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报告>调查报告>错别字调查报告

错别字调查报告

时间:2024-06-09 16:39:30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错别字调查报告汇总(1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错别字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错别字调查报告汇总(15篇)

错别字调查报告1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9日

  调查地点:瓜渚景园附近的街头小巷

  调查目的:走上街头,调查招牌,广告标语等用词是否不规范,交流感受,向有关部门提出改正建议。

  调查材料分析:通过一天的仔细调查,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可是,我们很们社会中很多人仍然不怎么能好好运用这些千变万化的中华汉字。

  我们一共调查了50多家商店的招牌,总共有15家商店的招牌出现了繁体字或这错别字这样的错误,有一家饭店的招牌应该是“赵家小餐馆”,可是“赵家”的“家”上面少了一点,还有一家电器店,卖节能灯炮的,但这个“节”字,人家却写成了“杰”出的杰。还有一卖手机的店,叫“疾速手机店”,我觉得他应该叫“极速手机店吧”。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家公司门口的防火栓的“防”字竟然写成了“放”字,虽然只一字之差,但意思却完全相反,看后真让人啼笑皆非。

  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我认为街头错别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造成:

  (1)、写字人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对汉字的.使用比较随意,有的明知道是错别字还习惯的写上,不愿意去改正。

  (2)、同音字混淆比较多。

  (3)、近形字分辨不清。

  (4)、字义分析错误。

  (5)、笔划多少错误。

  (6)、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治理缺乏力度。

  针对上述现象,我提出以下建议:

  (1)、倡议商家制作标准的、规范的招牌。

  (2)、组织同学成立纠错小组,利用周末时间上街向有错别字的商家提出纠错意见。

  (3)、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广告牌的审核。

调查人:陈家琛

  20xx年11月19日

错别字调查报告2

  今天,郑老师让我们给同桌的作文本里找错别字。我发现林清的作文本里有25个错别字,而我只有10个。

  我一看,啊,都是一些要很仔细才看得出来的小毛病:横不穿头。弯钩没有钩,部首错了等,的错别字。这些明明都不应该错啊!

  原来是因为我们平常的疏忽大意,还有就是因为我们养成了做完作业,作文后不检查的坏习惯。只顾着快点完成作业,所以就造成了作业中有错别字的现象。据我统计分析,全班至少有20﹪的人以上所有作业错别字高达50个。

  错别字总共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写字时漏写笔划。这些错一般是因为写字时的随便而造成的`。很多同学认为多一划少一横都无所谓。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就像我们课本里的一篇课文:《一点值万金》一样,少了或多了一笔就不是原来的那个字了

  二、写错字的部分。有些人因为不熟悉这个字粗心大意就会很容易把字写错。

  三、形声字难辨别。因为很多字的发音都想似或相同,有时候一些同学做作业快就不在意,很多错都是在这里出。比如“辩”和“辨”虽然他们发音相同,但字和意思却完全不同。又比如“蓝”和“篮”同样也是字和意思不同,音也有些不同,因为“L”和“N”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有鼻音,一个没有鼻音,由此很难辨认,导致容易出错。

  四、形近字就像孪生兄弟。形近字是因字太相似而把字混乱。这种例子有很多,例如“太”、“大”和“天”,看,这三个字都只相差一笔,就像上面说的一样,多一笔,少一画不仅字不一样,连音和意思也改变了。

  以上这错别字“源头”据数据分析,很多同学都错在第三类和第四类,希望大家能认认真真,工工整整把字写好看,把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汉字写好。不给错别字留机会!

  本次调查报告到此结束!

错别字调查报告3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小学生在校学习更是无时不刻与汉打交道。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的过程中发生错误,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更是屡见不鲜,司空见惯。为了了解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帮助学生规范用,我展开了调查研究。

  错别字是错和别的总称,错指写得不正确的,即写成不成其为的,而别则是用其他代替应写的。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

  年级的增高,识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四年级达到顶峰,五六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 常见病 、 疑难病 ,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1.汉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汉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 XX个常用中,每个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就有221个;每个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或不成为。例如: 未 末 , 酒洒 。

