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班数学教案汇总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运用圆形创作造型
2、发展幼儿想象力及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将各色色纸剪成大大小小的圆,贴在磁铁黑板上。剪刀、糨糊、圆形贴纸、画纸、磁铁、彩色等。
2、幼儿数学用书
三、活动过程
(一)以讲《爱画画的波波的故事》的形式引起兴趣
随着故事情节让幼儿猜猜波波画的.是什么?“小猪波波画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圆,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圆圈是什么,就问波波:“你画的圆圈是什么呀?”波波说:“这个圆圈里有两只手,一只长,一只短,从早到晚绕着转。”哥哥说:“啊,我知道了,是时钟”,姐姐说:“那这个是什么?”波波说:“它下面还有一条长长的线,要抓好,才不会跑掉”。姐姐说:“喔,是气球”哥哥姐姐终于知道波波画什么了。波波又画了许多圆圈,连肚脐眼的圆都有呢?妈妈说:“波波真是个很棒的画家”。
(二)运用操作法让幼儿拼图
幼儿也当波波,用圆形色纸拼拼贴贴,看可以拼贴出什么造型。完成后请幼儿欣赏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用圆形拼贴出了什么
(三)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一页,启发幼儿观察画面内容,让幼儿给圆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说说图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
(四)引导幼
儿观察周围环境,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对图形进行组合拼搭。
2、结合自己的图形认知经验,帮助朋友解决问题。
3、认清图形的名称。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形片若干、正方形底板幼儿人手一份、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图形捉迷藏
1、 点击课件,出现三个图形
------你认识它们吗?它们是什么形状?
小结:它们是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 找图形
------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躲到哪里去了?你在图片的什么地方发现了它们?
小结:原来在我们的身边藏着那么多的图形宝宝。
二、图形宝宝帮大忙
1、宝宝想玩滑滑梯
------滑滑梯是什么样子的?哪个图形像斜坡?三角形怎么放更像滑滑梯?(转一转)
小结:图形可以转一转,转一转说不定就能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2、汽车轮胎坏了
-------谁能变成汽车的轮子呢?没有圆形怎么办?这三个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谁能变出圆形?
小结:原来两个半圆形拼起来就是一个圆形。
三、 拼出正方形
------电视柜是什么?哪个图形可以做电视柜?(正方形)正方形躲起来了,可以用什么图形帮帮忙,拼出正方形呢?你们自己去试试看。请幼儿将不同的`图形片贴在正方形的轮廓上,尝试拼搭出正方形。教师与幼儿分享经验。
小结:原来正方形可以用其它图形拼出来。两个长方形可以拼出正方形,四个小正方形也可以拼出长方形,还可以用两个三角形拼出一个大正方形。儿童早期对图形的认识是与其生活周围客观环境相联系的,他们所感知到的形状大多来源于现实中具体的客观实体。教师根据幼儿认识图形的特点,组织小班幼儿开展了《有趣的图形》的活动,那么这节课,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
抛问:
1. 说说小班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特点?
