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阅读理解>阅读答案>《随园记》阅读答案

《随园记》阅读答案

时间:2021-03-12 08:18:20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随园记》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随园记》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随园记》阅读答案

《随园记》阅读答案1

  随园记

  (1)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2)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②,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翁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呶,禽鸟厌之不肯姻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园,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润,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宦窔③。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阙④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3)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

  注:①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支脉。②堂皇:广大图片堂厦。③宦窔:房屋的东北角与东南角。古代建房,多在东南角设厕所,东北角设厨房。④莫之夭阙:指没有改变山原来的形势。

  22.根据文意,随园所在之地为今天的________(城市),高中课内我们还学过与这个城市某处古迹有关的诗词是______________。

  23.第②段中写到“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简析作者如何“同其音,易其义”的?

  24.第②段中作者“恻然而悲”的原因最合适的一项是()

  A.当年的避暑胜地干河沿,现在河水完全干涸了。

  B.当年煊赫一时的织造隋公,而今家道败落了。

  C.当年千金难买的隋园,如今却只能贱价出售。

  D.当年盛极一时的隋园,如今是一派颓记荒芜。

  25.第③段中画横线处填入虚词最合适的一项是()

  A.也B.矣C.焉D.哉

  26.你如何评价作者“竟以一官易此园”做法?试做简要阐述。

  【答案】

  22.南京;《登金陵凤凰台》

  23.康熙年间,建的这座园林原名为“隋园”,作者买下它后改名为“随园”,和隋园同音,但意思改变了。

  24.D

  25.B

  26.作者原意花三百两银子买下颓圮荒芜的园子并修葺取名“随园”,并以辞官来换取与园子的日日相伴,体现了作者不慕官场名利,享受自在随性,向往洒脱不羁生活的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金陵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山岭蜿蜒狭长,中间有个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称得上金陵名胜的,南边的有雨花台,西南有莫愁湖,北边有钟山,东边有冶城,东北有孝陵,叫做鸡鸣寺。登上小仓山,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来一样。江湖这么大,云烟变幻那么快,不是山所拥有的景致,都被山拥有了。

  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砌上围墙,种了上千株荻草,上千畦桂花,城里人来游玩的,盛极一时,人们给这座园林起名叫做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我主持江宁政事,园林倾塌而且荒芜,里面的房屋被改成酒馆,楼台喧嚣,禽鸟讨厌这个地方不来栖息,百花荒芜,春天也不开花。我感到悲凉怆然,询问园林之多少钱,说值三百两银子,我拿薪水买下来。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高的地方,建成临江楼阁;低的地方,修建溪旁亭子;有溪水的地方,修了桥;水深流急的地方,造了舟船;突起险峻的地方,点缀它的气势;平坦而且草木旺盛的地方,设置了观赏设施。有的风景加强,有的风景抑制,都随它的丰盛萧杀繁茂贫瘠情况而定,因势取景,不是他们消失堵塞,仍叫做随园,和隋园同音,但意思变了。

  建成以后感叹说:“让我在这里做官,则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两者不可兼得,所以辞官而要园子。”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听苏轼说过:“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然而我的坐不做官,和住这个园子的长久与否,是相依赖的。两个事物能够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我竟拿官职换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随园记》阅读答案2

  随园四记

  (清)袁枚

  ①人之欲,惟目无穷。耳耶,鼻耶,口耶,其欲皆易穷也。目仰而观,俯而窥,尽天地之藏,其足以穷之耶?然而古之圣人受之以观,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于止知其所止”,黄鸟且然,而况与人!

  ②园悦目者也,亦藏身者也。人寿百年,悦吾目不离乎四时者是,藏吾身不离乎行坐者是,今视吾园,奥如环如,一房毕复一房生,杂以镜光,晶莹澄澈,迷乎往复,若是者于行宜。其左琴,其上书,其中多尊罍玉石,书横陈数十重,对之时倜然以远,若是者于坐宜。高楼障西,清流洄洑,竹万竿如绿海,惟蕴隆宛暍之勿虞,若是者于夏宜。琉璃嵌窗,目有雪而坐无风,若是者与冬宜。梅百枝,桂十余丛,月来影明,风来香闻,若是者与春秋宜。长廊相续,雷电以风,不能止吾足,若是者与风雨宜。是数宜者,得其一差强人意,而况其兼者耶?