  (2)同音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如果不计声调,汉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733个,存在一多音(调)、一音多的现象。例如, 纪念 纪年 , 业绩 业迹 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 荆棘 写成 荆刺 ,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音,却记不清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 苹

  上面的 艹 结果把 苹果 错写成 苹菓 ,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的型影响后一个。例如:批评 批抨,眼镜 眼目竟。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影响后学的。 一般 受 船

  的影响写成 一船 。

  我收集了学生的日记、作文、作业,找出以下的错与别出现频率非常高。经过统计,得出重复出现50次以上的错有 步、真、念、睡、赖 等20个; 别重现40次以上的有 多 都,正 真,正 直,在 再,以 已,又 有,密 蜜,今令 等15个。

  对小学生错别字形成的原因作了简单的分析之后,接下来,将有针对性地指出解决小学生错别字的几条具体办法。那么,如何解决小学生错别字问题呢

  对错别字进行分析,目的在于 防患于未然 ,着眼点应放在预防上,防重于纠。那么,怎样防止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方法。

  1.根据音特点记形。

  有些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的声母和韵母区别开来。如今 令 ,这两类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记住声母是 l 往往都可写成 令 。例如:铃、岭、怜,那么其余的都写成 今 。例如: 吟、念、贪 等。还有的可用韵母来鉴别,如 舀 臽 很相似,韵母是 ɑo 应写成 舀 ,如 稻、蹈、滔 ,其余的只能写成 臽 ,例如, 焰、陷 等。

  2.利用形声的规律记形。

  汉中的形声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如果孩子懂得汉的构规律,老师把形声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就会大大减少。例如 急躁 的 躁 和 干燥 的 燥 的区别: 躁 是足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 燥 则是火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又如,对一些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 冫 与 氵

  常常混淆,我们要讲清楚,凡用 两点水 (冫)作偏旁的,大都同冰有关系,如

  冻、冷、凛、冽、凝 等,而用 三点水 (氵)作偏旁的,大多同水有关系,如

  江、河、湖、海、洪 等。 3.发挥想象记形。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一个圆圈,他们可以认为它是一张嘴,一只饼,一个球,甚至是男孩用手推的一个铁环。因此,根据孩子对汉的感知特点,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在比较隐蔽的部位中的点、横、钩等,除用彩笔加以标

  明外,还可让孩子合理地想象,使这个隐蔽的弱成分变成强刺激。如 鸟 中的

  点 像什么有的孩子说像一条吃到肚里的虫子,有的说像啄木鸟尖尖的嘴巴,还有的说像啄木鸟的心。又如 奶 ,有的孩子说 横折折钩 像奶奶的 驼背 , 撇

  像她拄着的拐杖。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汉的组成关系编顺口溜,如 辛 ,有位学生说: 妈妈是个营业员,每天立上十小时真辛苦。 这样,他不会把 辛苦

  写成 幸苦 又如 省 ,有位学生说: 到商店买东西,少用眼睛看,可以省下许多钱。 既生动有趣,又减少了孩子识记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孩子记得牢,甚至终身难忘。

  3.采用螺旋式复习法。

  小学低年段的孩子还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短时记忆占优势。为了减少错别字,必须经常性地复习巩固,以便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研究发现,螺旋式的识复习法是较有成效的识巩固方法,其做法是在相对的时间内,复习前面教过的生,如今天复习昨天的,下周复习上周的。如此波浪式地前进,到下一个阶段(如期中)再复习一次。反复练习可使儿童更好地识记,保持记忆,但不能盲目多练。实验证明,一般一个生平均练习3次,在默写中就足以使错误率降低到7%以下,与生练习抄8遍的效果基本相同。除此之外,最值得提倡的是多阅读课外读物,开拓识领域,在阅读中增加生复现的频率。

错别字调查报告4

  我们知道错别字影响小学生识字效果,造成错别字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知觉水平。

  小学生的知觉准确性不高。他们在识记过程中,往往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字体的细微部分观察不到位,不仔细。例如把愚蠢的“蠢”字春字头的日字丢掉,或者是写成了三个春;“愚”上面写成了大禹治水的禹字;窝头的“窝”下面写成了撇折、点;头衔的“衔”写成了金子旁等等。有的字容易多一笔,如春天的“春”下面写成了目字,垂头丧气的“丧”多一撇,展览的“展”字多一撇,考验的“考”字多一笔横,融化的“融”里面的一横写成了两横等等。