2. 教师如何将认识几何图形与幼儿生活周围的客观环境相联系?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区分物体的大小,按物体的大小分类。
2.学习用"大"和"小"表述分类的结果。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过"比较物体大小"。
(二)物质准备:大小两种的灰色鱼若干;大小两种盘子若干;大小两种的花若干;大小两种的袜子若干;贴有大小标记的衣架两个;标有大小标记的圆圈垫两个;花瓶12个;贴纸材料《分大小》。
【活动过程】
一、以"小猫钓鱼"的形式,引导幼儿辨认大和小。
教师出示若干只大小两种灰色的.鱼,并提问: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以"小猫分鱼"的形式,引导幼儿按大小分类。
(一)教师提出分类任务。
师:现在卞老师给你们两个盘子,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你们把这些鱼分一分。
(二)请个别幼儿展示分类结果,并引导幼儿表述。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三、以"小猫晒鱼"的形式,让幼儿练习按大小的标记进行分类。
(一)教师在活动室内设置大小标记的圈子,并提出分类任务。
师:小猫要把鱼晒出来,请把小盘子放在标有小圆点标记的圆垫上,把大盘子放在标有大圆点标记的圆垫上。
(二)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大""小"表述分类结果。
四、幼儿分组操作,巩固按物体的大小分类。
(一)分组的材料:
第一组--"分大小",引导幼儿在《分大小》中分球、棒棒糖、花。
第二组--"晒毛巾",引导幼儿将大小不同的毛巾分别挂在相应标记的衣架上。
第三组--"插花",引导幼儿将大小不同的花分别插在相应标记的花瓶里。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并鼓励先完成的幼儿继续操作其他组的材料。
(三)展示并交流操作的分类材料。
师:你操作了哪盘材料?你是怎么分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分球""分棒棒糖""分花""分鱼"等活动材料投放在数学区,引导幼儿继续操作练习。
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利用整理衣袜等机会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体现了生活的观念,从生活的视角关注幼儿数学启蒙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活动内容进行教学,确实能让幼儿很富有兴趣地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地探索知识经验,能获得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在积累知识经验的同时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相应的综合能力,并反过来用获得的数学经验服务于生活。数学活动“礼物”,也是来自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经验是这样的:到别人家去做客,一般会给主人送上一份礼物,于是,我就从这一礼物入手设计了一堂送教下乡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表述礼物——感知礼物——分享礼物的情景中来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会把实物与图片对应归放在一起,并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讲述,体验分享礼物的快乐心情。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把实物与图片对应归放在一起。
2、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地用语言讲述,体验分享礼物的快乐心情。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备各种礼物,相应的实物卡片、数卡。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表述礼物。
(1)王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包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礼物?
(分给小朋友,引导幼儿有礼貌地说“谢谢!”)。
(2)和旁边的宝宝说一说,你拿到的是什么礼物?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幼儿大胆完整表达礼物名称、颜色、形状等,并能正确使用量词:根、盒、瓶、包等)
2、按图归放,感知数量。
过渡:王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糖、巧克力、火腿肠、酸奶、马蹄酥(一一出示图片),那每一样礼物有多少呢?(建议幼儿按图片来归放礼物,以便数清楚有多少。)
(1)请宝宝们按照图片把手中的礼物归放在一起。
(2)一起来数一数、说一说,每样礼物有多少。
(感知礼物的数量,大胆说出每样礼物的总数:一包珍果糖、两盒巧克力、三根火腿肠、四瓶酸奶、五个马蹄酥,老师送上相应的数卡。)
3、分享礼物,体验快乐。
(1)宝宝们喜欢这些礼物吗?好,我们先来分享我们江阴的特产——马蹄酥,其余的礼物呢,我们带到教室里去分享。
(2)什么叫分享?(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吃,有玩具、图书大家一起玩一起看等。)
(3)这么多人怎么吃圆溜溜的马蹄酥呢?(用刀切一切,分一分,变成许多一小块。)
(4)分享马蹄酥。(鼓励幼儿两人合作:一人端马蹄酥,一人戴着一次性手套发给客人老师品尝,并说一句话:请吃江阴特产——马蹄酥。)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巩固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
2、感受新年到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1个摸袋,图形盒子若干,"新年好"音乐
活动过程:
一、摸奖
【价值分析:通过触摸初步感知图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导入——师:新年到了,人们怎么庆祝新年的到来?
师:新年到了,人们用很多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过新年真开心。今天,老师也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庆祝新年的到来。我们一起来玩"新年幸运大转盘"的游戏,看看今年谁的运气会比较好。
2、出示1个摸袋,
师:这是摸奖袋,在玩游戏之前,每个小朋友先摸一个图形宝宝,摸好了,请你把你的图形宝宝保管好。
3、请个别幼儿来摸一摸,猜一猜。
提问:"你们猜猜他摸到了什么图形卡片?"
4、其他幼儿一起来摸奖,鼓励幼儿和朋友说说自己摸到了什么图形卡片。
二、抽奖
【价值分析:通过观察认识巩固图形】
1、出示PPT,提问:这是新年幸运大转盘,看看大转盘上有什么?
小结:原来大转盘上有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三种图形。
2、要求:大转盘转转转,魔法棒指到的图形和小朋友手中的图形一样,就中奖了,会有一份礼物送给你。
3、师:现在开始抽奖啦!大转盘转转转,看看谁的.运气好!(和老师一起说说)
4、提问:转到了哪个图形?
小结:大转盘告诉我们这次是**图形中奖了。
5、提问:哪些小朋友中奖了?数一数有几位?