  ③余得园时,初意亦不及此。二十年来,庸次比耦,艾杀此地,弃者如彼,成者如此。既镇其甍⑴矣,夫何加焉?年且就衰,以农易仕,弹琴其中,咏先王之风,是亦不可以已乎?后虽有作者,不过洒?之事,丹垩之饰,可必其无所更也!

  ④丙戌三月记。

  注释:⑴甍:房屋、屋脊。

  21.根据文章第③段所述,此文是为 而作。(2分)

  22.对“年且就衰,以农易仕,弹琴其中,咏先王之风,是亦不可以已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表达作者安居于此,自得其乐地度过自己的晚年的想法。

  B.表达作者安贫乐道,淡薄功名又知足常乐的思想感情。

  C.表达作者追求自由、闲适,不愿屈从权贵的`思想。

  D.表达作者回归田园,向往、回归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3.“而况其兼者耶?”其中的“兼”指 和 。(2分)

  24.文章第②段采用颇为工整的句式,请对此予以赏析。(4分)

  2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名句。请简评袁枚与杜甫的人生态度。(5分)

  参考答案:

  21.弃官归随园(重建随园)(2分)

  22.A(2 分)

  23.(四时之景)悦目(行坐环境)藏身(2分)

  24.文中从“于行宜”、“于坐宜”、“与夏宜”、“与冬宜”、“与春秋宜”、“与风雨宜”诸方面描绘“随园”景色和环境,运用整句,叙述清晰,语句富有节奏,进一步加强语势,凸显出作者喜欢并赞美“随园”的情感。(4分)

  25.杜甫关注众生,胸怀更开阔。袁枚洁身自好,追求审美意趣,但毕竟囿于个人情怀。(5 分)(如学生有不同观点,言之成理,阐释充分亦可。)

  译文:在人的欲望之中,只有眼睛是没有穷尽的。耳朵、鼻子、嘴巴,它们的欲望都是很容易满足的。眼睛向上观看,向下窥视,能够看尽天地之间的事物,但是这些足以满足眼睛的欲望吗?然而古代的圣人把观看东西这一能力赋予眼睛,也一定会把“艮”授予它。“艮”就是停止。“黄鸟寻找栖息之地,它知道在哪里停下栖息”,黄鸟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

  园子是用来愉悦眼睛的,也是用来栖身的。人的寿命不过百年,能够愉悦眼睛而又与四季分不开的是园子,能够寄居一身而又不免行走的是园子。如今看我的随园,幽深回环,一间房子看完,一间房子又接着出现,园中参杂着像镜子反射一样的光线,给人晶莹剔透的感觉,往来其间,甚感着迷。像这样的情况,随园是适合行走的。房中左置琴,上置书,又摆放一些酒具玉石,书本累积有几十层,面对着这些,内心超然物外。像这种情况,随园是适合静坐的。高楼遮挡园子西面,清流回旋湍急,万竿翠竹犹如绿海一般,在这里不用担心盛夏酷暑。这种情况是适合夏季居住的。透明的玻璃装在窗上,坐在屋中眼睛可以看到落雪却感觉不到寒风,这种情况是适合冬季居住的。园中百枝梅花,十余丛桂花,月光入射,花影分明,微风吹过,可闻花香。这种情况适合是适合春秋两季居住的。长廊相接,风雨雷电交加,也不能阻止我行走。这种情况是适合风雨之时游玩的。这几种适宜居住、游览的条件,得到其中一个,便能基本满足人的需求,更何况全部占有的人的?

