
1、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dm或m)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3)练习本的面积约212。
(4)单人床的面积约2。
(5)游泳池的面积约1250。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格1cm)
小学数学《面积》优秀公开课教案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六册第四单元第39—41页“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大小的策略。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偏小)、梯形(偏大)的纸片、水彩笔、两个长方形、若干小长方形纸条,方格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从遂昌出发,坐车来到湖山,路很远,你们说这么长的路程该用哪个长度单位来表示?生:千米。
师:那么,比“千米”小一点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呢?生:米。
师:比“米”再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又是什么呢?生:分米。
师:对。比“分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还有吗?生:厘米,毫米。
师:是的。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可以用长度单位如“千米、米、分米、厘米”等表示。
二、面积的含义
师:(边说边出示两条线段)请同学们观察这两条线段,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出示两片叶子)这两片叶子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银幕、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板书:物体)。
师:(出示文具盒)这也是一个物体,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生A:外面。生B:表面。
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例如,黑板面,叶子的表面,书本的封面你们能再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吗?学生举例(略)。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老师请大家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生A:桌子的表面光光的。生B:桌子的表面大,课本的表面小。
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课本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课本表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那么,文具盒的表面比较小,可以怎么说呢?生:文具盒的面积比较小。
师:黑板面比桌子面大,又可以怎么说呢?生:黑板面积比桌子面积大。
师:你还能想到什么呢?生:还可以说桌子面积比黑板面积小。
师:说得真好。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形成板书)
师:(出示图形)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板书)也有大小吗?生:有。圆比三角形小。
师:对。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圆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小。再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还可以比较那些图形之间的面积大小吗?(生交流)
师:我们说,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你们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吗?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
三、面积大小的比较
1、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黑板的面积与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我们经过观察便能很容易地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叫观察法(板书)。
2、师:(实物呈现:两块长方形的红白硬纸片面积大小相差无几,红纸片面积略大一点,使学生更容易看成与白的一样大)这两块硬纸片的面积又是谁大谁小呢?
生A:红纸片的面积大一点。生B:我认为白纸片的面积大一点。生C:我认为两块纸片的面积一样大。
师:现在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问题还不能解决。那么,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生:把两块硬纸片的长和宽量一量。
师:你们说可以吗?生:可以。
师:这个办法行。(板书:测量法。师生测量长和宽)还有其他更简单的办法吗?
生:可以把它们叠在一起比一比。
师:(把硬纸叠在一起)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红颜色的纸片面积大。
师:说得对,我们给这个方法取个名。生A:重叠法。生B:叠比法。
师:都很好。我们就叫它为重叠法吧。
3、出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观察法就不太容易看出来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看来眼睛有时候会欺骗我们。你能否想出更好的方法,准确的比较出它们面积大小呢?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说。
学生分四人小组探究:老师也给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有:两个长方形、若干小长方形纸条,方格纸。
学生汇报:总结出重叠法、用指定的长方形量和用方格纸这三种方法。
4、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轻松一下。老师带来了三个图形(逐个出示),老师想请你们判断一下,它们的面积哪一个大?(出示课件)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你有什么发现?
得出: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面积的大小。
5、师: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助解决。出示:大小一样的平面图形:里面的个子大小不一样(1)、说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那个小?(2)、师:你能根据数出的9格、16格、格中知道哪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大或最小吗?
生A:有9格的图形面积最大。生B:只有16格的图形面积最小。
师:你们都认为是这样吗?
师:(出示图形)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A:上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生B:是的。因为格子大小不一样。
生C:说明单单数格子多少还不能肯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那怎么办呢?
生:要用一样大的格子去量。
师:说得好!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要学会测量和计算,而格的大小不同,无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说明统一方格的大小很有必要。
四、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就在我们刚才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时,动物王国里发生了一件事,想听吗?
猴子和小羊进行铺草坪比赛,在同一时间里它们都铺完了。出示相应得两块地。(猴子组是一块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地,小羊组是一块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地)。铺完后猴子们激动得跳起来了说“我们赢了!我们赢了!”小羊们也不服气地说是我们赢了,这可把袋鼠裁判难住了,只好请我们帮忙做裁判,我们能想办法找到冠军吗?1.你怎么判断的?
