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年味高一作文

年味高一作文

时间:2020-06-27 16:04:49 高一作文 我要投稿

年味高一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年味高一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味高一作文

年味高一作文1

  新年到、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浓浓的年味弥散在空气中,融化在人们的心田里,荡漾在每个人的笑脸上,我喜欢这浓浓的年的味道。

  每年的腊月初八,家在巴里坤的姥姥用莲子、红枣、糯米等八种珍宝熬出一大锅粥,称“腊八粥”,姥姥说,这是为了庆祝五谷丰登。晋朝的裴秀诗云:“岁事告 成,八腊报勤。告成伊河,年丰物阜。”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心境。浓浓的粥味四溢在院落的角角落落,吃上一口沁人 心脾。超市从这一天开始就有了对联、爆竹、年画等,年从这一天就开始了。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掸尘扫房子。妈妈说,“尘”与 “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我也不由地拿起了扫把和抹布加入到大扫除的行列中。这一天也被称为小 年。到了晚上,姥姥家又炸起了油果,姥爷郑重的往锅里倒油的同时,姥姥也捏出了一个小甜面人放在锅沿上,姥姥说今天是灶王爷升天向玉帝汇报的日子,捏个甜 面人的意思就是粘住灶王爷的嘴,在玉帝面前替我们家说好话。一家人有说有笑的一会儿就做出了许多花样繁多的油果,我也学妈妈的样做了一个像四瓣花的油果, 吃一口甜在嘴里美在心里,年味也在亲人们的忙碌中浓了起来。

  大年二十九早上爸爸买来各种纸钱带着我和妈妈去祭祖先,是啊,过节可不能忘了已故的亲人。

  年三十早上爸爸和我贴起了大红的对联、门神,家家迎春接福,真正的年来到了。晚上吃年夜饭,合家团聚,痛快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小孩子们又蹦又跳,这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呀!此时长辈们分压岁钱,过年真开心!

  初一早上,爸爸早早起来放鞭炮要抢个开门红。吃长寿面、喝糖茶、吃年糕,象征长命百岁,甜甜蜜蜜,一年高一年。中晚餐吃隔年饭,表示年年有余。

  初二开始,亲友们互相拜年,要互赠礼品,拜年礼品有苹果、糕点、橘子等,意思是祝福亲友们一年中平平安安,一年高一年,大吉大利。俗谓“正月不空手”。长辈对拜年的小孩要给“红包”。这时年味已四溢开去,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家家户户欢声笑语,祝福连连。

  年味真好,我喜欢过年的味道。一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这喜气洋洋的年味才慢慢地融化在人们的忙碌中,四散了开去。

年味高一作文2

  过年是中国人极为重视的一项传统节日。而年味儿,则又是“过年”中必不可少的。有人说,年味儿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又有人说,年味儿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就是扫扫二维码不停摇手机抢红包。年味儿从传统中传承,由传承中得以创新。

  年味儿应当传承。传统的习俗是文化的起源。就比如饺子,蕴含着新旧交替之意,也是团圆之意;置办年货,望来年丰衣足食;还有火红的窗花、对联,寓意来年日子红红火火等。种种风俗中的年味儿,是游子安定的港湾,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应当传承。

  年味儿应当创新。几千年的传统也是在生活背景下被创新出来的,故年味儿需适时适当地添加一些新元素,以增加文化活力。一九七九年,应群众的文化需求,播出了名为“迎新春文艺晚会”的“茶座式”晚会,之后便确立了“春节联欢大晚会”的文艺形式,至今已有三十多个年头。它的诞生绝非偶然,它是现代媒体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是举国同庆的文化盛宴,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开放。