  我刚得到这座园子的时候,一开始也想不到这些。二十年来,多次与人合作,清扫园子,抛弃了一些,也修建了一些。已经在房梁上加盖了屋顶,我还能再加些什么呢?年高近衰,放弃仕途从事生产,在园中弹琴,吟咏先王的美好品德,这也不能够停止吧?后代即使有修造随园的人,也不过是做些修建水坝,粉刷墙壁之类的事,随园必定没什么大的变化。

  乾隆三十一年三月记。

《随园记》阅读答案3

  随园四记 袁牧(清)

  (1)人之欲惟目无穷。耳耶、鼻耶、口耶,其欲皆易穷也。目仰而观,俯言窥,尽天地之藏,其足以穷之耶?然而古之人受之以观,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于止知其所止。黄鸟且然,而况与人!

  (2)园悦目者也,亦藏身者也。人寿百年,悦吾目不离乎四时者是,藏吾身不离乎行坐者是,今视吾园,奥如环如,一房毕复一房生,杂以镜光,晶莹澄澈,迷乎往复,若是者于行宜。其琴左,其上书,其中多尊罍玉石,书横陈数十重,对之时倜然以远,若是者于坐宜。高楼障西,清流回状,竹万杆如绿海。惟蕴隆宛暍之勿虞,若是者与夏宜。琉璃嵌窗,目有雪而坐无风,若是者与冬宜。梅百枝,桂十余丛,月来影明,风来香闻,若是者与春秋宜。长廊相续,雷电以风,不能止吾足。若是者与风雨宜。是数宜者,得一差强人意,而况其兼着耶?

  (3)余得园时,初意亦不及此。二十年来,庸次比耦,艾杀此地,弃者如彼,成者如此。既镇其甍①,矣,夫何加焉?年且就衰,以农易仕,弹琴其中,咏先王之风,是亦不可以已乎?后虽有作者,不过酒?之事,丹垩之饰,可必其无所更也!

  (4)丙戌三月记。

  注①甍:房屋、屋脊。

  21、根据文章第(3)段所述,此文是为 而作。(2分)

  【参考答案】弃官归随园、重建随园、以农易仕

  22、对“年且就衰,以农易仕,弹琴其中,咏先王之风,是亦不可以已乎?”理解正确是一项是( )(2分)

  A.表达作者安居于此,自得其乐得度过自己的晚年的想法。

  B.表达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功名又知足常乐的思想感情。

  C.表达作者追求自由、闲适,不愿屈从权贵的思想。

  D.表达作者回归田园,向往、回归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A

  23、“而况其兼着耶?”其中的“兼”指和 。(2分)

  【参考答案】(四时之景)赏心悦目;(行坐环境藏身)

  24、文章第二段采用颇为工整的句式。请对此予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文中从“于行宜”、“于坐宜”、“与夏宜”、“与冬宜”、“与春秋宜”、“与风雨宜”著方面描绘“随园”景色和环境,运用整句,叙述清晰,语句富有节奏感,进一步加强语势,凸显出作者喜欢并赞美“随园”的情感。

  2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名句。请简评袁枚与杜甫的人生态度。(5分)

  【参考答案】杜甫关注众生,胸怀更开阔。袁枚洁身自好,追求审美意趣,但毕竟囿于个人情怀。(5分)(如学生有不同观点,言之有理,阐述充分即可)

《随园记》阅读答案4

  ⑴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⑵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②,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阖,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宦窔③。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④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⑶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官易此园,园之奇可见矣。

  注:

  ① 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支脉。 ② 堂皇:广大的堂厦。

  ③ 宦窔:房屋的东北角与东南角。古代建房,多在东南角设厕所,东北角设厨房。

  ④ 莫之夭阏:指没有改变山原来的形势。

  23、本文作者随园主人,即 (填姓名)。(1分)

  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 易檐改途( ) ⑵ 同其音,易其义( )

  25、当初隋园之所以选址建在小仓山北巅,是因为 。(2分)

  26、作者“恻然而悲”的原因是(2分)

  A. 当年的避暑胜地干河沿,现在河水完全干涸了。

  B. 当年煊赫一时的江宁织造隋公,而今家道败落。

  C. 当年千金难求的隋园,如今却只能贱价出售。

  D. 当年盛极一时的隋园,如今是一派颓圮荒芜。

  27、作者将园子命名为“随园”的用意是(4分)

  [参考答案]

  23、袁枚

  24、⑴ 更换 ⑵ 改变

  25、小仓山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能将金陵城的胜景尽收眼底。(以第⑴段末句作答的给1分)

