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生物教案>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时间:2022-12-09 17:14:16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生物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生物教案(合集15篇)

初中生物教案1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能力目标:能够说出猫和马等一些生物所处分类等级的位置

  情感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了解双名命名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上的一些内容

  师:上堂课我们练习了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那么,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师: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

  生:种。

  师:上节课讲的动物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其中又可以分为哪些小类?

  生: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可以分为体温恒定和体温不恒定;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师:很好,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第二节从种到界

  二、讲授新课

  1、分类的依据

  师:幻灯片放映一则汤姆寻亲记漫画

  要求:

  1)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我汤姆猫相似多的保留下来,相似少的排除。

  2)我每次最多只能排除三种生物。

  生:根据教师幻灯片的播放进行一一排除,找到狗和猫的相似度是很近的。

  师:要求学生回答排除的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是他们的相似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分类的等级

  师:汤姆最终通过分类找到了狗和猫的相似度很近的,那你能给汤姆找到那些亲戚类别以准确的命名吗?

  生:学生根据老师的幻灯片播放分别予以准确的命名

  师:你通过这些命名,能否知道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是什么?最小的单位是什么?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

  生: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小的是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师:

  1)进行一些扩展(如界、门的扩展)

  2)接下来通过一个寄信的题目引导学生回答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

  生: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猫种

  师:为了进一步说明动物的分类等级,以马来进行再次讲解。

  生:通过老师播放幻灯片进一步加强了动物的分类等级

  师:要求学生说出马在分类等级中的地位

  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

  3、分类的意义

  师:通过前面所学的进行引导学生回答分类的意义

  生:分类的意义是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知道他们的亲缘关系和他们的分类等级

  4、双名命名法

  师:通过幻灯片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双名命名法的相关知识

  生:对双名命名法有一些认识

  5、总结: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初中生物教案2

  课题:美国南北战争

  时间20xx年12月2日

  执教人:梁鉴亮

  地点:167班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结局。

  二、了解和掌握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基本史实。

  三、了解和掌握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对战争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教具:粉笔黑板历史地图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复习回顾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历史事件。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美国的现任总统是谁吗?(xx)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美国南北战争

  三学生预习课文内容

  四讲授新课:

  (一)美国领土的扩张

  1、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已经扩张到太平洋沿岸。

  2、随着领土向西扩张美国发生了“西进运动”。

  (二)战争的爆发

  1、原因:(1)根本原因:黑人奴隶制存废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

  (1)直接原因: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2、经过:(1)爆发:1861年,南方挑起战争。战争初期,北方连连失利。

  (2)转折:1862年。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扭转了战局。

  3、胜利:1863年北方军队取得了葛底斯堡大捷,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4、对美国南北战争的评价:

  (1)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意义: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b)、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初中生物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

  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节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

  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生物还有什么共同

  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生: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I-3)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师: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请大家看图I-4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说:“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师: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请大家看I-5。

  生:回答说:“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I-7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师:出示I-8在在生长的蘑菇和I-9种子的萌发图片,以及I-10图学生讨论。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

  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从同学们的叙述中,不仅可以看到生物之间传递信息这一本领,还可以看出生物适应环境这一本领。另外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接着鼓励学生多观察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说:“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二、巩固练习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课本第6页的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物特征的。

  师:教师小结: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该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

  生:学完这节课后,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进行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有传递信息的本领,活动有规律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师: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

  生:不是,它们都有生命。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生:我们应该热爱和保护那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反思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材分析: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和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准备:

  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

初中生物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3、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二)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数量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边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为什么会有

  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呢?

  (二)新课学习:

  1、人口增长过快(第一课时)

  师:请同学们分析教科书上的图13—1,从图中你能找到什么信息?