小结:恭喜这些中奖的小朋友,待会儿有一份礼物送给你们。
三、领奖
【价值分析:通过操作再次巩固认识图形,同时感受新年到来的快乐】
1、导入—今年你们的运气真不错,每个人都中奖了,现在我们要领奖了,请小朋友找一找和自己手中的图形一样颜色、一样形状的盒子,礼物就躲在图形盒子里面。
2、请个别幼儿来领奖,教师提问"应该找哪一个礼物盒子呢?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放背景音乐
4、提问:打开来看看,里面是什么礼物呀?(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得到了什么礼物,数数有多少?)
5、我们都得到了礼物,把你们得到的礼物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吧!(引导幼儿将礼物分给朋友或者老师)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操作活动,正确感知并分辨“里,外”。
2、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
3、愿意阅读画面上的方位词。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里外
2、每桌上一个小筐,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感知5以内的数量。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这儿有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只奶牛?
2、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
(1)请小朋友看图说说:奶牛在哪里?
认一认汉字:里外。
(2)观察牧场里面和外面的奶牛,里面有几只?外面有几只?
(3)看图说说:奶牛在哪里?请你给牧场里面的.奶牛用圈表示,牧场外面的奶牛用三角表示。
3、操作活动,感知里外。
(1)请小朋友拿5个积塑放在桌上的小筐里面。
(2)请小朋友从小筐里面拿出2个积塑放在小筐外面(桌子上)。
根据幼儿兴趣,反复练习。
4、评价活动。
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的活动材料,教师和幼儿进行简单地评价,并带领幼儿读一读画面上的汉字。
活动反思:
在操作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表扬将操作材料收拾得整齐的幼儿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并按点子数量匹配同样多的物体。
2、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能积极的和同伴制作礼物。
3、能按要求使用和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1、制作项链、插花、小拎包各一个,供幼儿欣赏。
2、项链材料——绳子一端系有5以内的点卡,彩色珠子;插花材料——包装纸折成的锥状物(上面贴有5以内的点子)单只塑料花1~5支;小拎包——用纸折成的拎包(上面贴有5以内的点子),彩色纸片,糨糊。每种材料的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活动过程:
1、欣赏礼物,感受节日的气氛。
说说心愿
教师:要过六一儿童节了你想收到什么样的礼物么?
鼓励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心愿。
欣赏小礼物
教师:你愿意做礼物送给好朋友么?你会做什么礼物呢?
教师出示项链、插花、小拎包。
师幼一起欣赏礼物:项链、插花、小拎包。
讨论如何做礼物。
教师:这些礼物怎么做呢?
师幼共同讨论、归纳:项链——绳子的一端系有一张点卡,点卡上系有几个点子,就穿几个珠子;插花——包装纸上穿有几个点子,就查几只花;小拎包——拎包上贴有几个点子,就在拎包上贴几张彩色纸片装饰。
2、做礼物——分组操作活动。
教师提供制作项链、插花和小拎包的材料。
教师:你们想制作礼物么?看看你们面前有些什么材料?请3个小朋友分别制作一种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3名幼儿分别示范作礼物,师幼共同观察,明确制作礼物时应当先看点卡,再根据点子数量进行制作。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按活动的规则操作。
鼓励幼儿先数点子再制作,做完之后数一数,检查是否正确。
教师关注幼儿能否按点子数量匹配同样多的物体,并予以指导,鼓励幼儿玩过自己小组的活动后,将自己面前的游戏材料收拾好,然后自由的选择玩其他组的活动。
鼓励幼儿参与多组操作活动。
3、送礼物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做了什么礼物、是怎样做的,师幼一起帮助检查。
鼓励幼儿把礼物送给好朋友,对好朋友说一句:“祝你节日快乐。”收到礼物的幼儿应答道:“谢谢!”最后数一数点卡和礼物是不是匹配。
教师小结:过节了,每个小朋友都收到了好朋友的礼物,真开心!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4-30
小班下数学教案12-26
小班数学教案01-13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10-11
小班数学教案(荐)10-31
【优】小班数学教案07-13
(优秀)小班数学教案07-14
小班数学教案(推荐)08-05
小班数学教案(通用)07-14
小班数学教案(精)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