  对此教师应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部件拆卸法是一个有效的方法,结构再复杂,笔画再多的字都可以以部件为单位,把他拆卸开来,然后分别进行识记字形。还有一个方法是细节凸显法,即教师根据字形结构特点,考虑那些细节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着重部件做出重点的解释,然后用彩色粉笔凸显出这些混淆部分。

  2。迁移作用。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就其性质来说,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兴致勃勃的“勃”右边写成反文旁,欲望的“欲”右边写成反文旁,勇敢的“敢”右边写成又等等。这些错误在小学生的语文作业本上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和负迁移有密切的联系。还有一种负迁移是当两个字组词的时候,受前一个字的影响,学生往往把两个不同偏旁的字写成了一个偏旁,比如“锻炼”学生会把他们都写成火字旁或都是金子旁。

  在教学中如何强化正迁移,弱化甚至消灭负迁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归类复习法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教学“示字旁和“衣”字旁的时候,和学生们一起推演由字变偏旁的过程。针对个别问题,适当强化练习也是很有效果的,如“锻炼”学生每次写的时候要特别强调,时间久了学生也就掌握了!

  3。提取失败。

  也叫“舌尖现象”或“话到嘴边现象”,即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也许并不是学生字形构建失败。而是当他想写出来的时候,失去了线索或者是发生线索错误,产生了错别字。

  对于这种“舌尖现象”,多写多练是纠正的好办法。这里的多写多练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写多少遍,而是让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读书、记日记的过程中因为需要而多写多练,这样便熟能生巧。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汉字音形义紧密结合的特点进行教学,通过有趣的口诀或字谜来加深学生的识记印象,能有效地减少“舌尖现象”。

  4。形近字混用,同音字、近音字混用。

  这是学生出现最多的问题,如宽敞的“敞”字写成倘若的“倘”;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写成“合”;无限的“限”字写成艰苦的“艰”;基业的“基”写成甚至的“甚”;栗子的“栗”写成粟米的“粟”;匪徒的“徒”写成陡峭的`“陡”;欺负的“欺”写成日期的“期”;生锈的“锈”与绣花的“绣”不分;“专心致志”后两个字因为同音不分,要么前后颠倒,要么两个写成一个字;甜蜜的“蜜”与紧密的“密”不分;尖锐的“尖”写成坚强的坚;彩绘的“绘”字写成开会的会;形态万千的“形”字写成行动的行,型号的型;奇峰罗列的“奇”字写成整齐的齐,“列”字写成烈火的烈,例子的例;铃铛的“铃”字写成玲珑的玲等等。这一方面与学生初学写话时认字不多,常常以同音字替代,以致养成不良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对形近字区别认识不深。

  解决形近字混用问题,可以采用形义区分法,即对一组形近字的形义关系,进行理性的区分和说明。如哀、衰和衷,哀:古代死人都悲哀,人们穿着衣,去慰问,慰问要张口说话,所以“哀”是“衣+口”;衷:发自内心叫衷心,内心在上衣正中的地方,所以“衷”是“衣+中”;还可以编成口诀让学生记忆:“横为衰,竖为衷,中间有口诉悲哀。”把形近字放在一起,用字形比较法来识记也不错。这份小学生错别字调查报告可以看出,无论是结构复杂、笔画多的形近字,还是结构比较简单、笔画少的形近字,通过比较其异同来识记字形,都是切实有效的方法。

错别字调查报告5

  时间:20xx年11月19日星期三

  前言:生活中处处有错别字,让大家多多发现,并改正。

  调查目的:在生活中存在一些错别字,让同学们留心观察,发现错别字,向有关部门提出,并改正。

  调查结果:一家休闲服装店的招牌上写“休闲服10元”写成“休闭服10元”,在一条小街上,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那边有公厕”写成“那边有公则”,一家卖空调的广告上写终生无“汗”,原本是“终生无罕”,意思是这一辈子都没有稀罕的了,现在却改成这一辈子都不会流汗,一家卖电熨斗的广告上写百“衣”百顺,原本是“百依百顺”,意思是什么都依靠什么都顺从,现在却改成全部衣服都顺从它,除了这些还有许多,这样就形成“错别字”。