  请同学们根据表13—1中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生:讨论,交流从图中发现的问题,绘制曲线图

  师:巡回指导

  师:请同学们将所绘制的曲线图中的曲线延伸,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

  即20xx年的人口数量

  生:讨论,计算,交流

  师生交流: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和我国人口状况的有关问题

  师:人口压力很大,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有效得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过人口增长过快问题有无作用?

  生:分组热烈讨论,发表看法

  2、环境问题严峻(第二课时)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很多跗面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周围环境污染的例子

  生:积极讨论,交流,发言

  (1)实验探究: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对照实验过程

  (3)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师:除了酸雨,大家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现象吗?

  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互相补充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自我评价:1、2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一、环境恶化:

  人口增长过快

  二、环境问题严峻

  1、酸雨

  2、臭氧层空洞

  3、温室效应

  4、水污染

  5、噪声污染

  6、农药、化肥污染

  7、生活垃圾

初中生物教案5

  步骤:1)将两个相同的水槽编成甲乙两组。两组均放入20xxml河水,并各培养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

  2)甲组每隔一天加甲状腺激素5mg,持续5次;作为对照,乙组不加甲状腺激素,其他培养条件相同。每两天换1000ml水,每天喂几粒饭或少许熟蛋黄粉和少许切碎的菜叶3)结果如下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d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d 尾脱落的平均时间/d 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cm

  甲组 4 7 26 0.7

  乙组 5 9 37 1.3

  希望上面对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实验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内容,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吧。

初中生物教案6

  【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是导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过程。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分析、加工、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等。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对动物的诸多行为非常感兴趣,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积累,基于此,本节课的总体设计——课后自主观察探究和课上交流互助的方式。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群行为对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和搜集动物行为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创新、合作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教学难点

  1、动物行为的含义。

  2、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组织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督促与协调工作,活动结束时小组长给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2、制作多媒体课件;剪辑动物各种行为的影像资料等,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知识的梳理。

  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课内容(见预习提纲及要求)

  2搜集各种动物行为的图片的资料以便与同学交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在我们的地球上,现存百万种以上的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里跳的……千姿百态,瑰丽多彩。闭上眼睛,不论你的思绪遨游在辽阔的海洋、奔跑在美丽的草原、还是飞翔于蔚蓝的天空……那机警聪明、通晓人意的海豚,矫健优美、快如闪电的猎豹,稍纵即逝、娇小玲珑的蜂鸟,善于伪装、以求存身的竹节虫……都会不经意地闯入你的脑海,侵占你的心田,你一定会被那个千姿百态、奥妙无穷的动物行为所吸引,让我们悄悄走近它们吧!

  二、新课

  §17.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活动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预习提纲:动物行为的含义?动物行为多种多样,你知道哪些?举例说明动物的各种行为。

  学生可以归纳出动物行为含义:动物的运动以及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的行为。例如:蚂蚁觅食、青蛙鸣叫、孔雀开屏、刺猬缩成一团、侯鸟迁徙等等。

  活动二:看一看,选一选

  目的:让学生对照教材中的概念选出属于动物行为的选项,进一步巩固对动物行为含义的理解和记忆。选择题如下:下列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鸟儿鸣叫、筑巢、孵卵、育雏B狼捕鹿,鹿奔跑

  C变色龙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

  D血液在家兔的循环系统内循环流动E昆虫假死

  F小狗吃奶

  活动三:交流信息、展示成果

  学生急于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图片,就给他们空间让他们进行交流和展示,并请各小组汇报本组的展示结果,评出最佳收集者、最佳演讲者。

  活动四:讨论活动,

  自学P61-62了解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每种动物行为的含义、完成的课本讨论活动并举例填表格如下:

  行为类型举例一举例二举例三

  觅食行为

  防御行为

  生殖行为

  迁徙行为

  社群行为

  活动五: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属于哪一种动物行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

  三、评价:小组自评、互评、师评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第()小组组长()

  评定等级优良一般

  紧扣主题、条理清晰

  言简意赅,内容丰富

  语言表达

  综合

  四、课堂小结知识梳理:

  1、学生总结,老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类型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迁徙行为社群行为

  概念

  举例

  意义

  2、欣赏动物各种行为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结束新课的学习。

  【教学感悟】

  本节采用课后自主探究和课上交流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究,去收集有关的内容。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资料的搜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获得了较多的动物行为方面的知识。课堂上他们将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得所获展示给大家。在讨论与交流、批判与质疑中,在交流与倾听中,每个人都从同伴那里获得了信息和启示。他们从同学的身上所学到的东西可能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

初中生物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细菌的发现史;

  2、细菌的形态结构;

  3、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生殖。

  三、教学难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细菌的发现

  (1)荷兰人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菌,但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用实验证实了细菌的存在,认为细菌是现有的细菌产生的。

  2、细菌的形态结构

  (1)细菌个体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细菌的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和附属结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以及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附属结构包括荚膜和鞭毛,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有,荚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鞭毛可以使细菌在水中运动。

  (3)细菌的结构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3、细菌的生殖

  (1)细菌通过分裂生殖进行繁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成两个。

  (2)当环境不好时,细菌会变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当度过不良环境时,芽孢又萌发成细菌。

  六、课后反思

  为什么细菌能够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

初中生物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3、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弄好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点:

  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

  2、细胞结构的观察。

  1、阅读书本P47方法步骤,出每个步骤:擦—滴—取—涂—盖—染—吸。(口要漱干净)

  2、这里面滴的与制作植物时不一样,不同在哪?(滴的是生理盐水)。因为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要使动物细胞处于活性的必须给它一个适合于它所在的环境,而0.9%的生理盐水就是适合于细胞生活的环境。就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生理盐水的成分就是0.9克盐99.1克水。

  3、注意,取口腔上皮细胞的时候是在口腔两颊取。

  4、因为口腔上皮细胞比较难找,要把已经做好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给学生看,让他们准确找到细胞。

  四、布置作业:生物实验报告册P10、13、16

  教学反思:

  因为有了上一节课的植物细胞的实验,这一实验学生比较容易操作,但有的学生觉得在口腔里面取细胞很恶心,要教育他们科学。对于口腔里面的上皮细胞,压片时并没有植物那样容易,可以老师先做好一片示范的在讲台,让学生先了解这些上皮细胞成什么形态后再自己观察,这样易于学生找到细胞,而且也不用老师逐个指导。很多同学做实验的时候没有找到细胞,虽然有的书上写在实验中可以先染色后盖玻片,但对于这个实验来说,先盖玻片后染色成功率更高。

初中生物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理解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过程的异同点。

  3、学习家蚕的生命史及其对人类的贡献,通过“丝绸之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

  难点:昆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生物科技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顾旧知,提问:提问植物的生殖方式有哪几种什么是无性生殖什么是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过程无性生殖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多的生殖方式。

  追问: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生物是昆虫,那么种类繁多的昆虫是如何生长如何繁殖后代的我们一起来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探讨一下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完全变态发育

  展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视频资料,提问: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丝绸从何而来

  向西方贩卖丝绸制作成的衣服和被子的商业路径蚕宝宝。

  教师讲解: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在数千年前中国的丝绸已传布到了世界各地。

  过渡:蚕宝宝又是怎样吐丝的

  展示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图片,组织学生观看并思考一下问题:

  1、家蚕各发育要经历几个阶段

  四个阶段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各时期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是怎样多的

  蚕虫阶段全身柔软,有环节,8对足,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吐丝结茧后不吃不喝最后羽化形成6足、羽披鳞的成虫最后成虫通过交尾产下受精卵。

  3、还有哪些动物多的生殖方式和发育方式与家蚕相似

  蝴蝶、苍蝇等。

  教师总结:像家蚕这样,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明显的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发育

  多媒体展示蝗虫发育过程图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思考以下问题:

  1、蝗虫的生长发育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比较蝗虫幼虫和成虫的差异

  受精卵、若虫、成虫阶段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基本一致,若虫的翅膀未发育完全。

  教师总结:像蝗虫这类昆虫与家蚕不同,他们的发育过程只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

  三、巩固提高

  成语中,蝉的幼虫变为成虫的现象我们会用金蝉脱壳来表示,那金蝉脱下的“壳”是幼虫的什么呢?