  年味儿应在“旧”与“新”中融合发展。传承并不是一味地守旧,创新也不是一通天马行空,而要与时代相结合,对时代有益。相声大师侯宝林,在一九七九年的“迎新春文艺晚会”上,不仅继承了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的传统,还结合当时群众最关心的话题,并歌颂新人新事,创造出来了新的作品。让相声成为春晚中必不可少的节目,在增添浓浓年味儿同时反映问题,还传播正能量,为年味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不良的创新也不是没有,好比扫微信抢红包。一家人坐在一起却各自与千里之外的人沟通。长者们无人“陪伴”看着电视打着瞌睡,父母聊着微信抢着红包,我们捧着手机打着游戏……年味儿在丧失。

  所以,年味要从传统中传承,由传承得以适当创新,为中华文化注入新活力,又不断巩固自我,让咱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更加殷实。

年味高一作文3

  没有了那震耳欲聋的鞭炮,没有了全家人围坐一起的超大屏电视,没有一个慈详的老人,她的笑,她的叮咛,她的唠叨。

  一柱清香,躬敬的鞠上三躬,插在香炉上,随清烟缭绕的是十八年相伴的时光。

  二十四栋老房子,这是我最早的记忆,每天放学回来,楼道里都会响起我“高亢”的声音“奶奶,开门啊”。而开门的,永远是那位慈详的老者。

  过年了,大叔大伯姑姑婶婶们都会聚在一起,在这个小小的家里,煮上一锅香喷喷的莲藕汤,便畅聊起来。家族中,我排行最小,往往被大叔大伯们当作逗乐的对象,只有奶奶是永远护着我的,那才是年味啊。

  一年又一年,孙子从牙牙学语的孩童长成??瞳瞳的少年,最终我和父母搬离了老房子,为了我的学习,也离开了我的奶奶。搬家那天,父亲将最后一件家具锁在后备箱时,我最后望了一眼老房子,奶奶站在三楼的窗边,隔着纱窗望着,目光是不舍的。

  往后的时光里,每逢过年我们举家都会重回老房子,再次聚在一起。可哥哥姐姐们都已有自己的事业与家庭,奶奶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过去的年味,再也寻不到了。

  年味就这样淡了下来。

  奶奶得了重病,搬到了我们家,二十四栋的老房子又要拆迁,两个重担一下子落在爸爸的肩膀上,一天一天心力憔悴,白了头发。

  最后一年,奶奶是在我们家里度过的,我们终究也不知道奶奶最后一年是幸福还是不幸福,虽然空巢多年终有我们相伴,可全身已被疼痛侵袭,也许是在幸福与痛苦中度过的吧。

  想留的东西永远留不住,终究被岁月的长河,奔腾的波涛汹涌而尽,只是让父亲始终愧疚的是那一天子子孙孙们没有一个人陪在奶奶身边。

  也是那一年,旧房子也拆了,在荒芜的废墟中想找到一个熟悉的瓦砾都难。

  家人年年相聚的故居就这样,也没了。

  新年是在还建房里办的,二十二楼的高空,始终让人感觉不安与厌烦。纵然家人也全都到齐了,但那种畅快,亲切,那种萦绕心头的温馨,怎么也找不回来了。

  房子间被长明灯的蜡烛点亮,焚香让房间烟雾缭绕,伴随着我的记忆从窗外飘向远方。

  可始终少了一个人的存在,望着窗外的雾气似雪一般,可曾知道,白雪丰盈的年,有你相伴,才有温暖。

年味高一作文4

  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了,但吃完了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还是我长大了?

  或许年味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年味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年味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年味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年味高一作文5

  也许受爸爸爱看书的影响,我这个“小书虫”有先天爱看书的遗传,每年大部分压岁钱都被我用来买书了,这不,大年初四,我已准备选购新学期的教铺资料了。

  我来到南京新街口书城,店里红红的中国结和大灯笼衬托出浓浓的“年味”。然后书城内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为读者准备的座位已座无虚席,找不到位置的我只好站在书架前看书。一些“小书虫”干脆就席地而坐,地面虽然很冷,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看书的热情。

  听旁边的工作人员说,今年春节每一天来书城的人都很多,然后早晨书城还没开门,就有不少孩子等着进场了,不少像我这样的“小书虫”在书城一呆就是半天。等我精心挑选了几本自己喜欢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星春水》、《鲁宾逊漂流记》,结账的队伍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我惊喜地发现其中不少孩子是爸妈陪同来购书的,手里拿的是沉甸甸的新书。

  新春的“年味”里融入了书城暖暖情调的书香味!