  调查分析:

1,有些写字人水平太低,容易写错字。

2,有些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长相相似,容易辨别不清。

3,有些商人为了生意兴隆,而故意把一些成语或词语改成和自己卖的商品有关的。

  调查建议:

调查完向有关部门提出,并修改。建议有关媒体多多提醒市民,注意身边的错别字。

错别字调查报告6

  调查目的:

  查找同学们作文本中的错别字的出现原因。

  调查分析与研究:

  差不多一节课的调查,我发现我们错别字出现的次数格外的大,因此我们写出来一份的报告。

  某位同学作文本,8篇作文,一篇作文平均按28个错别字,一篇文章按500字,错别字所占比例是500:28,一本作文本按是篇作文算,本上出现约300个错别字。

  班里某位同学(在这里就不提名字了)本中的错别字的形状那是五花八门如:随便的`随写成了腿,恶心的恶变成了上面一个开,下面一个心,成绩的绩在他手中却变成了靖,字体的字在他手中变成了没有一点的字了。花园的园因为他的粗心被写成了国。典礼的礼他写的更是不像样左边一个衣字旁,右边一个匕。本来想写呐喊|的喊却写成了减。(很离谱吧)

  通过我们小组的讨论认为同学们会写出错别字有以下几点:

  1.相同的音节是同学们产生了混淆,如:园

  (2)形近字混淆,如:既——即人——入等。

  (3)多笔少画,主要有以下现象:

  ①多横少横,如:洒——酒蒙——蒙等。

  ②多竖少竖,如:侯——侯胸——胸等。

  ③多撇少撇,如:式——式诫——诫等。

  ④多点少点,如:贵——贵犬——大等。

  (4)对字义不加分析而出错,如:及——急向——象等。

  (5)由于心急而出错,写着前一个字,却在想后一个字。

  (6)对字形记得不牢固而出错。

  针对上述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①把错字写到一个本子上,再经常记忆。

  ②把字记牢固,较难字编成一首小诗。

  ③把同音字、形近字进行组词和造句训练。

  最后,呼吁大家:"改掉坏毛病,来写规范字。

错别字调查报告7

  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18日

  调查地点:

  瓜渚湖附近的街头

  调查目的:

  搜集街上的错别字,交流感受

  通过一天的调查的广告中有50%个广告牌上出现了错别字,而且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就比如:将“打折”的“折”写成了“拆”,“寻人启事”的“事″写成了“示”,“厨房”的“厨”写成了“橱”,更可笑的是有人把“防火栓”的“防”写成了“放火″的“放”,看后真让人想笑哇!

  当然了,那些错别字还不止那些,就比如:将“默默无闻”的“闻”写成了“蚊”,“得力主将”的`“主”写成了“煮”,“刻不容缓″的“刻”写成了“咳”,“马到成功”的“马”写成了“码”,“百依百顺”的“依”写成了“医″,“其乐无穷”的“其”写成了“骑″,看了以后,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呀!

  通过议论,同学们认为街头错别字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条原因:1、写字人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对汉字的使用比较随意,有的明明知道是错别字,但还是习惯性的写上了。2、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缺乏力度。

  针对上述现象,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建议: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2、建议城管和文化稽查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出台整治措施。

  通过一天的调查和发现我们知道了一个同样的道理,那就是,我们干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

  关于错别字的调查报告10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7日16:37:30

  调查地点:XX市场

  调查目的:走在繁华而热闹的市场里,刺眼的错别字随处可见;“我行我塑”理发店,“飞头打耳”游戏厅,“花之招展”花馆,“衫青水袖”时装店……这些店门常让人觉得十分趣味,也觉得隐隐不安。污染了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

  调查材料分析:今天,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带着笔记本到夏西市场转了一圈,在短暂的半个小时内,竟发现了不少错别字,我用笔记本详细地写下来,下面是我在市场里发现一些错别字,有的是乱用汉字同音混淆等……