  26、D

  27、⑴ 整个园子在修葺时就紧紧扣住一个“随”字,每处景致都是随园布局。

  ⑵ 辞官后可以在此处悠游山林,享受自在随性、洒脱不羁的生活。

《随园记》阅读答案5

  余居随园三年,捧檄入陕,岁未周,仍赋归来。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灰脱于梁,势不能无改作,则率夫役芟石留,觅土脉,增高明之丽。治之有年,费千全而功不竟。

  客或曰:以子之费,易子之居,胡华屋之不获,而俯顺荒余何耶?

  余答之曰: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子不见高阳池管、兰亭、梓泽乎?苍然古迹,凭吊生悲,觉与吾之精神不相属者,何也?其中无我故也。公卿富豪,未始不召梓人营池囿,程巧致功,千力万气,落成,主人张目受贺而已,问某树某名而不知也,何也?其中亦未尝有我故也。惟夫文士之一水一石,一亭一台,皆得之于好学深思之余,有得则谋,不善则改。其莳如养民,其刈如除恶;吞其创建似开府,其浚渠篑山如区土宇版章。默而识之,神而明之。惜费,故无妄作;独断,故有定谋。及其成功也,不特便于己,快于意,而吾度材之功苦,构思之巧拙,皆于是征焉。今园之功虽未成,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或损而待修,固未尝

  有迫以期之者也;孰若余昔年之腰笏磬折,里魁喧呶乎?伐恶草、剪虬枝,惟吾所为,未尝

  有制而掣肘者也;孰若余昔时之仰息崇辕,请命大胥者乎?

  五代时,傉檀宴宣德堂,叹曰:作者不居,居者不作。余今年裁三十八,入山志定,作之居之,或未可量也。乃歌以矢之曰:前年离园,人劳园荒;今年来园,花密人康;我不离园,离之者官。而今改过,永矢勿谖!

  癸酉七月记。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居随园三年,捧檄入陕 檄:文书

  B 以子之费,易子之居 易:交换

  C构思之巧拙,皆于是征焉 征:征兆

  D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 周:补全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灰脱于梁/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以子之费/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C问某树某名而不知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乃歌以矢之曰/陈涉乃自立为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枚退居随园三年后,短暂入陕为官。回来后,看到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他亲自率领仆役除石觅土,察看地势,增加高敞明亮的建筑。

  B 袁枚认为再有名的豪宅庭园,如果没有把自己的理念、精力投放进去,都是没有意义的。有我才能做到爱惜人力物力,才能确保独断专行。

  C虽然花了很多时间、金钱用于整治随园,但袁枚仍然乐此不疲,他只是顺乎自己的心意去做,慢慢地改进、修补,没有迫切地需要限期完成。

  D.在袁枚看来,整治园子与为官也有相似之处,种植花木如同抚养百姓,刈割杂草如同铲除恶人,疏凿沟渠、堆土造山好比划土分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治之有年,费千全而功不竟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傉檀宴宣德堂,叹曰:作者不居,居者不作。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C(征:验证 ) 2.D(A,介词,从/介词,到 B?介词,用/介词,相对于率领 9?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 D?副词,于是) 10. B(独断专行错,应该是独自决断,确保能不改变主意)

  11.翻译:(10分)(1)整治它已经有一年多了,耗费千金还没有完工。(治、竟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东西虽好,不是自己亲自动手得来的不爱惜;味道虽美,不是亲口品尝过的不会感到香甜。(致、爱、甘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傉檀在宣德堂摆宴,叹息说:建造的人不居住,居住的人不建造。(状语后置句1分, 作者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我在随园住了三年,带着任命的文书去了陕西,不满一年,又告退归来。园内种植的花卉都已枯萎,房屋倾侧压着梅树,天花板上的石灰掉在房梁上,形势不能不翻修改建,便率领工匠仆役清除乱石,察看地势,增加高敞明亮的建筑。整治它已经有一年多了,耗费千金还没有完工。

  宾朋中有人说:用您这么些费用,换取您的住宅,什么样高大的房屋得不到,却迁就这荒凉偏僻的地方干什么呢?