  大年初五,我和老爸、老妈一齐出游,首选景点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然后秦淮八艳、乌衣巷、王谢故居、六朝烟雨------旧时的秦淮曾让那些文人墨客留念不已。

  在石头城公园外秦淮河游船码头上,已经是人山人海,然后聚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然后码头上停靠8艘张灯结彩的画舫,聚光灯巨大的光束游移在水面上、游船上、岸上、灯影桨上一片辉煌。我迫不及待地用数码相机摄下一个个美丽的瞬间,处处是景、移步换景,最后连自己也融入了这个美丽的画卷中。

  忘不了秦淮河上的万盏荷花灯竞艳的美妙夜景,忘不了精美的仿古“秦淮画舫”群众亮相的美丽瞬间,忘不了大人们喜笑颜开、小孩们欢欣鼓舞的激动场面-------

  “嘭、嘭、嘭”天空中不时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烟花,然后火树银花不夜天,然后更是增加了春节的喜庆氛围,就连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似乎都融入了“年味”!

  新春的“年味”里融入了夜游秦淮、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火药味!

  当春节的脚步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依然深深的保留对亲人对朋友的祝福。新的一年,让我们在遐想的时候,感受春节的快乐;新的一年,然后让我们走向期望,感受春节美丽的梦幻;新的一年,让我们走向成功,更多的感受春节文化带给我们的新“年味”。

年味高一作文6

  现在的年,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浓郁的味儿。

  “从今天起,我国正式进入了春运高峰,今年乘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广播里、电视上,都在传播这样的消息。年味开始酝酿起来了。

  会有亲朋好友来我家拜年,热闹增添了一点儿“年味”,但奇怪的是,来的人不少,送的礼不少,待的时间很短,说的.话很少,好像礼到任务就完成了,给人的感觉就像还个礼走个过场罢了。

  我们也会去亲朋好友家串门,好多次我们刚坐下甚至还没坐下。主人像是有很多事情要办一样的,我们茶杯还没捧上就离去了。

  刘少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写过年的情景是人们从腊八开始就酝酿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门聊天,热闹得不亦乐乎,尽管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很贫乏。而现在,送礼几乎成了串门的唯一目的。

  唯一比过去更有“年味”的就是大量购置年货。人们刷着贵宾卡、会员卡,把一推车一推车的年货搬回家。超市里的人们洋溢着物质满足后的笑容,却因失去了精神的依傍而显得僵硬没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初五,酒店的座位早就被定完了,大家去饭店吃所谓的年夜饭,看似“年味”很浓,但在情感还没来得及充分沟通就该散了,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几家亲戚,送礼呢。

  “年味”发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了,但它像一只未熟透的苹果,吃起来酸涩涩的。

  还是以前小时候的过年过瘾呢。虽没有那么多好吃的零食也没有饭店里的美味佳肴,但兄弟姐妹们一块儿放两元钱一包的小烟花能玩得痛痛快快,拿上个小电筒就可以去幽暗处探险,一副残缺的扑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乐就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个小红包就让我们对新的一年憧憬无限……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像有讲不完的话……那种心心相通毫无防备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才有真正的“年味”。

  现如今,很多过年时的仪式都开始简化甚至省去了,贴春联、迎灶神、祭祖宗、喝腊八粥的习俗都少见了,人们认为这些太形式化了,那么请问,实实在在的东西究竟在哪里呢?

  当外国为中国春运规模之大而感慨,连纽约帝国大厦都为中国年而亮起喜庆的红灯时,他们是否知道,中国年的“年味“已经一年不如一年了呢?