  一、乱用汉字,修摩托被写成休么。多笔少画,全面护理。对字不理解:修自行车写成修单车。

  二、简繁体字混用:手、青出於蓝胜于蓝等等……

  三、电视中,常常乱用汉字,在广告中常出现一些新名词,默默无鼠、快人快语等等……

  我建议:商家应制造正规广告,政府要加大力度监管。让我们共同把这些牛皮癣,一同清除。

错别字调查报告8

  一、调查员

  xxx

  二、调查时间

  xx年10月4日11月16日

  三、调查地点

  学校附近的街头

  四、调查目的

  搜集街头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并思考为什么会写错别字,最后向有关部门提出改正。

  调查材料分析: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

  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家具写成家俱、摩托车写成么托车、百依百顺写成白衣百顺。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在调查的102个街头广告中,有48个出现了错别字,错误率达到47.1%,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花样繁多。如:将打折写成打拆寻人启事写成寻人启示停车写成仃车更有甚者,将防火栓写成放火栓,看后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通过本次调查,我认为街头错别字的`出现主要原因是:写字人文化水平较低,对汉字的使用随意;同音字混淆;形近字混淆;字义分析错误;多笔少画。

  针对上述现象我认为,字如心画,只有把做人放在首位,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提高文化素养,树立优秀品质,培养创造能力,才能成为对社会既有用又有益的人,也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思想、有个性气质的人。

错别字调查报告9

  一、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二、调查目的:

  搜索街上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向有关部门提出改正建议。

  三、调查人员:

  xxx,xxx,xxx

  四、调查材料分析:

  通过一天的社会调查,可以看出街头错别字还比较多。我们一共调查了35家的招牌:

  1、饭店门口:“抄”饭

  2、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

  3、零售店铺门口:“另”售

  4、家具店门口:家“俱”

  5、装潢店门口:装“璜”

  6、失物广告:失物“启示”

  7、安装公司门口:“按”装

  8、洗车店门口:洗车打“腊”

  9、饭店门口:“合”饭

  10、水果店门口:“波”萝

  五、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错误出现率达47。%,错别样式五花八门,让人看后啼笑皆非呀!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街头错别字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成因:

  1、商店的`人们没有多少文化,习惯性地写上错字。

  2、商店的人不注意谐音。

  3、缺笔画、认为缺一笔少一笔都没关系。

  4、大多写成繁体字。

  5、有些店为了吸引人注意故意写错。6。写字上或打印文字上一些人把不认识的字随便输入。

  六、针对上述现象,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定期清理街头错别字。

  2、对一些商家提出建议。

  3、向有关部门写信,请他们出面管理。

错别字调查报告10

  现在社会上的人,谁不喜欢与有文化的人交往?错别字常常成为没文化的标志。你开个店,招牌写错了,财源必定滚“去”;你要是门牌写错了,不说门可罗雀,至少登门拜访的人少了一些。错别字,虽小,影响至大。以下是“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调查材料分析:

  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

  一些街边店面广告上是出现错别字,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伊拉克”写成“衣拉客”、“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就更是屡见不鲜。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调查目的:

  寻找街头错别字,并记载下来,改正。

  调查材料分析:

  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

  一些街边店面广告上是出现错别字,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伊拉克”写成“衣拉客”、“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就更是屡见不鲜。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调查结果:

  现在,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错别字、繁体字、简化字少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了,我觉得,这次调查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感受:

  我认为:这些不规范的字句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错字,另一类是别字。有关部门应该调查一下,查查商店为什么要用错别字来做广告招牌呢?好多小学生总以为广告招牌上的字都是对的,所以写了许多错别字,影响了用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希望我们以后看到的都是正确的字,不再出现错别字了!

错别字调查报告11

  调查时间:

  xxxx年x月xx日(星期日)

  调查人员:

  xxx

  调查地点:

  市场街

  调查对象:

  街头招牌、广告等公共场所中的错别字、繁体字等不规范用字。

  调查经过:

  我特地和另外两个同学针对街头错别字等做了一次调查。现在虽是“文化世纪”,人人都有文化,可是街头错别字仍然不少,除了店家使用繁体字将自己的店名用繁体字作为商标注册,符合《商标法》外,其它的错别字、异型字等我们又发现了许多。如:我们在一家饭店门口发现“抄”饭,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零售店铺门口:“另”售,装潢店门口:装“璜”等;还有一些是店主故意写错的,如:眼镜广告:一“明”惊人,药品广告:“咳”不容缓……在这条街上所有不规范店牌中,有90%是使用了繁体字和错别字。而一家店中的告示牌竟全都用了繁体字!繁体字和错别字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特别是那些错别字,很可能会传播错误的知识,产生不良的影响。