  我回答他说:东西虽好,不是自己亲自动手得来的不爱惜;味道虽美,不是亲口品尝过的不会感到香甜。您没看见高阳池馆、兰亭、梓泽那些著名的园林吗?苍凉的古迹,凭吊时产生悲愁,但总觉得和自己的思想没有牵连,为什么呢?因为那地方和自己没有关系啊。王公卿相、富室豪门也常常召集工匠修造池塘花园,设计精巧,全力赶建,费劲无穷力气,一旦落成了,主人只是张大眼睛接受宾朋的祝贺罢了,问起某棵树叫啥名字却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那地方也是和自已没有关系啊。所以只有文人学士的一水一石,一亭一台,都是通过好学深思之后体会到的,有此体会就动手,不好的地方就改进;他们种植花木如同抚养百姓,刈割杂草如同锄诛恶人;他们的设施规划好似命官设职,疏凿沟渠、堆土造山好比划土分疆;心中有领悟,事事合自然;珍惜物力,所以没有胡干的事;独自决断,所以能不改变主意。等到大功告成了,不但对自己合宜,心中感到快慰,而且自己考虑材料的施用,设计得是否适当,都从中得到验证了。如今园子的工程虽然没有完成,修园的费用虽然很庞大,即便有短缺的需要补全,有损坏的还待修复,却并没有迫切地需要限期进行的,那像我往年带着手板低头哈腰,听乡长、里正喧闹折腾呢?锄除恶草,修剪枝条,顺乎我的心意去做,并没有谁拖住我的胳膊肘妨碍我的,那像热往时仰上级衙门的鼻息,等待大官作决定啊?

  五代时,傉檀在宣德堂摆宴,叹息说:建造的人不居住,居住的人不建造。我今年才三十八岁,归隐的志向已经下定,既建造又居住,也许是可以做到的了。于是作歌表决心说:前年离别随园,人操劳园荒芜。今年重返随园,花茂密人健康。我今不再离园,永远告别做官。从此改过回头,终生不忘。

  乾隆十八年七月记。

《随园记》阅读答案6

  随园四记

  人之欲,惟目无穷。耳耶,鼻耶,口耶,其欲皆易穷也。目仰而观,俯而窥,尽天地之藏,其足以穷之耶?然而古之圣人受之以观,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于止知其所止【1】”,黄鸟且然,而况与人!

  园悦目者也,亦藏身者也。人寿百年,悦吾目不离乎四时者是,藏吾身不离乎行坐者是,今视吾园,奥如环如,一房毕复一房生,杂以镜光,晶莹澄澈,迷乎往复,若是者于行宜。其左琴,其上书,其中多尊罍玉石,书横陈数十重,对之时倜然以远,若是者于坐宜。高楼障西,清流洄洑,竹万竿如绿海,惟蕴隆宛暍【2】之勿虞,若是者于夏宜。琉璃嵌窗,目有雪而坐无风,若是者与冬宜。梅百枝,桂十余丛,月来影明,风来香闻,若是者与春秋宜。长廊相续,雷电以风,不能止吾足,若是者与风雨宜。是数宜者,得其一差强人意,而况其兼者耶?

  余得园时,初意亦不及此。二十年来,庸次比耦,艾杀此地【3】,弃者如彼,成者如此。既镇其甍矣,夫何加焉?年且就衰,以农易仕,弹琴其中,咏先王之风,是亦不可以已乎?后虽有作者,不过洒?之事,丹垩之饰,可必其无所更也!宜为文纪成功,而分疏名目,以效辋川云。

  丙戌三月记。

  (取材于袁枚的《随园四记》)

  注释:【1】于止知其所止:语出《大学》,黄鸟寻找栖息之地,它知道在哪里停下栖息。【2】蕴隆宛暍:覆盖了高地解除了暑热。【3】庸次比耦,艾杀此地:多次与人合作,清理园子。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A.高楼障西 障:遮挡