  外骨骼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四、板书设计

  略

初中生物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性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三)情感性目标

  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一课时

  实践训练: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创新训练:霉菌的培养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A:

  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课前准备B:

  ①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课本。

  一、讲授新课

  1.酵母菌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

  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讲述酵母菌结构时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这样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

  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

  (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

  1、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

  2、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

  归纳总结: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另提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

  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制作投影片。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酵母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二、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进行实验观察:

  ①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观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

  ②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青霉装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以下问题:取材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要从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取材做装片,这样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菌丝,又能观察到菌丝顶端的绿色孢子。

  ③课前制备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做好示范镜,让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后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描述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告诉学生在镜下观察到大量绿色成串的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常见的是黑、黄和橙红色,无色的部分是菌丝。然后进行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的讲解。指出:青霉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而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

  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个体。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另外参照书中插图让学生比较青霉与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区别:青霉孢子梗顶端无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球状。

  (3)关于青霉与曲霉的营养方式

  强调:由于青霉和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

  (4)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

  让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

  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归纳总结。着重指出: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20xx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中提出的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看课外读物“青霉素的来历”。

初中生物教案11

  1、知识方面

  (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

  (2)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3)说出保持好身体、保持好心情的方法。

  2、能力方面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会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方法

  (3)学会调控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思想情感方面

  (1)关注健康问题。

  (2)培养关爱健康、珍惜生命的情感,认识到体育锻炼、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维护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关系对增进健康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难点: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合适的教学多媒体材料。

  (2)、准备学生活动的活动资料卡。

初中生物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细菌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二、重点和难点:

  ①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细菌的发现

  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

  2、学生阅读课本58—59页。

  3、知道了解巴斯的实验。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

  1、过渡:细菌很小,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呢?

  2、细菌图片展示。

  (三)细菌的生殖:

  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

  2、课件展示。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

  附板书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初中生物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肾单位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

  2.简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对表格的讨论,提高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2.提高自学感知、动手探索、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爱护自身身体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

  尿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出示一病人与正常人尿液化验结果单,提出问题:他怎么了?学生比较思考,顺势导入新课:尿的形成。

  (二)新课教学

  1.肾的微观结构——肾单位的组成

  课件展示:肾单位动画、血液循环动画。

  教师启发:当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时,肾将体内的一些代谢废物和多余的物质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肾静脉将净化后的血液运往身体各处。那么,肾中的什么结构担此重任?尿液在肾中的什么结构形成呢?这需要进一步探究肾的微观结构。组成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的结构如何呢?

  (1)自学感知,探索交流

  观察ppt上的肾单位结构图,思考如下问题:

  ①肾单位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特点?

  ②组成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分别位于肾的什么部位?

  ③标出肾单位各部分名称。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2)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橡皮泥、白色卡纸、红毛线、蓝毛线等),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肾单位模型,并作简要介绍和评价。

  (3)模拟演示,深化理解

  教师演示自制肾单位的结构模型,并配合讲解在黑板上黏贴。

  2.尿的形成

  课件展示:血液在肾单位流动的动画。

  (1)分析数据,澄清问题。

  ppt展示血液和尿液成分比较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思考:为什么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从肾小静脉流出后,就会形成尿?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形成了尿液?