  调查体会:

  人们要是不想写错别字的话,就应该在写完的时候认真检查一下。

  调查反思:

  在大街上走了一圈后,我们发现街头不规范的字还是挺多的,可还是有很多行人看了之后不以为然。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希望人们都能重视起来,正确、规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传播祖国的优秀文化。

错别字调查报告12

  调查人:xxx

  调查报告内容及结果:

  我来到了一条干净整洁的黄甫街上。看见一个小吃店门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店里各种食品的名字,而写到馄饨的时候,竟然写成了“馄炖”,可真有趣。又走了一会儿,一个大约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安装”写成了“按装”,这样明显的错误竟然没有人发现,他们真对不起造字的老祖宗。

  就在旁边一个大木板上用刷子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批发零售方便代”,我看之后直想笑,“代”和“袋”差别够大了,可真够怪呀!在名气很大的小辣椒火锅门前我又发现了一个错别字,上面本来应该写“黄甫路第三分店”,上面却意外写着“黄埔路第三分店”,又在一家优雅饭店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店招工一名”,差点把我大牙笑掉,“本”字都能写错,文化也太低了吧。

  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布专卖店叫“大浪淘沙”下面却清清楚楚地写着“大浪淘纱国际连锁”,我吃了一惊,国际连锁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错别字,看来现在的电脑对于错别字也看不严啊!

  导致出现错字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点:

  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我想只要把这几点消灭,错字应该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是很少很少。

  看见错字的感受:

  汉字是老祖宗一笔一画制造出来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把它们写好绝对不能看到错字视而不见。汉字是各种文字的精英,我们不能为了省事就把他们改造。看见街上显眼的错别字,我心中感到痛苦。我想我的作业中也经常出现错别字,我应该先把自己的错别字消灭掉,尽量在写字前想好要写的字是什么样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个样子,错字一定会飞到九霄云外。

  xx调查目的:

  查找同学们作文本中的错别字的出现原因。

  调查分析与研究:

  差不多一节课的调查,我发现我们错别字出现的次数格外的大,因此我们写出来一份的报告.....

  某位同学作文本,8篇作文,一篇作文平均按28个错别字,一篇文章按500字,错别字所占比例是500:28,一本作文本按是篇作文算,本上出现约300个错别字。

  班里某位同学(在这里就不提名字了)本中的错别字的形状那是五花八门如:随便的随写成了腿,恶心的恶变成了上面一个开,下面一个心,成绩的绩在他手中却变成了靖,字体的字在他手中变成了没有一点的字了。花园的园因为他的粗心被写成了国。典礼的礼他写的更是不像样左边一个衣字旁,右边一个匕。本来想写呐喊|的喊却写成了减。(很离谱吧)

  通过我们小组的讨论认为同学们会写出错别字有以下几点:

  1.相同的音节是同学们产生了混淆,如:园&&圆,在&&再......

  2.形近字搞混,如:游&&蝣,滩&&摊,响&&晌,潮&&嘲......

  3.字义分析错误,如:和&&合,像&&象,他&&她,红&&哄......

  4.多笔画,少笔画。如:酒&&洒,侯&&候......

  改进措施:

  1.倡议同学们写作文先打草稿,往本上誊写时,发现错别字及时改正。

  2.我们在听写完词语的时候,还要改错,改完错之后就草草收拾书包,玩去了,第二天仍没记住。所以我觉得同学们应该多记些词语,易错字...

  我的思考: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一篇作文就有十几个,几十个错别字,而老师却要改60多本的作文,老师改作文岂不是比我们写作文还要辛苦?所以,同学们为了老师让老师不在辛苦,为了不再让自己的错别字频频出现,请改正错别字吧!