  B.不能止吾足 止: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

  C.后虽有作者 作者:记载随园的人

  D.宜为文纪成功 纪:记载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尽天地之藏 惟蕴隆宛暍之勿虞

  B.黄鸟且然 对之时倜然以远

  C.园悦目者也 藏吾身不离乎行坐者是

  D.奥如环如 竹万竿如绿海

  8.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是者于行宜

  像这样的情况,随园是适合行走的

  B.既镇其甍矣,夫何加焉

  既然在房梁上加盖了屋顶,我还能再加些什么呢

  C.目有雪而坐无风

  坐在屋中眼睛可以看到落雪却感觉不到寒风

  D.不过洒?之事,丹垩之饰

  也不过是做些修建水坝,粉刷墙壁之类的事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从人的欲望谈起,认为眼睛能看尽天地之间。

  B.园中的景点排布,是参照孟浩然“辋川别业”而来的。

  C.随园幽深回环,适合弹琴读书,吟咏先王的美好品德。

  D.作者晚年安居在随园中,表现出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10.仔细阅读文章第二段,回答下面问题。(6分)

  (1)随园的妙处在于 和 。(2分)

  (2)请概括“是数宜者”中的“数宜”的具体内容。(4分)

  答

  6. (3分)C(修造随园的人)

  7. (3分)C(代词,……的地方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标志B.代词,这样;……的样子D.……的样子;好像……一样)

  8. (3分)B(既,已经)

  9. (3分)B(王维,不是孟浩然)

  10. (6分)

  答案要点:①“悦目”“藏身”

  评分细则:一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要点:②适合行走 适合静坐 适合四季居住 适合风雨之时游玩

  评分细则:一个要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在人的欲望之中,只有眼睛是没有穷尽的。耳朵、鼻子、嘴巴,它们的欲望都是很容易满足的。眼睛向上观看,向下窥视,能够看尽天地之间的事物,但是这些足以满足眼睛的欲望吗?然而古代的圣人把观看东西这一能力赋予眼睛,也一定会把"艮"授予它。"艮"就是停止。"黄鸟寻找栖息之地,它知道在哪里停下栖息",黄鸟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

  园子是用来愉悦眼睛的,也是用来栖身的。人的寿命不过百年,能够愉悦眼睛而又与四季分不开的是园子,能够寄居一身而又不免行走的是园子。如今看我的随园,幽深回环,一间房子看完,一间房子又接着出现,园中参杂着像镜子反射一样的光线,给人晶莹剔透的感觉,往来其间,甚感着迷。像这样的情况,随园是适合行走的。房中左置琴,上置书,又摆放一些酒具玉石,书本累积有几十层,面对着这些,内心超然物外。像这种情况,随园是适合静坐的。高楼遮挡园子西面,清流回旋湍急,万竿翠竹犹如绿海一般,在这里不用担心盛夏酷暑。这种情况是适合夏季居住的。透明的玻璃装在窗上,坐在屋中眼睛可以看到落雪却感觉不到寒风,这种情况是适合冬季居住的。园中百枝梅花,十余丛桂花,月光入射,花影分明,微风吹过,可闻花香。这种情况适合是适合春秋两季居住的。长廊相接,风雨雷电交加,也不能阻止我行走。这种情况是适合风雨之时游玩的。这几种适宜居住、游览的条件,得到其中一个,便能基本满足人的需求,更何况全部占有的人的?

  我刚得到这座园子的时候,一开始也想不到这些。二十年来,多次与人合作,清理园子,抛弃了一些,也修建了一些。已经在房梁上加盖了屋顶,我还能再加些什么呢?年高近衰,放弃仕途从事生产,在园中弹琴,吟咏先王的美好品德,这也不能够停止吧?后代即使有修造随园的人,也不过是做些修建水坝,粉刷墙壁之类的事,随园必定没什么大的变化。应该写文章记载随园的建成,园中的景点排布,是参照(仿照)王维“辋川别业”而来的。

  乾隆三十一年三月记。

【《随园记》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游东山记》阅读答案

2.《广德湖记》阅读答案

3.《西湖游记》阅读答案

4.独乐园记的阅读答案

5.时光阅读答案

6.《时光》阅读答案

7.生活阅读答案

8.超重阅读答案

9.小溪阅读答案