2.怎样才能知道谁铺的面积大呢?拿出对应的纸片比一比。 3.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4.指名展示自己的方法。 5.回到原题,找出冠军。
(设计意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
2.你能说出什么是面积吗?
3.还学会了什么?怎么比较面积的大小的?
六、板书设计
面积的认识
物体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是面积。
观察法
比较面积重叠法
大小的方法用指定的长方形量
用方格纸量
小学数学《面积》优秀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1.面积概念的形成。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小黑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硬币,学具袋,彩色笔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好吗?揭示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你会计算它的什么?
生:周长师:什么是周长?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它的面。
二、探索感知面积大小
1.摸一摸。
师: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自己手的面、数学书的面、课桌摸一摸你身边物体的“面”。(生活动。)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师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能摸到的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有些“表面”是平平的,有些“表面”是弯曲的,有的大,有的小。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你们能用数学语言给取个名字吗?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
小”就叫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
2.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小组活动:把手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的轮廓描到纸上,将描好的图形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小组涂的图形中哪个是最大的?哪个是最小的?
师:刚才你们涂的都是什么图形啊?
生: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你们涂的这些都叫平面图形。通过描轮廓和涂色,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平面图形有大有小。
师:那么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什么呢?(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
生:面积。
3.小结“面积”的含义。
师:现在,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什么是面积)同桌用简练语言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面积。(生归纳小结。)
师: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数学专家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你们说的和专家说的很接近,同学们的概括能力真强。
4.面积与周长区别。
师:通过刚才的涂和画,想想周长和面积是一回事吗?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生:周长是物体表面边线的总长,而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
三、比一比,探究方法
1.出示一组图形。
师:现在请大家看这两个图形,谁能用上“面积”这个词语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你认为它们谁的面积比较大?
生: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呢?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用眼睛看,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板书:观察法。)
2.动手探究。
师:请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你们先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并根据需要用身边的工具证实自己的想法。比比谁想出的方法多。(生活动。)
师:现在这两个图形用眼睛看,看得出来谁大,谁小吗?
生:不能。
师:那么该怎么办呢?请动用小组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大家一起商量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请你们在小组内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学生用剪拼、数方格、摆正方形、摆硬币等方法,并汇报。)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有的'小组说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比一比,这用的是“重叠法”。(板书:重叠法)有的说把它们重合在一起,再把多的剪下来,拼在一起,比一比,这用的是“剪拼法”。(板书:剪拼法)有的说用同样的硬币摆一摆,看哪个图形摆的硬币多,哪个图形就比较大,这叫“拼摆法”。(板书:拼摆法)还有的小组通过讨论,认为只要把这两个图形画上同样大小的方格,数一数方格数就能知道谁大谁小了,这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板书:数方格。)
师:大家想的方法可真多。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关于“拼摆”的方法。刚才那位同学说用硬币摆,你们还能用什么图形来摆。师:现在我要请你们用行动来证明你们的观点。请同学们用学具袋里提供的材料,动手摆一摆,看究竟哪个图形面积大?要求:4人合作,摆一摆、贴一贴。张贴时,一个图形紧挨着另一个图形。两张图形贴完后,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师:拼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通过拼摆的活动,你们观察这几个小组的作品,比一比,用哪个图形来摆是比较科学,比较准确?为什么?
生:用正方形来摆是最好的,没有剩,也没有空隙
3.小结。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用正方形来摆是比较科学的一种方法。那么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就可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多想一些办法,还要考虑哪种办法更科学就选用哪种办法。
四、实践应用,巩固延伸
师:现在请大家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完成课后的第1~3题。
2.完成书中的“画一画”。
五、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小学数学《面积》优秀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优秀01-02
数学教案:《面积单位》12-03
小班优秀公开课数学教案04-07
数学公开课教案09-03
《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10-08
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08-30
大班数学比较面积教案12-23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05-18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