错别字调查报告13

  一、调查背景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

  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复杂,分歧很大,而汉字是超方言的,它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为不同地域间的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记录和传播了汉民族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今天,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们可以在电脑、网络上直接使用汉字处理和传输各种信息,从而显示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

  汉字不同于英语、俄语等拼音文字,它是一种形、音、义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字体系。也就是说,一个汉字不仅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还往往能直接体现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说汉字是一种意表文字(也有人称意音文字)。

  从字形上说,汉字是一种方块文字,是通过横、竖、撇、点、折等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後,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但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产生了所谓的“现代字”,也就是错别字,这种轻易的“改写”,使得中国文字失去了她原本的韵味。平时,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用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意改变了。

  如果细心观察,你将会发现身边的环境中,有很多的错别字。平时,老师或者同学为了简便、节省时间,把“点”字下面的四点水写成提横线,或是把四点水写成“大”,这是一个什么字呢?在字典上找不到的字,算是一个字吗?这么一简化,变成了一个最新型的现代人发明的字。如果这个简化了的字继续写下去,那么以后中国文字会变成什么样呢?文字的发展历史是否会被扭曲呢?

  走在大街小巷中,你同样可以发现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是为了广告效益,有的是明显的低级错误。如:舞与伦比,这是一项街舞比赛的标题,有意将“无”改成“舞”,取之近音,为的是吸引过路人的眼球。

  表面上看,汉字不过是一个符号,指称着对应的`事物,但就在这对应背后,还潜伏着中国人的情感、习惯甚至本能。这些情感、习惯、本能,我们可以随意更改吗?汉字它是产生汉字以前,我们远古人对社会的认识结晶,对自然的认识结晶,科学的认识结晶,还有哲学的认识结晶。难道,我们要否定这一切认识结晶吗?

  语言文明、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规范、优美的单位名称、招牌、标语、广告牌等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把规范用字,把城市语言文字评估,作为全国文明城市评比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就顺理成章了。能否正确书写、使用汉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以至发展经济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招牌,是企业自我介绍的工具之一,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形象。有不少企业(包括商店,服务性部门)的招牌或者广告牌的制作很考究,其字体清楚,端庄有力,大小适宜,再配上顺眼和谐的色调,往往令行人留步欣赏,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自我宣传作用。

  早些年湘潭市有关部门曾组织有关人员上街检查和纠正个别单位在招牌、广告牌中的错别字,宣传正确使用汉字,效果很好。在公众场合,正确使用(书写)汉字,应该是建设文明城市的内容之一。

  如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而中国文字却在“退化”——错别字的出现。我们是否应该停下前进的脚步,静下心来思考这一严峻的问题呢?

  二、课题意义

  通过寻找收集街头巷尾广告招牌错别字,进行分类,并探究其原因,让大家感受净化祖国语言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研究方法

  观察、寻找、搜集、调查、分析、整理、上网查询、写出书面报告。

  四、预期成果

  在网上展示,报送湘潭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和湘潭市文字改革委员会,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五.常见类型

  本案界定:“错别字”是指错字和别字。“错字”是指写字时因笔画或构件错误,写成了本无其字的字。“别字”是指写字时,因形、音、义的影响,把甲字写成了乙字,俗称白字。

  走在都市的街头小巷,我们可以看到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在现代的这个社会里,有很多人都是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的字简写;或者不会写,就把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子意思改变了。总之,错别汉字的具体情况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看了往往让人捧腹大笑。

错别字调查报告14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目的:找招牌上的'错别字

  找到数量:有8处

  调查材料分析:饰全饰美应是十全十美;饰觉应是视觉;馨感觉应是新感觉;玩美食尚应是完美时尚;铭品鞋应是名品鞋;美仑美奂应是每人每换;食在有缘应是实在有缘;美容美花应是美容美发。

  出错原因:

  1、店主都因为希望自己的产品卖得好一点,所以都故意写错,招揽客人。

  2、有些店主一时大意,随意写了错字。

  3、有些店主因不认识字,就用形近字或同音字代替。

  4、店主养成习惯,喜欢写繁体字或潦草字。

  以上几条是店主犯错别字的原因,希望店主及时改正!

  通过找错别字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写错别字,否则会闹出笑话。我们班的有些同学都认为写生字不怎么重要,学起来马马虎虎,经常写错别字,其实生字是很重要的。如果满街都是错别字,我们中国就面目全非了,如果外国人看见了,就会说我们素质低,丢人现眼,所以我们不能写错别字,从小就要把字学扎实,长大了不管做什么,都会对我们很有用!