年味高一作文7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年味高一作文8

  按我家乡的规矩,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段日子。小孩子们会跟着大人们忙上忙下的,就着母亲在厨房里的阵阵饭菜香,火盆中为祖先烧香的点点火光,年,就这样消无声息地开始了。

  但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我隐隐约约的感觉,年味好像离我越来越远了。

  今年过年,父亲没有回家,二叔因为公事也没有赶上年夜饭。按我家的规矩,过年吃年夜饭时,全家十三口人必须都回来,哪怕只是吃口饭,喝口酒,也算是过年了。可今年,厨房里的大桌子空荡荡的,稀稀拉拉地坐着人。加上三姨身体不适,没有下楼吃饭,我们的年仿佛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妈妈和二姨在厨房里做饭都没有了兴致,只是几盘家常的小菜,便应付了事。虽然,大家笑着,可是我却莫名多了种难受,我们的年哪儿去了?还记得小时候,家里可闹腾了,我们一会儿要吃这,一会要吃那,爷爷奶奶就这样笑着看着我们闹,也不制止。小孩也越发任性起来,找出压箱底攒了一年的花炮,也在大门口玩起,随你怎么闹,大人们也不说你,这是新年特有的权力罢了。而现在有了禁鞭令,并且我也没有那么热衷于玩花炮了,弟弟妹妹们最小的,也有了十来岁。在一起谈天,也有了分拘谨,可我还是向往小时,两小无猜,无忧无虑,那时的年味,我嗅得很清楚:是一种来自古老传承的神秘感和全家团聚的幸福感,和现在的走个过场,我仍旧是,更向往那些年。

  后来,年就这样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了,我有些婉惜,那分明是古老的传统在人们的快节奏中消逝啊!因为麻木了吗?有谁还在守着执念去找回那逝去的日子?

  没有了,也不再有了。

  人们的生活节奏太快,导致我无暇在意那些我们不经意逝去的一点一滴。有谁会吟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晴入屠苏”燃起一串新年的礼炮;有谁还会一本正经地讲授着那遥远的《年》的故事贴下一幅春联;还有谁会举起酒杯,望着一家人团聚的笑脸,欢快地说一句“过年了!”……

  那都过去了,就像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样,年味一点点的变淡,变淡,消失。我害怕,害怕年的消失,我希望人们还会记住那历史长河中最美的一抹红,最经典,最鲜艳,烙印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头!——年。

  至我们正在消散的年味。

年味高一作文9

  春节前几天,陪着家人去置办年货。天正下着小雨,虽然没有温暖的阳光但却也一扫之前的雾霾天气。走在路上,远处不断传来低沉悠长的汽笛声,心想好久没有做过轮渡了,这次有了机会去重温儿时水波荡漾,空气腥湿的记忆。

  到达目的地后,雨也恰好停了。我提议去花鸟市场瞧瞧,买些花草回去装饰。去的途中,身旁的人没有想象中的多,我还纳闷,他们说都回家过年了呗。噢,回家才是过年啊。

  节前的物价也涨了不少,看中的一盆万年青价格差不多翻了一倍,看着他们在洽谈价格,我到附近又转了转,看见了一盆含苞欲放的风信子。那样子实在惹人怜爱,体态娇小,放在书桌窗前正好。挑好了心仪之物,走之前还了解到风信子的象征义:只要重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富生活。聊了一会后,我急忙催促他们回去,他们似乎有些不满:“不是你撺掇着来这儿吗,这才多久就赶着回去啊?”“回家,过年。”

  我脚一踏进家门,便急忙着张贴各式吉祥物。屋子在放假前就已经被整理得十分整洁了。对了,还有春联没换,不急不急,等到了三十那天再换也不迟。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时人们的风俗也只能存活在诗歌与人们的想象中了,不过还好,一同祈盼新年的到来的这份心情一直未变。

