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班数学教案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借助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认识白天、黑夜。
2、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3、提高幼儿表现力及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地上画两个大圆圈;白天、黑夜的背景图;白天、黑夜的标志卡片。欢快的和安静的乐曲各一段。
2、学具准备:白天、黑夜活动卡片若干;自制小老鼠若干;蜡烛、台灯、手电筒、灯笼、太阳镜、太阳帽、遮阳披肩等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情景表演,导入活动。
1、即使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小猫钓鱼”“小猫捉老鼠”的情景游戏。
2、分享交流:
① 小猫什么时候钓鱼?什么时候捉老鼠?
② 小朋友白天做什么?晚上做什么?
二、幼儿感知理解白天、黑夜。
1、幼儿从小筐中挑出蜡烛、灯泡、手电筒、灯笼、太阳镜、太阳帽、遮阳披肩等实物,从物体的用途感知白天、黑夜。
2、教师出示标志多种,引导幼儿为白天、黑夜选择标志,并说说白天是怎样的?黑夜是怎样的?
3、小结:太阳表示白天,白天的天是亮亮的,小朋友要上幼儿园,做游戏,学本领,爸爸妈妈要上班,去工作;到了晚上天就慢慢地变黑了,月亮也悄悄地出来了,我们在家里就要打开电灯才能看清东西,我们小朋友也要睡觉了。
三、幼儿区分白天、黑夜。
1、将白天、黑夜的标志放在相应的背景图里。
2、幼儿自选卡片一张,与同伴相互交流卡片内容
3、幼儿将卡片放入相应的背景图。
四、游戏: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听到安静的音乐,要走到黑夜的'圆圈里做睡觉的动作;听到欢快的音乐,要走到白天的圆圈里做白天的活动。
2、教师引导幼儿开展游戏。
3、教师以带幼儿出去感知白天为由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
(二)幼儿变魔术。
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
(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三、游戏:彩带飘起来。
播放《红绸舞》,和幼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课堂实录:
一、小魔术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师:(出示彩色纸)这是一张黄色(幼儿说)的纸。
我要把它变成四根一样的纸条。(取两根)
师:看好了,我要变了……
师:现在它们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儿不一样?
幼:这个小了。(手指着短的一根)
幼:变短了。
师:真棒!是啊,有一根变短了。这一根呢?
幼:没有变。
幼:变长了。
师:其实啊,这一根没有变,跟它比起来长一些。我们就叫它长纸条,短的.这个呢,就叫短纸条。跟老师一起说——
师幼:长纸条、短纸条,长纸条、短纸条。
师:想知道这个魔术怎么变的吗?
幼:想。
师:看仔细了!这个手指悄悄地把上面的纸往下一压,再赶紧捏住就行了。你们也来变变吧!
师:轻轻地从篮子里拿出两根纸条。带着一起变,再指导个别孩子。
师:你们都成了小小魔术师喽!把纸条举起来说说哪根长哪根短。
幼儿看着自己的纸条口中念念有词——这个长,这个短。
师:把纸条放回篮子,来活动活动我们的手指。
教师边带幼儿活动手指边说:我们的手指也有长短,捏捏最长的……
二、操作活动
(一)两根吸管比。
师:请你们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看谁最快!
师:看看它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里不同呢?
幼:有个长、有个短。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它们一个长一个短的呀?
幼儿茫然。
师:是用……(暗示幼儿说用眼睛看的)
一幼儿:我是用眼睛看的。
师:是啊,我们的小眼睛真能干。
师: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幼:我这样比的。(他把两根吸管靠在一起)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
师介绍一端对齐法。
师:你们也试试。
幼儿操作。师提示幼儿说说长吸管、短吸管。
师:现在请你们帮忙把送吸管回家。将长吸管送进1号袋,短吸管送进2号袋。
师:送得很快啊,表扬一下。
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师拿1号袋检查。
师:谁来检查2号袋?
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三根彩带比
师:篮子里还有什么呀?
幼:是彩带。
师:选出一条你喜欢的。
师:用刚才的方法来比一比看看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幼儿操作。
师:每个人手上只有一条,把其它两个放进篮子。
师:把长的举起来。
幼儿都举对了。
师:很棒。长的放下,举最短的。
几个幼儿看到别人举起黄的,也跟着举了起来。
师:想想哦。最短的放下,举——短的。
师:接下来请长的站到红圈里。短的站到绿圈里。最短的站到黄圈里。
三、彩带舞
音乐:红绸舞。
师:我们一起来跳个彩带舞吧!
师带幼儿随乐翩翩起舞。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尝试根据形状及颜色的特征找相对应的图形。
2.初步感知图形(圆形、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尝试拼合图形。
3、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二、活动准备:
1、用硬纸制成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图形周围涂上颜色(有红、黄、绿);小路示范图片一张。
2、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若干。
3、几何图形的房子。
4、欢快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昨天接到小白兔的电话,它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现在小白兔需要造一间新房子来过冬,昨天老师连夜帮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
2、出示几何图形的房子,认识房子各部分,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二)、引起幼儿“修路”的游戏兴趣。
1、小白兔再次打电话给老师,并要求再次帮助
(嘟…)教师接电话,小白兔说:“谢谢你为我造了一间房子!刚才我想来跟你道谢时,家门口有很多泥坑,我不小心就摔倒了,老师你能不能再帮助我把这条路铺好呢?”
2、教师引导幼儿在示范图上“修路”
引导幼儿观察泥坑的形状、颜色:“这些泥坑都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请小朋友拿合适的石头补上。”
启发幼儿想办法把两块半圆形的“石块”和两块长方形的“石块”嵌入“土坑”中。
3、幼儿自己尝试在用硬纸板做成的小路上“修路”。
4、教师检查。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大石头用完了,就用半块的石头合起来补上。”“小路修好了,我们把它铺在地上吧。”
(三)、游戏:踩石头
小路现在变安全啦!我们现在沿着这条小路去小兔家做客吧!(音乐)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你现在踩到的是什么形状的坑?”教师也可向幼儿提要求:“请你踩一个正方形的坑。”
(四)、延伸活动
1、把示范图投放在数学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练习根据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配对活动,引导幼儿找出三角形转换方法。
2、引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4-30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10-22
小班蒙氏数学教案08-29
小班数学教案【必备】11-13
【推荐】小班数学教案06-15
小班数学教案【热门】06-15
小班数学教案:分类10-12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10-11
[热门]小班数学教案08-03
【优选】小班数学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