错别字调查报告15

  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小学生在校学习更是无时不刻与汉打交道。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的过程中发生错误,学生作业中的错别更是屡见不鲜,司空见惯。为了了解学生写错别的原因,帮助学生规范用,我展开了调查研究。

  错别是错和别的总称,错指写得不正确的,即写成不成其为的,而别则是用其他代替应写的。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量增大,错别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四年级达到顶峰,五六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错别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1.汉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汉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 XX个常用中,每个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就有221个;每个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或不成为。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如果不计声调,汉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733个,存在一多音(调)、一音多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但这些错别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音,却记不清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这类错别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的型影响后一个。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影响后学的。“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我收集了学生的、、作业,找出以下的错与别出现频率非常高。经过统计,得出重复出现50次以上的错有“步、真、念、睡、赖”等20个; 别重现40次以上的有“多——都,正——真,正——直,在——再,以——已,又——有,密——蜜,今——令”等15个。

  对小学生错别形成的原因作了简单的分析之后,接下来,将有针对性地指出解决小学生错别的几条具体办法。那么,如何解决小学生错别问题呢?

  对错别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着眼点应放在预防上,防重于纠。那么,怎样防止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方法。

  1.根据音特点记形。

  有些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的声母和韵母区别开来。如“今——令”,这两类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记住声母是“l”往往都可写成 “令”。例如:铃、岭、怜,那么其余的都写成“今”。例如:“吟、念、贪”等。还有的可用韵母来鉴别,如“舀——臽”很相似,韵母是“ɑo”应写成 “舀”,如 “稻、蹈、滔”,其余的.只能写成“臽”,例如,“焰、陷”等。

  2.利用形声的规律记形。

  汉中的形声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如果孩子懂得汉的构规律,老师把形声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就会大大减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的区别:“躁”是足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又如,对一些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冫”与“氵”常常混淆,我们要讲清楚,凡用“两点水”(冫)作偏旁的,大都同冰有关系,如 “冻、冷、凛、冽、凝”等,而用“三点水”(氵)作偏旁的,大多同水有关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3.发挥想象记形。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一个圆圈,他们可以认为它是一张嘴,一只饼,一个球,甚至是男孩用手推的一个铁环。因此,根据孩子对汉的感知特点,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在比较隐蔽的部位中的点、横、钩等,除用彩笔加以标明外,还可让孩子合理地想象,使这个隐蔽的弱成分变成强刺激。如“鸟”中的“点”像什么?有的孩子说像一条吃到肚里的虫子,有的说像啄木鸟尖尖的嘴巴,还有的说像啄木鸟的心。又如“奶”,有的孩子说“横折折钩”像奶奶的“驼背”,

  “撇”像她拄着的拐杖。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汉的组成关系编,如“辛”,有位学生说:“妈妈是个营业员,每天立上十小时真辛苦。”这样,他不会把 “辛苦”写成“幸苦”;又如“省”,有位学生说:“到商店买东西,少用眼睛看,可以省下许多钱。”既生动有趣,又减少了孩子识记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孩子记得牢,甚至终身难忘。

  3.采用螺旋式复习法。

  小学低年段的孩子还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短时记忆占优势。为了减少错别,必须经常性地复习巩固,以便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研究发现,螺旋式的识复习法是较有成效的识巩固方法,其做法是在相对的时间内,复习前面教过的生,如今天复习昨天的,下周复习上周的。如此波浪式地前进,到下一个阶段(如期中)再复习一次。反复练习可使儿童更好地识记,保持记忆,但不能盲目多练。实验证明,一般一个生平均练习3次,在默写中就足以使错误率降低到7%以下,与生练习抄8遍的效果基本相同。除此之外,最值得提倡的是多阅读课外读物,开拓识领域,在阅读中增加生复现的频率。

【错别字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07-21

错别字调查报告05-27

错别字调查报告07-01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01-09

错别字现象调查报告05-12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07-05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07-09

错别字调查报告【推荐】03-18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12-04

错别字调查报告【热门】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