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试题>语文试题>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练习题

时间:2020-06-03 12:00:43 语文试题 我要投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练习题

  一、字词书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练习题

  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 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

  (2)执策而临之 (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

  (3)其真无马邪 (______) 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

  二、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食之不能尽其材

  B、 才美不外见

  C、 其真无马邪

  D、 安求其能千里也

  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 执策而临之

  C、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三、字词书写

  文言虚词“其”在本课中有下列几种用法:

  A.作代词,相当于“它”或“它的”。B、作副词,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C、作副词,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辨析下面的句子各属于哪种情况,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1)其真无马邪 (______) (2)其真不知马也(______)

  (3)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 (4)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

  (5)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 (6)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

  请把翻译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食马者)约束它不按照它的道路,吃掉它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马鞍望着它,说:“天下没有马!”唉,它真的没有千里马吗?真的不懂马啊!

  四、文言文阅读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 《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 《马说》第三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了“喂马人”的无知。

  D、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五、语言应用

  根据本文内容,从千里马角度谈起,分别以“有志”和“无才”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有志____________________;无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

  有______________,方显__________________;

  无______________,岂有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文意,请尝试创作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联,对千里马或伯乐表达自己的心声。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它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拟一个下联。

  (1)上联:良马有幸遇伯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世上岂无千里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文章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最终的遭遇是___________;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托物寓意,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将人才比作“____”,而伯乐喻指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作者借此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

  (4)执策而临之(______)

  2、一词多义。

  (1)食: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

  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

  (2)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

  执策而临之(______)

  (3)策:策之不以其道(______)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______)

  执策而临之(______)

  (4)是:是日更定(______)

  斯是陋室(______)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

  (5)虽:故虽有名马(______)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

  (6)其:欲穷其林(______)

  其真不知马也(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1)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2)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①介胄: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________) (2)比行百余里 (______)

  (3)犹可二百里(________) (4)受大而不苟取(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此 其 为 马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这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人之食于虎也(______) (2)于人不啻倍也 (______)

  (3)虎利其爪牙 (______) (4)故人之为虎食者(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四处)

  虎 利 其 爪 牙 而 人 无 之 又 倍 其 力 焉 则 人 之 食 于 虎 也 无 怪 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4、作者说虎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练习题】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下册英语练习题

2.语文《马说》教案

3.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4.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练习题

5.人教版第一学期数学循环小数练习题

6.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

7.一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专项练习题

8.数学七年级下册暑期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