  师生归纳总结。

  (2)模拟活动:筛粮食

  教师出示一包带杂质的粮食(有花生米、大豆、绿豆、黑米,也有石子、沙粒),启发学生:你怎么有效去除杂质呢?(筛子),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参与活动,动手将杂质的粮食筛干净。

  师引导:筛出去的杂质能否直接丢掉呢?(不能,因为杂质中还有一些小粒的粮食),教师由此继续引导:应该把漏掉的小粒的粮食从杂质中重新捡回来。那么我们回顾下,刚才“筛粮食”的情境中,都包含了哪些过程?(筛出去和捡回来)

  课件展示尿的形成动画。

  师引导:“筛出去”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球,即将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筛出去;“捡回来”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管,即把筛出去的某些小分子物质重新捡回来。

  (三)总结升华,知识拓展

  1.课件展示

  血液透析示意图。

  师强调:人工肾是模拟肾脏滤过作用的原理,依靠体外循环装置净化血液,又称“血液透析”。

  2.学以致用

  上面那位病人怎么了?学生回答。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画概念图总结本节知识点。

  作业:课后大家查阅资料当人体的肾脏功能出现问题时人体机能会出现什么变化?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水,那么为什么人体在缺少的情况下还是要排出尿液呢?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案14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间的事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3、解释食物网链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教学重点、难点:

  生物间的事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食物链,我们做了个游戏 是有关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继续让学生将这些生物联系在一 起,让学生去发现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 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食物网

  各条食物链就相互交叉连 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分析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总结出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所形成的食物链往往不止一条,学生通过连接会自己去发现这一点,那么这节课结合上节课的食物链,让学生接着连起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引出食物网。

  能量在食物链(网)中的流动

  复习光合作用的公式,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路径为,能量以日光形式进入生态系统,以植物物质形式贮存起来的能量,沿着 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通过生态系统,以动物、植物物质中的化学潜能形式贮存在系统中,或作为产品输出,离开生态系统,或经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有机体呼吸释放的热能自系统中丢失。

  总之,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 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 ,在流向肉食性动物。

  人类活动对食物链(网)的影响

  阅读课文,分析这个地区田鼠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课堂小结

  师:我们学习了食物网的知识,并且知道了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在流向肉食性动物。另外,我们看到了 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 影响,这告诉人类,只有保护每一物种,保护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阅读分析课本102页,总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课本103页的资料,让学生分析,再总结出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果食物链(网)受到人为的破坏,提出下面问题:

  生态系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关注与生物有关的 社会问题,具有社会 责任感。

初中生物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2.通过调查、收集与分析资料,提高信息收集能力。

  3.培养爱护动植物,保护生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难点:正确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爱国大熊猫暖暖的短视频,激发学习兴趣,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珍稀生物呢?

  (金丝猴、藏羚羊、华南虎、水杉、广西火桐、对开蕨等。)

  设疑:对于这些濒临灭绝的生物,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它们?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建立自然保护区

  多媒体展示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的图片,提问: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可以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通过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进而保护生物。)

  教师讲解明确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课前查阅的自然保护区相关内容。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教师补充: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

  展示资料卡:把濒危物种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提问:这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作用?

  (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叫做迁地保护,能够对濒危生物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3.建立濒危种质库

  展示中国国家种质库内景,提问:我国建立了哪些种质库?他们有什么作用?

  (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作用: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颁布法律

  出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和文件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

  提问:这些法律和文件资料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作用?同桌间交流。

  (上述法律和文件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规定,“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三)巩固提升

  有人养殖鳄和大鲵,并在市场上出售,这种行为与野生动物保护法相抵触吗?

  (人工养殖可以扩大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掌握相关养殖技术,为野生动物的繁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养殖、出售野生动物也有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比如养殖一级国家保护动物,需要国家林业局审批。)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学完本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下制作保护珍稀生物宣传画报。

【初中生物教案(合集15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案合集15篇11-27

初中生物的教案11-12

初中生物教案03-07

初中生物教案模板11-10

《细菌》初中生物教案08-18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09-16

初中生物教案(精选15篇)11-09

初中生物教案2篇06-01

初中生物教案(15篇)04-03

初中生物教案15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