  没有做下来多久,我又被支出去买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来到附近的市场,真的是人山人海。难道白天没有出来的人都选择这个时候出来?推着购物车在人群中艰难地前行,身旁的人们也没有表现出十分喜悦的神情,反而多了一份恬淡和宁静,抑或一种期待。在期盼什么?远方游子的归来、往昔不幸的离去、来年心愿的实现……或许都有,人总得有些期待,生活才能继续。

  终于,看着窗外别人家的阳台上都挂起火红的灯笼时,电视上的主持人换上喜庆的红装时,我知道,春节——各大节日中最具分量的一个,已经来了。期盼已久的春节就这样来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是啊,这是我第一次想到这样的问题,从年头盼到年尾的春节来的时候,我竟毫无感觉。是因为没有了儿时的烟火炮竹,还是没有当年一大家人共居一处的温馨?

  “开饭了!快出来。”

  “好,马上就来。”

  就像平时开饭一样,我走出房间。不过当我看见墙上的福字与中国结,看见桌子上一圈摆放整齐的饭菜和斟满酒的酒杯,看见他们脸上洋溢的满足与喜悦,我知道就算没有炫目光彩的烟花,没有众人的欢声笑语,只要在家里,与最亲的人在一起就是春节,就是过年。

  这,就是年味儿。

年味高一作文10

  今晚除夕,爆竹声中旧岁辞,在外的亲人们都回家团聚,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暖入人心的年味。

  下午,一大家子都到齐了,我们聚在一起讨论这大年三十该怎么过,大家各抒己见,意见分坛,连平时都不怎么讲话的舅舅参与其中乐呵呵的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同,就爷爷的老家水府庙去过大年。

  一路上阳光明媚,我们一大家子足足做了五辆车!伴随着一路欢声笑语来到水府庙,旧地重逢,水府庙越来越美了,平坦的小路两旁都是绿水青山,在往前走就是一片大水库。我迫不及待的下了车,张开手跑着,拥抱着这里独有的风景,对故地来了个别样的问候。

  到了家,轻轻推开铁门,便看到爷爷奶奶忙碌的身影,小辈们一哄而入,大声祝福爷爷奶奶新年好,爷爷奶奶的脸笑成了两朵美丽的菊花,这就是我们一家人年的开始。

  厨房里,妈妈和阿姨们都在帮忙,妈妈一边切着菜一边和奶奶闲聊,阿姨们有的洗菜有的端盘子,一片和谐的年味画。另一边爸爸和家里长辈们在闲聊去年的琐事,一群人嗑着瓜子不时哈哈大笑聊的不亦乐乎。

  不一会饭上桌了,大家围着一个大桌坐下吃饭,我不禁回想有多久没这样一起吃过饭了,团聚真好!亲友围在一桌,外面爆竹声声,屋里暖气融融,觥筹交错,祝福不断,我给妹妹到了杯果粒橙,她大声道了谢,并祝福我新的一年学业进步,开开心心,都得大家哄堂大笑,我欢喜的捏了一下她的脸。

  映衬着新年新气象,我带着弟弟妹妹唱起了新年好,歌声洋溢在餐桌上,屋子里所有人都在笑着唱新年好,爷爷还用毛笔字写了"家和万事兴"浓浓的幸福涌上心头:这就是我爱的年味呀!

  吃过了年夜饭,弟弟妹妹迫不及待的把烟花拿出来,对着长辈们撒娇要放烟花,我们在空地上一点然,瞬间烟花照亮了夜空,五彩缤纷,20xx年的倒数声响起,新年到了!

  听着新年的欢呼,我默默许下了一个心愿:希望家人平安快乐,希望家人越来越好。

  温暖的年,幸福的年,快乐的年,这个年充满了年味,那是亲情的味道呀!

【年味高一作文】相关文章:

1.新年年味作文

2.年味初三作文

3.年味初一作文

4.年味为话题的作文

5.新年新年味作文

6.年味除夕夜作文

7.我身边的年味节日作文

8.浓浓的年味作文(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